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宮那壓抑沉悶的氛圍中,魏雯月獨自坐在寢宮,心中五味雜陳。自宮宴上被魏舒揭露惡行後,她的地位岌岌可危,每一步都似行走在刀刃之上。她深知,如今能倚靠的,唯有兒子嬴渠梁。念及此處,她即刻命人傳召嬴渠梁。
嬴渠梁接訊趕來,踏入殿內,行禮問安後,便靜靜地立在一旁,眼神中透著幾分疏離與戒備。魏雯月看著兒子,心中一陣酸澀,良久,她輕聲開口:“渠梁,你過來,坐到娘身邊。”嬴渠梁微微猶豫,還是依言上前,卻仍保持著一定距離。
魏雯月抬手輕撫嬴渠梁的肩頭,目光中滿是複雜情緒:“兒啊,你可知道,娘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從你年幼時起,娘便在這宮中摸爬滾打,受盡冷眼與刁難,為的就是能為你撐起一片天,讓你日後能順利登上王位,掌控這大秦江山。”說著,她的眼眶微微泛紅,似是陷入了往昔的艱辛迴憶。
嬴渠梁聽聞此言,心中卻並無多少觸動,他微微皺眉,直視著母親的眼睛,語氣平靜卻又帶著一絲質問:“母親,若真是為了我,為何如今這秦國朝堂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您看看魏夫子,她何錯之有,卻落得那般淒慘下場,被誣陷、被刺字流放,最終命喪塞外。還有那些因您一己私欲而受牽連的大臣、妃嬪,秦國的根基都快要被您動搖了。”提及魏夫子,嬴渠梁的眼中閃過一抹痛色,那是對逝去之人的惋惜與悲憤。
魏雯月的手微微一顫,臉上閃過一絲慌亂,隨即又恢複了那副強硬姿態:“哼,娘若不如此,如何能在這宮中站穩腳跟,如何打壓那些妄圖謀害咱們母子的勢力?娘知道有些手段狠了些,可也是形勢所迫啊。”
嬴渠梁冷哼一聲,別過頭去:“形勢所迫?母親,您分明是被權力迷了心竅,一味地追逐權勢,不顧秦國的死活。您可曾想過,若秦國衰敗,我即便登上王位,又能如何?不過是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成為千古罪人罷了。”他越說越激動,胸膛劇烈起伏,壓抑許久的情緒如決堤洪水般傾瀉而出。
魏雯月看著兒子從未有過的激憤模樣,心中猛地一震,像是被一道淩厲的閃電擊中,瞬間清醒過來。這些日子,她沉溺於權謀爭鬥,竟真的險些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本應是為兒子謀一個安穩江山。她緩緩低下頭,雙手掩麵,淚水從指縫間滑落:“渠梁,是娘錯了,娘被這宮中的明爭暗鬥蒙蔽了雙眼,差點害了秦國,害了你啊……”她的聲音帶著深深的懊悔與自責,在空曠的宮殿內迴蕩,顯得格外淒涼。
嬴渠梁見母親這般模樣,心中的怒火也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絲不忍。他輕歎一聲,上前握住母親的手:“母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今秦國局勢危急,我們母子唯有攜手,才能撥亂反正,重振朝綱。”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期望,仿佛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
魏雯月抬起滿是淚痕的臉,用力地點點頭:“好,好兒子,娘聽你的。從今日起,娘便放下那些執念,與你一同補救這方麵的事情。”說罷,她當即下令解除對嬴渠梁的幽禁,命人將他送迴東宮,進行調養。
此後,魏雯月仿若換了一個人。她不再頻繁召見親信謀劃權謀之事,而是整日守在秦獻公的寢宮,悉心照料這位被她之前的折騰弄得癡傻癱瘓在床的君王。
這日,魏雯月如往常一樣,端著熬好的藥湯,輕輕推開秦獻公寢宮的門。還未走近床邊,便聽見一陣細微卻異常的聲響。她心頭一緊,放輕腳步,悄悄繞過屏風,眼前的一幕讓她怒不可遏。隻見一個平日裏就刁鑽刻薄的宮女,正滿臉猙獰地對著毫無還手之力的秦獻公拳打腳踢,嘴裏還罵罵咧咧:“你個老不死的,如今癱了也是累贅,還不如早點兒去了,省得浪費宮裏的糧食!”秦獻公躺在床上,雙眼空洞無神,隻能發出微弱的痛苦呻吟。
魏雯月隻覺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她幾步衝上前,一把揪住宮女的頭發,將她狠狠甩到地上,怒喝道:“你這賤婢,好大的膽子!竟敢如此對待大王,活得不耐煩了嗎?”宮女嚇得臉色慘白,癱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娘娘饒命,娘娘饒命啊!奴婢知錯了,是奴婢鬼迷心竅……”
魏雯月氣得渾身發抖,雙眼通紅,哪還聽得進她的求饒。她轉頭看向一旁同樣驚恐萬分的侍從,厲聲下令:“去,把宮裏所有的人都給我召集過來,就在這寢宮前,我要讓所有人都看看,敢對大王不敬是什麽下場!”侍從們匆忙領命而去。
不一會兒,宮人們戰戰兢兢地聚在了寢宮前的院子裏,低垂著頭,不敢發出一點聲響。魏雯月押著那宮女來到眾人麵前,再次怒聲喝問:“你們都看看,這賤婢幹的好事!大王是我秦國之主,她竟敢如此虐待,你們說,該當何罪?”眾人嚇得噤若寒蟬,無人敢搭話。
魏雯月見無人迴應,更加怒火中燒,她指著宮女,聲嘶力竭地喊道:“今日,我便要拿你這惡奴立威,讓所有人都記住,敬畏大王,就是敬畏我秦國!來人啊,拖下去,杖斃!”隨著她一聲令下,幾個侍衛衝上來,拖起宮女就往外走。宮女嚇得屎尿失禁,哭喊聲迴蕩在整個宮殿:“娘娘饒命啊,奴婢再也不敢了……”可魏雯月鐵青著臉,不為所動。
片刻之後,外麵傳來沉悶的杖擊聲和宮女漸漸微弱的慘叫,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有餘悸,暗自告誡自己以後千萬不能犯同樣的錯誤。魏雯月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她緩緩轉身,看向秦獻公,眼中滿是愧疚與心疼。她輕輕走到床邊,坐下,握住秦獻公的手,柔聲說道:“大王,是臣妾不好,讓您受苦了。您放心,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敢傷害您了,臣妾定會寸步不離地守著您,直到您康複。”秦獻公的眼神依舊空洞,但魏雯月卻仿若看到了他昔日的威嚴,暗暗發誓一定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與此同時,魏雯月開始暗中調查朝中那些曾與她勾結、為非作歹,或是反對嬴渠梁的勢力。她深知,若不將這些毒瘤連根拔起,秦國便永無寧日。憑借多年在宮中積累的人脈與手段,她一點點地收集證據,將那些人的罪行一一記錄在案。
一日,朝會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凝結成霜。魏雯月身著素服,儀態端莊地步入大殿,她向秦獻公的空位行了一禮後,緩緩轉身,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群臣。“諸位大人,”她朱唇輕啟,聲音卻如寒刃般鋒利,“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有要事相商。我秦國近來曆經波折,內憂外患不斷,究其根源,乃是朝堂之上有一些奸佞小人,為一己私利,罔顧秦國國運,禍亂朝綱。”
說罷,她輕輕拍了拍手,侍從們立刻呈上一疊竹簡,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罪狀。“禦史大夫趙大人,”她目光鎖定一位麵色蒼白的大臣,“你收受他國賄賂,在朝堂上混淆視聽,為他國奸細通風報信,可有此事?”
趙大人嚇得雙腿一軟,撲通跪地,顫抖著聲音辯解:“娘娘,臣冤枉啊,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魏雯月冷哼一聲,打斷他的話:“證據確鑿,你還敢狡辯?來人啊,將趙大人拿下,入大牢,等候發落!”
緊接著,她又接連指認了幾位大臣,有的是因曾協助她陷害忠良,有的是在軍餉一事上中飽私囊。一時間,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大臣們麵麵相覷,生怕下一個被點名的就是自己。
那些試圖為同伴辯解的官員,剛一開口,便被魏雯月以“同黨包庇”的罪名喝止。在她的雷厲風行之下,短短半日,朝堂便被清洗一空,換上了一批清正廉潔、忠心耿耿之士。
而嬴渠梁則在東宮之中,日夜研讀典籍,與謀士們商討治國方略。他深知,光靠清除朝中奸佞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國之策,才能讓秦國真正走向富強。他時常望著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心中暗暗發誓:“秦國,我定不會讓你再沉淪下去,必讓你在這亂世之中崛起,重現昔日輝煌。”
再說那魏舒,見魏雯月與嬴渠梁母子齊心,整治朝綱,心中也是欣慰不已。她主動找到嬴渠梁,獻上自己這些日子收集的一些民間賢才名錄,柔聲道:“太子殿下,如今秦國正值用人之際,這些賢才皆有報國之心,或能為殿下分憂。”嬴渠梁接過名錄,仔細翻閱,眼中滿是感激:“魏舒姑娘,多謝你。你為秦國所做的一切,本太子都銘記在心。日後若有需要,還望你能繼續相助。”魏舒微微屈膝行禮:“殿下言重了,臣妾願為秦國肝腦塗地。”
然而,朝堂雖經整治,卻依舊籠罩在一片專治而恐怖的陰影之下。魏雯月之前的種種行徑,讓大臣們心有餘悸,他們雖不敢明言,卻在私下裏議論紛紛,對魏雯月的動機仍存疑慮。每次朝會,眾人皆謹小慎微,生怕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便招來殺身之禍。
有一迴,一位新晉官員在朝會上提出了一項關於改革賦稅製度的建議,本是一番好意,旨在減輕百姓負擔,充盈國庫。可話還沒說完,魏雯月臉色微變,目光冷峻地“你好大的膽子,剛入朝堂便妄圖指手畫腳,莫不是背後有人指使?”那官員嚇得臉色慘白,撲通跪地,連連磕頭求饒:“娘娘饒命,臣絕不此,隻是心係秦國,一時莽撞……”魏雯月冷哼一聲,並未當場發作,可那官員自此之後便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嬴渠梁得知此事後,心中憂慮更深。他明白,若要徹底改變朝堂氛圍,讓秦國真正煥發生機,不僅要推行仁政,還得慢慢改變母親的行事作風。於是,他時常找機會與魏雯月談心,旁敲側擊地講述曆代賢君以仁治國、廣納賢言的故事,希望能感化母親。
魏雯月起初並未在意,可聽多了兒子的勸導,心中也漸漸有所觸動。一日,她看著嬴渠梁為秦國殫精竭慮的模樣,輕歎一聲:“渠梁,娘知道你是為了秦國好,娘也在努力改。隻是這朝堂積弊已久,人心難測,娘不得不防啊。”
嬴渠梁握住母親的手,懇切地:“母親,兒明白您的苦心,但唯有讓大臣們真心信服,他們才會為秦國拚死效力。咱們施仁政,他們感受到溫暖,自然會擁護咱們。”
魏雯月微微點頭,陷入沉思。此後,她開始嚐試改變自己在朝堂上的態度,不再動輒疾言厲色,而是多聽大臣們的意見,偶爾還會給予肯定與鼓勵。慢慢地,朝堂上的氛圍有了些許鬆動,大臣們也漸漸放下防備,開始暢所欲言,為秦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母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秦國逐漸走上正軌。農田裏,百姓們重新燃起了勞作的熱情,期盼著豐收;校場上,士兵們刻苦訓練,喊殺聲震天。而秦國的未來,也在這一步步的變革中,綻放出希望的曙光,向著未知卻充滿可能的前路堅定地邁進。
嬴渠梁接訊趕來,踏入殿內,行禮問安後,便靜靜地立在一旁,眼神中透著幾分疏離與戒備。魏雯月看著兒子,心中一陣酸澀,良久,她輕聲開口:“渠梁,你過來,坐到娘身邊。”嬴渠梁微微猶豫,還是依言上前,卻仍保持著一定距離。
魏雯月抬手輕撫嬴渠梁的肩頭,目光中滿是複雜情緒:“兒啊,你可知道,娘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從你年幼時起,娘便在這宮中摸爬滾打,受盡冷眼與刁難,為的就是能為你撐起一片天,讓你日後能順利登上王位,掌控這大秦江山。”說著,她的眼眶微微泛紅,似是陷入了往昔的艱辛迴憶。
嬴渠梁聽聞此言,心中卻並無多少觸動,他微微皺眉,直視著母親的眼睛,語氣平靜卻又帶著一絲質問:“母親,若真是為了我,為何如今這秦國朝堂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您看看魏夫子,她何錯之有,卻落得那般淒慘下場,被誣陷、被刺字流放,最終命喪塞外。還有那些因您一己私欲而受牽連的大臣、妃嬪,秦國的根基都快要被您動搖了。”提及魏夫子,嬴渠梁的眼中閃過一抹痛色,那是對逝去之人的惋惜與悲憤。
魏雯月的手微微一顫,臉上閃過一絲慌亂,隨即又恢複了那副強硬姿態:“哼,娘若不如此,如何能在這宮中站穩腳跟,如何打壓那些妄圖謀害咱們母子的勢力?娘知道有些手段狠了些,可也是形勢所迫啊。”
嬴渠梁冷哼一聲,別過頭去:“形勢所迫?母親,您分明是被權力迷了心竅,一味地追逐權勢,不顧秦國的死活。您可曾想過,若秦國衰敗,我即便登上王位,又能如何?不過是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成為千古罪人罷了。”他越說越激動,胸膛劇烈起伏,壓抑許久的情緒如決堤洪水般傾瀉而出。
魏雯月看著兒子從未有過的激憤模樣,心中猛地一震,像是被一道淩厲的閃電擊中,瞬間清醒過來。這些日子,她沉溺於權謀爭鬥,竟真的險些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本應是為兒子謀一個安穩江山。她緩緩低下頭,雙手掩麵,淚水從指縫間滑落:“渠梁,是娘錯了,娘被這宮中的明爭暗鬥蒙蔽了雙眼,差點害了秦國,害了你啊……”她的聲音帶著深深的懊悔與自責,在空曠的宮殿內迴蕩,顯得格外淒涼。
嬴渠梁見母親這般模樣,心中的怒火也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絲不忍。他輕歎一聲,上前握住母親的手:“母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今秦國局勢危急,我們母子唯有攜手,才能撥亂反正,重振朝綱。”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期望,仿佛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
魏雯月抬起滿是淚痕的臉,用力地點點頭:“好,好兒子,娘聽你的。從今日起,娘便放下那些執念,與你一同補救這方麵的事情。”說罷,她當即下令解除對嬴渠梁的幽禁,命人將他送迴東宮,進行調養。
此後,魏雯月仿若換了一個人。她不再頻繁召見親信謀劃權謀之事,而是整日守在秦獻公的寢宮,悉心照料這位被她之前的折騰弄得癡傻癱瘓在床的君王。
這日,魏雯月如往常一樣,端著熬好的藥湯,輕輕推開秦獻公寢宮的門。還未走近床邊,便聽見一陣細微卻異常的聲響。她心頭一緊,放輕腳步,悄悄繞過屏風,眼前的一幕讓她怒不可遏。隻見一個平日裏就刁鑽刻薄的宮女,正滿臉猙獰地對著毫無還手之力的秦獻公拳打腳踢,嘴裏還罵罵咧咧:“你個老不死的,如今癱了也是累贅,還不如早點兒去了,省得浪費宮裏的糧食!”秦獻公躺在床上,雙眼空洞無神,隻能發出微弱的痛苦呻吟。
魏雯月隻覺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她幾步衝上前,一把揪住宮女的頭發,將她狠狠甩到地上,怒喝道:“你這賤婢,好大的膽子!竟敢如此對待大王,活得不耐煩了嗎?”宮女嚇得臉色慘白,癱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娘娘饒命,娘娘饒命啊!奴婢知錯了,是奴婢鬼迷心竅……”
魏雯月氣得渾身發抖,雙眼通紅,哪還聽得進她的求饒。她轉頭看向一旁同樣驚恐萬分的侍從,厲聲下令:“去,把宮裏所有的人都給我召集過來,就在這寢宮前,我要讓所有人都看看,敢對大王不敬是什麽下場!”侍從們匆忙領命而去。
不一會兒,宮人們戰戰兢兢地聚在了寢宮前的院子裏,低垂著頭,不敢發出一點聲響。魏雯月押著那宮女來到眾人麵前,再次怒聲喝問:“你們都看看,這賤婢幹的好事!大王是我秦國之主,她竟敢如此虐待,你們說,該當何罪?”眾人嚇得噤若寒蟬,無人敢搭話。
魏雯月見無人迴應,更加怒火中燒,她指著宮女,聲嘶力竭地喊道:“今日,我便要拿你這惡奴立威,讓所有人都記住,敬畏大王,就是敬畏我秦國!來人啊,拖下去,杖斃!”隨著她一聲令下,幾個侍衛衝上來,拖起宮女就往外走。宮女嚇得屎尿失禁,哭喊聲迴蕩在整個宮殿:“娘娘饒命啊,奴婢再也不敢了……”可魏雯月鐵青著臉,不為所動。
片刻之後,外麵傳來沉悶的杖擊聲和宮女漸漸微弱的慘叫,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有餘悸,暗自告誡自己以後千萬不能犯同樣的錯誤。魏雯月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她緩緩轉身,看向秦獻公,眼中滿是愧疚與心疼。她輕輕走到床邊,坐下,握住秦獻公的手,柔聲說道:“大王,是臣妾不好,讓您受苦了。您放心,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敢傷害您了,臣妾定會寸步不離地守著您,直到您康複。”秦獻公的眼神依舊空洞,但魏雯月卻仿若看到了他昔日的威嚴,暗暗發誓一定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與此同時,魏雯月開始暗中調查朝中那些曾與她勾結、為非作歹,或是反對嬴渠梁的勢力。她深知,若不將這些毒瘤連根拔起,秦國便永無寧日。憑借多年在宮中積累的人脈與手段,她一點點地收集證據,將那些人的罪行一一記錄在案。
一日,朝會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凝結成霜。魏雯月身著素服,儀態端莊地步入大殿,她向秦獻公的空位行了一禮後,緩緩轉身,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群臣。“諸位大人,”她朱唇輕啟,聲音卻如寒刃般鋒利,“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有要事相商。我秦國近來曆經波折,內憂外患不斷,究其根源,乃是朝堂之上有一些奸佞小人,為一己私利,罔顧秦國國運,禍亂朝綱。”
說罷,她輕輕拍了拍手,侍從們立刻呈上一疊竹簡,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罪狀。“禦史大夫趙大人,”她目光鎖定一位麵色蒼白的大臣,“你收受他國賄賂,在朝堂上混淆視聽,為他國奸細通風報信,可有此事?”
趙大人嚇得雙腿一軟,撲通跪地,顫抖著聲音辯解:“娘娘,臣冤枉啊,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魏雯月冷哼一聲,打斷他的話:“證據確鑿,你還敢狡辯?來人啊,將趙大人拿下,入大牢,等候發落!”
緊接著,她又接連指認了幾位大臣,有的是因曾協助她陷害忠良,有的是在軍餉一事上中飽私囊。一時間,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大臣們麵麵相覷,生怕下一個被點名的就是自己。
那些試圖為同伴辯解的官員,剛一開口,便被魏雯月以“同黨包庇”的罪名喝止。在她的雷厲風行之下,短短半日,朝堂便被清洗一空,換上了一批清正廉潔、忠心耿耿之士。
而嬴渠梁則在東宮之中,日夜研讀典籍,與謀士們商討治國方略。他深知,光靠清除朝中奸佞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國之策,才能讓秦國真正走向富強。他時常望著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心中暗暗發誓:“秦國,我定不會讓你再沉淪下去,必讓你在這亂世之中崛起,重現昔日輝煌。”
再說那魏舒,見魏雯月與嬴渠梁母子齊心,整治朝綱,心中也是欣慰不已。她主動找到嬴渠梁,獻上自己這些日子收集的一些民間賢才名錄,柔聲道:“太子殿下,如今秦國正值用人之際,這些賢才皆有報國之心,或能為殿下分憂。”嬴渠梁接過名錄,仔細翻閱,眼中滿是感激:“魏舒姑娘,多謝你。你為秦國所做的一切,本太子都銘記在心。日後若有需要,還望你能繼續相助。”魏舒微微屈膝行禮:“殿下言重了,臣妾願為秦國肝腦塗地。”
然而,朝堂雖經整治,卻依舊籠罩在一片專治而恐怖的陰影之下。魏雯月之前的種種行徑,讓大臣們心有餘悸,他們雖不敢明言,卻在私下裏議論紛紛,對魏雯月的動機仍存疑慮。每次朝會,眾人皆謹小慎微,生怕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便招來殺身之禍。
有一迴,一位新晉官員在朝會上提出了一項關於改革賦稅製度的建議,本是一番好意,旨在減輕百姓負擔,充盈國庫。可話還沒說完,魏雯月臉色微變,目光冷峻地“你好大的膽子,剛入朝堂便妄圖指手畫腳,莫不是背後有人指使?”那官員嚇得臉色慘白,撲通跪地,連連磕頭求饒:“娘娘饒命,臣絕不此,隻是心係秦國,一時莽撞……”魏雯月冷哼一聲,並未當場發作,可那官員自此之後便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嬴渠梁得知此事後,心中憂慮更深。他明白,若要徹底改變朝堂氛圍,讓秦國真正煥發生機,不僅要推行仁政,還得慢慢改變母親的行事作風。於是,他時常找機會與魏雯月談心,旁敲側擊地講述曆代賢君以仁治國、廣納賢言的故事,希望能感化母親。
魏雯月起初並未在意,可聽多了兒子的勸導,心中也漸漸有所觸動。一日,她看著嬴渠梁為秦國殫精竭慮的模樣,輕歎一聲:“渠梁,娘知道你是為了秦國好,娘也在努力改。隻是這朝堂積弊已久,人心難測,娘不得不防啊。”
嬴渠梁握住母親的手,懇切地:“母親,兒明白您的苦心,但唯有讓大臣們真心信服,他們才會為秦國拚死效力。咱們施仁政,他們感受到溫暖,自然會擁護咱們。”
魏雯月微微點頭,陷入沉思。此後,她開始嚐試改變自己在朝堂上的態度,不再動輒疾言厲色,而是多聽大臣們的意見,偶爾還會給予肯定與鼓勵。慢慢地,朝堂上的氛圍有了些許鬆動,大臣們也漸漸放下防備,開始暢所欲言,為秦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母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秦國逐漸走上正軌。農田裏,百姓們重新燃起了勞作的熱情,期盼著豐收;校場上,士兵們刻苦訓練,喊殺聲震天。而秦國的未來,也在這一步步的變革中,綻放出希望的曙光,向著未知卻充滿可能的前路堅定地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