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螞蚱不能亂吃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作者:花曦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秋水在醫館裏,本忙碌於日常的診療,卻聽聞了這場蝗災的慘狀,以及百姓因食用蝗蟲中毒的噩耗。他心急如焚,深知自己必須做點什麽。在他的認知裏,這災禍雖可怕,但並非無解,關鍵在於科學的應對與救治。
“阿福,收拾好藥箱,咱們去受災的村落。”胡秋水一邊說著,一邊快速整理著醫書和藥材。他的學徒阿福,一臉緊張又帶著幾分期待,迅速按照吩咐行動起來。
師徒二人匆匆踏上了前往受災村落的道路。一路上,荒蕪的景象讓人心痛。原本肥沃的田野如今一片狼藉,隻剩下被啃噬得殘缺不全的莊稼茬,在風中瑟瑟發抖。路邊的樹木也光禿禿的,沒了往日的生機。偶爾能看到幾具餓死的牲畜屍體,散發著腐臭的氣味,引得蒼蠅嗡嗡亂飛。
“師傅,這蝗蟲太可怕了,把好好的地方都毀成這樣。”阿福皺著眉頭,眼中滿是驚恐。
胡秋水麵色凝重,歎了口氣:“這場災,苦了百姓。咱們得快點,能救一個是一個。”
終於抵達村落,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揪心。村莊裏一片死寂,偶爾傳來幾聲痛苦的呻吟。百姓們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絕望。有的癱坐在自家門口,無力地看著天空;有的躺在床上,因中毒而痛苦掙紮,身旁的家人滿臉淚痕,卻束手無策。
胡秋水沒有片刻耽擱,立刻找到村裏的族長。族長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見到胡秋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聲音顫抖地說:“胡先生,您可來了,救救我們吧。這蝗蟲一來,糧食沒了,吃了蝗蟲還中毒,好多人都快不行了。”
胡秋水安慰道:“族長,您別著急,我既然來了,就一定會盡力。您先把村裏中毒的百姓都集中起來,我好統一救治。”
在族長的召集下,中毒的百姓被陸續帶到了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胡秋水和阿福迅速展開救治工作。胡秋水仔細地為每一位患者把脈、查看舌苔,根據症狀調配著不同的藥方。
“阿福,這位患者中毒較深,你去準備綠豆、甘草,這兩味藥能清熱解毒,先緩解他的毒性。”胡秋水一邊說著,一邊指導阿福準備藥材。
在救治的過程中,胡秋水也在思考著蝗蟲中毒的原因。他深知,蝗蟲種類繁多,不同種類在變成蝗蟲後,體內含有的物質也大不相同。有些蝗蟲本身無毒,可在啃食了被汙染或本身有毒的植物後,就會攜帶毒素。而且,食用過量也是中毒的重要因素。
“鄉親們,大家先別慌。這種毒是有辦法解的,我們會盡全力治好大家。”胡秋水一邊忙碌,一邊安撫著百姓們的情緒。
看著百姓們痛苦的模樣,胡秋水決定,在救治的同時,要盡快教會大家分辨可食用與不可食用蝗蟲的方法。他讓阿福召集村裏還能行動的百姓,在空地上圍成一圈。
“鄉親們,我知道大家餓,想靠蝗蟲填飽肚子,但這蝗蟲可不能亂吃。”胡秋水提高音量,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蝗蟲分很多種類,有些是可以吃的,有些卻含有劇毒。就像這種身子細長、顏色翠綠的,它在正常狀態下,也就是我們說的螞蚱,是可以食用的,但變成蝗蟲後,如果它吃了有毒的植物,就不能吃了。還有那種顏色灰暗、帶有黑斑的蝗蟲,大多是有毒的,千萬不能碰。”
胡秋水一邊說,一邊拿起兩隻不同種類的蝗蟲標本,向大家展示。百姓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希望。
“那胡先生,我們怎麽知道哪些蝗蟲吃了有毒的東西啊?”一位年輕後生焦急地問道。
胡秋水耐心解釋:“這就得看蝗蟲出沒的地方。如果是在被汙染的田地,或者附近有有毒植物生長的地方抓到的蝗蟲,最好就別吃。而且,就算是能吃的蝗蟲,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也會加重身體負擔,引起不適。”
講解完分辨方法,胡秋水又迴到救治工作中。他穿梭在患者之間,不斷調整藥方,密切觀察著每一個人的病情變化。
“胡先生,我這兒子還有救嗎?”一位母親抱著昏迷的孩子,哭著問。
胡秋水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堅定地說:“大嫂,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救他。孩子中毒雖深,但還有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胡秋水和阿福的努力下,一些中毒較輕的百姓逐漸有了好轉。他們的臉色慢慢恢複了血色,腹痛和嘔吐的症狀也減輕了。這讓其他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原本絕望的氣氛中,漸漸有了一絲生機。
然而,救治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些患者中毒時間過長,身體極度虛弱,藥物的效果並不明顯。胡秋水看著這些患者,心中充滿了焦急和無奈,但他沒有放棄,不斷嚐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師傅,這位大爺的病情還是沒有好轉,怎麽辦啊?”阿福焦急地問。
胡秋水沉思片刻,說:“我們試試針灸,刺激他的穴位,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說不定能有轉機。”
於是,胡秋水拿出銀針,小心翼翼地為患者施針。他專注地盯著穴位,手法嫻熟地將銀針刺入,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著針刺的深度和力度。
在胡秋水的不懈努力下,又有幾位原本病情危重的患者逐漸脫離了危險。百姓們對胡秋水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紛紛圍在他身邊道謝。
“胡先生,要不是您,我們這村子可就完了。您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是啊,胡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胡秋水微笑著迴應:“大家都別這麽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努力。隻要大家都平安,我就放心了。”
隨著患者們的病情逐漸穩定,胡秋水開始思考如何幫助百姓度過接下來的饑荒。蝗蟲雖然可怕,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可食用的蝗蟲經過妥善處理,或許能成為暫時的食物來源。
“鄉親們,現在大家的病情穩定了,但接下來的日子還很難。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利用這些蝗蟲。”胡秋水對百姓們說,“大家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捕捉那些可以食用的蝗蟲,我們一起想辦法儲存和加工,讓它們成為我們度過饑荒的食物。”
百姓們紛紛點頭,在胡秋水的帶領下,開始有組織地捕捉蝗蟲。胡秋水還教大家用鹽漬、風幹等方法保存蝗蟲,這樣既能延長蝗蟲的食用期限,又能減少中毒的風險。
在忙碌的過程中,胡秋水也沒有忘記對患者的後續治療。他定期為患者複診,調整藥方,確保他們能徹底康複。
“胡先生,我感覺好多了,能幫著大家一起幹活了。”一位年輕的患者笑著對胡秋水說。
胡秋水欣慰地說:“那就好,但還是要注意休息,按時吃藥,把身體徹底養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胡秋水的努力下,受災的村落逐漸恢複了一些生氣。百姓們雖然依舊麵臨著饑荒的威脅,但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絕望。胡秋水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救治的希望,更帶來了麵對災難的勇氣和信心。
然而,胡秋水知道,這場災難還遠未結束。他決定在村落裏多停留一段時間,繼續幫助百姓解決食物問題,同時也密切關注著百姓的健康狀況,防止疫情的發生。
“阿福,我們再堅持一段時間,等百姓們徹底度過難關,我們再離開。”胡秋水對阿福說。
阿福堅定地點點頭:“師傅,我聽您的。”
在這個受災的村落裏,胡秋水和百姓們一起,在艱難中尋找著希望,用愛與智慧,對抗著這場可怕的災難 。
“阿福,收拾好藥箱,咱們去受災的村落。”胡秋水一邊說著,一邊快速整理著醫書和藥材。他的學徒阿福,一臉緊張又帶著幾分期待,迅速按照吩咐行動起來。
師徒二人匆匆踏上了前往受災村落的道路。一路上,荒蕪的景象讓人心痛。原本肥沃的田野如今一片狼藉,隻剩下被啃噬得殘缺不全的莊稼茬,在風中瑟瑟發抖。路邊的樹木也光禿禿的,沒了往日的生機。偶爾能看到幾具餓死的牲畜屍體,散發著腐臭的氣味,引得蒼蠅嗡嗡亂飛。
“師傅,這蝗蟲太可怕了,把好好的地方都毀成這樣。”阿福皺著眉頭,眼中滿是驚恐。
胡秋水麵色凝重,歎了口氣:“這場災,苦了百姓。咱們得快點,能救一個是一個。”
終於抵達村落,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揪心。村莊裏一片死寂,偶爾傳來幾聲痛苦的呻吟。百姓們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絕望。有的癱坐在自家門口,無力地看著天空;有的躺在床上,因中毒而痛苦掙紮,身旁的家人滿臉淚痕,卻束手無策。
胡秋水沒有片刻耽擱,立刻找到村裏的族長。族長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見到胡秋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聲音顫抖地說:“胡先生,您可來了,救救我們吧。這蝗蟲一來,糧食沒了,吃了蝗蟲還中毒,好多人都快不行了。”
胡秋水安慰道:“族長,您別著急,我既然來了,就一定會盡力。您先把村裏中毒的百姓都集中起來,我好統一救治。”
在族長的召集下,中毒的百姓被陸續帶到了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胡秋水和阿福迅速展開救治工作。胡秋水仔細地為每一位患者把脈、查看舌苔,根據症狀調配著不同的藥方。
“阿福,這位患者中毒較深,你去準備綠豆、甘草,這兩味藥能清熱解毒,先緩解他的毒性。”胡秋水一邊說著,一邊指導阿福準備藥材。
在救治的過程中,胡秋水也在思考著蝗蟲中毒的原因。他深知,蝗蟲種類繁多,不同種類在變成蝗蟲後,體內含有的物質也大不相同。有些蝗蟲本身無毒,可在啃食了被汙染或本身有毒的植物後,就會攜帶毒素。而且,食用過量也是中毒的重要因素。
“鄉親們,大家先別慌。這種毒是有辦法解的,我們會盡全力治好大家。”胡秋水一邊忙碌,一邊安撫著百姓們的情緒。
看著百姓們痛苦的模樣,胡秋水決定,在救治的同時,要盡快教會大家分辨可食用與不可食用蝗蟲的方法。他讓阿福召集村裏還能行動的百姓,在空地上圍成一圈。
“鄉親們,我知道大家餓,想靠蝗蟲填飽肚子,但這蝗蟲可不能亂吃。”胡秋水提高音量,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蝗蟲分很多種類,有些是可以吃的,有些卻含有劇毒。就像這種身子細長、顏色翠綠的,它在正常狀態下,也就是我們說的螞蚱,是可以食用的,但變成蝗蟲後,如果它吃了有毒的植物,就不能吃了。還有那種顏色灰暗、帶有黑斑的蝗蟲,大多是有毒的,千萬不能碰。”
胡秋水一邊說,一邊拿起兩隻不同種類的蝗蟲標本,向大家展示。百姓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希望。
“那胡先生,我們怎麽知道哪些蝗蟲吃了有毒的東西啊?”一位年輕後生焦急地問道。
胡秋水耐心解釋:“這就得看蝗蟲出沒的地方。如果是在被汙染的田地,或者附近有有毒植物生長的地方抓到的蝗蟲,最好就別吃。而且,就算是能吃的蝗蟲,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也會加重身體負擔,引起不適。”
講解完分辨方法,胡秋水又迴到救治工作中。他穿梭在患者之間,不斷調整藥方,密切觀察著每一個人的病情變化。
“胡先生,我這兒子還有救嗎?”一位母親抱著昏迷的孩子,哭著問。
胡秋水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堅定地說:“大嫂,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救他。孩子中毒雖深,但還有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胡秋水和阿福的努力下,一些中毒較輕的百姓逐漸有了好轉。他們的臉色慢慢恢複了血色,腹痛和嘔吐的症狀也減輕了。這讓其他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原本絕望的氣氛中,漸漸有了一絲生機。
然而,救治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些患者中毒時間過長,身體極度虛弱,藥物的效果並不明顯。胡秋水看著這些患者,心中充滿了焦急和無奈,但他沒有放棄,不斷嚐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師傅,這位大爺的病情還是沒有好轉,怎麽辦啊?”阿福焦急地問。
胡秋水沉思片刻,說:“我們試試針灸,刺激他的穴位,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說不定能有轉機。”
於是,胡秋水拿出銀針,小心翼翼地為患者施針。他專注地盯著穴位,手法嫻熟地將銀針刺入,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著針刺的深度和力度。
在胡秋水的不懈努力下,又有幾位原本病情危重的患者逐漸脫離了危險。百姓們對胡秋水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紛紛圍在他身邊道謝。
“胡先生,要不是您,我們這村子可就完了。您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是啊,胡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胡秋水微笑著迴應:“大家都別這麽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努力。隻要大家都平安,我就放心了。”
隨著患者們的病情逐漸穩定,胡秋水開始思考如何幫助百姓度過接下來的饑荒。蝗蟲雖然可怕,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可食用的蝗蟲經過妥善處理,或許能成為暫時的食物來源。
“鄉親們,現在大家的病情穩定了,但接下來的日子還很難。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利用這些蝗蟲。”胡秋水對百姓們說,“大家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捕捉那些可以食用的蝗蟲,我們一起想辦法儲存和加工,讓它們成為我們度過饑荒的食物。”
百姓們紛紛點頭,在胡秋水的帶領下,開始有組織地捕捉蝗蟲。胡秋水還教大家用鹽漬、風幹等方法保存蝗蟲,這樣既能延長蝗蟲的食用期限,又能減少中毒的風險。
在忙碌的過程中,胡秋水也沒有忘記對患者的後續治療。他定期為患者複診,調整藥方,確保他們能徹底康複。
“胡先生,我感覺好多了,能幫著大家一起幹活了。”一位年輕的患者笑著對胡秋水說。
胡秋水欣慰地說:“那就好,但還是要注意休息,按時吃藥,把身體徹底養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胡秋水的努力下,受災的村落逐漸恢複了一些生氣。百姓們雖然依舊麵臨著饑荒的威脅,但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絕望。胡秋水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救治的希望,更帶來了麵對災難的勇氣和信心。
然而,胡秋水知道,這場災難還遠未結束。他決定在村落裏多停留一段時間,繼續幫助百姓解決食物問題,同時也密切關注著百姓的健康狀況,防止疫情的發生。
“阿福,我們再堅持一段時間,等百姓們徹底度過難關,我們再離開。”胡秋水對阿福說。
阿福堅定地點點頭:“師傅,我聽您的。”
在這個受災的村落裏,胡秋水和百姓們一起,在艱難中尋找著希望,用愛與智慧,對抗著這場可怕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