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照臨在陽城郡住了一宿,第二日就趕往洛陽。花了一天半的時間迴到了洛陽。次日衛照臨一行人帶上馬車到街上大采購。首先到麗玄布莊給每人買了兩套夏季成衣,就是道袍需要定做,明天才能拿到,然後到雜貨鋪買了遮陽帽和雨傘等用品,又到春風茶莊買了茶葉,在花滿樓酒鋪買了酒,馬車幾乎都要塞滿了。這酒和茶主要給李老道買的。現在李老道的生活水平也上了一個檔次,吃飯時喝兩杯,小茶壺不離手了。


    本來衛照臨還想到舅舅在洛陽種植棉花的山莊去看看,但一想去了也白去,棉花才種下不久,開花結果還早著呢。於是在洛陽又待了一天。牡丹花魁也出來了,是一個叫蘇小小的歌姬,據說詩詞歌賦都挺厲害的。衛照臨不知道這蘇小小是曆史上確有其人,還是巧合,前世就有不少女孩的真名或網名叫蘇小小。


    也許這八卦就是道教發明的,李老道自然有顆八卦之心,他就把這幾天洛陽城發生的事給衛照臨講了一下,其中洛陽樓發生的事更是人人皆知。你還別說,真被那位客官說中了。


    原來衛照臨走的那天,洛陽樓就掛出了衛照臨寫的詩詞,引得洛陽樓人流如潮,絡繹不絕,文人墨客都前來觀看。下午時分,人們就看一女子在洛陽樓追著薑掌櫃滿樓跑,打得薑掌櫃滿頭包。接下來的幾日,人們在洛陽樓就沒再見著薑掌櫃。


    李老道說完,引得眾人大笑不已。不過衛照臨到底有點心愧,畢竟這件事情由自己引起的,於是笑道:“這事雖有不堪,但卻也是趣聞一件,若此事使得二人終成正果,也不失為佳話一段。老道,我寫一首詞,你交於薑掌櫃,讓他送於秦明月,也許能促成二人好事。”衛照臨很少寫這種苦情詞,她不擅長,也不知效果怎樣。


    長相思 洛城春


    牡丹開,牡丹逝,落花流水心不棄。故人憑欄倚。


    人一生,情一生,秦時明月照河清。相思洛城春。


    第二天一大早,衛照臨一行直奔梁州(現在河南開封市),也不管薑掌櫃的事了。七天後到了梁州,已是四月底了。這梁州曆來也是古都,但在這個時代繁華絢麗遠不及洛陽。北宋時期梁州(開封)作為都城達到鼎盛,打破了隋唐長安城集中設市和封閉式裏坊的城市布局,首創街巷製,這與當時商業和手工業繁榮密切相關,“工商外至,絡繹無窮”,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這一盛景,人煙重重,商旅行行,樓舍層層。


    北宋開封城最有名的酒樓叫樊樓,五樓相連。何為樊樓?樊樓原名叫“礬樓”或“白礬樓”,小說《水滸傳》稱此樓為樊樓,一直延續至今,據傳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與京都歌妓李師師私會之處,二人昏燭羅帳,暗通款曲。


    而最為人知的名人卻是開封府鐵麵無私的黑臉包公包大人了,他是老百姓心中最理想的官員,上報朝堂,下恤百姓,不畏強權,大公無私。


    衛照臨五人在梁州街上吃喝玩樂,盡享當地風情。當然每到一處,衛照臨都要去看看舅舅的茶莊,酒鋪和鹽鋪等,說是舅舅的產業,其實就是自己的。


    這一天就來到了花滿樓酒鋪,生意真不錯,天下獨一家呀,壟斷的利潤大家可想而知了。李老道從洛陽到梁州,看到小姐的舉動,像是在巡視自己的店鋪一樣,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怪不得小姐好像不差錢,茶和酒都買獨一頂好的,不禁心中更是敬佩。


    突然,就聽衛照臨大聲道:“夥計小哥且慢,請把這枚銅錢於我看看可好?”


    夥計及客官都一愣。原來衛照臨看到這夥計給一客官找錢時,發現有一枚銅錢顏色有點不一樣,顯深褐色。這個時代,一般不會有找錢之說,隻有用到一百文,一千文時等大額錢兩時才會找錢。古代一般一百文是一串。比如你買酒花了九百八十文,你給了店家一千文,也就是十串,店家不願解開找零二十文,解開找零最後還要串上,平常都預備零散銅錢找零。衛照臨眼尖,就看到了這枚銅錢的不同之處。那位夥計一看就知這位小姐是大戶人家的,不會無緣無故要看這枚銅錢,於是就把這枚銅錢給了衛照臨。


    衛照臨看了看,聞了聞,錢孔較一般銅錢磨損多些,隨後她把這枚銅錢遞給了李老道。李老道也看聞後,驚道:“有血腥味和香灰的味道,小姐眼神厲害。”


    衛照臨點點頭,正色道:“夥計小哥,能否用另一枚新錢將此枚銅錢換於我?”


    夥計不明所以,點點頭道:“可以。”


    於是白檀就給了夥計一枚嶄新的銅錢。眾人也不明白這位小姐為啥要用新錢換舊錢。


    衛照臨又問道:“小哥,看看還有沒有這樣的銅錢。”


    夥計心道:難道像這樣的銅錢是假的?於是就把裝零散銅錢的托盤拿了出來,客人也都圍觀上來,一同看看還有沒有類似的銅錢。查完後,夥計大聲道:“這位小姐,沒有了,就此一枚。”


    衛照臨想了想,緩緩道:“夥計小哥,這酒鋪可有僧人到此買酒?”


    一般和尚都不能喝酒,但也有例外。這夥計被問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這位小姐是啥意思,但還是如實明道:“在城的西北角有座寺院叫泓大寺,四周環水。寺中有個和尚叫覺無,他愛喝酒,隔三差五就來本店買酒吃,當然都不是什麽好酒。前兩日他還來過一次。”


    衛照臨點點頭,施禮道:“多謝小哥。”於是眾人就出了酒鋪。


    衛照臨一路走著一路看著這枚銅錢。李乘風低聲問道:“小姐,你懷疑是那覺無和尚殺了人?”


    衛照臨搖搖頭,悠悠道:“如果是覺無和尚為了錢財殺人,他應該把沾血銅錢洗淨才對。現在我還不能確定這銅錢上血是人血還是動物的血,隻有到了泓大寺一探究竟才可能知曉。”


    李老道點點頭,凝眉輕聲問道:“小姐,難道不會是尋常人家受傷或血案,銅錢恰好落入香爐之中沾了香灰?”


    衛照臨平靜如常道:“也有可能,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較小,即使發生了你說的情況,我還是認為誰會直接使用帶血的銅錢呀,多晦氣呀。夥計剛才說覺無和尚經常來買酒,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這枚銅錢是覺無和尚無意中得來的,再加上沾了香灰,血跡不明顯,他沒看出異樣,所以混帶著這枚銅錢來買酒了。”李老道等人點點頭稱是。


    李老道又補充道:“也許那酒鋪庫房中還有類似的銅錢。”


    衛照臨點點頭,讚同道:“有這個可能。如果運氣好的話,就知道原因了。不過我看著這枚銅錢有點不一樣,老油且錢孔磨損多。”眾人一看,還真是。


    耿忠突然插嘴道:“小姐,你這一說,小的突然想起來了。很多人都用一枚銅錢穿線係荷包或錢袋什麽的,然後別在腰帶上。”


    眾人一聽,有道理,這枚銅錢經常用手取,留存油脂就多,而係錢袋的線繩經常摩擦錢孔就磨損多了。看來就這一枚銅錢不同。


    正所謂:常人不見微末處,惟有洞悉識真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月照關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邪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邪老並收藏明月照關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