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胤禔大婚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輩子胤礽也曾知足,在其位謀其職,兢兢業業地做好他作為太子應當做的每一件事,做他覺得能讓大清發展更好的事。
到頭來得到的是什麽呢?
是指責,是質疑,是憎恨。
胤禔聞言,心中也稍有觸動,
“我拿走了皇阿瑪給你的東西,你難道不會對我產生憤恨嗎?”
胤礽搖頭,
“自然不會,孤所有的東西都來源於皇阿瑪,並不是孤靠自己的雙手得來的,他給的,自然有權利收迴,並轉交給其他人。”
他說著,側過臉望向這偌大的庭院,
“一如這間府邸一樣,你隻有它的居住權,若有一日皇阿瑪想要收迴它,也隻是動動嘴皮子的事而已。”
胤禔周身血液就此凝固。
大清宗室的爵位製度分兩種,一種是降等世襲,每承襲一次最少都要降一級。
若是惹得皇上不快,承襲爵位的折子遞上去,將三等承襲也是有可能的。
而另一種是世襲罔替,也就是鐵帽子王,可以世代相傳,不降等級。
而宗室的爵位又分為十二等。
由高到低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胤禔如今沒有任何爵位,這宅邸,也是康熙看著血脈的份上賜給他的。
若是幾十年後胤禔依舊寸功未立,康熙也沒有看在胤禔是他兒子的情麵上封他個貝子,那等他死後,他的妻妾兒孫都要從這裏搬到皇城外圍,住到宗人府新劃好的地方居住。
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畢竟康熙再不待見某個兒子,也不會叫他寸功未立。
否則他顏麵無存。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皇子大婚後沒多久就沒了,那麽皇帝也會酌情追諡。
喬遷宴很快結束了,胤禔站在門口目送弟弟們離開,最後神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胤礽的那輛馬車。
腦海中還迴蕩著胤礽最後的那句話——
“孤如今處在這個位置,注定了會被兄弟們群起而攻之,倘若有一日你身處孤這個位置,你便會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孤不願,它就不會發生的……”
他確實認同胤礽所說的,他處在那個位置,就注定了會被兄弟們群起而攻之。
卻不大明白為何胤礽居然會如此……難以形容。
胤禔突然想不到有什麽合適的詞去形容胤礽,閑雲野鶴?
似乎不大合適。
爛泥扶不上牆?
貌似更不合適了。
胤礽的課業拔尖,騎射雖然比不過他,但成績跟他也差不了太多。
那他這叫什麽呢?
胤禔想了半天,最後無言……
算了算了,他找不出來形容詞。
反正就很沒有鬥誌,是他看不上的那種軟蛋。
不過……胤礽軟蛋對他來說可是好事兒啊,隻要胤礽不給他使絆子,那他日後若是當了皇帝,一定會對胤礽好一點的。
胤禔大婚的前一日,伊爾根覺羅氏的嫁妝就先一步送到了胤禔的府邸之中。
大婚當天,胤禔很早就起床梳洗,穿上皇子蟒袍,先進宮去給太皇太後、太後、康熙、佟佳氏,以及他的額娘惠妃依次行禮。
隨後,由內務總管率領迎親隊伍護到依爾根覺羅氏的家中,把花轎抬入正廳中等候,此時距離吉時已經很近了。
吉時一到,有執事女官宣布“升與”,新娘入轎,由新娘的額娘率領家裏的女眷,將花轎送到正房外的庭院中,再由新娘的阿瑪率領家中子弟將花轎送出門。
胤禔自己是不需要隨著迎親隊伍一起去的,他在給長輩們磕過頭之後,就迴到府邸,在洞房之中等候福晉的到來。
一眾未成年的皇子都留在宮中繼續上學,並沒有出宮觀禮。
當然,如果胤禔在宮中大婚,他們也不能去觀禮,除非他們已經入朝辦差。
他們見到大福晉的時間,是次日早課結束之後,在胤禔遷居前的住所之中。
上輩子,胤礽對伊爾根覺羅氏的印象停留在她接連生了好多個女兒,才生了一個兒子,所以上輩子他明裏暗裏提點了胤禔許多次,讓他多看顧著大福晉的身子。
可胤禔執意要生出嫡子贏他一迴,哪怕他後來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大福晉的性命也沒留住。
胤礽隻覺得可惜。
有時候,愚昧確實能夠吃人。
在胤禔成婚以後,就開始正式入朝辦差了。
隻是他初入朝堂,兵部尚書伊桑阿就隻叫他先熟悉兵部的運轉機製,翻看卷宗。
胤禔雖有些急功近利,可也知道他剛進去,壓根沒什麽話語權,就隻能老老實實地每日點卯,看看卷宗,然後留意兵部的官員是如何處理事務的。
日子不緊不慢,京城很快就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胤礽是個很喜歡雪景的人,但今年的雪景,他卻沒什麽心思欣賞。
無他,孝莊已油盡燈枯了……
入了十一月,孝莊的狀態便每況愈下,康熙一邊忙於政務,一邊又要擔憂孝莊的身體,很快就瘦了一圈。
他下令讓後宮各嬪妃輪流侍疾,每日兩人,一個妃位以上,一個嬪位。
至於什麽貴人答應,在康熙看來都與奴才無甚差別,根本不夠資格去孝莊床前侍疾。
他每日早朝過後,晚膳過後也都要去慈寧宮查看孝莊的狀態,在康熙這麽上心的情況下,就連皇貴妃佟佳氏都不敢怠慢了孝莊。
可即便是這樣,孝莊的狀態也沒有因為康熙的強求而有所好轉,到了臘月,每日清醒的時間少,昏迷的時間長。
康熙的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早起的時候罵奴才,早朝的時候罵大臣,看望孝莊的時候罵太醫和妃嬪,偶爾撞見兒女們去慈寧宮給孝莊請安的時候罵兒女。
胤礽也被他罵過幾迴。
康熙其實不太想責怪胤礽,畢竟他能聽到胤礽的心聲,知道他對待孝莊也是打心眼兒裏尊敬,可他就是忍不住。
孝莊即將離開他的恐慌占據了他所有的心神。
到頭來得到的是什麽呢?
是指責,是質疑,是憎恨。
胤禔聞言,心中也稍有觸動,
“我拿走了皇阿瑪給你的東西,你難道不會對我產生憤恨嗎?”
胤礽搖頭,
“自然不會,孤所有的東西都來源於皇阿瑪,並不是孤靠自己的雙手得來的,他給的,自然有權利收迴,並轉交給其他人。”
他說著,側過臉望向這偌大的庭院,
“一如這間府邸一樣,你隻有它的居住權,若有一日皇阿瑪想要收迴它,也隻是動動嘴皮子的事而已。”
胤禔周身血液就此凝固。
大清宗室的爵位製度分兩種,一種是降等世襲,每承襲一次最少都要降一級。
若是惹得皇上不快,承襲爵位的折子遞上去,將三等承襲也是有可能的。
而另一種是世襲罔替,也就是鐵帽子王,可以世代相傳,不降等級。
而宗室的爵位又分為十二等。
由高到低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胤禔如今沒有任何爵位,這宅邸,也是康熙看著血脈的份上賜給他的。
若是幾十年後胤禔依舊寸功未立,康熙也沒有看在胤禔是他兒子的情麵上封他個貝子,那等他死後,他的妻妾兒孫都要從這裏搬到皇城外圍,住到宗人府新劃好的地方居住。
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畢竟康熙再不待見某個兒子,也不會叫他寸功未立。
否則他顏麵無存。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皇子大婚後沒多久就沒了,那麽皇帝也會酌情追諡。
喬遷宴很快結束了,胤禔站在門口目送弟弟們離開,最後神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胤礽的那輛馬車。
腦海中還迴蕩著胤礽最後的那句話——
“孤如今處在這個位置,注定了會被兄弟們群起而攻之,倘若有一日你身處孤這個位置,你便會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孤不願,它就不會發生的……”
他確實認同胤礽所說的,他處在那個位置,就注定了會被兄弟們群起而攻之。
卻不大明白為何胤礽居然會如此……難以形容。
胤禔突然想不到有什麽合適的詞去形容胤礽,閑雲野鶴?
似乎不大合適。
爛泥扶不上牆?
貌似更不合適了。
胤礽的課業拔尖,騎射雖然比不過他,但成績跟他也差不了太多。
那他這叫什麽呢?
胤禔想了半天,最後無言……
算了算了,他找不出來形容詞。
反正就很沒有鬥誌,是他看不上的那種軟蛋。
不過……胤礽軟蛋對他來說可是好事兒啊,隻要胤礽不給他使絆子,那他日後若是當了皇帝,一定會對胤礽好一點的。
胤禔大婚的前一日,伊爾根覺羅氏的嫁妝就先一步送到了胤禔的府邸之中。
大婚當天,胤禔很早就起床梳洗,穿上皇子蟒袍,先進宮去給太皇太後、太後、康熙、佟佳氏,以及他的額娘惠妃依次行禮。
隨後,由內務總管率領迎親隊伍護到依爾根覺羅氏的家中,把花轎抬入正廳中等候,此時距離吉時已經很近了。
吉時一到,有執事女官宣布“升與”,新娘入轎,由新娘的額娘率領家裏的女眷,將花轎送到正房外的庭院中,再由新娘的阿瑪率領家中子弟將花轎送出門。
胤禔自己是不需要隨著迎親隊伍一起去的,他在給長輩們磕過頭之後,就迴到府邸,在洞房之中等候福晉的到來。
一眾未成年的皇子都留在宮中繼續上學,並沒有出宮觀禮。
當然,如果胤禔在宮中大婚,他們也不能去觀禮,除非他們已經入朝辦差。
他們見到大福晉的時間,是次日早課結束之後,在胤禔遷居前的住所之中。
上輩子,胤礽對伊爾根覺羅氏的印象停留在她接連生了好多個女兒,才生了一個兒子,所以上輩子他明裏暗裏提點了胤禔許多次,讓他多看顧著大福晉的身子。
可胤禔執意要生出嫡子贏他一迴,哪怕他後來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大福晉的性命也沒留住。
胤礽隻覺得可惜。
有時候,愚昧確實能夠吃人。
在胤禔成婚以後,就開始正式入朝辦差了。
隻是他初入朝堂,兵部尚書伊桑阿就隻叫他先熟悉兵部的運轉機製,翻看卷宗。
胤禔雖有些急功近利,可也知道他剛進去,壓根沒什麽話語權,就隻能老老實實地每日點卯,看看卷宗,然後留意兵部的官員是如何處理事務的。
日子不緊不慢,京城很快就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胤礽是個很喜歡雪景的人,但今年的雪景,他卻沒什麽心思欣賞。
無他,孝莊已油盡燈枯了……
入了十一月,孝莊的狀態便每況愈下,康熙一邊忙於政務,一邊又要擔憂孝莊的身體,很快就瘦了一圈。
他下令讓後宮各嬪妃輪流侍疾,每日兩人,一個妃位以上,一個嬪位。
至於什麽貴人答應,在康熙看來都與奴才無甚差別,根本不夠資格去孝莊床前侍疾。
他每日早朝過後,晚膳過後也都要去慈寧宮查看孝莊的狀態,在康熙這麽上心的情況下,就連皇貴妃佟佳氏都不敢怠慢了孝莊。
可即便是這樣,孝莊的狀態也沒有因為康熙的強求而有所好轉,到了臘月,每日清醒的時間少,昏迷的時間長。
康熙的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早起的時候罵奴才,早朝的時候罵大臣,看望孝莊的時候罵太醫和妃嬪,偶爾撞見兒女們去慈寧宮給孝莊請安的時候罵兒女。
胤礽也被他罵過幾迴。
康熙其實不太想責怪胤礽,畢竟他能聽到胤礽的心聲,知道他對待孝莊也是打心眼兒裏尊敬,可他就是忍不住。
孝莊即將離開他的恐慌占據了他所有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