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說這鄭七把馬車趕至酒樓後院,對小廝囑咐了一番,就出了後院,來到酒樓門口才知亂套了,客人一個勁地往外跑,衙役也來了,怎麽令人退迴都沒用。鄭七有點懵,我好不容易和頭頭下山搓一頓,就出事了。正在納悶呢,他就看到楊大眼從二樓跳下來了,準備前去攙扶,眾衙役一擁而上,把楊大眼給抓住了。
鄭七傻眼了,但他腦子比較靈活,這自己上去也是送死呀,到時給綿山報信的人都沒有。於是他二話不說,又迴到了後院。喂馬小廝有點納悶,怎麽這人又迴來,盡管聽到前麵亂哄哄的。鄭七隻說酒樓出事了,飯吃不了了,隻得走了。
這鄭七趕著馬車一路狂奔向綿山駛去,大一個時辰就到了山腳下。馬車進不去,鄭七直接丟棄馬車,雙腿狂跑,平時刻苦訓練的效果就體現出來了。到了寨子裏將情況向諸葛明等人一講,眾人都徹底悶了,其實鄭七也不知酒樓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更不知楊大眼是如何被人發現的和被抓的。
大家都不語,諸葛明開口沉聲道:“諸位,以我們現在山上的人員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頭領救出來。第一,即刻向黃梅村求救,第二,要搞清郡衙要怎麽處置頭領。就怕時間來不及。”
黃梅村來的徐教學自告奮勇道:“諸葛先生,在下願意將信送至並州,馬不停蹄一個晝夜就能到。”
諸葛明無暇考慮道:“好,聯絡員將情況寫清楚,交於教習,即刻出發。”教習離去。諸葛明又命道:“自現在開始,山寨要加強巡視,晝夜不息,各關隘要處要增加人手,發現任何情況及時匯報,以防官兵趁頭領被俘之時攻打山寨。”眾人答是。諸葛明最後道:“明日派三人到城中打探頭領消息及郡衙動向,再作打算。”
再說楊大眼被抓後,定陽郡守菅豁高興壞了,等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被殺之後,直接暈過去了。菅豁醒過來後,二話不說,就給了楊大眼三十大板,打得楊大眼皮開肉綻,鮮血淋漓。手銬腳鐐加重枷,將楊大眼囚於郡衙大牢。
然後郡衙找到當日一些吃客詢問案情,大部分人都假裝不知道死者是誰,都說一紈絝欺壓老人女子,楊大眼上前勸阻,兩仆從上來打人,打不過,還拿出刀砍人,楊大眼被三人圍毆,沒辦法,奪刀將三人殺死。你看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也是善良的。他們都知道楊大眼是土匪,可不搶他們呀,更沒殺過人啦。雖也有幾個富商說得不一樣,但案情明了,就是楊大眼路見不平,奪刀殺人,沒有任何背後隱情。
這差點又把菅豁氣死,看來不得人心啦。於是決定明日就把楊大眼砍了。師爺三角眼一凝,低聲笑道:“郡守大人,好不容易抓到賊首,不能就這樣輕易放過。還記得三年前圍剿綿山之事嗎,衙役官兵和護從一下子被綿山賊寇殺死七十餘人,這仇還沒報呢,不如張貼告示,說五日後午時在市曹開斬匪首楊大眼。同時向州軍求助一百人馬,幫助郡衙圍剿匪盜。若他們敢來劫法場,正合我等之意,若不來,我等也不會損失什麽。”
郡守菅豁麵色微舒,糾結道:“有道理,但就怕州軍不願派兵協助。”
師爺胸有成竹,陰笑道:“大人,你放心,州軍會答應的,上次他們不是也死了二十多個人嘛,他們肯定也想報仇,也想一洗前恥,大人再給點好處,州軍會答應的。”菅豁一聽,是這個理,殺了我兒子,我要整個綿山陪葬。
再說徐教習挑了山上最好的馬,帶上幹糧和豆餅,一路向北而去,救人如救火,馬跑了五六十裏,看到水源就停下,讓馬吃幾嘴豆餅和和喝些水,休息小半個時辰,繼續上路。就這樣,在第二日天將黑之時到達了並州月山客棧,進去之後,直奔印刷事務處,將信交給管事,管事轉身進入內室翻譯,然後拿著一張紙去了二樓。不會兒,從樓上下來兩人。
徐教習一看,這不是陳總教習陳慶之和水軍教習韋孝寬嘛。進入印刷事務處內室,陳慶之又向徐教習問了一遍情況,和信上說的差不多,也都不知楊大眼為何暴露被抓。
韋孝寬有點急了,沉聲急問道:“陳先生,現在啥情況都不知,怎麽救呀?”
陳慶之心中也不知何為,緩緩道:“韋兄,現在城門還未落下,我們現在乘船就走,然後和綿山聯係,到時看他們有沒有什麽消息,再作打算。”
韋孝寬點點頭,現在再急也沒用。於是眾人連夜出發,乘船順汾水而下,直奔定陽郡。
也許楊大眼命不該絕,陳慶之幾年都沒迴老家了,這次他從黃梅村出發,計劃先隨商隊到達並州,然後乘貨船從汾水入黃河,再於孟津渡上岸,到達洛陽,到嵩陽書院看望自己的老師周興嗣,最後一路南行,過長江進入楚地。而韋孝寬也一年多沒見諸葛明和楊大眼了,也不知鄔家村被燒後現在是個啥樣,所以就跟陳慶之一起來到並州,他打算到綿山待幾日就返迴黃梅村。這可不兩人就恰巧遇到楊大眼被抓之事。
第二天中午他們在鄔家村廢棄碼頭泊停。徐教習立即奔往綿山,而陳慶之一行暫停鄔家村。鄔家村現在隻剩下殘垣斷壁,一片蕭條,先前的客棧和魚市也不複存在。估計人們知道這裏死了不少人,所以沒人敢到這兒來定居。
晚上,諸葛明親自來了,說城裏來了一些士兵加強守衛。他還帶來了一張告示,四天後楊大眼將被問斬。韋孝寬可是有點急壞了。諸葛明現在也是一籌莫展,時間太緊了。
陳慶之盯著這告示,麵轉韋孝寬問道:“韋兄,你之前說在這汾陽酒樓裏有你的人,對吧?”
韋孝寬點點頭,脫口道:“有個叫鄔水的人在酒樓當夥計。”
陳慶之繼續問道:“這酒樓鄰靠汾水嗎?”
韋孝寬肯定答道:“酒樓北邊鄰水。”
陳慶之點點頭,轉而向諸葛明問道:“諸葛先生,三年前你們在綿山殺了那二十個士兵,他們的盔甲武器留沒留在山中?”
諸葛明不明所以,茫然點頭迴道:“都在,若有戰事,還能用。”
陳慶之拿起告示遞給諸葛明道:“先生,你能模仿告示上的筆跡嗎?”
諸葛明一看,脫口而出道:“這個不難,在下應該行。”
陳慶之又問道:“這定陽郡大印能不能仿製一枚?”
諸葛明想都不想,朗聲道:“這個也不難,在下就會刻印章,用泥塑火燒也行。”
陳慶之心中大安,悠悠道:“這就好辦了。”
正所謂:千山萬水金不顯,千軍萬馬將難求。
鄭七傻眼了,但他腦子比較靈活,這自己上去也是送死呀,到時給綿山報信的人都沒有。於是他二話不說,又迴到了後院。喂馬小廝有點納悶,怎麽這人又迴來,盡管聽到前麵亂哄哄的。鄭七隻說酒樓出事了,飯吃不了了,隻得走了。
這鄭七趕著馬車一路狂奔向綿山駛去,大一個時辰就到了山腳下。馬車進不去,鄭七直接丟棄馬車,雙腿狂跑,平時刻苦訓練的效果就體現出來了。到了寨子裏將情況向諸葛明等人一講,眾人都徹底悶了,其實鄭七也不知酒樓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更不知楊大眼是如何被人發現的和被抓的。
大家都不語,諸葛明開口沉聲道:“諸位,以我們現在山上的人員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頭領救出來。第一,即刻向黃梅村求救,第二,要搞清郡衙要怎麽處置頭領。就怕時間來不及。”
黃梅村來的徐教學自告奮勇道:“諸葛先生,在下願意將信送至並州,馬不停蹄一個晝夜就能到。”
諸葛明無暇考慮道:“好,聯絡員將情況寫清楚,交於教習,即刻出發。”教習離去。諸葛明又命道:“自現在開始,山寨要加強巡視,晝夜不息,各關隘要處要增加人手,發現任何情況及時匯報,以防官兵趁頭領被俘之時攻打山寨。”眾人答是。諸葛明最後道:“明日派三人到城中打探頭領消息及郡衙動向,再作打算。”
再說楊大眼被抓後,定陽郡守菅豁高興壞了,等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被殺之後,直接暈過去了。菅豁醒過來後,二話不說,就給了楊大眼三十大板,打得楊大眼皮開肉綻,鮮血淋漓。手銬腳鐐加重枷,將楊大眼囚於郡衙大牢。
然後郡衙找到當日一些吃客詢問案情,大部分人都假裝不知道死者是誰,都說一紈絝欺壓老人女子,楊大眼上前勸阻,兩仆從上來打人,打不過,還拿出刀砍人,楊大眼被三人圍毆,沒辦法,奪刀將三人殺死。你看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也是善良的。他們都知道楊大眼是土匪,可不搶他們呀,更沒殺過人啦。雖也有幾個富商說得不一樣,但案情明了,就是楊大眼路見不平,奪刀殺人,沒有任何背後隱情。
這差點又把菅豁氣死,看來不得人心啦。於是決定明日就把楊大眼砍了。師爺三角眼一凝,低聲笑道:“郡守大人,好不容易抓到賊首,不能就這樣輕易放過。還記得三年前圍剿綿山之事嗎,衙役官兵和護從一下子被綿山賊寇殺死七十餘人,這仇還沒報呢,不如張貼告示,說五日後午時在市曹開斬匪首楊大眼。同時向州軍求助一百人馬,幫助郡衙圍剿匪盜。若他們敢來劫法場,正合我等之意,若不來,我等也不會損失什麽。”
郡守菅豁麵色微舒,糾結道:“有道理,但就怕州軍不願派兵協助。”
師爺胸有成竹,陰笑道:“大人,你放心,州軍會答應的,上次他們不是也死了二十多個人嘛,他們肯定也想報仇,也想一洗前恥,大人再給點好處,州軍會答應的。”菅豁一聽,是這個理,殺了我兒子,我要整個綿山陪葬。
再說徐教習挑了山上最好的馬,帶上幹糧和豆餅,一路向北而去,救人如救火,馬跑了五六十裏,看到水源就停下,讓馬吃幾嘴豆餅和和喝些水,休息小半個時辰,繼續上路。就這樣,在第二日天將黑之時到達了並州月山客棧,進去之後,直奔印刷事務處,將信交給管事,管事轉身進入內室翻譯,然後拿著一張紙去了二樓。不會兒,從樓上下來兩人。
徐教習一看,這不是陳總教習陳慶之和水軍教習韋孝寬嘛。進入印刷事務處內室,陳慶之又向徐教習問了一遍情況,和信上說的差不多,也都不知楊大眼為何暴露被抓。
韋孝寬有點急了,沉聲急問道:“陳先生,現在啥情況都不知,怎麽救呀?”
陳慶之心中也不知何為,緩緩道:“韋兄,現在城門還未落下,我們現在乘船就走,然後和綿山聯係,到時看他們有沒有什麽消息,再作打算。”
韋孝寬點點頭,現在再急也沒用。於是眾人連夜出發,乘船順汾水而下,直奔定陽郡。
也許楊大眼命不該絕,陳慶之幾年都沒迴老家了,這次他從黃梅村出發,計劃先隨商隊到達並州,然後乘貨船從汾水入黃河,再於孟津渡上岸,到達洛陽,到嵩陽書院看望自己的老師周興嗣,最後一路南行,過長江進入楚地。而韋孝寬也一年多沒見諸葛明和楊大眼了,也不知鄔家村被燒後現在是個啥樣,所以就跟陳慶之一起來到並州,他打算到綿山待幾日就返迴黃梅村。這可不兩人就恰巧遇到楊大眼被抓之事。
第二天中午他們在鄔家村廢棄碼頭泊停。徐教習立即奔往綿山,而陳慶之一行暫停鄔家村。鄔家村現在隻剩下殘垣斷壁,一片蕭條,先前的客棧和魚市也不複存在。估計人們知道這裏死了不少人,所以沒人敢到這兒來定居。
晚上,諸葛明親自來了,說城裏來了一些士兵加強守衛。他還帶來了一張告示,四天後楊大眼將被問斬。韋孝寬可是有點急壞了。諸葛明現在也是一籌莫展,時間太緊了。
陳慶之盯著這告示,麵轉韋孝寬問道:“韋兄,你之前說在這汾陽酒樓裏有你的人,對吧?”
韋孝寬點點頭,脫口道:“有個叫鄔水的人在酒樓當夥計。”
陳慶之繼續問道:“這酒樓鄰靠汾水嗎?”
韋孝寬肯定答道:“酒樓北邊鄰水。”
陳慶之點點頭,轉而向諸葛明問道:“諸葛先生,三年前你們在綿山殺了那二十個士兵,他們的盔甲武器留沒留在山中?”
諸葛明不明所以,茫然點頭迴道:“都在,若有戰事,還能用。”
陳慶之拿起告示遞給諸葛明道:“先生,你能模仿告示上的筆跡嗎?”
諸葛明一看,脫口而出道:“這個不難,在下應該行。”
陳慶之又問道:“這定陽郡大印能不能仿製一枚?”
諸葛明想都不想,朗聲道:“這個也不難,在下就會刻印章,用泥塑火燒也行。”
陳慶之心中大安,悠悠道:“這就好辦了。”
正所謂:千山萬水金不顯,千軍萬馬將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