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唇槍舌戰的議政大臣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十五,放假一天。
胤礽終於不用再早起上早讀,可不到辰時,康熙就差人送了口諭,讓他去清溪書屋伴駕。
伴駕能有什麽好事兒?
胤礽心裏頭念頭來迴轉動。
也沒想起最近發生了什麽大事兒。
他今日本想去澹寧居陪伴烏庫瑪嬤和瑪嬤的,現在看來,怕是要泡湯了。
其實早在春節剛過,胤礽的心中就有了緊迫感。
因為他清楚,今年臘月是孝莊的大限之日。
所以這半年裏,他去請安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多待一段時間,也會反複地詢問蘇麻喇姑孝莊的身體狀況,叫孝莊和蘇麻喇姑感動的無以複加。
清溪書屋,剛結束早膳的康熙坐在書房裏,看著西北邊境傳來的消息蹙眉沉思。
在他的下首,李光地、佟國綱、佟國維、熊賜履、索額圖、張英、高士奇等人依次坐著,誰都沒有說話,氣氛有些凝滯。
康熙早膳一結束,就把這幾個心腹重臣都召集了起來,商議昨日夜裏才收到的消息。
“對葛爾丹插手喀爾喀內亂這件事,諸卿怎麽看?”
康熙盯了一會兒,眉頭越皺越深。
幾個大臣的臉色也都不好看。
畢竟去年噶爾丹打算集結兵力突襲喀爾喀蒙古的行為還曆曆在目,可見這個準格爾部的琿台吉也是個狼子野心的人。
佟國綱沉聲道,
“噶爾丹這是在挑釁大清宗主國的威嚴,他不把大清放在眼裏,理應給他一個教訓!”
李光地眉頭皺得死緊,斟酌著開口,
“國舅爺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可喀爾喀蒙古並無人向大清求救,若是貿然出兵,恐怕會引起喀爾喀各部的反感,豈不是得不償失?”
高士奇道,
“臣附議。即便出兵教訓噶爾丹,也得從喀爾喀穿行,如今喀爾喀內部政局如此混亂,絕對不乏奸詐者通風報信,若是土謝圖汗收到了大清出兵討伐的消息,難保不會破罐子破摔,與噶爾丹徹底結盟。”
“可高大人別忘了,喀爾喀蒙古不止土謝圖汗部,還有另外兩個部落呢,大清若是能把這兩個部落拉攏到麾下,收拾了土謝圖汗部,順帶著也可以收拾噶爾丹。”
這是熊賜履。
“哼,熊大人說得倒是輕巧,另外兩部也處在內鬥之中,熊大人是想推一個人上位之後,再來謀劃對付噶爾丹嗎?你不覺得太耗時耗力了嗎?屆時怕是土謝圖汗部都被噶爾丹收入囊中了吧?”
李光地毫不留情的反駁迴去。
“話不能這麽說……”
主戰派與觀望派兩邊打嘴炮打得飛起,康熙坐在上麵聽得腦袋發脹,但他並未嗬止眾人的嘴炮大戰。
對他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畢竟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向都不一樣,多聽一些,有助於他把所有利弊都考量進去,然後再來逐條分析,如何做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就在這時,胤礽到了。
屋子裏的唇槍舌戰停滯了一瞬。
“兒臣叩見皇阿瑪。”
胤礽行跪拜之禮。
像這樣比較正式的場合,胤礽還是要按規矩給康熙行禮的,不像在私底下,隻單膝下跪就行了。
康熙叫起之後,把噶爾丹幹涉喀爾喀內政這件事跟胤礽簡單說了一下,隨即詢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胤礽聽到康熙叫他來的原因後,臉色頓時變得古怪了起來。
‘這事詢問我的看法??老頭子沒發燒吧?!’
康熙:“……”
沒發燒!
除了索額圖,底下坐著的議政大臣們也都一臉古怪之色,他們也想不通,為什麽康熙會叫胤礽過來詢問他的看法。
以太子這個年歲,偶爾上朝旁聽就已經夠他消化的了,怎麽還問起看法來了?
胤礽的腦子飛速轉動著,迴想著上輩子有沒有經曆過這一遭,但想了半天,他得出結論——沒有。
於是他沉默了半晌迴複了一句,
“兒臣不知……”
康熙也沒指望他能直接說出看法,所以在他迴複不知道以後,就叫梁九功給他搬過來一個矮凳,讓他坐在自己下首。
而後才叫議政大臣們繼續。
眾人臉色頓時精彩紛呈。
互相交換了好幾個眼神之後,才又開始複刻剛才唇槍舌戰的景象。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索額圖嘴角的笑意,哪怕是在這麽嚴肅的場合裏,都壓不下去。
倒是佟國綱佟國維兩兄弟不著痕跡的打量了胤礽好幾眼。
胤礽正津津有味的看著議政大臣們爭吵,根本沒注意。
‘李光地思想還是太守舊了一些,老是提什麽禮啊禮的,等別人欺負到頭上拉屎的時候,他們可不跟你講什麽禮貌。’
‘喲,熊大人老當益壯啊,要不是場合不對,他都想跟高士奇幹起來了!’
‘額?高士奇這家夥可不是個好人呐,他竟然用口型罵熊大人!’
康熙聽的滿腦門兒黑線。
沒過多久就喝停了眾人的爭執。
“夠了!朕叫你們來是議事的,不是叫你們來對罵的,朕今日若是沒坐在這,你們還想打起來不成?!”
眾人聞言,頓時全都低下了頭。
胤礽腹誹,
‘您若是不主動叫他們,恐怕這輩子他們都不會坐在一個桌上吃飯。’
“噶爾丹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朕若是再不加以防範,怕是和碩特汗部也不能幸免於難。
朕的意思是先與劄薩克圖汗、車臣汗的繼承人取得聯係,叫他們來大清主動求援,那大清就有名義對喀爾喀部出兵了。”
‘怕是沒什麽用哦……’
胤礽歎息一聲。
上輩子他雖然沒有參與這迴的會議,但事後康熙教導他的時候,也將這件事的始末都跟胤礽講清楚了,所以他也對這件事有著深刻的印象。
胤礽終於不用再早起上早讀,可不到辰時,康熙就差人送了口諭,讓他去清溪書屋伴駕。
伴駕能有什麽好事兒?
胤礽心裏頭念頭來迴轉動。
也沒想起最近發生了什麽大事兒。
他今日本想去澹寧居陪伴烏庫瑪嬤和瑪嬤的,現在看來,怕是要泡湯了。
其實早在春節剛過,胤礽的心中就有了緊迫感。
因為他清楚,今年臘月是孝莊的大限之日。
所以這半年裏,他去請安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多待一段時間,也會反複地詢問蘇麻喇姑孝莊的身體狀況,叫孝莊和蘇麻喇姑感動的無以複加。
清溪書屋,剛結束早膳的康熙坐在書房裏,看著西北邊境傳來的消息蹙眉沉思。
在他的下首,李光地、佟國綱、佟國維、熊賜履、索額圖、張英、高士奇等人依次坐著,誰都沒有說話,氣氛有些凝滯。
康熙早膳一結束,就把這幾個心腹重臣都召集了起來,商議昨日夜裏才收到的消息。
“對葛爾丹插手喀爾喀內亂這件事,諸卿怎麽看?”
康熙盯了一會兒,眉頭越皺越深。
幾個大臣的臉色也都不好看。
畢竟去年噶爾丹打算集結兵力突襲喀爾喀蒙古的行為還曆曆在目,可見這個準格爾部的琿台吉也是個狼子野心的人。
佟國綱沉聲道,
“噶爾丹這是在挑釁大清宗主國的威嚴,他不把大清放在眼裏,理應給他一個教訓!”
李光地眉頭皺得死緊,斟酌著開口,
“國舅爺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可喀爾喀蒙古並無人向大清求救,若是貿然出兵,恐怕會引起喀爾喀各部的反感,豈不是得不償失?”
高士奇道,
“臣附議。即便出兵教訓噶爾丹,也得從喀爾喀穿行,如今喀爾喀內部政局如此混亂,絕對不乏奸詐者通風報信,若是土謝圖汗收到了大清出兵討伐的消息,難保不會破罐子破摔,與噶爾丹徹底結盟。”
“可高大人別忘了,喀爾喀蒙古不止土謝圖汗部,還有另外兩個部落呢,大清若是能把這兩個部落拉攏到麾下,收拾了土謝圖汗部,順帶著也可以收拾噶爾丹。”
這是熊賜履。
“哼,熊大人說得倒是輕巧,另外兩部也處在內鬥之中,熊大人是想推一個人上位之後,再來謀劃對付噶爾丹嗎?你不覺得太耗時耗力了嗎?屆時怕是土謝圖汗部都被噶爾丹收入囊中了吧?”
李光地毫不留情的反駁迴去。
“話不能這麽說……”
主戰派與觀望派兩邊打嘴炮打得飛起,康熙坐在上麵聽得腦袋發脹,但他並未嗬止眾人的嘴炮大戰。
對他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畢竟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向都不一樣,多聽一些,有助於他把所有利弊都考量進去,然後再來逐條分析,如何做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就在這時,胤礽到了。
屋子裏的唇槍舌戰停滯了一瞬。
“兒臣叩見皇阿瑪。”
胤礽行跪拜之禮。
像這樣比較正式的場合,胤礽還是要按規矩給康熙行禮的,不像在私底下,隻單膝下跪就行了。
康熙叫起之後,把噶爾丹幹涉喀爾喀內政這件事跟胤礽簡單說了一下,隨即詢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胤礽聽到康熙叫他來的原因後,臉色頓時變得古怪了起來。
‘這事詢問我的看法??老頭子沒發燒吧?!’
康熙:“……”
沒發燒!
除了索額圖,底下坐著的議政大臣們也都一臉古怪之色,他們也想不通,為什麽康熙會叫胤礽過來詢問他的看法。
以太子這個年歲,偶爾上朝旁聽就已經夠他消化的了,怎麽還問起看法來了?
胤礽的腦子飛速轉動著,迴想著上輩子有沒有經曆過這一遭,但想了半天,他得出結論——沒有。
於是他沉默了半晌迴複了一句,
“兒臣不知……”
康熙也沒指望他能直接說出看法,所以在他迴複不知道以後,就叫梁九功給他搬過來一個矮凳,讓他坐在自己下首。
而後才叫議政大臣們繼續。
眾人臉色頓時精彩紛呈。
互相交換了好幾個眼神之後,才又開始複刻剛才唇槍舌戰的景象。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索額圖嘴角的笑意,哪怕是在這麽嚴肅的場合裏,都壓不下去。
倒是佟國綱佟國維兩兄弟不著痕跡的打量了胤礽好幾眼。
胤礽正津津有味的看著議政大臣們爭吵,根本沒注意。
‘李光地思想還是太守舊了一些,老是提什麽禮啊禮的,等別人欺負到頭上拉屎的時候,他們可不跟你講什麽禮貌。’
‘喲,熊大人老當益壯啊,要不是場合不對,他都想跟高士奇幹起來了!’
‘額?高士奇這家夥可不是個好人呐,他竟然用口型罵熊大人!’
康熙聽的滿腦門兒黑線。
沒過多久就喝停了眾人的爭執。
“夠了!朕叫你們來是議事的,不是叫你們來對罵的,朕今日若是沒坐在這,你們還想打起來不成?!”
眾人聞言,頓時全都低下了頭。
胤礽腹誹,
‘您若是不主動叫他們,恐怕這輩子他們都不會坐在一個桌上吃飯。’
“噶爾丹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朕若是再不加以防範,怕是和碩特汗部也不能幸免於難。
朕的意思是先與劄薩克圖汗、車臣汗的繼承人取得聯係,叫他們來大清主動求援,那大清就有名義對喀爾喀部出兵了。”
‘怕是沒什麽用哦……’
胤礽歎息一聲。
上輩子他雖然沒有參與這迴的會議,但事後康熙教導他的時候,也將這件事的始末都跟胤礽講清楚了,所以他也對這件事有著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