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衛照臨一行人從梁州出發一路向東。昨日李老道等人就把途中用品都準備好了,現在衛照臨真成了大家小姐,甩手掌櫃了。眾人一路不急不忙,欣賞中原風光,經西兗州,過魯運河,行程花了七八天就來到了高平郡(今山東濟寧市)。
到了高平郡,還有六十來裏就是兗州了,可是被官兵阻止了,不讓任何人前往兗州。大家都不知發生了什麽事,也沒人解釋,也沒告示,就是不讓任何人前去兗州。衛照臨等人沒辦法,就在高平郡城安頓下來,準備休整一天後繞道而行,不去兗州了。
次日,眾人到街上補充途中用品,看到街上有不少士兵,人們的神情都有些緊張,向人詢問,都是擺擺手不敢說。這可把眾人搞懵了。難道有戰事?可城裏人生活照常,也沒聽說哪兒有人造反呀,突厥人更不可能。要是突厥人都南渡黃河了,那大周還不人人皆知。衛照臨想一探究竟。
晚上,眾人來到城中最大的酒樓——高平樓,要了個包間。夥計迎上來,笑問道:“各位客官,想吃點什麽?”
眾人看向衛照臨。衛照臨也不知這酒樓有啥特色菜肴,就開口說道:“小哥,把你們酒樓招牌菜都上來。另外能不能向小哥打聽一個事情。”
那夥計仍舊笑顏,和聲問道:“小姐,不知何事?”
衛照臨故作驚奇道:“小哥,這街上人都緊張兮兮的,還不讓人到兗州去,到底發生了何事?”隨即示意白檀,給了夥計二十文。
那夥計收了錢,轉頭看了看門外,小心翼翼低聲道:“小姐,多謝了,你們最好明日就走。這兗州聽行腳商人說是發生了瘟疫,官府和士兵封鎖了兗州城,出入都不能。也封鎖了疫情消息,怕引起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和騷亂。這兗州離高平郡隻有六十來裏,說不定哪天疫情就傳到高平城。你說城裏人誰不心慌,誰不緊張。”
眾人一聽,心裏也都有點緊張。衛照臨眉頭一緊,遂急問道:“這瘟疫什麽時候發生的?”
夥計想了想,輕聲道:“有人說是兩個月前,有人說是一個月前,小的也不知準信,不過這官兵來了近一兩個月了。”
衛照臨表情漸沉問道:“小哥,你有沒有聽說這人得了這病是什麽樣的?”
那夥計也是皺了下眉,低頭邊思邊說道:“據有人說,得了這病,全身起膿包,然後人發燒就死了。還聽說朝廷派了太醫前來救治,但也束手無策。”
衛照臨溫言有禮道:“謝謝小哥。”那夥計應聲去了。眾人沉默。
李乘風麵顯無奈,提議道:“小姐,我等都不大會醫術,也幫不上什麽忙,要不明日我等繞道走吧。”
衛照臨沒應,眾人都望著她。過了會兒,衛照臨緩緩朗聲道:“李老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病的症狀我好像聽過,也好像在哪本書中看到過。對,府醫華老提及過。但隻有親眼看到這病症或詢問專業大夫之後才能確定。如果真是那病,應該能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驚訝,我們中間沒人是大夫呀。李老道會點,那也就治個磕磕碰碰,頭疼腦熱的。白檀知道小姐跟華老學醫,應該會一些醫術。不過這太醫都不會,小姐能行嗎?
其實衛照臨聽完那夥計描述的病症,心裏就大概知道這是什麽病。不過人命關天,不能靠猜,也不能靠道聽途說,隻有親診,才能確定。可她一無名的女子,即使醫術再高明,恐怕一時也無人敢信,不過這個時代,民眾對道士還是挺信的。
李老道一聽小姐說能治,眼睛一亮,急問道:“小姐,這是啥病?怎麽治?”沒想到老道還是有顆善良的心。衛照臨沒迴答,心裏想著兗州城裏的治療措施不知道怎樣。
這時有人敲門,衛照臨一愣,隨即道:“請進。”
門開後,走進四人,衛照臨一看為首之人,這不是李邦嗎,還真是陰魂不散啊,呸,還真是有緣啦,在洛陽,衛照臨還對李老道說過不會再見此人呢。這次李邦麵容可愁瘦多了,盡管還是玉樹臨風,但盡顯疲態,就知一路風塵仆仆而來。
李邦仍顯瀟灑道:“王小姐,又見麵了。我剛才路過這裏,剛好聽到你們說話,就覺得像是你們的聲音。於是就敲門進來了。沒想到還真是你們。走,都到我的包間去,那個包間桌子大。”
李老道的眼睛又緊盯著李邦,好像是仇人似的。衛照臨為難道:“李兄,這不合適吧。”
李邦卻語氣堅定,笑道:“有什麽不合適?相遇便是緣。”
眾人看著衛照臨。衛照臨心道或許還能打聽到一些疫情的情況,於是幹脆迴道:“行,李老道,柳大哥,我們移座。”柳大哥就是斛律光,他不還有個假名叫柳樹根嘛。
到了李邦的包間,眾人一看,嗬,桌子夠大。李邦坐在主席,眾人分列坐下。這時衛照臨才看清其他三人,一人她認識,是先前那小廝;一人官員打扮,一人似是大夫打扮。不會兒,酒菜就上來了,真夠快。李邦舉起酒杯朗聲道:“大家一路辛苦,先幹了這杯。”眾人一飲而盡。看來李邦四人是餓壞了,也不似先前文雅了,狼吞虎咽。
吃了會兒,李邦看著衛照臨,悠悠問道:“王小姐,我剛才聽到你說你知曉此病,還說應該能治。不知王小姐可否賜教。”
衛照臨沒有遮掩,爽快道:“李兄,小女沒見過此病症狀,不敢妄言。”
聽到衛照臨的話語,李邦也不廢話,直接命道:“錢太醫,你給王小姐講講疫情症狀。”
那太醫恭敬溫聲道:“是,三公子。王小姐,這病叫虜瘡,極具傳染性。得病之人初期往往高熱、頭痛,無力,渾身酸疼,甚至發寒。隨後在口、麵和手臂出現斑丘疹,然後迅速擴散到軀幹等部位。斑丘疹潰爛變成水皰和膿皰,最後結痂。”
正所謂:大地有難遇仁醫,天定姻緣何蹉跎。
到了高平郡,還有六十來裏就是兗州了,可是被官兵阻止了,不讓任何人前往兗州。大家都不知發生了什麽事,也沒人解釋,也沒告示,就是不讓任何人前去兗州。衛照臨等人沒辦法,就在高平郡城安頓下來,準備休整一天後繞道而行,不去兗州了。
次日,眾人到街上補充途中用品,看到街上有不少士兵,人們的神情都有些緊張,向人詢問,都是擺擺手不敢說。這可把眾人搞懵了。難道有戰事?可城裏人生活照常,也沒聽說哪兒有人造反呀,突厥人更不可能。要是突厥人都南渡黃河了,那大周還不人人皆知。衛照臨想一探究竟。
晚上,眾人來到城中最大的酒樓——高平樓,要了個包間。夥計迎上來,笑問道:“各位客官,想吃點什麽?”
眾人看向衛照臨。衛照臨也不知這酒樓有啥特色菜肴,就開口說道:“小哥,把你們酒樓招牌菜都上來。另外能不能向小哥打聽一個事情。”
那夥計仍舊笑顏,和聲問道:“小姐,不知何事?”
衛照臨故作驚奇道:“小哥,這街上人都緊張兮兮的,還不讓人到兗州去,到底發生了何事?”隨即示意白檀,給了夥計二十文。
那夥計收了錢,轉頭看了看門外,小心翼翼低聲道:“小姐,多謝了,你們最好明日就走。這兗州聽行腳商人說是發生了瘟疫,官府和士兵封鎖了兗州城,出入都不能。也封鎖了疫情消息,怕引起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和騷亂。這兗州離高平郡隻有六十來裏,說不定哪天疫情就傳到高平城。你說城裏人誰不心慌,誰不緊張。”
眾人一聽,心裏也都有點緊張。衛照臨眉頭一緊,遂急問道:“這瘟疫什麽時候發生的?”
夥計想了想,輕聲道:“有人說是兩個月前,有人說是一個月前,小的也不知準信,不過這官兵來了近一兩個月了。”
衛照臨表情漸沉問道:“小哥,你有沒有聽說這人得了這病是什麽樣的?”
那夥計也是皺了下眉,低頭邊思邊說道:“據有人說,得了這病,全身起膿包,然後人發燒就死了。還聽說朝廷派了太醫前來救治,但也束手無策。”
衛照臨溫言有禮道:“謝謝小哥。”那夥計應聲去了。眾人沉默。
李乘風麵顯無奈,提議道:“小姐,我等都不大會醫術,也幫不上什麽忙,要不明日我等繞道走吧。”
衛照臨沒應,眾人都望著她。過了會兒,衛照臨緩緩朗聲道:“李老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病的症狀我好像聽過,也好像在哪本書中看到過。對,府醫華老提及過。但隻有親眼看到這病症或詢問專業大夫之後才能確定。如果真是那病,應該能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驚訝,我們中間沒人是大夫呀。李老道會點,那也就治個磕磕碰碰,頭疼腦熱的。白檀知道小姐跟華老學醫,應該會一些醫術。不過這太醫都不會,小姐能行嗎?
其實衛照臨聽完那夥計描述的病症,心裏就大概知道這是什麽病。不過人命關天,不能靠猜,也不能靠道聽途說,隻有親診,才能確定。可她一無名的女子,即使醫術再高明,恐怕一時也無人敢信,不過這個時代,民眾對道士還是挺信的。
李老道一聽小姐說能治,眼睛一亮,急問道:“小姐,這是啥病?怎麽治?”沒想到老道還是有顆善良的心。衛照臨沒迴答,心裏想著兗州城裏的治療措施不知道怎樣。
這時有人敲門,衛照臨一愣,隨即道:“請進。”
門開後,走進四人,衛照臨一看為首之人,這不是李邦嗎,還真是陰魂不散啊,呸,還真是有緣啦,在洛陽,衛照臨還對李老道說過不會再見此人呢。這次李邦麵容可愁瘦多了,盡管還是玉樹臨風,但盡顯疲態,就知一路風塵仆仆而來。
李邦仍顯瀟灑道:“王小姐,又見麵了。我剛才路過這裏,剛好聽到你們說話,就覺得像是你們的聲音。於是就敲門進來了。沒想到還真是你們。走,都到我的包間去,那個包間桌子大。”
李老道的眼睛又緊盯著李邦,好像是仇人似的。衛照臨為難道:“李兄,這不合適吧。”
李邦卻語氣堅定,笑道:“有什麽不合適?相遇便是緣。”
眾人看著衛照臨。衛照臨心道或許還能打聽到一些疫情的情況,於是幹脆迴道:“行,李老道,柳大哥,我們移座。”柳大哥就是斛律光,他不還有個假名叫柳樹根嘛。
到了李邦的包間,眾人一看,嗬,桌子夠大。李邦坐在主席,眾人分列坐下。這時衛照臨才看清其他三人,一人她認識,是先前那小廝;一人官員打扮,一人似是大夫打扮。不會兒,酒菜就上來了,真夠快。李邦舉起酒杯朗聲道:“大家一路辛苦,先幹了這杯。”眾人一飲而盡。看來李邦四人是餓壞了,也不似先前文雅了,狼吞虎咽。
吃了會兒,李邦看著衛照臨,悠悠問道:“王小姐,我剛才聽到你說你知曉此病,還說應該能治。不知王小姐可否賜教。”
衛照臨沒有遮掩,爽快道:“李兄,小女沒見過此病症狀,不敢妄言。”
聽到衛照臨的話語,李邦也不廢話,直接命道:“錢太醫,你給王小姐講講疫情症狀。”
那太醫恭敬溫聲道:“是,三公子。王小姐,這病叫虜瘡,極具傳染性。得病之人初期往往高熱、頭痛,無力,渾身酸疼,甚至發寒。隨後在口、麵和手臂出現斑丘疹,然後迅速擴散到軀幹等部位。斑丘疹潰爛變成水皰和膿皰,最後結痂。”
正所謂:大地有難遇仁醫,天定姻緣何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