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爺爺雖然是百歲老人,但是中氣十足,吐詞也比較清楚,漫山的後生願意聽,他就說開了:“這幫流氓聽我說抓我們迴去,他們也會死,就以為我們有埋伏。他們的長官就命令大家警戒,然後對我說,叫你們的人都出來,不然我不客氣了。”


    “我就說,我們沒有埋伏,我們這一片,剛發了瘟疫,死了很多人,這個瘟疫傳染性很強,你們來的時候,就沒有看見到處是新墳嗎?你們要是不怕死,你們就多住幾天。”


    說到這裏,大家都為旭爺爺的機智和勇敢折服了,尤其是城裏來的這些人。


    旭爺爺接著說:“後來他們派人四處看了看,發現家家戶戶基本都死過人,很多新墳的土都是新鮮的。他們的頭頭見我們這裏確實沒有幾個年輕人,便說三天之內至少交出三個人,不然也不放過我們,然後就灰溜溜的走了。”


    說到這裏,老爺子有點哽咽了,他說:“幾天後,不見他們來,聽說已經走了,但是我二哥也再也沒有迴來過。”


    郝局長和兩教授及文物部門的人,看著這個百歲老人,眼睛都濕潤了,問:“你二哥發生了什麽事情?”


    旭爺爺的孫子說:“聽說我二爺爺單獨去找國民黨軍官談判,說自己讀過書,一個能頂三個。而且自己身體好,其他的人體質還沒有恢複,要是把瘟疫帶過來,大家都得死。國民黨的軍官商量了一下,就帶著我二爺爺走了。”


    說完老人家流淚了,村民也流淚了。


    郝局長感同身受的問:“旭爺爺,您二哥後來有消息嗎?”


    旭爺爺擺擺煙杆,說:“開始聽隔壁鎮的人說,我二哥有勇有謀,升職很快,但是打死不願去拉壯丁。後來川軍出川抗日,他死在了安徽還是江蘇,他們也說不清了。”


    直播間的網友們大都流淚了。


    此時直播間的人數已經超一百萬了,郊外信號原因,都開始卡頓了。


    軒子抱著已經熟睡的小葉葉,也許是故事太精彩,都舍不得走。他也是第一次係統的聽隔壁村的故事,以前聽陳爭說過一些,但是不全麵。


    他找到陳爭爸爸,小聲的說:“陳叔,明天我想請你們陳家灣所有老少爺們來農家樂吃飯,你覺得可以不?”


    陳爭爸爸不解的說:“明天是周天,都訂滿了啊。”


    軒子才反應過來,想想說:“那就後天,你幫忙通知。”


    陳爭爸爸點點頭說:“你可要想清楚,全部都來的話,得六七桌人。”


    軒子說:“沒事。請大家吃飯,是應該的。”


    何教授禮貌問旭爺爺:“老爺子,說說那塊石頭的傳說吧,你們的縣誌上寫的太簡單了。”


    旭爺爺的孫子國棟大哥,上前問:“爺爺,有點晚了,要不要迴去休息?”


    旭爺爺很生氣的說:“文化人之間的交流,小屁孩別岔嘴。”


    村民們起哄說:“小屁孩,退下退下。”


    氣氛越來越好了,這個六十多的“小屁孩”隻得退到邊上,掏出一頂帽子,給爺爺戴上,晚上起露水了,容易著涼。


    他樂嗬嗬的看著自己的爺爺,看見爺爺開心,自己臉上也掛滿了幸福。


    旭爺爺在孫子的幫助下,還加了件外衣,慢慢的說:“這個傳說啊,我是聽我爺爺說的。我們的先祖三兄弟的在清朝初年湖廣填天府的時候來到這裏。那時這裏隻剩一家人,聽說其他人家都被清軍殺了,這家人隻有老爺子和三個女兒,後來三個女兒嫁給了我們先祖三人,這個傳說是這個老人家告訴我們的先祖的。”


    旭爺爺吧唧幾口葉子煙,喝一口茶,慢慢的說:“我聽我爺爺說,很久很久以前,說有八個像火像煙像金像水的神仙……”


    有人打斷說:“到底像啥啊?”


    旭爺爺裝著沒聽見,繼續說:“他們八個人,看得出情同手足,在這附近聚會。”


    說完指了指山下的某地,接著說:“我估計就像王羲之他們聚會會稽山蘭亭那樣。他們本來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相隔都很遠,隻是定期聚一次。聽說以往聚會都很愉快,但是這次因為某個問題,發生了爭執。八個人分成了兩派,雙方越說越激動,越鬧越兇,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年輕問:“旭爺爺,神仙還有想不通的事情啊,居然還吵架,還打架!”


    “你懂啥,玉皇大帝和如來都有矛盾,其他神仙難道就不能有矛盾了嗎?”


    此言一出,大家心悅誠服:“聽說是某種神秘法寶的使用問題,因為這個東西不好控製,用好了有很大的好處,用不好也有毀天滅地的風險。兩派中的年輕人都激進,希望快速投入使用,認為凡事都有風險,不能因為吃飯能撐死人,就不吃飯了吧。”


    大家配合的說:“對對對!”


    “而年長看到的事風險,所以希望穩妥,要求暫時擱置,等進一步觀察。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其中一個神仙提議大家平心靜氣的想想,有話好好說,免得傷了和氣。他們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想就近找個地方,換個環境,靜一靜。他們遠遠就看見這塊平整巨大的石頭,於是就落在這塊石頭上,打坐思考。”


    “經過幾天幾夜的思考和討論,他們打算各退一步:擱置爭議,維持現狀,等條件成熟了再用它。年輕人不幹了,希望等條件成熟這句話有個具體的說明,後來就達成一致,說就等他們打坐的這塊石頭化為塵土為限,那時保守派要是沒有好的辦法,激進就可以隨意動它了。然後八仙以日月為鑒,山川為證,分別在石頭上簽下自己的大名。同時在石頭上留下各自的法印。”


    旭爺爺叫孫子把手電筒給他,他用光柱指著石頭說:“你們看,那些奇奇怪怪的,像畫像字的,就是他們的簽名和印信。”


    由於石頭是朝大家這個方向斜著的,其實大家沒怎麽看清楚。


    “據說這個法印還能監測這塊石頭,無論相隔多遠他們都能知道石頭的現狀。而且這個法印還能定期發光,能通過發光傳迴石頭的狀況給各位神仙,如果哪天他們收到石頭化為塵土的消息,那時就不用恪守承諾,可以為所欲為了。”


    除民以外的人,都聽得津津有味,但是村民從小就聽這些長大的,而且自己還肩負著往下傳頌的義務,所以他們聽得樂嗬嗬,但是很淡定。


    郝局長問:“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啥時候啊?”


    旭爺爺說:“我小時候也問過我爺爺,他說不知道,隻曉得很久很久以前。”


    何教授謹慎的問:“旭爺爺,您覺得這個傳說,隻是個傳說還是說當年有人真的見過後,流傳下來的?”


    村民們一聽教授這麽問,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他們雖然沒有什麽文化,但是對神啊怪啊的,還是覺得是假的居多,所以大家都詫異而略帶憤怒的看著這位所謂的教授。


    旭爺爺想了想說:“這個就不知道了。”


    何教授又問:“所以說這塊大石頭真的能定期發光?“


    “是的,聽說大概五百年一次,不過,我們沒有見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叁點壹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絲毛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絲毛草並收藏叁點壹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