第157章 千秋一夢飛不輟
命運冠位指定:冠位虛構史學家 作者:名字不重要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外諸事,早已不是吳嶽目光所能企及的了,他隻知道如今在星海之中遨遊的幾艘仙舟之後,並沒有那樣的球體跟隨。
隨著仙舟的離去,這個世界顯得更加的蒼涼寂寥,隨處可見的巨大裂隙,荒無人煙的蒼茫大地,無不昭示著這個世界的末路。
直到他在絕壁之上,看到那株破土而出的新芽。
少年......或許如今應該稱之為中年才對,他看著那株新芽怔怔出神,他仰望天空,仿佛看到了早已遠赴星海的艦隊。
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而在這裏,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吳嶽與中年看不到的宇宙深處,其餘的八艘仙舟逐一將身後的球體拖轉到位。
一個足足由十顆行星與一顆恆星組成的巨大陣法悄然布成。
然而陣眼卻並非是最中間那一顆璀璨耀目的恆星,而是吳嶽他們所處的星球高天之上輕輕孤懸的那一輪明月。
九星歸位,日月輪轉,九艘仙舟依照命令靜靜地懸停於銀河邊際。
他們震驚地看著銀河之外的混沌風景,感慨於西陵一脈的驚天造詣。
西陵一脈指引人們前行數千年,當年一戰卻差點被他們屠戮殆盡。
他們一直以為西陵那幫老神棍所言不過是危言聳聽,想要壓榨世人,直到見到太一降世,見到這銀河的邊際。
他們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這一座真正遍布銀河的衍天之陣運轉,將他們送向既定的遠方。
他們迴望來處,那九星之中最大,卻也最為殘破的巨大星球。
如今早已隻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其上的一切都已化作了他們腳下這幾艘仙舟,與這銀河之中其餘的幾大星球。
天空之上,明月璀璨,九星之陣,緩緩運轉,九大行星的牽引之力,為九艘仙舟在混沌之中撕開一條路來。
九艘仙舟循路前行,一頭紮入了無垠的星海之中。
“告別了,我的故土,若能尋得文明長存之法,我們定會迴來。”
............
隨著,陣法的運轉,受到影響的不隻是遠赴星海的九艘仙舟,剛剛到位的九顆行星也終於開始了自轉。
在引力的作用之下,他們逐漸開始縫補起了自身的缺陷,而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這一切的源頭,吳嶽與中年人腳下的這片大地。
一股宏偉而磅礴的力量,肆意的改造著這個世界。
四分五裂的大地被逐漸彌合,原本分裂的地塊被粗暴的碰撞在了一起,化作高聳入雲的山峰。
原本碩大的星球,此刻宛如被人捏塑一般,正在逐漸縮小,化做了不足原本十之一二的小小圓球。
然後天空便下起了雨來,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填滿了大地的溝壑,也填滿了曾經建造仙舟的“船塢”。
可即便將深坑化作了汪洋,雨水依然無休無止,海麵還在升高,宛如滅世之兆。
然而這一切對於中年與他所帶領的人們,卻並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
這一切本就在計劃之中,他們早已搬到了他們所知最高的台地之上。
吳嶽借著中年的目光看去,周圍盡是一片汪洋,世界宛如一座孤島,他心中感慨:
“臥槽,這就是大洪水?那我腳下應該是哪裏?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他看了看身後那能夠清晰看到山頂的山峰,喃喃道:
“這不會是喜馬拉雅吧?
如果大洪水真的淹到了這裏,那西方那幫文明怎麽可能比我們更早?
他們除非他們都是魚,在水底就開始了文明的演化!”
大雨終於停歇,洪水的褪去卻需要漫長的時間,一切的文明也在此開始了萌芽。
舊的文明並未斷絕,但是人們已經失去了重新鑄造工具的能力。
雕琢玉器的神力,開山裂石的蠻力,控火催熟的術法,中年這才發現原來他們在失去神力之後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即便是他如今腰間的玉劍,在失去神力之後,也隻能當做一柄美麗的裝飾,即便是想要劈開山石也難以做到。
他隱隱猜到了師父的苦心,力量隻是外力,如果到了失去外力便活不下去的地步,那這個文明距離覆滅也不會太遠。
他從來都不是個天才,不像師妹那般一點就透,不言自明。
但如今,他是這群人們的首領,他盡其所能的嚐試著如何完成那些曾經隻需要動動手指,便能夠輕易完成的工作。
於雷霆之下,保存天火。
用石頭打磨,製造工具。
以草繩為結,記錄世事。
觀星辰流轉,記錄四時。
隨著他的言傳身教,文明終於漸漸重迴正軌。
雖然失去了飛天遁地之能,人們也終於能夠食之果腹,得以安眠。
甚至還有許多人們,並不需要他的提點,便能創造出許許多多他也未曾見過的器物。
這其中他最喜歡的便是那些經由他們改造的骨頭,能夠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響。
這些聲音都是他們曾經作為仙人、神人之時不曾聽到的動人旋律。
曾經的他們隻知聆聽天籟,與自然合一,從未想過他們自己也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旋律。
“師妹說得不錯,我們曾經困於規則之下,又豈能想到規則之外的世界?”
隨著日月的流轉,潮水逐漸褪去,族群也逐漸壯大。
他們遷下高原,在水邊建築城邦。
原本的族人們也逐漸四散開來,星羅棋布地四散在大地之上。
中年逐漸變得更加蒼老,隱隱有頹然之勢。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是整個部族之中最為長壽之人。
在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多少年歲之時。
一位少年人,向他呈上了整個部族為他打造的賀禮。
那並非是一個什麽有著經天緯地之能的法寶,隻是一個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白玉扳指。
雖然不大,卻打磨得極為精細,其上篆刻著精美的紋路,記載著他一生的故事。
他靜靜地撫摸著扳指,眼眶中不覺流下了淚水。
他知道這就是整個部族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才能打造的稀世珍寶。
雖然曾經的他隻需要心念一動便能完成。
但是這對如今的他而言,卻是一個莫大的喜訊。
人啊,終究再次掌握了鑄造玉器的力量,未來定能走得更遠吧。
終於,如今早已是老年的少年人,仰望著天穹之上,不知處於何處的月亮,含笑閉上了雙眼。
他脖間掛著骨笛,手上輕撫著扳指,腰間懸著骨劍。
他曾經教導世人,他曾經為部族開拓,他曾經為部族征戰。
如今他的路終於走到了盡頭,不必再為人們的未來而擔憂。
“可是師妹啊,你的路究竟還要走多遠呢?”
那一日,舉族哀悼,人們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摘迴了一朵朵鮮花放在了他的床榻之前。
那一日,整個部族,有了新的目標,他們打磨起了少年生前的那一柄玉劍。
在其上篆刻起了花鳥蟲魚,日月星辰,耕種紡織......
此刻早已被浸濕了雙眼的吳嶽,感到自己正逐漸從這夢境之中抽離。
從不遠處悠然地傳來動聽的歌聲,他循著歌聲而去,消失在一團璀璨的光華之中......
“天道作何,吞恨者多,千秋竟歲,固久如昨。
世人奈何,奮飛不輟。星火相承,為逝者歌。”
隨著仙舟的離去,這個世界顯得更加的蒼涼寂寥,隨處可見的巨大裂隙,荒無人煙的蒼茫大地,無不昭示著這個世界的末路。
直到他在絕壁之上,看到那株破土而出的新芽。
少年......或許如今應該稱之為中年才對,他看著那株新芽怔怔出神,他仰望天空,仿佛看到了早已遠赴星海的艦隊。
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而在這裏,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吳嶽與中年看不到的宇宙深處,其餘的八艘仙舟逐一將身後的球體拖轉到位。
一個足足由十顆行星與一顆恆星組成的巨大陣法悄然布成。
然而陣眼卻並非是最中間那一顆璀璨耀目的恆星,而是吳嶽他們所處的星球高天之上輕輕孤懸的那一輪明月。
九星歸位,日月輪轉,九艘仙舟依照命令靜靜地懸停於銀河邊際。
他們震驚地看著銀河之外的混沌風景,感慨於西陵一脈的驚天造詣。
西陵一脈指引人們前行數千年,當年一戰卻差點被他們屠戮殆盡。
他們一直以為西陵那幫老神棍所言不過是危言聳聽,想要壓榨世人,直到見到太一降世,見到這銀河的邊際。
他們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這一座真正遍布銀河的衍天之陣運轉,將他們送向既定的遠方。
他們迴望來處,那九星之中最大,卻也最為殘破的巨大星球。
如今早已隻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其上的一切都已化作了他們腳下這幾艘仙舟,與這銀河之中其餘的幾大星球。
天空之上,明月璀璨,九星之陣,緩緩運轉,九大行星的牽引之力,為九艘仙舟在混沌之中撕開一條路來。
九艘仙舟循路前行,一頭紮入了無垠的星海之中。
“告別了,我的故土,若能尋得文明長存之法,我們定會迴來。”
............
隨著,陣法的運轉,受到影響的不隻是遠赴星海的九艘仙舟,剛剛到位的九顆行星也終於開始了自轉。
在引力的作用之下,他們逐漸開始縫補起了自身的缺陷,而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這一切的源頭,吳嶽與中年人腳下的這片大地。
一股宏偉而磅礴的力量,肆意的改造著這個世界。
四分五裂的大地被逐漸彌合,原本分裂的地塊被粗暴的碰撞在了一起,化作高聳入雲的山峰。
原本碩大的星球,此刻宛如被人捏塑一般,正在逐漸縮小,化做了不足原本十之一二的小小圓球。
然後天空便下起了雨來,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填滿了大地的溝壑,也填滿了曾經建造仙舟的“船塢”。
可即便將深坑化作了汪洋,雨水依然無休無止,海麵還在升高,宛如滅世之兆。
然而這一切對於中年與他所帶領的人們,卻並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
這一切本就在計劃之中,他們早已搬到了他們所知最高的台地之上。
吳嶽借著中年的目光看去,周圍盡是一片汪洋,世界宛如一座孤島,他心中感慨:
“臥槽,這就是大洪水?那我腳下應該是哪裏?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他看了看身後那能夠清晰看到山頂的山峰,喃喃道:
“這不會是喜馬拉雅吧?
如果大洪水真的淹到了這裏,那西方那幫文明怎麽可能比我們更早?
他們除非他們都是魚,在水底就開始了文明的演化!”
大雨終於停歇,洪水的褪去卻需要漫長的時間,一切的文明也在此開始了萌芽。
舊的文明並未斷絕,但是人們已經失去了重新鑄造工具的能力。
雕琢玉器的神力,開山裂石的蠻力,控火催熟的術法,中年這才發現原來他們在失去神力之後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即便是他如今腰間的玉劍,在失去神力之後,也隻能當做一柄美麗的裝飾,即便是想要劈開山石也難以做到。
他隱隱猜到了師父的苦心,力量隻是外力,如果到了失去外力便活不下去的地步,那這個文明距離覆滅也不會太遠。
他從來都不是個天才,不像師妹那般一點就透,不言自明。
但如今,他是這群人們的首領,他盡其所能的嚐試著如何完成那些曾經隻需要動動手指,便能夠輕易完成的工作。
於雷霆之下,保存天火。
用石頭打磨,製造工具。
以草繩為結,記錄世事。
觀星辰流轉,記錄四時。
隨著他的言傳身教,文明終於漸漸重迴正軌。
雖然失去了飛天遁地之能,人們也終於能夠食之果腹,得以安眠。
甚至還有許多人們,並不需要他的提點,便能創造出許許多多他也未曾見過的器物。
這其中他最喜歡的便是那些經由他們改造的骨頭,能夠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響。
這些聲音都是他們曾經作為仙人、神人之時不曾聽到的動人旋律。
曾經的他們隻知聆聽天籟,與自然合一,從未想過他們自己也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旋律。
“師妹說得不錯,我們曾經困於規則之下,又豈能想到規則之外的世界?”
隨著日月的流轉,潮水逐漸褪去,族群也逐漸壯大。
他們遷下高原,在水邊建築城邦。
原本的族人們也逐漸四散開來,星羅棋布地四散在大地之上。
中年逐漸變得更加蒼老,隱隱有頹然之勢。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是整個部族之中最為長壽之人。
在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多少年歲之時。
一位少年人,向他呈上了整個部族為他打造的賀禮。
那並非是一個什麽有著經天緯地之能的法寶,隻是一個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白玉扳指。
雖然不大,卻打磨得極為精細,其上篆刻著精美的紋路,記載著他一生的故事。
他靜靜地撫摸著扳指,眼眶中不覺流下了淚水。
他知道這就是整個部族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才能打造的稀世珍寶。
雖然曾經的他隻需要心念一動便能完成。
但是這對如今的他而言,卻是一個莫大的喜訊。
人啊,終究再次掌握了鑄造玉器的力量,未來定能走得更遠吧。
終於,如今早已是老年的少年人,仰望著天穹之上,不知處於何處的月亮,含笑閉上了雙眼。
他脖間掛著骨笛,手上輕撫著扳指,腰間懸著骨劍。
他曾經教導世人,他曾經為部族開拓,他曾經為部族征戰。
如今他的路終於走到了盡頭,不必再為人們的未來而擔憂。
“可是師妹啊,你的路究竟還要走多遠呢?”
那一日,舉族哀悼,人們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摘迴了一朵朵鮮花放在了他的床榻之前。
那一日,整個部族,有了新的目標,他們打磨起了少年生前的那一柄玉劍。
在其上篆刻起了花鳥蟲魚,日月星辰,耕種紡織......
此刻早已被浸濕了雙眼的吳嶽,感到自己正逐漸從這夢境之中抽離。
從不遠處悠然地傳來動聽的歌聲,他循著歌聲而去,消失在一團璀璨的光華之中......
“天道作何,吞恨者多,千秋竟歲,固久如昨。
世人奈何,奮飛不輟。星火相承,為逝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