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為了兒子嬴渠梁能夠好起來,四處尋訪名醫,有人推薦了扁鵲,扁鵲卻不知去向。為了給兒子衝喜,他派人去魏國提親,求娶魏國魏舒公主,並以武力相威脅。
消息傳至魏國,朝堂上下一片嘩然。魏王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秦國這是欺人太甚!前腳謀害我女兒,後腳竟還敢來提親,真當我魏國無人嗎?”大臣們亦是義憤填膺,紛紛進言,主張集結兵力,與秦國拚死一戰,以扞衛魏國尊嚴。
魏舒得知此事,匆匆步入朝堂,眼中滿是悲憤,向魏王哭訴道:“父王,那秦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女兒在秦國的遭遇仿若噩夢,他們怎能如此厚顏無恥,又妄圖將女兒強納入秦?蝶影為護女兒而慘死,這血海深仇未報,女兒怎可嫁入秦國?”說著,淚水奪眶而出。
魏王看著女兒傷心欲絕的模樣,心疼不已,他走下王座,輕輕拍著魏舒的肩膀,安撫道:“舒兒,莫要再哭,父王定不會讓你在秦國受委屈。秦國此舉,實在是不把我魏國放在眼裏,父王這就集結大軍,與他們拚個你死我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決絕與憤怒,仿佛下一刻就要率軍出征。
魏舒聽聞,心中一暖,但她很快冷靜下來,搖頭道:“父王,不可莽撞行事。如今秦國來勢洶洶,若真動起幹戈,我魏國百姓必遭塗炭。戰場上刀劍無眼,勝負難料,萬一……女兒實在不忍見生靈塗炭。”她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眼中滿是對百姓的悲憫。
魏王微微一怔,他怎會不知戰爭的殘酷,隻是愛女心切,一時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來迴踱步,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良久,他長歎一聲:“舒兒,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魏舒抬起頭,目光堅定:“父王,女兒願出使秦國,會會這秦獻公,探探他的虛實,也好為魏國爭取些時間籌備應對之策。女兒定不會讓魏國吃虧,更不會讓自己羊入虎口。”
魏王麵露難色,滿心不舍:“舒兒,你這一去,為父怎能放心?秦國宮廷波譎雲詭,你孤身一人,萬一有個閃失……為父怎對得起你早逝的母後。”說到此處,他的眼眶泛紅,聲音也有些顫抖。
魏舒走上前,握住父王的手:“父王,女兒自幼受您教導,懂得如何自保。如今國難當頭,女兒身為魏國公主,自當挺身而出。況且,女兒也想為蝶影討迴公道,隻有深入秦國,才能尋到機會。”
魏王凝視著女兒,心中滿是驕傲與無奈,最終點頭應允:“也罷,舒兒,你此去千萬小心。若遇危險,即刻傳信迴來,為父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定會保你周全。”
魏舒帶著一隊護衛,毅然踏上前往秦國之路。一路上,她思緒萬千,暗暗發誓,定要在這虎狼之地保全自身,尋機為蝶影報仇雪恨。
抵達秦國都城,秦獻公親自接見。他看著眼前這位英姿颯爽卻難掩憔悴之色的公主,心中微微一動,開口道:“公主,此次請你來,實是為了犬子嬴渠梁。他如今重傷未愈,唯有與公主喜結連理,方能衝散這黴運,還望公主成全。”魏舒冷笑一聲,毫不示弱:“秦公,您忘了在秦國我所受的屈辱?蝶影為護我而死,這血海深仇未報,您卻讓我嫁入秦國,是何道理?”
秦獻公麵色一僵,旋即正聲道:“公主,那皆是誤會。嬴渠梁年少無知,犯下錯事,如今已受到懲處。我大秦願以厚禮相待,日後定不會虧待公主,還會與魏國永結秦晉之好,保兩國太平。”
魏舒心中暗自思量,如今秦國強勢,若直接拒絕,恐引發戰火,不如暫且虛與委蛇。於是,她微微欠身,輕聲道:“秦公所言,魏舒記下了。隻是婚姻大事,不可倉促。且容我在所在秦國住些時日,了解一下嬴渠梁公子為人,再做定奪。”秦獻公見她態度有所緩和,心中一喜,連忙應下,安排她住進了豪華的宮殿,命人悉心照料。
在秦國的日子裏,魏舒一麵暗中觀察秦國宮廷局勢,尋找可利用的破綻;一麵悄悄與留在秦國的舊部聯絡,傳遞消息。她得知,嬴渠梁重傷後,秦國朝堂勢力重新洗牌,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皆想在這混亂之際謀取最大利益。而嬴渠梁雖臥病在床,但其麾下忠心耿耿的將士們依舊心係主公,對秦國局勢保持著高度關注。
與此同時,魏舒還聽聞民間對霜月之死議論紛紛,百姓們對魏雯月的暴行心懷不滿,怨聲載道。她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可撬動秦國根基的支點。於是,魏舒時常喬裝出宮,深入民間,傾聽百姓心聲,了解他們的疾苦。百姓們見這位魏國公主如此親民,心中漸漸生出好感,也願向她吐露真言。
隨著時間推移,魏舒與嬴渠梁雖未曾見麵,但通過旁人的描述,她知曉嬴渠梁是個複雜多麵之人,既有在災區時展現出的親民一麵,又有因權力之爭犯下惡行的一麵。這讓魏舒心中有些許動搖,對嬴渠梁的遭遇也生出幾分同情。
可魏舒內心的矛盾卻與日俱增,因為她真正心儀的是嬴虔。在過往的接觸中,嬴虔的豪爽正直、心懷大義早已深深印刻在她心間。
而嬴渠梁,雖有改過之態,卻始終無法驅散魏舒心底對他的厭惡與防備,畢竟蝶影的血仇,是她心口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
然而,就在魏舒沉浸於矛盾之中時,秦國朝堂卻再生變故。嬴渠梁得知父親欲為自己娶魏舒衝喜,病竟然好了一大半……
一日,魏舒在宮中花園散步,突然遭遇刺客襲擊。幸虧她自幼習武,反應敏捷,與護衛們拚死抵抗,才未受重傷。
但此事讓魏舒明白,秦國宮廷的爭鬥已進入白熱化,自己身處漩渦中心,危險步步緊逼。
她當機立斷,決定不再坐以待斃。魏舒連夜修書一封,將秦國朝堂的亂象、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麵臨的危險告知魏王,懇請父王早做決斷。同時,她利用在民間積累的威望,暗中聯絡一些正直的秦國大臣,曉以利害,試圖組建一股能夠製衡嬴渠梁勢力的力量。
秦獻公得知魏舒遇刺,大發雷霆,下令徹查。可調查之路困難重重,諸多線索皆指向嬴虔,但又缺乏確鑿證據。
秦國上下,一時人心惶惶,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而在遠方,扁鵲聽聞秦國因嬴渠梁傷病引發諸多紛爭,心生憐憫。這位醫術高超、心懷蒼生的神醫,毅然決定踏上前往秦國之路。他深知,此行或許艱難險阻重重,但為了拯救無辜生命,化解兩國幹戈,他義不容辭。
當扁鵲踏入秦國都城時,百姓們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秦獻公聽聞扁鵲到來,親自出城相迎,眼中滿是期盼:“神醫啊,您可算來了。若能治好犬子,大秦必當重謝。”扁鵲微微點頭,神色凝重:“秦公放心,我定當竭盡所能。”
在為嬴渠梁診治過程中,扁鵲發現他的病情遠比想象中複雜。但憑借精湛醫術,他精心調配藥劑,施針用藥,日夜守在床邊。嬴渠梁的病情逐漸有了轉機,氣色也一天天好起來。
隨著嬴渠梁慢慢康複,他得知魏舒在秦國的種種作為,心中滿是感激與敬佩。
他親自前去拜訪魏舒,二人相見,嬴渠梁真誠地說道:“公主,多謝您這段時間為大秦、為我所做的一切。之前的種種誤會,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彌補。”
魏舒看著眼前這位英氣逼人的男子,心中五味雜陳:“公子,我所為並非全然為了你,也是希望兩國百姓能免受戰亂之苦。”
在這一係列變故之後,秦魏兩國的關係也悄然發生變化。
秦獻公意識到,武力威脅絕非長久之計,唯有與魏國真誠修好,才能保大秦昌盛。於是,他再次向魏王表達歉意,並提出重新簽訂和平盟約,開放邊境貿易,互通有無。
可就在此時,秦國國內突然爆發一場小規模疫病,雖然及時控製住了,但人心惶惶。秦獻公認為,此時若能與魏國聯姻,更能穩定民心,向外界展示秦國的穩定。於是,他再次修書魏王,言辭懇切,希望能定下魏舒與嬴渠梁的婚期。
書信送至魏國,魏王看完後,氣得在朝堂上大罵:“秦國這反複無常的小人,又來折騰我女兒!”大臣們也紛紛搖頭歎息,卻又無良策。
魏舒得知此事後,進宮麵見父王,眼中滿是疲憊與無奈:“父王,如今秦國雖可惡,但形勢比人強。若不答應這門親事,恐怕又會挑起戰火,百姓又將受苦。女兒願為魏國犧牲,嫁入秦國。”說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魏王心如刀絞,他看著女兒消瘦的麵容,痛心疾首:“舒兒,為父怎忍心將你送入虎口?你是為父的心頭肉啊!”
魏舒強忍著淚水,安慰道:“父王,女兒知道您心疼女兒,可這是為了魏國的大局。隻要能保百姓安寧,女兒無怨無悔。”
魏王握緊拳頭,在殿內來迴踱步,許久之後,他停下腳步,無奈地長歎一聲:“罷了罷了,舒兒,為父答應你。隻希望秦國能信守承諾,善待你。”
最終,兩國定下婚期,魏舒懷著複雜的心情準備嫁入秦國。
而秦魏兩國的百姓,聽聞此事,也都在期盼著這場聯姻能真正帶來和平,讓他們免受戰亂之苦。
如《詩經》所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但願老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
消息傳至魏國,朝堂上下一片嘩然。魏王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秦國這是欺人太甚!前腳謀害我女兒,後腳竟還敢來提親,真當我魏國無人嗎?”大臣們亦是義憤填膺,紛紛進言,主張集結兵力,與秦國拚死一戰,以扞衛魏國尊嚴。
魏舒得知此事,匆匆步入朝堂,眼中滿是悲憤,向魏王哭訴道:“父王,那秦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女兒在秦國的遭遇仿若噩夢,他們怎能如此厚顏無恥,又妄圖將女兒強納入秦?蝶影為護女兒而慘死,這血海深仇未報,女兒怎可嫁入秦國?”說著,淚水奪眶而出。
魏王看著女兒傷心欲絕的模樣,心疼不已,他走下王座,輕輕拍著魏舒的肩膀,安撫道:“舒兒,莫要再哭,父王定不會讓你在秦國受委屈。秦國此舉,實在是不把我魏國放在眼裏,父王這就集結大軍,與他們拚個你死我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決絕與憤怒,仿佛下一刻就要率軍出征。
魏舒聽聞,心中一暖,但她很快冷靜下來,搖頭道:“父王,不可莽撞行事。如今秦國來勢洶洶,若真動起幹戈,我魏國百姓必遭塗炭。戰場上刀劍無眼,勝負難料,萬一……女兒實在不忍見生靈塗炭。”她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眼中滿是對百姓的悲憫。
魏王微微一怔,他怎會不知戰爭的殘酷,隻是愛女心切,一時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來迴踱步,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良久,他長歎一聲:“舒兒,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魏舒抬起頭,目光堅定:“父王,女兒願出使秦國,會會這秦獻公,探探他的虛實,也好為魏國爭取些時間籌備應對之策。女兒定不會讓魏國吃虧,更不會讓自己羊入虎口。”
魏王麵露難色,滿心不舍:“舒兒,你這一去,為父怎能放心?秦國宮廷波譎雲詭,你孤身一人,萬一有個閃失……為父怎對得起你早逝的母後。”說到此處,他的眼眶泛紅,聲音也有些顫抖。
魏舒走上前,握住父王的手:“父王,女兒自幼受您教導,懂得如何自保。如今國難當頭,女兒身為魏國公主,自當挺身而出。況且,女兒也想為蝶影討迴公道,隻有深入秦國,才能尋到機會。”
魏王凝視著女兒,心中滿是驕傲與無奈,最終點頭應允:“也罷,舒兒,你此去千萬小心。若遇危險,即刻傳信迴來,為父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定會保你周全。”
魏舒帶著一隊護衛,毅然踏上前往秦國之路。一路上,她思緒萬千,暗暗發誓,定要在這虎狼之地保全自身,尋機為蝶影報仇雪恨。
抵達秦國都城,秦獻公親自接見。他看著眼前這位英姿颯爽卻難掩憔悴之色的公主,心中微微一動,開口道:“公主,此次請你來,實是為了犬子嬴渠梁。他如今重傷未愈,唯有與公主喜結連理,方能衝散這黴運,還望公主成全。”魏舒冷笑一聲,毫不示弱:“秦公,您忘了在秦國我所受的屈辱?蝶影為護我而死,這血海深仇未報,您卻讓我嫁入秦國,是何道理?”
秦獻公麵色一僵,旋即正聲道:“公主,那皆是誤會。嬴渠梁年少無知,犯下錯事,如今已受到懲處。我大秦願以厚禮相待,日後定不會虧待公主,還會與魏國永結秦晉之好,保兩國太平。”
魏舒心中暗自思量,如今秦國強勢,若直接拒絕,恐引發戰火,不如暫且虛與委蛇。於是,她微微欠身,輕聲道:“秦公所言,魏舒記下了。隻是婚姻大事,不可倉促。且容我在所在秦國住些時日,了解一下嬴渠梁公子為人,再做定奪。”秦獻公見她態度有所緩和,心中一喜,連忙應下,安排她住進了豪華的宮殿,命人悉心照料。
在秦國的日子裏,魏舒一麵暗中觀察秦國宮廷局勢,尋找可利用的破綻;一麵悄悄與留在秦國的舊部聯絡,傳遞消息。她得知,嬴渠梁重傷後,秦國朝堂勢力重新洗牌,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皆想在這混亂之際謀取最大利益。而嬴渠梁雖臥病在床,但其麾下忠心耿耿的將士們依舊心係主公,對秦國局勢保持著高度關注。
與此同時,魏舒還聽聞民間對霜月之死議論紛紛,百姓們對魏雯月的暴行心懷不滿,怨聲載道。她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可撬動秦國根基的支點。於是,魏舒時常喬裝出宮,深入民間,傾聽百姓心聲,了解他們的疾苦。百姓們見這位魏國公主如此親民,心中漸漸生出好感,也願向她吐露真言。
隨著時間推移,魏舒與嬴渠梁雖未曾見麵,但通過旁人的描述,她知曉嬴渠梁是個複雜多麵之人,既有在災區時展現出的親民一麵,又有因權力之爭犯下惡行的一麵。這讓魏舒心中有些許動搖,對嬴渠梁的遭遇也生出幾分同情。
可魏舒內心的矛盾卻與日俱增,因為她真正心儀的是嬴虔。在過往的接觸中,嬴虔的豪爽正直、心懷大義早已深深印刻在她心間。
而嬴渠梁,雖有改過之態,卻始終無法驅散魏舒心底對他的厭惡與防備,畢竟蝶影的血仇,是她心口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
然而,就在魏舒沉浸於矛盾之中時,秦國朝堂卻再生變故。嬴渠梁得知父親欲為自己娶魏舒衝喜,病竟然好了一大半……
一日,魏舒在宮中花園散步,突然遭遇刺客襲擊。幸虧她自幼習武,反應敏捷,與護衛們拚死抵抗,才未受重傷。
但此事讓魏舒明白,秦國宮廷的爭鬥已進入白熱化,自己身處漩渦中心,危險步步緊逼。
她當機立斷,決定不再坐以待斃。魏舒連夜修書一封,將秦國朝堂的亂象、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麵臨的危險告知魏王,懇請父王早做決斷。同時,她利用在民間積累的威望,暗中聯絡一些正直的秦國大臣,曉以利害,試圖組建一股能夠製衡嬴渠梁勢力的力量。
秦獻公得知魏舒遇刺,大發雷霆,下令徹查。可調查之路困難重重,諸多線索皆指向嬴虔,但又缺乏確鑿證據。
秦國上下,一時人心惶惶,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而在遠方,扁鵲聽聞秦國因嬴渠梁傷病引發諸多紛爭,心生憐憫。這位醫術高超、心懷蒼生的神醫,毅然決定踏上前往秦國之路。他深知,此行或許艱難險阻重重,但為了拯救無辜生命,化解兩國幹戈,他義不容辭。
當扁鵲踏入秦國都城時,百姓們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秦獻公聽聞扁鵲到來,親自出城相迎,眼中滿是期盼:“神醫啊,您可算來了。若能治好犬子,大秦必當重謝。”扁鵲微微點頭,神色凝重:“秦公放心,我定當竭盡所能。”
在為嬴渠梁診治過程中,扁鵲發現他的病情遠比想象中複雜。但憑借精湛醫術,他精心調配藥劑,施針用藥,日夜守在床邊。嬴渠梁的病情逐漸有了轉機,氣色也一天天好起來。
隨著嬴渠梁慢慢康複,他得知魏舒在秦國的種種作為,心中滿是感激與敬佩。
他親自前去拜訪魏舒,二人相見,嬴渠梁真誠地說道:“公主,多謝您這段時間為大秦、為我所做的一切。之前的種種誤會,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彌補。”
魏舒看著眼前這位英氣逼人的男子,心中五味雜陳:“公子,我所為並非全然為了你,也是希望兩國百姓能免受戰亂之苦。”
在這一係列變故之後,秦魏兩國的關係也悄然發生變化。
秦獻公意識到,武力威脅絕非長久之計,唯有與魏國真誠修好,才能保大秦昌盛。於是,他再次向魏王表達歉意,並提出重新簽訂和平盟約,開放邊境貿易,互通有無。
可就在此時,秦國國內突然爆發一場小規模疫病,雖然及時控製住了,但人心惶惶。秦獻公認為,此時若能與魏國聯姻,更能穩定民心,向外界展示秦國的穩定。於是,他再次修書魏王,言辭懇切,希望能定下魏舒與嬴渠梁的婚期。
書信送至魏國,魏王看完後,氣得在朝堂上大罵:“秦國這反複無常的小人,又來折騰我女兒!”大臣們也紛紛搖頭歎息,卻又無良策。
魏舒得知此事後,進宮麵見父王,眼中滿是疲憊與無奈:“父王,如今秦國雖可惡,但形勢比人強。若不答應這門親事,恐怕又會挑起戰火,百姓又將受苦。女兒願為魏國犧牲,嫁入秦國。”說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魏王心如刀絞,他看著女兒消瘦的麵容,痛心疾首:“舒兒,為父怎忍心將你送入虎口?你是為父的心頭肉啊!”
魏舒強忍著淚水,安慰道:“父王,女兒知道您心疼女兒,可這是為了魏國的大局。隻要能保百姓安寧,女兒無怨無悔。”
魏王握緊拳頭,在殿內來迴踱步,許久之後,他停下腳步,無奈地長歎一聲:“罷了罷了,舒兒,為父答應你。隻希望秦國能信守承諾,善待你。”
最終,兩國定下婚期,魏舒懷著複雜的心情準備嫁入秦國。
而秦魏兩國的百姓,聽聞此事,也都在期盼著這場聯姻能真正帶來和平,讓他們免受戰亂之苦。
如《詩經》所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但願老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