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老道高站祈福壇,手搭拂塵,輕撚稀須,高聲朗道:“此次兗州受難,害我民眾,但蒼天有眼,施法天下,眾生得脫,但此病乃外域之惡魔降於我中原大地,虐我族人,故曰‘虜瘡’。雖現已治愈,但魔氣濕戾,重沉盤世,纏於死者之體,吸取死者之魂魄,使死者之魂不得解脫。這魔氣困於山間地中,逐漸聚集,以期來日卷土重來,人間將再遭劫難,且較此次愈加厲害,到時人間將哀鴻遍地,餓殍遍野,世間不在,惡魔橫行呀。”
眾人一聽,滿是驚恐,忙問道:“道長,這如何是好,可有化解之法?”
李乘風裝似無奈歎道:“有呀,就怕在座各位不願做啊。”
眾人急忙求道:“道長,隻要我等做到,必將竭盡全力,化解這惡魔重臨世間。”
李老道裝模作樣,滿身肅氣,義正詞嚴道:“好,不枉貧道祈福講道。水火不容乃是天理常情。要想除去這惡魔附屍濕戾之氣,需將病死之人的屍首火化,死者亡靈才得以超脫,才能羽化成仙,直達天宇,化解這人間苦情,扼殺惡魔再降世間,世人及後代才能得以安身繁衍,綿延華夏族裔。”
眾人一聽,皆伏地磕頭高喊道:“我等願意。”
你看就這一招就化解了難題。懂得人心是多麽重要。這下好了,死者家人搶著到州衙報告要焚燒屍體。李邦等官員徹底放心了。
兩個多月過去了,就要到八月末了,兗州一切恢複了正常,封鎖也解除了。先前逃離的人也歸家了,人間煙火的氣息又迴來了。大家都知道是一位叫王聞天的小姑娘想到了辦法,救了他們。李邦因要迴京奏表情況,已經離去,走之前,給了衛照臨五十金。衛照臨沒推辭,大方接受,分給李老道等人每人兩金。
在這兩個多月中,二人多次見麵,劃策共事。這可把李老道急壞了,幾乎是寸步不離衛照臨,生怕出事。李老道那雙眼睛多毒呀,他就看出二人的眼神帶有春色,笑語歡言,而李邦對衛照臨更是體貼入微,嗬護有加,而衛照臨有時也顯出少女嬌羞之態,這分明不是兄妹之情了。但衛照臨自己好像沒感覺到什麽,一如既往,落落大方。
李老道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又不好明說,隻能死死地盯著,愁得頭發又白了幾縷。好在李邦終於走了,小姐也要動身離開兗州了,李老道的心又放下來了,晚上酒都多喝了一杯,也許這次相離之後,二人真的不會有機會再見麵了。
陳慶之、王玄都知衛照臨在兗州給人治病,一時半會走不了,於是把相關信件都送到了兗州。而衛照臨從陳慶之的信中得知他原本準備從並州坐船沿汾水到洛陽,拜會先生周興嗣後,迴楚國老家過年,開春再迴來。他人現在並州,但綿山的楊大眼被定陽郡給抓住了,他和韋孝寬正在實施營救,看情況再定是否迴楚國了。可這信從並州到兗州估計要大半個月,計劃沒有變化快呀,現在的情況她也不知道呀,也許人都救出來了或死了,就迴信讓陳慶之全權處理營救事宜。哎,事情真是沒完沒了。
話說綿山楊大眼,真實姓名沒人知道。據說他是小妾所生,因嫡母對其苛待,將其殺死;又因老婆偷人,又將老婆殺害。為躲避官府追捕,從秦國逃至大周綿山落草為寇。此人脾氣暴躁,因打鬥時驍勇果敢、雙目怒睜,故人稱楊大眼,外號“猛張飛”。為了不辜負這個外號,他還特意請人打了把丈八蛇矛。
其實楊大眼擅長騎射,最厲害的是能飛簷走壁,奔跑如飛,身巧靈活;而麵貌體型跟外號“猛張飛”根本搭不上邊。楊大眼長得麵如冠玉,身材勻稱,風度瀟灑,看起來就是個讀書人和公子哥。有人說楊大眼是某位國主的後人,國主的妻妾自然不會醜到哪裏去。但楊大眼卻大字不識一個,讓別人讀書給他聽,但他記性特別好,人家一讀,他大差不離地都記住了,要是平時寫個書信什麽,自己口授,別人代勞。
自韋孝寬到黃梅村後,就給他這位義兄來了封信,問他願不願意加入黃梅村護衛隊,若加入,就必須遵守紀律。於是楊大眼就和諸葛明商量。諸葛明是見過黃梅村這些人身手的,刀利甲硬,訓練有素,配合默契,個個身手了得,根本不是散兵遊勇可比的。諸葛明自然是同意的,現在主公已在黃梅村了,他肯定跟著主公走,便向楊大眼講了黃梅村發生情況。楊大眼一聽,這些普通護隊都這麽厲害,黃梅村定是藏龍臥虎之地,也毫不猶豫就答應加入黃梅村。然後迴信願意加入黃梅村護衛隊。
黃梅村隨即給綿山派了一徐教習和一通訊聯絡員,並告知楊大眼和諸葛明,到時會有運輸車隊來,以運輸貨物的名義,將鄔家村村民和錢財分批轉運至黃梅村。這些村民一部分在村中耕地,一部分到印刷作坊做事,一部分到幽州、青州各地幹活。同時也給綿山送來了白酒、雪鹽、糧食以及刀甲弩等物資。綿山現有土匪三十餘人和青壯村民二十餘位,總計不到六十人。
諸葛明一看作訓手冊,以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得了,這比正規軍還嚴苛,訓練方法也是沒見過,那就是讓人脫胎換骨;這黃梅村的人不是單純的護送貨物的隊伍,一個護送貨物的衛隊哪裏需要什麽作訓手冊和這麽嚴厲的紀律,估計這些人要幹大事。不過諸葛明喜歡,這將有他用武之地。
而叫土匪眾人最不能接受的是人人必須讀書識字。而夫子的重任就交給了諸葛明。土匪白天訓練,晚上讀書識字,剛開始都受不了,慢慢都習慣了。徐教習和聯絡員那是苦口婆心講讀書識字的好處,思想工作終見成效。
其實這些土匪雖有人手上沾過血,大部分都是貧苦之人,有些還是逃難時加入的,不是走投無路,誰會當土匪。這些土匪經過正規訓練之後,將編入護衛隊,進行護送貨物等一係列事宜。
正所謂:兗州瘟疫剛治定,定陽風雲又湧起。
眾人一聽,滿是驚恐,忙問道:“道長,這如何是好,可有化解之法?”
李乘風裝似無奈歎道:“有呀,就怕在座各位不願做啊。”
眾人急忙求道:“道長,隻要我等做到,必將竭盡全力,化解這惡魔重臨世間。”
李老道裝模作樣,滿身肅氣,義正詞嚴道:“好,不枉貧道祈福講道。水火不容乃是天理常情。要想除去這惡魔附屍濕戾之氣,需將病死之人的屍首火化,死者亡靈才得以超脫,才能羽化成仙,直達天宇,化解這人間苦情,扼殺惡魔再降世間,世人及後代才能得以安身繁衍,綿延華夏族裔。”
眾人一聽,皆伏地磕頭高喊道:“我等願意。”
你看就這一招就化解了難題。懂得人心是多麽重要。這下好了,死者家人搶著到州衙報告要焚燒屍體。李邦等官員徹底放心了。
兩個多月過去了,就要到八月末了,兗州一切恢複了正常,封鎖也解除了。先前逃離的人也歸家了,人間煙火的氣息又迴來了。大家都知道是一位叫王聞天的小姑娘想到了辦法,救了他們。李邦因要迴京奏表情況,已經離去,走之前,給了衛照臨五十金。衛照臨沒推辭,大方接受,分給李老道等人每人兩金。
在這兩個多月中,二人多次見麵,劃策共事。這可把李老道急壞了,幾乎是寸步不離衛照臨,生怕出事。李老道那雙眼睛多毒呀,他就看出二人的眼神帶有春色,笑語歡言,而李邦對衛照臨更是體貼入微,嗬護有加,而衛照臨有時也顯出少女嬌羞之態,這分明不是兄妹之情了。但衛照臨自己好像沒感覺到什麽,一如既往,落落大方。
李老道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又不好明說,隻能死死地盯著,愁得頭發又白了幾縷。好在李邦終於走了,小姐也要動身離開兗州了,李老道的心又放下來了,晚上酒都多喝了一杯,也許這次相離之後,二人真的不會有機會再見麵了。
陳慶之、王玄都知衛照臨在兗州給人治病,一時半會走不了,於是把相關信件都送到了兗州。而衛照臨從陳慶之的信中得知他原本準備從並州坐船沿汾水到洛陽,拜會先生周興嗣後,迴楚國老家過年,開春再迴來。他人現在並州,但綿山的楊大眼被定陽郡給抓住了,他和韋孝寬正在實施營救,看情況再定是否迴楚國了。可這信從並州到兗州估計要大半個月,計劃沒有變化快呀,現在的情況她也不知道呀,也許人都救出來了或死了,就迴信讓陳慶之全權處理營救事宜。哎,事情真是沒完沒了。
話說綿山楊大眼,真實姓名沒人知道。據說他是小妾所生,因嫡母對其苛待,將其殺死;又因老婆偷人,又將老婆殺害。為躲避官府追捕,從秦國逃至大周綿山落草為寇。此人脾氣暴躁,因打鬥時驍勇果敢、雙目怒睜,故人稱楊大眼,外號“猛張飛”。為了不辜負這個外號,他還特意請人打了把丈八蛇矛。
其實楊大眼擅長騎射,最厲害的是能飛簷走壁,奔跑如飛,身巧靈活;而麵貌體型跟外號“猛張飛”根本搭不上邊。楊大眼長得麵如冠玉,身材勻稱,風度瀟灑,看起來就是個讀書人和公子哥。有人說楊大眼是某位國主的後人,國主的妻妾自然不會醜到哪裏去。但楊大眼卻大字不識一個,讓別人讀書給他聽,但他記性特別好,人家一讀,他大差不離地都記住了,要是平時寫個書信什麽,自己口授,別人代勞。
自韋孝寬到黃梅村後,就給他這位義兄來了封信,問他願不願意加入黃梅村護衛隊,若加入,就必須遵守紀律。於是楊大眼就和諸葛明商量。諸葛明是見過黃梅村這些人身手的,刀利甲硬,訓練有素,配合默契,個個身手了得,根本不是散兵遊勇可比的。諸葛明自然是同意的,現在主公已在黃梅村了,他肯定跟著主公走,便向楊大眼講了黃梅村發生情況。楊大眼一聽,這些普通護隊都這麽厲害,黃梅村定是藏龍臥虎之地,也毫不猶豫就答應加入黃梅村。然後迴信願意加入黃梅村護衛隊。
黃梅村隨即給綿山派了一徐教習和一通訊聯絡員,並告知楊大眼和諸葛明,到時會有運輸車隊來,以運輸貨物的名義,將鄔家村村民和錢財分批轉運至黃梅村。這些村民一部分在村中耕地,一部分到印刷作坊做事,一部分到幽州、青州各地幹活。同時也給綿山送來了白酒、雪鹽、糧食以及刀甲弩等物資。綿山現有土匪三十餘人和青壯村民二十餘位,總計不到六十人。
諸葛明一看作訓手冊,以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得了,這比正規軍還嚴苛,訓練方法也是沒見過,那就是讓人脫胎換骨;這黃梅村的人不是單純的護送貨物的隊伍,一個護送貨物的衛隊哪裏需要什麽作訓手冊和這麽嚴厲的紀律,估計這些人要幹大事。不過諸葛明喜歡,這將有他用武之地。
而叫土匪眾人最不能接受的是人人必須讀書識字。而夫子的重任就交給了諸葛明。土匪白天訓練,晚上讀書識字,剛開始都受不了,慢慢都習慣了。徐教習和聯絡員那是苦口婆心講讀書識字的好處,思想工作終見成效。
其實這些土匪雖有人手上沾過血,大部分都是貧苦之人,有些還是逃難時加入的,不是走投無路,誰會當土匪。這些土匪經過正規訓練之後,將編入護衛隊,進行護送貨物等一係列事宜。
正所謂:兗州瘟疫剛治定,定陽風雲又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