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爭論仍在繼續,秦獻公看著眾臣各執一詞,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量:這改革之路果然艱難,稍有不慎,秦國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但為了秦國的未來,這一步,他必須要走。


    就在這時,老甘龍緩緩開口,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大王,老臣以為,改革之事,需從長計議。這流民安置,牽扯到土地、戶籍等諸多事宜,一旦處理不當,恐生大亂。”


    秦獻公看向老甘龍,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甘龍愛卿,你乃秦國老臣,可有良策?”


    老甘龍微微欠身,說道:“依老臣之見,不妨先劃出一部分荒地,讓流民暫時棲身。至於農具、種子,可由官府先墊付,待流民收成之後,再行償還。如此,既能安置流民,又不會過度損耗國庫。”


    嬴虔聽後,眉頭微皺,心中暗道:這老甘龍,果然狡猾,看似提出了折中的辦法,實則還是在維護世族的利益。但眼下局勢,若能先安撫住流民,倒也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


    嬴渠梁也在心中盤算著,他覺得老甘龍的辦法雖有可取之處,但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過,此刻朝堂上反對之聲甚囂塵上,若不先做出妥協,改革怕是難以推進。


    秦獻公思索片刻,點頭道:“甘龍愛卿所言有理,此事便依你之策。但戶籍相伍製度,仍需推行,加強對流民的管理,關乎秦國安危,不可動搖。”


    眾臣見秦獻公心意已決,雖心有不滿,卻也不敢再公然反對。這場激烈的朝堂爭論,暫時落下帷幕。


    散朝後,嬴虔和嬴渠梁並肩走出朝堂。嬴虔一臉不悅,抱怨道:“這些世族,隻想著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秦國的死活。今日若不是父王強硬,這改革怕是要胎死腹中。”


    嬴渠梁神色凝重,輕聲說道:“大哥,改革之路本就艱難,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今日能推行戶籍相伍製度,已是不易。”


    嬴虔冷哼一聲:“哼,就怕這老甘龍還有後招,我們不得不防。”


    正說著,一名侍衛匆匆趕來,在嬴渠梁耳邊低語幾句。嬴渠梁臉色驟變,對嬴虔說道:“大哥,剛收到消息,中原韓趙魏三家混戰,局勢大亂,大量流民正朝秦國湧來,我們得去見父王。”


    嬴虔心中一緊,連忙道:“我和你一起去。”


    兩人快步來到秦獻公的書房,秦獻公正看著一封加急信件,臉色陰沉。見他們進來,秦獻公將信件遞給嬴渠梁,沉聲道:“韓趙魏三家打得不可開交,這流民數量怕是要激增,我們本就安置困難,這下更是雪上加霜。而且,義渠那邊也有異動,他們一直對我秦國虎視眈眈,如今局勢混亂,怕是想趁機撈些好處。”


    嬴渠梁看完信件,眉頭緊鎖:“父王,韓趙魏混戰,我們雖不必卷入其中,但流民安置迫在眉睫。義渠那邊,也得加強防範。”


    嬴虔握緊拳頭,大聲道:“怕他義渠作甚!兒臣願率秦軍,給他們點顏色瞧瞧,看他們還敢不敢輕舉妄動!”


    秦獻公擺了擺手,歎道:“不可貿然行事。如今秦國剛剛開始改革,國力尚未恢複,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勢,安置好流民。”


    嬴渠梁沉思片刻,道:“父王,兒臣以為,我們一方麵加快荒地開墾,安置新來的流民;另一方麵,加強邊境防禦,密切關注義渠動向。同時,可派使者前往義渠,探探他們的口風,盡量避免衝突。”


    秦獻公微微點頭:“也隻能如此了。渠梁,你去安排流民安置的後續事宜,務必安撫好百姓。虔兒,你即刻前往邊境,督促守軍加強戒備,不可掉以輕心。”


    嬴虔和嬴渠梁領命而去。


    隨著韓趙魏混戰的持續,湧入秦國的流民越來越多。秦國國內,安置流民的壓力劇增,糧食供應也開始緊張起來。而老世族們,表麵上配合,私下裏卻小動作不斷。


    他們故意拖延農具和種子的發放,導致流民開墾荒地的進度緩慢。更有甚者,還散布謠言,說秦國即將大亂,讓流民們人心惶惶.....


    嬴渠梁得知這些情況後,心急如焚。


    他一邊親自去督促世族們落實物資發放,一邊安撫流民的情緒。


    “大家放心,秦國定會安置好你們。那些謠言都是假的,不要輕信!” 嬴渠梁站在流民聚集的廣場上,大聲說道。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部分流民開始躁動不安。


    就在這時,義渠的使者來到秦國,提出要與秦國結盟,共同對抗韓趙魏。


    秦獻公召集眾臣商議此事。朝堂上,眾人意見不一。


    老甘龍率先站出來說:“大王,義渠反複無常,不可輕信。這結盟之事,怕是他們的陰謀。”


    嬴虔則反駁道:“怕什麽陰謀!若是義渠真心結盟,我們正好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穩定邊境,還能騰出手來解決流民問題。”


    嬴渠梁沉思片刻,道:“父王,諸位大人,義渠此次結盟,確實可疑。但我們也不能直接拒絕,以免激怒他們。兒臣認為,我們可以先與他們虛與委蛇,拖延時間,同時加強自身實力。”


    秦獻公思索良久,最終決定采納嬴渠梁的建議。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平息。義渠見秦國態度曖昧,開始在邊境製造摩擦,不斷侵擾秦國邊境的村莊。邊境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向秦國朝廷求救。


    嬴虔得知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父王,義渠欺人太甚!兒臣請求出戰,給他們一個教訓!”


    秦獻公看著嬴虔,心中也十分糾結。


    若此時與義渠開戰,秦國本就緊張的資源將更加捉襟見肘,流民安置也會受到影響;但若不戰,秦國的威嚴何在,百姓又該如何安撫?


    就在秦獻公猶豫不決時,嬴渠梁站出來說:“父王,此時開戰對我們不利。我們可以先派使者去義渠,譴責他們的行為,同時在邊境集結兵力,做出要開戰的姿態,給他們施壓。若他們有所收斂,我們便繼續周旋;若他們執意開戰,我們再做應對。”


    秦獻公權衡再三,最終同意了嬴渠梁的提議。


    在一係列的周旋和應對之下,義渠暫時停止了侵擾。


    但秦國的危機並未解除,韓趙魏的混戰還在持續,流民仍在不斷湧入,老世族們的暗中抵製也從未停止。


    秦獻公深知,秦國的改革和發展,依舊麵臨著重重困難。


    但他看著嬴虔和嬴渠梁,心中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他相信,隻要他們父子齊心協力,秦國一定能度過難關,走向強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秦國在艱難中努力前行。


    秦獻公一邊應對著外部的壓力,一邊推動著國內的改革。


    他深知,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秦國必須在困境中盡快強大起來,才能在這亂世中立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朝曆險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生撰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生撰稿並收藏秦朝曆險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