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意外訪客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作者:花曦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盛夏的驕陽似火,將村子烤得宛如蒸籠,地麵熱得能燙熟鞋底。平日裏熙熙攘攘的村口,此刻彌漫著一股異樣的氛圍。幾個外鄉人,腳步踉蹌地闖入了村民們的視線。他們身形消瘦,衣衫襤褸得不成樣子,那些破布條在熱風中虛弱地顫抖,補丁摞著補丁,汙漬糊住了原本的布料紋理,叫人難以分辨其初始顏色。每個人的臉上,都像是被歲月與苦難狠狠揉搓過,寫滿了疲憊,眼神空洞而驚惶,仿若迷失在荒野的孤獸,腳步虛浮綿軟,仿佛一陣稍大的風就能把他們刮倒。
胡秋水正倚在村口那棵老榆樹下乘涼,手中隨意地把玩著一片樹葉。瞧見這幾個外鄉人,他瞬間直起身子,快步迎上前去。走近後,他的目光落在隊伍中一位被攙扶著的老者身上,那便是李老漢。李老漢麵色蠟黃得近乎病態,像是被抽幹了生機的枯木,嘴唇不僅毫無血色,還幹裂起皮,縫隙中隱隱滲著血絲。時不時,他會爆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那聲音好似破舊風箱的哀鳴,每一聲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讓人擔心他下一秒就會把心肺都咳出來。
在李老漢身旁,是他的兒子李達。李達身形單薄,瘦骨嶙峋,那件破衣服鬆鬆垮垮地掛在身上。他腳步踉蹌,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洇濕了衣領。眼神也有些渙散,像是努力想聚焦卻總被疲憊拉扯開。胡秋水心中一揪,趕忙輕聲詢問。為首的一位中年漢子,聲音沙啞得如同磨砂,艱難說道:“小哥,我們是從鄰縣逃荒來的,一路上風餐露宿,沒吃沒喝,李老漢和李達又染上了重病,實在沒處去了,才到這兒碰碰運氣。” 胡秋水看著他們這副淒慘模樣,憐憫之心頓起,毫不猶豫地將眾人領到自家空地安置。一路上,村民們紛紛投來警惕的目光,交頭接耳的低語聲此起彼伏,大家對這些染病的外來者滿心忌憚。
外鄉人被安置在胡秋水家空地的消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傍晚時分,炊煙尚未散盡,村子的曬穀場上就聚滿了憂心忡忡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嘈雜聲裏滿是恐懼與擔憂。
王嬸眉頭緊鎖,手中緊緊攥著衣角,聲音顫抖著說:“聽說鄰村上半年鬧了一場瘟疫,死了好多人呐!一開始也是來了幾個外鄉人,結果沒幾天,疫病就在村裏傳開了,每天都能聽到哭聲,太嚇人了。” 她身旁的劉大爺重重地敲了敲煙杆,附和道:“是啊,瘟疫這玩意兒看不見摸不著,一旦染上,全家老小都得遭殃。咱村向來安寧,可不能因為這幾個外人,把災禍引到自家門口。” 孩子們原本還在嬉笑打鬧,聽著大人們的議論,也嚇得躲到父母身後,怯生生地探出腦袋。
有幾個年輕媳婦,眼眶泛紅,低聲啜泣起來:“咱們的日子本來就過得緊巴巴,要是染上瘟疫,可怎麽活啊。家裏的老人、孩子,哪個經得起折騰?” 男人們也滿臉凝重,有人提議直接把外鄉人趕走,哪怕給點幹糧,讓他們去別的地方。眾人越說越激動,恐懼如同夜色中的暗影,不斷侵蝕著大家的心。
把眾人安置妥當後,胡秋水一刻不敢耽擱,俯身查看李老漢和李達的病情。李老漢躺在簡陋的草鋪上,氣息微弱得仿若遊絲,身子滾燙滾燙,摸上去好似剛從火爐裏撈出來。他的四肢不時不受控製地抽搐幾下,看得人心驚肉跳。胡秋水伸出手指搭脈,脈象紊亂得毫無章法,再加上那止不住的劇烈咳嗽,咳出的痰液濃稠發黃,胡秋水當下判斷,老人是感染風寒已久,長時間的饑餓更是雪上加霜,讓身體極度虛弱,抵抗力幾乎喪失殆盡。李達狀況稍好,但也好不到哪兒去。他麵色潮紅,像是被體內的低熱持續灼燒,虛弱得連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利索,隻能發出幾個含混的音節。胡秋水心急如焚,轉身衝向自家存放草藥的角落,在一堆草藥裏快速翻找。不多時,他找出幾株幹柴胡、防風與金銀花,又抓了些薑片、蔥白,迅速在灶膛生火煎藥。爐灶裏的火苗唿唿躥起,映照著他滿是焦慮卻又無比專注的臉龐。
藥煎好後,胡秋水小心翼翼地端著藥碗,走到李老漢和李達身旁,輕聲哄著他們慢慢喝下。隨後,他又咬咬牙,拿出家裏本就不多的糧食,熬了幾大鍋濃稠的粥,一勺一勺耐心地喂給眾人。然而,紙包不住火,外鄉人染病的消息還是在村裏炸開了鍋。一群村民氣勢洶洶地湧到胡秋水家,為首的那個五大三粗的村民,漲紅著臉,揮舞著粗壯的手臂,聲嘶力竭地吼道:“胡秋水,你糊塗啦!把這些染病的外人留在村裏,疫病要是傳開,咱們全村都得陪葬!” 其他人也跟著七嘴八舌地附和,群情洶湧,有幾個衝動的,已經作勢要衝進空地趕走外鄉人。
胡秋水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心急如焚卻強迫自己鎮定下來。他一個箭步跨到眾人麵前,大聲喊道:“大夥先冷靜冷靜!聽我說,這病就是普通的風寒,沒大家想得那麽可怕。隻要做好隔離防護,根本不會大麵積傳染。我把他們安置在這空地,離村子有一段距離,平日裏我進出都會用石灰水仔細洗手消毒,絕不可能把病帶出去。咱要是把他們趕走,他們就隻有死路一條,咱村向來熱情好客,怎能幹這種事!” 他說得口幹舌燥,眼神卻誠懇又堅定,直直地看向眾人。村民們聽著,麵麵相覷,吵鬧聲漸漸弱了下去,緊張的局麵好歹穩住了。說到瘟疫防治知識,胡秋水更是打開了話匣子:“大夥有所不知,瘟疫傳播,大多靠飛沫和接觸。就像現在這風寒疫病,病人咳嗽、打噴嚏噴出的飛沫裏裹挾著能得病的東西,旁人要是不小心吸入,就容易染病。所以啊,咱們得把病人單獨安置,別近距離接觸。還有,凡是接觸過病人的物件,都要用開水煮上半晌,或者拿烈酒反複擦拭,消了毒才能再用。這石灰水洗手更是關鍵,能把手上沾的病統統殺掉,大夥可千萬得記住咯!” 村民們聽著這些新奇又有理有據的說法,雖仍有些疑慮,但也不再執意驅趕。
接下來的日子,胡秋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照料外鄉人上頭。天還沒亮透,他就輕手輕腳起身,先去查看病人的狀況。他準備了一個簡陋的本子,仔細記錄著李老漢和李達的熱燒變化、咳嗽頻率、痰液狀態等症狀。山間野地成了他最常出沒的地方,為了尋覓更多對症的草藥,他頂著烈日,在草叢裏翻找,在灌木叢中穿梭,汗水浸濕了後背也渾然不覺。為了給病人補充營養,胡秋水把家裏為數不多的雞蛋也貢獻了出來,煮成細膩的蛋花湯,一勺勺喂給虛弱的病人。小櫻桃看著胡秋水日益憔悴,眼眶泛紅,主動過來幫忙。她心靈手巧,幫忙熬藥、煮粥,動作嫻熟又利落。還把自己攢了許久的一點柔軟布料拿出來,裁剪縫製成幹淨的手帕,遞給病人,方便他們擦拭汗水與痰液。
李老漢的病情反複無常,像捉摸不定的暴風雨。有時白天看著精神稍好,能勉強咽下幾口粥,可到了夜裏,突然就發起高燒,整個人陷入昏迷。胡秋水守在床邊,半步不敢離開,用濕布一次次蘸著涼水,輕輕擦拭李老漢滾燙的身體,口中還喃喃低語:“李大爺,您撐住,病魔看著嚇人,其實沒那麽厲害,您一定能挺過去的。” 李達的身體則如春日抽芽的柳枝,慢慢有了起色,能靠著草堆坐起來,和大家說上幾句簡單的話,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外鄉人徹底康複那天,陽光似乎都格外明媚。為首的中年漢子一臉鄭重,從懷裏掏出一塊溫潤的玉佩,遞到胡秋水麵前:“小哥,我們實在沒啥值錢物件,這塊家傳玉佩,你收下。別看它不起眼,日後要是遇上難處,拿著它去城裏找我們,隻要力所能及,絕不含糊。” 胡秋水推辭不過,隻好收下。
這事像長了翅膀,迅速傳遍村子每個角落。村民們聚在村口閑聊時,總會豎起大拇指誇讚:“胡秋水這孩子,心善又有擔當,咱村能有他,真是大夥的福氣。” 先前那些叫嚷著要趕走外鄉人的村民,想起當時的衝動,不禁臉上火辣辣的,打心底裏佩服起胡秋水的大義。
胡秋水的家人更是滿臉驕傲,母親走到哪兒都忍不住念叨:“我家秋水從小就心軟,見不得別人受苦,這次也多虧了大夥信他,沒鬧出亂子。” 父親也重重拍著胡秋水的肩 膀說:“兒啊,你做得對,做人就得有這份良心。” 經此一事,胡秋水在村裏威望愈發高漲,孩子們看他的眼神滿是崇拜與向往,大人們也樂意聽他分享新奇想法,他在明朝鄉村的生活,因這份善意與擔當,翻開了更溫情動人的嶄新篇章。
胡秋水正倚在村口那棵老榆樹下乘涼,手中隨意地把玩著一片樹葉。瞧見這幾個外鄉人,他瞬間直起身子,快步迎上前去。走近後,他的目光落在隊伍中一位被攙扶著的老者身上,那便是李老漢。李老漢麵色蠟黃得近乎病態,像是被抽幹了生機的枯木,嘴唇不僅毫無血色,還幹裂起皮,縫隙中隱隱滲著血絲。時不時,他會爆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那聲音好似破舊風箱的哀鳴,每一聲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讓人擔心他下一秒就會把心肺都咳出來。
在李老漢身旁,是他的兒子李達。李達身形單薄,瘦骨嶙峋,那件破衣服鬆鬆垮垮地掛在身上。他腳步踉蹌,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洇濕了衣領。眼神也有些渙散,像是努力想聚焦卻總被疲憊拉扯開。胡秋水心中一揪,趕忙輕聲詢問。為首的一位中年漢子,聲音沙啞得如同磨砂,艱難說道:“小哥,我們是從鄰縣逃荒來的,一路上風餐露宿,沒吃沒喝,李老漢和李達又染上了重病,實在沒處去了,才到這兒碰碰運氣。” 胡秋水看著他們這副淒慘模樣,憐憫之心頓起,毫不猶豫地將眾人領到自家空地安置。一路上,村民們紛紛投來警惕的目光,交頭接耳的低語聲此起彼伏,大家對這些染病的外來者滿心忌憚。
外鄉人被安置在胡秋水家空地的消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傍晚時分,炊煙尚未散盡,村子的曬穀場上就聚滿了憂心忡忡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嘈雜聲裏滿是恐懼與擔憂。
王嬸眉頭緊鎖,手中緊緊攥著衣角,聲音顫抖著說:“聽說鄰村上半年鬧了一場瘟疫,死了好多人呐!一開始也是來了幾個外鄉人,結果沒幾天,疫病就在村裏傳開了,每天都能聽到哭聲,太嚇人了。” 她身旁的劉大爺重重地敲了敲煙杆,附和道:“是啊,瘟疫這玩意兒看不見摸不著,一旦染上,全家老小都得遭殃。咱村向來安寧,可不能因為這幾個外人,把災禍引到自家門口。” 孩子們原本還在嬉笑打鬧,聽著大人們的議論,也嚇得躲到父母身後,怯生生地探出腦袋。
有幾個年輕媳婦,眼眶泛紅,低聲啜泣起來:“咱們的日子本來就過得緊巴巴,要是染上瘟疫,可怎麽活啊。家裏的老人、孩子,哪個經得起折騰?” 男人們也滿臉凝重,有人提議直接把外鄉人趕走,哪怕給點幹糧,讓他們去別的地方。眾人越說越激動,恐懼如同夜色中的暗影,不斷侵蝕著大家的心。
把眾人安置妥當後,胡秋水一刻不敢耽擱,俯身查看李老漢和李達的病情。李老漢躺在簡陋的草鋪上,氣息微弱得仿若遊絲,身子滾燙滾燙,摸上去好似剛從火爐裏撈出來。他的四肢不時不受控製地抽搐幾下,看得人心驚肉跳。胡秋水伸出手指搭脈,脈象紊亂得毫無章法,再加上那止不住的劇烈咳嗽,咳出的痰液濃稠發黃,胡秋水當下判斷,老人是感染風寒已久,長時間的饑餓更是雪上加霜,讓身體極度虛弱,抵抗力幾乎喪失殆盡。李達狀況稍好,但也好不到哪兒去。他麵色潮紅,像是被體內的低熱持續灼燒,虛弱得連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利索,隻能發出幾個含混的音節。胡秋水心急如焚,轉身衝向自家存放草藥的角落,在一堆草藥裏快速翻找。不多時,他找出幾株幹柴胡、防風與金銀花,又抓了些薑片、蔥白,迅速在灶膛生火煎藥。爐灶裏的火苗唿唿躥起,映照著他滿是焦慮卻又無比專注的臉龐。
藥煎好後,胡秋水小心翼翼地端著藥碗,走到李老漢和李達身旁,輕聲哄著他們慢慢喝下。隨後,他又咬咬牙,拿出家裏本就不多的糧食,熬了幾大鍋濃稠的粥,一勺一勺耐心地喂給眾人。然而,紙包不住火,外鄉人染病的消息還是在村裏炸開了鍋。一群村民氣勢洶洶地湧到胡秋水家,為首的那個五大三粗的村民,漲紅著臉,揮舞著粗壯的手臂,聲嘶力竭地吼道:“胡秋水,你糊塗啦!把這些染病的外人留在村裏,疫病要是傳開,咱們全村都得陪葬!” 其他人也跟著七嘴八舌地附和,群情洶湧,有幾個衝動的,已經作勢要衝進空地趕走外鄉人。
胡秋水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心急如焚卻強迫自己鎮定下來。他一個箭步跨到眾人麵前,大聲喊道:“大夥先冷靜冷靜!聽我說,這病就是普通的風寒,沒大家想得那麽可怕。隻要做好隔離防護,根本不會大麵積傳染。我把他們安置在這空地,離村子有一段距離,平日裏我進出都會用石灰水仔細洗手消毒,絕不可能把病帶出去。咱要是把他們趕走,他們就隻有死路一條,咱村向來熱情好客,怎能幹這種事!” 他說得口幹舌燥,眼神卻誠懇又堅定,直直地看向眾人。村民們聽著,麵麵相覷,吵鬧聲漸漸弱了下去,緊張的局麵好歹穩住了。說到瘟疫防治知識,胡秋水更是打開了話匣子:“大夥有所不知,瘟疫傳播,大多靠飛沫和接觸。就像現在這風寒疫病,病人咳嗽、打噴嚏噴出的飛沫裏裹挾著能得病的東西,旁人要是不小心吸入,就容易染病。所以啊,咱們得把病人單獨安置,別近距離接觸。還有,凡是接觸過病人的物件,都要用開水煮上半晌,或者拿烈酒反複擦拭,消了毒才能再用。這石灰水洗手更是關鍵,能把手上沾的病統統殺掉,大夥可千萬得記住咯!” 村民們聽著這些新奇又有理有據的說法,雖仍有些疑慮,但也不再執意驅趕。
接下來的日子,胡秋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照料外鄉人上頭。天還沒亮透,他就輕手輕腳起身,先去查看病人的狀況。他準備了一個簡陋的本子,仔細記錄著李老漢和李達的熱燒變化、咳嗽頻率、痰液狀態等症狀。山間野地成了他最常出沒的地方,為了尋覓更多對症的草藥,他頂著烈日,在草叢裏翻找,在灌木叢中穿梭,汗水浸濕了後背也渾然不覺。為了給病人補充營養,胡秋水把家裏為數不多的雞蛋也貢獻了出來,煮成細膩的蛋花湯,一勺勺喂給虛弱的病人。小櫻桃看著胡秋水日益憔悴,眼眶泛紅,主動過來幫忙。她心靈手巧,幫忙熬藥、煮粥,動作嫻熟又利落。還把自己攢了許久的一點柔軟布料拿出來,裁剪縫製成幹淨的手帕,遞給病人,方便他們擦拭汗水與痰液。
李老漢的病情反複無常,像捉摸不定的暴風雨。有時白天看著精神稍好,能勉強咽下幾口粥,可到了夜裏,突然就發起高燒,整個人陷入昏迷。胡秋水守在床邊,半步不敢離開,用濕布一次次蘸著涼水,輕輕擦拭李老漢滾燙的身體,口中還喃喃低語:“李大爺,您撐住,病魔看著嚇人,其實沒那麽厲害,您一定能挺過去的。” 李達的身體則如春日抽芽的柳枝,慢慢有了起色,能靠著草堆坐起來,和大家說上幾句簡單的話,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外鄉人徹底康複那天,陽光似乎都格外明媚。為首的中年漢子一臉鄭重,從懷裏掏出一塊溫潤的玉佩,遞到胡秋水麵前:“小哥,我們實在沒啥值錢物件,這塊家傳玉佩,你收下。別看它不起眼,日後要是遇上難處,拿著它去城裏找我們,隻要力所能及,絕不含糊。” 胡秋水推辭不過,隻好收下。
這事像長了翅膀,迅速傳遍村子每個角落。村民們聚在村口閑聊時,總會豎起大拇指誇讚:“胡秋水這孩子,心善又有擔當,咱村能有他,真是大夥的福氣。” 先前那些叫嚷著要趕走外鄉人的村民,想起當時的衝動,不禁臉上火辣辣的,打心底裏佩服起胡秋水的大義。
胡秋水的家人更是滿臉驕傲,母親走到哪兒都忍不住念叨:“我家秋水從小就心軟,見不得別人受苦,這次也多虧了大夥信他,沒鬧出亂子。” 父親也重重拍著胡秋水的肩 膀說:“兒啊,你做得對,做人就得有這份良心。” 經此一事,胡秋水在村裏威望愈發高漲,孩子們看他的眼神滿是崇拜與向往,大人們也樂意聽他分享新奇想法,他在明朝鄉村的生活,因這份善意與擔當,翻開了更溫情動人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