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韋孝寬在大牢中看到楊大眼現在的狀況,心裏不是滋味,但現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時候,於是厲聲喝道:“狗改不了吃屎,還敢瞪本軍爺,真是人如其名,看我不把你這雙狗眼給剜出來。起來,跟本軍爺走。”護隊上前把楊大眼從地上拽起來,韋孝寬就給了楊大眼一個大嘴巴子,喝道:“別磨磨蹭蹭的,快跟老子走。”
這楊大眼一身沒一塊好的地方,再加上重枷鐵鐐,哪能走得快,還好護隊扶著他,暗中給力撐著他。要出南監門的時候,老衙役把鐐銬的鑰匙給了韋孝寬。楊大眼一瘸一拐地走出了牢房,來到破馬車前,進入車廂一看,菅豁也在裏麵呢,恨不得立即殺了他。菅豁一看到楊大眼,嚇得都尿褲襠了。韋孝寬拿出鑰匙,打開了楊大眼腳銬重枷。
此時街上民眾亂竄,到處奔跑,都說賊人要殺進城了。韋孝寬一行人躲避著人群,來到了汾陽酒樓車馬院。護隊找來了一塊大門板,然後將車馬院北牆推倒,不然楊大眼沒法過牆呀。眾人準備把楊大眼綁在門板上,推著門板遊走。楊大眼那個氣呀,拿起一把鋼刀就將菅豁給劈了。護隊將屍首扔進了汾水,然後一起下水,向上遊遊去,隻留鄔水在城中。
此時汾水上已沒郡衙巡邏船隻了,都去打賊人去了。韋孝寬一行順利,一刻鍾後,他們看到了一艘貨船,船首站立的正是陳慶之。眾人到達船旁,將楊大眼抬上船,一路向北逆流而上。秋神醫也在呢,他雖然醫術不咋的,但治個皮外傷還是沒問題的。陳慶之見楊大眼已得救,立即派一原鄔家村護隊上岸告知諸葛明撤離。
陳慶之知道綿山是待不下去了,定陽郡接二連三出事,前後死了那麽多人,今日還攻打郡城,現在連郡守也死了,恐怕朝廷這次要下狠手了,要不惜一切代價鏟除綿山眾人。其實,諸葛明也知道這個理,此次無論楊大眼是否得救,官府極有可能派重兵圍剿綿山。朝廷是不會允許攻打衙門的賊人存在的,這相當於謀反了。所以兩日前他就讓十來人備好山上貴重物品,帶上陳慶之的信函,往懷州月山客棧去了。然後一把火把山寨給燒了,攻打定陽城的人也不迴綿山了,全部向鄔家村碼頭匯合。
陳慶之他們到達鄔家村碼頭後,韋孝寬十餘人武裝到位,在殘垣斷壁之中藏匿起來。不會兒,一群手拿武器之人逃奔過來,他們是攻打南門和東門的土匪,有二十幾個。他們到了鄔家村,沒有停留,繼續向北逃走,而後麵追擊他們的就是盔甲鮮亮的州軍及衙役。等州軍過了鄔家村,韋孝寬等人迅速行動,直接從州兵背後殺出,以一敵百,斷了這群州兵退路。而逃退的土匪一看後麵的人動手了,轉身殺了過來,前後夾擊,這四十來個州兵及衙役就命喪黃泉了。
然後眾人將戰場打掃幹淨,又在荒村中躲藏起來。最後逃來的是西門的土匪,後麵是追兵。韋孝寬如法炮製,又擊殺了四十幾個州兵和衙役。而綿山這次總共有近五十人下山,也戰死了二十幾人,要不是有一年多的訓練及刀箭甲厲害,估計這次都得完蛋。
這次戰鬥結束後,得了二十幾匹未受傷的戰馬,再加上綿山現在還剩下幾匹好的老馬,總計三十餘匹。陳慶之決定不迴楚國了,即令韋孝寬及護隊五人,一人帶五六人騎馬分散直奔黃梅村,而自己坐船到並州後再迴黃梅村。他要到並州月山客棧寫信給衛照臨講明情況,更重要的是這次迴去一定要找到深悉養馬育馬之人及養馬場地。
這定陽郡衙門內的師爺、功曹和主簿,左等不到郡守迴來,右等不到州兵迴城,就感覺事情有點不妙。從各城門衙役迴報的情況來看,綿山匪賊也就五十來人,而州兵加上衙役有一百三四十人,可就是怪了,這次土匪異常驍勇,個個身手矯健,配合默契,怎麽看都不像是土匪。他們使用的刀弩非常厲害,弩能連射,州兵及衙役的刀碰到他們的刀就斷了,而他們有些人的盔甲更是射不穿,刺不破。他們也沒有拚死殺戮,而是一路向北退戰。師爺等人一通分析後,就知要出大事。他們趕緊來到牢房,一看偽造的手書和問明情況,就知楊大眼被人救走了。
直到第二日,也沒迴來幾個士兵和衙役,郡守的屍體也在河中被人發現。這次定陽郡共死了州兵六十餘人,衙役二十餘人,受傷也有好幾十個。出了這麽大的事,現在郡裏官最大的就是功曹了,他不敢掩瞞,一五一十將整個事情經過向晉州新任太守作了匯報。太守一聽,差點暈過去。前任太守就是因為鄔家村之事被革職查辦了,現在人還在大牢裏呢,自己的位子屁股還沒焐熱呢,又死了這麽多人,這次是綿山土匪。綿山土匪怎麽這麽厲害,官兵也不是他們對手。
這位太守吸取上任的教訓,他什麽也不敢瞞了,立即八百裏加急向朝廷上書奏明,同時派人向並州兵大都督車騎將軍郭靜勝說明情況。
貞道帝一看奏表,甚是震驚,這綿山不是造反嗎,立即下旨讓郭靜勝派兵圍剿綿山,必須殺絕賊人,以絕後患。郭靜勝接到聖旨後,立即點兵一萬,一路南下向綿山殺來,等到了綿山一看,一個人毛都沒有,寨子也被燒得一幹二淨。他知道人應該向東或南逃了,因為他一路南下根本就沒見著可疑之人。
其實,韋孝寬等人北渡汾水,繞過了並州,從呂梁山脈一路向北,過達速嶺,沿幹枯的桑幹河一路向東,經安陽縣到達黃梅村。陳慶之等人當時在選擇路線時就考慮到了向南或向東穿越太行山的危險性很大,這些地方都是要害之地,重兵把守。乘船到並州或到黃河更不可能。這麽多人要逃過州郡縣衙役及各州兵的追捕,生還的幾率有限,於是就選擇了這條路線。
正所謂:平時待民如草芥,來日江水傾覆舟。
這楊大眼一身沒一塊好的地方,再加上重枷鐵鐐,哪能走得快,還好護隊扶著他,暗中給力撐著他。要出南監門的時候,老衙役把鐐銬的鑰匙給了韋孝寬。楊大眼一瘸一拐地走出了牢房,來到破馬車前,進入車廂一看,菅豁也在裏麵呢,恨不得立即殺了他。菅豁一看到楊大眼,嚇得都尿褲襠了。韋孝寬拿出鑰匙,打開了楊大眼腳銬重枷。
此時街上民眾亂竄,到處奔跑,都說賊人要殺進城了。韋孝寬一行人躲避著人群,來到了汾陽酒樓車馬院。護隊找來了一塊大門板,然後將車馬院北牆推倒,不然楊大眼沒法過牆呀。眾人準備把楊大眼綁在門板上,推著門板遊走。楊大眼那個氣呀,拿起一把鋼刀就將菅豁給劈了。護隊將屍首扔進了汾水,然後一起下水,向上遊遊去,隻留鄔水在城中。
此時汾水上已沒郡衙巡邏船隻了,都去打賊人去了。韋孝寬一行順利,一刻鍾後,他們看到了一艘貨船,船首站立的正是陳慶之。眾人到達船旁,將楊大眼抬上船,一路向北逆流而上。秋神醫也在呢,他雖然醫術不咋的,但治個皮外傷還是沒問題的。陳慶之見楊大眼已得救,立即派一原鄔家村護隊上岸告知諸葛明撤離。
陳慶之知道綿山是待不下去了,定陽郡接二連三出事,前後死了那麽多人,今日還攻打郡城,現在連郡守也死了,恐怕朝廷這次要下狠手了,要不惜一切代價鏟除綿山眾人。其實,諸葛明也知道這個理,此次無論楊大眼是否得救,官府極有可能派重兵圍剿綿山。朝廷是不會允許攻打衙門的賊人存在的,這相當於謀反了。所以兩日前他就讓十來人備好山上貴重物品,帶上陳慶之的信函,往懷州月山客棧去了。然後一把火把山寨給燒了,攻打定陽城的人也不迴綿山了,全部向鄔家村碼頭匯合。
陳慶之他們到達鄔家村碼頭後,韋孝寬十餘人武裝到位,在殘垣斷壁之中藏匿起來。不會兒,一群手拿武器之人逃奔過來,他們是攻打南門和東門的土匪,有二十幾個。他們到了鄔家村,沒有停留,繼續向北逃走,而後麵追擊他們的就是盔甲鮮亮的州軍及衙役。等州軍過了鄔家村,韋孝寬等人迅速行動,直接從州兵背後殺出,以一敵百,斷了這群州兵退路。而逃退的土匪一看後麵的人動手了,轉身殺了過來,前後夾擊,這四十來個州兵及衙役就命喪黃泉了。
然後眾人將戰場打掃幹淨,又在荒村中躲藏起來。最後逃來的是西門的土匪,後麵是追兵。韋孝寬如法炮製,又擊殺了四十幾個州兵和衙役。而綿山這次總共有近五十人下山,也戰死了二十幾人,要不是有一年多的訓練及刀箭甲厲害,估計這次都得完蛋。
這次戰鬥結束後,得了二十幾匹未受傷的戰馬,再加上綿山現在還剩下幾匹好的老馬,總計三十餘匹。陳慶之決定不迴楚國了,即令韋孝寬及護隊五人,一人帶五六人騎馬分散直奔黃梅村,而自己坐船到並州後再迴黃梅村。他要到並州月山客棧寫信給衛照臨講明情況,更重要的是這次迴去一定要找到深悉養馬育馬之人及養馬場地。
這定陽郡衙門內的師爺、功曹和主簿,左等不到郡守迴來,右等不到州兵迴城,就感覺事情有點不妙。從各城門衙役迴報的情況來看,綿山匪賊也就五十來人,而州兵加上衙役有一百三四十人,可就是怪了,這次土匪異常驍勇,個個身手矯健,配合默契,怎麽看都不像是土匪。他們使用的刀弩非常厲害,弩能連射,州兵及衙役的刀碰到他們的刀就斷了,而他們有些人的盔甲更是射不穿,刺不破。他們也沒有拚死殺戮,而是一路向北退戰。師爺等人一通分析後,就知要出大事。他們趕緊來到牢房,一看偽造的手書和問明情況,就知楊大眼被人救走了。
直到第二日,也沒迴來幾個士兵和衙役,郡守的屍體也在河中被人發現。這次定陽郡共死了州兵六十餘人,衙役二十餘人,受傷也有好幾十個。出了這麽大的事,現在郡裏官最大的就是功曹了,他不敢掩瞞,一五一十將整個事情經過向晉州新任太守作了匯報。太守一聽,差點暈過去。前任太守就是因為鄔家村之事被革職查辦了,現在人還在大牢裏呢,自己的位子屁股還沒焐熱呢,又死了這麽多人,這次是綿山土匪。綿山土匪怎麽這麽厲害,官兵也不是他們對手。
這位太守吸取上任的教訓,他什麽也不敢瞞了,立即八百裏加急向朝廷上書奏明,同時派人向並州兵大都督車騎將軍郭靜勝說明情況。
貞道帝一看奏表,甚是震驚,這綿山不是造反嗎,立即下旨讓郭靜勝派兵圍剿綿山,必須殺絕賊人,以絕後患。郭靜勝接到聖旨後,立即點兵一萬,一路南下向綿山殺來,等到了綿山一看,一個人毛都沒有,寨子也被燒得一幹二淨。他知道人應該向東或南逃了,因為他一路南下根本就沒見著可疑之人。
其實,韋孝寬等人北渡汾水,繞過了並州,從呂梁山脈一路向北,過達速嶺,沿幹枯的桑幹河一路向東,經安陽縣到達黃梅村。陳慶之等人當時在選擇路線時就考慮到了向南或向東穿越太行山的危險性很大,這些地方都是要害之地,重兵把守。乘船到並州或到黃河更不可能。這麽多人要逃過州郡縣衙役及各州兵的追捕,生還的幾率有限,於是就選擇了這條路線。
正所謂:平時待民如草芥,來日江水傾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