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剛進入宮門,一太監迎來道:“稟三皇子,皇上有請。”
陳邦麵色不好,仍溫言道:“多謝公公,煩請帶路。”
不會兒,陳邦進入勤政殿,躬身施禮道:“恭請父皇聖康。”
貞道帝像是隨意問道:“到國公府去了?”
陳邦表情沉水,恭敬迴道:“是,父皇。”
貞道帝挑眉問道:“所為何事?”
陳邦低頭如舊,神態拙實道:“迴父皇,懇請國公府複婚。”
貞道帝點點頭,威嚴如初問道:“如何?”
陳邦也是就事論事,循規蹈矩道:“迴父皇,被國公爺拒絕。”
貞道帝心中有點失落和不甘,他沒想到鎮國公府如此這般硬氣,皇子親臨複婚也不答應,一點麵子也不給,於是緩緩道:“去吧。”
陳邦也不拖泥帶水,淡淡道:“是。”
貞道帝看著這個兒子離去,心道有情有義,有男人樣,雖違我意,卻得我心。
陳邦剛出勤政殿,一姑姑迎來道:“稟三皇子,柳貴妃有請。”
陳邦仍是古井無波,平靜道:“煩請姑姑前麵帶路。”
話說陳邦隨那姑姑進入毓秀宮,柳貴妃早就等著了,忙上前急切問道:“邦兒,如何?”
陳邦目光茫然,搖搖頭輕輕道:“母妃,被國公爺一口迴絕。母妃,你可知一個退婚女子結果如何?”說完退出毓秀宮。柳貴妃怔怔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有詩《世間情》道是:
江河高漲不是雨,淚流多少癡兒女。
明樓楊柳兩相約,奈何人間無鵲橋。
國公爺站在堂中,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陳邦是個好兒郎,也不知這樣做對不對。不久衛照臨來到勤敘堂,見爺爺這般模樣,笑道:“爺爺,人走了?走了好。真是狗拿耗子假慈悲。”
國公爺看向衛照臨,悻悻道:“孫女,你都知道了?”
衛照臨睜大眼睛,點點頭安慰道:“包打聽把什麽都告訴了孫女。爺爺一千個,一萬個對。孫女我好不容易脫離了牢籠,怎麽可能再入?爺爺不當演員可惜了。”
國公爺瞧著孫女毫無悲意,心下釋然,點點頭也笑道:“孫女說得對,隻是這三皇子人真不錯,若他是常人,卻是和我孫女相配,可惜了。但這演員是何物?”
衛照臨見爺爺心懷轉好,忙解釋笑道:“爺爺,演員就是做得好。你也小看你孫女了吧。俗話說:世上四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還不好找?”
國公爺一愣,有這種說法?哈哈大笑道:“孫女說得對,世上好男人多的是。到時爺爺給你找。”
衛照臨起身裝模作樣對國公爺躬身施禮道:“那就多謝國公爺了。”贏得眾人大笑。
這天,衛照臨把聶管家請到書房,拿出幾張圖紙和一清單,準備打製一些製酒器具。第一要打製兩個寬一米左右、長兩米左右的長方形槽子,木製的也好,陶製的、瓷製的都行,估計這麽大不好燒製。這槽子一短邊底部打一孔,再在兩短邊三分之一高處各打一孔,一高一低,這就是簡單的冷卻槽。
第二要一蒸桶,高約一米,直徑比鐵鍋口徑要小些,這就是蒸酒容器。
第三要打一鬥狀桶蓋,尖部也開一孔,蓋身一處可掀開,便於觀察蒸桶內部情況。用時將這鬥蓋倒扣於蒸桶上部,上可接蒸餾管。
第四要製作蒸餾管和冷凝管,這是最難製作的部分。蒸餾管先豎直再彎下,然後再與槽內冷凝管相連;冷凝管要製成迴形盤管狀,在古代也許可以用竹子製成,燒製成瓷的或陶的也行,這就看手藝人的本事了。
第五要有密封劑,現在隻有糯米和黃泥,到時試試再看。
第六就是多買幾個木桶和一個單杆一樣的高架,其中兩個桶下部開孔,孔徑和冷卻槽底部的開孔一般大小。
第七就是讓聶管家買幾大壇京城最烈的酒迴來。
聶管家一看圖紙和清單,就覺得小姐又要搞事,但不知要備這些東西何用,尤其是那彎曲的管子比較難製,於是解釋道:“小姐,其他物品都好辦,就是這彎管製作可能要費些時日。”
衛照臨並無責備之意,反而安撫道:“聶伯,不著急,這彎管一定要製好,而且各種管子的口徑一定要能吻合相連上。”其實直管也行,就是冷凝效果差些,費水費力,到時不行就用直管,那可能兩個冷卻槽都得用上才能保證冷卻效果。
聶管家釋然道:“是,小姐。”於是下去了。
這製酒器具一直等到八月底才陸續配齊,看來在製造蒸餾管和冷凝管上費了不少時間。酒也買迴來,六大桶大約一百五十斤。衛照臨舀出一壺,嚐了一下,也就二十來度。你還別小瞧古人智慧,這蒸餾管和冷凝管是瓷的,這冷凝管比設計圖中少了幾彎,也沒有後世規整,但還像那麽迴事。一切就緒。
衛照臨看了看食美房夠大,於是四人一起在衛照臨指揮下,先將所有器具清洗幹淨,然後將蒸桶置於鍋上,倒酒入蒸桶,但不能太滿,蓋上鬥蓋,鬥蓋上接蒸餾管;然後架起架子與灶台靠近;廚房地麵墊高,放上長方形冷卻槽,槽中間接上冷凝管,入口一邊與蒸餾管相連,出口一邊接一短竹管,槽中加滿水;將一底部有孔的桶裝滿水懸於架上;槽底孔及出口各放一無孔木桶;最後將各接口先用麻線纏住,再糊上糯米漿,再裹上一層韌性十足的黃泥。
這一頓操作下來,就到申時(十五點),可把這幾個女的累壞,尤其是王嬤嬤和白蘇。衛照臨一看今天是蒸餾不成了,剛好讓各接口的黃泥凝固一下。眾人吃完晚飯就歇息。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飯,四人就忙開了,鍋中加水,開灶燒火,打開冷卻槽出口,觀察出液情況。不久出口有液流出,空中彌漫酒香,衛照臨叫王嬤嬤控製火候,不要大,因為她知道酒精的沸點不到八十度,而水的沸點為一百度,若溫度過高,蒸汽中含的水蒸氣就高,酒的度數就越低,二次或更多次蒸餾就需更多時間。衛照臨看酒液流出,就打開架子上的水桶底孔,讓冷水流入冷卻槽,同時打開冷卻槽底孔,讓熱水流出,這樣就形成對流水循環,讓槽中的水溫保持相對較低,冷卻效果更好。衛照臨嚐了一下,度數還行,大概三十來度,再蒸餾一次就能達到四十多度。這酒香就慢慢飄出了愛淑院。
國公爺和聶管家等人都聞到了,心中都疑惑這酒香來自何處。還是聶管家想起小姐這些日讓他買酒及器具的事情,肯定是後院。於是二人來到後院,果不其然,酒味更濃,走進食美房,好家夥器具都要塞滿整個廚房了。
衛照臨見到二人,便問候道:“爺爺,聶伯。”
國公爺單刀直入問道:“簡簡,你們這是在幹什麽?”
衛照臨沒迴答,舀了一勺酒遞給國公爺道:“爺爺,你嚐嚐。”
國公爺一看,這是酒嗎?怎麽這麽清澈?他嚐了一口,驚道:“好酒,有勁道,爺爺從未喝過如此清澈烈酒。是你們製出來的?”
又到編的時候了,衛照臨心有盤算,點點頭道:“爺爺,其實很簡單,這酒不辣主要含水太多,如果把酒中的水去掉一些,這酒精的含量就高了,不就辣了嗎。這酒不清主要含別的東西。我就想到用蒸的方法提高酒的純度,雜質也留在了這桶裏。這酒純度還不算高。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酒,重複此操作就行了。”
正所謂:若無前人打基礎,何來高樓平地起。
陳邦麵色不好,仍溫言道:“多謝公公,煩請帶路。”
不會兒,陳邦進入勤政殿,躬身施禮道:“恭請父皇聖康。”
貞道帝像是隨意問道:“到國公府去了?”
陳邦表情沉水,恭敬迴道:“是,父皇。”
貞道帝挑眉問道:“所為何事?”
陳邦低頭如舊,神態拙實道:“迴父皇,懇請國公府複婚。”
貞道帝點點頭,威嚴如初問道:“如何?”
陳邦也是就事論事,循規蹈矩道:“迴父皇,被國公爺拒絕。”
貞道帝心中有點失落和不甘,他沒想到鎮國公府如此這般硬氣,皇子親臨複婚也不答應,一點麵子也不給,於是緩緩道:“去吧。”
陳邦也不拖泥帶水,淡淡道:“是。”
貞道帝看著這個兒子離去,心道有情有義,有男人樣,雖違我意,卻得我心。
陳邦剛出勤政殿,一姑姑迎來道:“稟三皇子,柳貴妃有請。”
陳邦仍是古井無波,平靜道:“煩請姑姑前麵帶路。”
話說陳邦隨那姑姑進入毓秀宮,柳貴妃早就等著了,忙上前急切問道:“邦兒,如何?”
陳邦目光茫然,搖搖頭輕輕道:“母妃,被國公爺一口迴絕。母妃,你可知一個退婚女子結果如何?”說完退出毓秀宮。柳貴妃怔怔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有詩《世間情》道是:
江河高漲不是雨,淚流多少癡兒女。
明樓楊柳兩相約,奈何人間無鵲橋。
國公爺站在堂中,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陳邦是個好兒郎,也不知這樣做對不對。不久衛照臨來到勤敘堂,見爺爺這般模樣,笑道:“爺爺,人走了?走了好。真是狗拿耗子假慈悲。”
國公爺看向衛照臨,悻悻道:“孫女,你都知道了?”
衛照臨睜大眼睛,點點頭安慰道:“包打聽把什麽都告訴了孫女。爺爺一千個,一萬個對。孫女我好不容易脫離了牢籠,怎麽可能再入?爺爺不當演員可惜了。”
國公爺瞧著孫女毫無悲意,心下釋然,點點頭也笑道:“孫女說得對,隻是這三皇子人真不錯,若他是常人,卻是和我孫女相配,可惜了。但這演員是何物?”
衛照臨見爺爺心懷轉好,忙解釋笑道:“爺爺,演員就是做得好。你也小看你孫女了吧。俗話說:世上四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還不好找?”
國公爺一愣,有這種說法?哈哈大笑道:“孫女說得對,世上好男人多的是。到時爺爺給你找。”
衛照臨起身裝模作樣對國公爺躬身施禮道:“那就多謝國公爺了。”贏得眾人大笑。
這天,衛照臨把聶管家請到書房,拿出幾張圖紙和一清單,準備打製一些製酒器具。第一要打製兩個寬一米左右、長兩米左右的長方形槽子,木製的也好,陶製的、瓷製的都行,估計這麽大不好燒製。這槽子一短邊底部打一孔,再在兩短邊三分之一高處各打一孔,一高一低,這就是簡單的冷卻槽。
第二要一蒸桶,高約一米,直徑比鐵鍋口徑要小些,這就是蒸酒容器。
第三要打一鬥狀桶蓋,尖部也開一孔,蓋身一處可掀開,便於觀察蒸桶內部情況。用時將這鬥蓋倒扣於蒸桶上部,上可接蒸餾管。
第四要製作蒸餾管和冷凝管,這是最難製作的部分。蒸餾管先豎直再彎下,然後再與槽內冷凝管相連;冷凝管要製成迴形盤管狀,在古代也許可以用竹子製成,燒製成瓷的或陶的也行,這就看手藝人的本事了。
第五要有密封劑,現在隻有糯米和黃泥,到時試試再看。
第六就是多買幾個木桶和一個單杆一樣的高架,其中兩個桶下部開孔,孔徑和冷卻槽底部的開孔一般大小。
第七就是讓聶管家買幾大壇京城最烈的酒迴來。
聶管家一看圖紙和清單,就覺得小姐又要搞事,但不知要備這些東西何用,尤其是那彎曲的管子比較難製,於是解釋道:“小姐,其他物品都好辦,就是這彎管製作可能要費些時日。”
衛照臨並無責備之意,反而安撫道:“聶伯,不著急,這彎管一定要製好,而且各種管子的口徑一定要能吻合相連上。”其實直管也行,就是冷凝效果差些,費水費力,到時不行就用直管,那可能兩個冷卻槽都得用上才能保證冷卻效果。
聶管家釋然道:“是,小姐。”於是下去了。
這製酒器具一直等到八月底才陸續配齊,看來在製造蒸餾管和冷凝管上費了不少時間。酒也買迴來,六大桶大約一百五十斤。衛照臨舀出一壺,嚐了一下,也就二十來度。你還別小瞧古人智慧,這蒸餾管和冷凝管是瓷的,這冷凝管比設計圖中少了幾彎,也沒有後世規整,但還像那麽迴事。一切就緒。
衛照臨看了看食美房夠大,於是四人一起在衛照臨指揮下,先將所有器具清洗幹淨,然後將蒸桶置於鍋上,倒酒入蒸桶,但不能太滿,蓋上鬥蓋,鬥蓋上接蒸餾管;然後架起架子與灶台靠近;廚房地麵墊高,放上長方形冷卻槽,槽中間接上冷凝管,入口一邊與蒸餾管相連,出口一邊接一短竹管,槽中加滿水;將一底部有孔的桶裝滿水懸於架上;槽底孔及出口各放一無孔木桶;最後將各接口先用麻線纏住,再糊上糯米漿,再裹上一層韌性十足的黃泥。
這一頓操作下來,就到申時(十五點),可把這幾個女的累壞,尤其是王嬤嬤和白蘇。衛照臨一看今天是蒸餾不成了,剛好讓各接口的黃泥凝固一下。眾人吃完晚飯就歇息。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飯,四人就忙開了,鍋中加水,開灶燒火,打開冷卻槽出口,觀察出液情況。不久出口有液流出,空中彌漫酒香,衛照臨叫王嬤嬤控製火候,不要大,因為她知道酒精的沸點不到八十度,而水的沸點為一百度,若溫度過高,蒸汽中含的水蒸氣就高,酒的度數就越低,二次或更多次蒸餾就需更多時間。衛照臨看酒液流出,就打開架子上的水桶底孔,讓冷水流入冷卻槽,同時打開冷卻槽底孔,讓熱水流出,這樣就形成對流水循環,讓槽中的水溫保持相對較低,冷卻效果更好。衛照臨嚐了一下,度數還行,大概三十來度,再蒸餾一次就能達到四十多度。這酒香就慢慢飄出了愛淑院。
國公爺和聶管家等人都聞到了,心中都疑惑這酒香來自何處。還是聶管家想起小姐這些日讓他買酒及器具的事情,肯定是後院。於是二人來到後院,果不其然,酒味更濃,走進食美房,好家夥器具都要塞滿整個廚房了。
衛照臨見到二人,便問候道:“爺爺,聶伯。”
國公爺單刀直入問道:“簡簡,你們這是在幹什麽?”
衛照臨沒迴答,舀了一勺酒遞給國公爺道:“爺爺,你嚐嚐。”
國公爺一看,這是酒嗎?怎麽這麽清澈?他嚐了一口,驚道:“好酒,有勁道,爺爺從未喝過如此清澈烈酒。是你們製出來的?”
又到編的時候了,衛照臨心有盤算,點點頭道:“爺爺,其實很簡單,這酒不辣主要含水太多,如果把酒中的水去掉一些,這酒精的含量就高了,不就辣了嗎。這酒不清主要含別的東西。我就想到用蒸的方法提高酒的純度,雜質也留在了這桶裏。這酒純度還不算高。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酒,重複此操作就行了。”
正所謂:若無前人打基礎,何來高樓平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