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醒的迷茫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作者:花曦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秋水的意識像是從無盡的黑暗深淵中,極為艱難地攀爬而出。腦袋昏沉得好似灌了鉛,每一絲思緒的拉扯都伴隨著尖銳的疼痛。他拚盡全力,才撐開仿佛有千斤重的眼皮,入目的,是一片破舊灰暗的世界。
他躺在一張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身上蓋著的被子又薄又硬,還打著好幾個補丁,粗糙的布料摩挲著肌膚,帶來微微的刺痛。身體像是被抽幹了力氣,連動一動手指都費勁,全身上下更是熱得發燙,關節處好似有無數細密的針在狠狠紮刺。
耳邊,是嘈雜又急切的哭聲。幾個身影在床邊晃悠,嘴裏說著含含糊糊的話語,那濃重的鄉音,胡秋水大半都聽不明白。隻瞧見一張張滿是擔憂與焦急的臉,在昏黃光線裏顯得格外滄桑。一位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老婦人,緊緊握著他的手,涕淚橫飛,嘴裏念叨著什麽,手上的勁道大得幾乎要捏碎他的骨頭。
胡秋水張了張嘴,喉嚨裏幹澀得好似要冒煙,好不容易擠出一絲微弱的聲音:“我…… 這是……” 聲音輕得如同蚊蚋,卻還是引得周圍人一陣騷動。可迴應他的,依舊是一連串聽不懂的話語,他隻能憑借眾人的表情、手勢,模糊猜測意思,迴應得磕磕絆絆,愈發讓身旁的家人眉頭緊鎖,滿心憂慮。
也不知在床上躺了多久,胡秋水總算是積攢起了些許力氣,能勉強靠著床頭坐起來。腦子逐漸清醒,他也越發確認了當下這離奇又荒誕的處境 —— 自己穿越了,還附身到了一個病懨懨的孩童身上。
趁著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當口,胡秋水清了清嗓子,決定把事情說清楚:“爸、媽,我不是你們認識的那個人,我叫胡秋水,來自很遙遠的地方,是另一個時代……” 他盡量組織著語言,用現代的詞匯和邏輯,費力講述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切。然而,話音落下,迴應他的是一陣令人尷尬的沉默。家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眼神裏滿是疑惑與不解。一個中年漢子,應該是這具身體的父親,皺著眉頭,悶聲說道:“娃,你這是燒糊塗啦?盡說些沒頭沒腦的胡話。”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臉上的擔憂更甚,隻當他還沒從大病裏緩過勁來。
胡秋水見狀,心裏一陣失落,知道再說下去也隻是徒勞。無奈之下,他隻能閉上嘴,把那些解釋的話語咽迴肚子裏,靜下心來默默打量起四周。這屋子狹小逼仄,泥牆斑駁,透著風,角落裏擺放著幾件簡陋至極的家具,缺了口的粗瓷碗、三條腿的板凳,無一不在訴說著生活的困窘。家人們身上的衣物,也是打著補丁,布料粗糙得能磨破皮膚。他暗暗歎口氣,明白自己得先融入這個世界,才能謀求後續的發展。身體徹底恢複了些元氣後,胡秋水迎來了在明朝的第一頓正餐。一家人圍坐在一張破舊的木桌旁,桌上放著幾大碗簡單的飯菜,不過是些粗糧窩頭、清炒野菜。早已饑腸轆轆的胡秋水,瞅見食物,下意識地就伸手抓向窩頭,張口就咬。全然忘了自己身處講究禮儀的明朝,動作毫無文雅可言,狼吞虎咽起來。剛吃了幾口,就聽身旁的奶奶輕輕拍了他一下,帶著幾分嗔怪說道:“孫兒,慢些,沒得規矩。”胡秋水這才如夢初醒,抬眼一看,家人都麵露詫異之色,盯著他的目光裏有驚訝,也有幾分隱晦的責備。他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忙不迭放下手中的窩頭,坐直身子,調整進餐的節奏。
可接下來,拿筷子的時候,新的狀況又出現了。習慣了現代輕便筷子的他,麵對這又粗又長、沉甸甸的明代筷子,很是不適應。手指怎麽擺弄都覺得別扭,夾菜時,那兩根筷子在他手裏不聽使喚,要麽夾空,要麽把菜掉落在桌上,惹得大家紛紛側目。
胡秋水尷尬得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心裏懊悔不已。他不斷在心底提醒自己:得盡快適應,這是明朝,禮儀、習俗統統不同,要是連這些日常小事都應對不好,往後還怎麽大展拳腳?於是,他深吸一口氣,仔細觀察家人拿筷子的姿勢,一點點矯正自己,費了好大勁,總算是能較為順暢地吃上飯了,隻是這一頓飯下來,背心早已被汗水濕透。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尷尬的一餐,胡秋水決定主動融入家中的日常勞作,也好更深入了解這個時代的生活。清晨,天才蒙蒙亮,公雞打鳴的聲音此起彼伏,父親就已經起身,準備下田幹活。胡秋水揉了揉還惺忪的睡眼,也趕忙爬起來,跟著父親出了門。父子倆扛著鋤頭,往村外的田地裏走去。一路上,胡秋水好奇地四處張望,鄉間小道坑窪不平,路旁的野草長得極為茂盛,偶爾還能瞧見幾隻野兔從草叢裏躥過。遠處的田野廣袤無垠,隻是土地看著頗為貧瘠,和現代那些規整肥沃的農田截然不同。到了自家田地,父親把鋤頭遞給他,開始示範如何翻地。隻見父親高高舉起鋤頭,手臂肌肉緊繃,而後狠狠落下,鋤頭精準地切入土裏,再用力一撬,一大塊泥土就翻了起來。胡秋水看得心裏直犯嘀咕,這鋤頭可比想象中重多了。他學著父親的樣子,雙手握住鋤頭柄,咬牙用力舉起,可還沒等落下,身子就因為重心不穩,晃悠起來,差點一頭栽進地裏。好不容易揮下鋤頭,卻隻是在地上劃了道淺淺的痕,根本沒翻動多少土。父親看著他笨拙的模樣,無奈地搖搖頭:“娃,種地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慢慢來。” 胡秋水不服輸,一遍又一遍嚐試,沒一會兒,手掌就磨出了水泡,胳膊也酸痛得好似不是自己的,可腳下的土地,好歹有了幾分翻耕過的樣子。
上午的勞作結束,胡秋水累得腰酸背痛,拖著步子往村裏走。路過溪邊時,瞧見幾個婦人在洗衣裳,想著家裏水缸也該添水了,便打算問問哪兒打水方便。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問道:“阿姨,請問哪裏可以打水啊?” 幾位婦人聞聲抬起頭,一臉茫然地看著他,其中一個年長些的大娘率先開口:“娃,你這說的啥喲,聽不明白。” 胡秋水這才反應過來,又用剛學的幾句蹩腳方言重複了一遍,還連比帶劃,用手指了指水桶。婦人們這才恍然大悟,笑著給他指了方向:“就在那頭,溪邊有個破水車,從那兒打水就行。” 胡秋水道了謝,往溪邊走去,心裏暗歎這方言不通,真是處處受限,看來還得下苦功夫學。迴到家,正巧碰上村裏的老學究在村口給一群孩子講學,講的是《三字經》。胡秋水靈機一動,覺得這是學習方言和文化知識的好機會,厚著臉皮湊了過去,跟著孩子們一起聽。老學究搖頭晃腦地念著:“人之初,性本善……” 胡秋水豎起耳朵,仔細分辨每個字的發音,還拿根樹枝在地上跟著寫。課後,他鼓起勇氣走向老學究:“先生,我好多字詞都念不準,您能不能教教我?” 老學究瞧他一臉誠懇,又好學,便點頭答應。從日常的問候語,到各種農具、食物的叫法,老學究一一耐心講解,胡秋水如獲至寶,反複念叨著新學的詞匯,暗暗期待能早日流利交流。
午後,胡秋水幫母親在院子裏整理雜物,偶然間在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模樣古怪的器具。那東西像是個放大版的搗藥罐,卻又有不少奇特的紋路和把手。他好奇地拿起來端詳,正琢磨著用途,母親從屋裏出來看到,笑著說:“娃,那是咱家的舂米器,用來把稻穀去殼的,你忘啦?”胡秋水尷尬地笑笑,把舂米器放迴原處,心裏卻對這些古代器具越發感興趣。他想著,要是能把現代一些簡易好用的工具原理,融入到明朝的器具裏,說不定能提高不少做事效率。沒等他細想,村裏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來了個賣藝的班子。一群人圍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賣藝人表演著頂缸、噴火等精彩節目。胡秋水也跟著人群擠進去觀看,看著那些驚險刺激的表演,心中驚歎不已。同時,他也留意到周圍村民的反應,大家的臉上洋溢著純粹的快樂,在這艱苦的生活裏,一場賣藝表演就能帶來莫大的慰藉,這讓他對明朝百姓的生活又多了幾分感觸。夜幕降臨,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裏,沒有電燈,隻有一盞昏黃搖曳的油燈。胡秋水望著天上繁星點點,思緒飄遠。這一天下來,他遭遇了無數難題,身體的疲憊、交流的障礙、勞作的生疏…… 可奇怪的是,內心深處卻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鬥誌。他深知,自己已經身處明朝,迴不去現代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憑借著腹中的學識,在這個時代闖出一片天。從日常禮儀、方言,到農耕勞作、醫學知識,每一樣都是他改變命運的資本。想到這兒,他握緊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快適應,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也在這曆史的長河裏,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此刻,身旁的家人已經陸續迴屋休息,胡秋水深吸一口氣,也跟著起身。睡前,他在心裏默默規劃起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計劃,帶著對明天的期許,緩緩進入夢鄉,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他躺在一張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身上蓋著的被子又薄又硬,還打著好幾個補丁,粗糙的布料摩挲著肌膚,帶來微微的刺痛。身體像是被抽幹了力氣,連動一動手指都費勁,全身上下更是熱得發燙,關節處好似有無數細密的針在狠狠紮刺。
耳邊,是嘈雜又急切的哭聲。幾個身影在床邊晃悠,嘴裏說著含含糊糊的話語,那濃重的鄉音,胡秋水大半都聽不明白。隻瞧見一張張滿是擔憂與焦急的臉,在昏黃光線裏顯得格外滄桑。一位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老婦人,緊緊握著他的手,涕淚橫飛,嘴裏念叨著什麽,手上的勁道大得幾乎要捏碎他的骨頭。
胡秋水張了張嘴,喉嚨裏幹澀得好似要冒煙,好不容易擠出一絲微弱的聲音:“我…… 這是……” 聲音輕得如同蚊蚋,卻還是引得周圍人一陣騷動。可迴應他的,依舊是一連串聽不懂的話語,他隻能憑借眾人的表情、手勢,模糊猜測意思,迴應得磕磕絆絆,愈發讓身旁的家人眉頭緊鎖,滿心憂慮。
也不知在床上躺了多久,胡秋水總算是積攢起了些許力氣,能勉強靠著床頭坐起來。腦子逐漸清醒,他也越發確認了當下這離奇又荒誕的處境 —— 自己穿越了,還附身到了一個病懨懨的孩童身上。
趁著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當口,胡秋水清了清嗓子,決定把事情說清楚:“爸、媽,我不是你們認識的那個人,我叫胡秋水,來自很遙遠的地方,是另一個時代……” 他盡量組織著語言,用現代的詞匯和邏輯,費力講述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切。然而,話音落下,迴應他的是一陣令人尷尬的沉默。家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眼神裏滿是疑惑與不解。一個中年漢子,應該是這具身體的父親,皺著眉頭,悶聲說道:“娃,你這是燒糊塗啦?盡說些沒頭沒腦的胡話。”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臉上的擔憂更甚,隻當他還沒從大病裏緩過勁來。
胡秋水見狀,心裏一陣失落,知道再說下去也隻是徒勞。無奈之下,他隻能閉上嘴,把那些解釋的話語咽迴肚子裏,靜下心來默默打量起四周。這屋子狹小逼仄,泥牆斑駁,透著風,角落裏擺放著幾件簡陋至極的家具,缺了口的粗瓷碗、三條腿的板凳,無一不在訴說著生活的困窘。家人們身上的衣物,也是打著補丁,布料粗糙得能磨破皮膚。他暗暗歎口氣,明白自己得先融入這個世界,才能謀求後續的發展。身體徹底恢複了些元氣後,胡秋水迎來了在明朝的第一頓正餐。一家人圍坐在一張破舊的木桌旁,桌上放著幾大碗簡單的飯菜,不過是些粗糧窩頭、清炒野菜。早已饑腸轆轆的胡秋水,瞅見食物,下意識地就伸手抓向窩頭,張口就咬。全然忘了自己身處講究禮儀的明朝,動作毫無文雅可言,狼吞虎咽起來。剛吃了幾口,就聽身旁的奶奶輕輕拍了他一下,帶著幾分嗔怪說道:“孫兒,慢些,沒得規矩。”胡秋水這才如夢初醒,抬眼一看,家人都麵露詫異之色,盯著他的目光裏有驚訝,也有幾分隱晦的責備。他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忙不迭放下手中的窩頭,坐直身子,調整進餐的節奏。
可接下來,拿筷子的時候,新的狀況又出現了。習慣了現代輕便筷子的他,麵對這又粗又長、沉甸甸的明代筷子,很是不適應。手指怎麽擺弄都覺得別扭,夾菜時,那兩根筷子在他手裏不聽使喚,要麽夾空,要麽把菜掉落在桌上,惹得大家紛紛側目。
胡秋水尷尬得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心裏懊悔不已。他不斷在心底提醒自己:得盡快適應,這是明朝,禮儀、習俗統統不同,要是連這些日常小事都應對不好,往後還怎麽大展拳腳?於是,他深吸一口氣,仔細觀察家人拿筷子的姿勢,一點點矯正自己,費了好大勁,總算是能較為順暢地吃上飯了,隻是這一頓飯下來,背心早已被汗水濕透。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尷尬的一餐,胡秋水決定主動融入家中的日常勞作,也好更深入了解這個時代的生活。清晨,天才蒙蒙亮,公雞打鳴的聲音此起彼伏,父親就已經起身,準備下田幹活。胡秋水揉了揉還惺忪的睡眼,也趕忙爬起來,跟著父親出了門。父子倆扛著鋤頭,往村外的田地裏走去。一路上,胡秋水好奇地四處張望,鄉間小道坑窪不平,路旁的野草長得極為茂盛,偶爾還能瞧見幾隻野兔從草叢裏躥過。遠處的田野廣袤無垠,隻是土地看著頗為貧瘠,和現代那些規整肥沃的農田截然不同。到了自家田地,父親把鋤頭遞給他,開始示範如何翻地。隻見父親高高舉起鋤頭,手臂肌肉緊繃,而後狠狠落下,鋤頭精準地切入土裏,再用力一撬,一大塊泥土就翻了起來。胡秋水看得心裏直犯嘀咕,這鋤頭可比想象中重多了。他學著父親的樣子,雙手握住鋤頭柄,咬牙用力舉起,可還沒等落下,身子就因為重心不穩,晃悠起來,差點一頭栽進地裏。好不容易揮下鋤頭,卻隻是在地上劃了道淺淺的痕,根本沒翻動多少土。父親看著他笨拙的模樣,無奈地搖搖頭:“娃,種地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慢慢來。” 胡秋水不服輸,一遍又一遍嚐試,沒一會兒,手掌就磨出了水泡,胳膊也酸痛得好似不是自己的,可腳下的土地,好歹有了幾分翻耕過的樣子。
上午的勞作結束,胡秋水累得腰酸背痛,拖著步子往村裏走。路過溪邊時,瞧見幾個婦人在洗衣裳,想著家裏水缸也該添水了,便打算問問哪兒打水方便。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問道:“阿姨,請問哪裏可以打水啊?” 幾位婦人聞聲抬起頭,一臉茫然地看著他,其中一個年長些的大娘率先開口:“娃,你這說的啥喲,聽不明白。” 胡秋水這才反應過來,又用剛學的幾句蹩腳方言重複了一遍,還連比帶劃,用手指了指水桶。婦人們這才恍然大悟,笑著給他指了方向:“就在那頭,溪邊有個破水車,從那兒打水就行。” 胡秋水道了謝,往溪邊走去,心裏暗歎這方言不通,真是處處受限,看來還得下苦功夫學。迴到家,正巧碰上村裏的老學究在村口給一群孩子講學,講的是《三字經》。胡秋水靈機一動,覺得這是學習方言和文化知識的好機會,厚著臉皮湊了過去,跟著孩子們一起聽。老學究搖頭晃腦地念著:“人之初,性本善……” 胡秋水豎起耳朵,仔細分辨每個字的發音,還拿根樹枝在地上跟著寫。課後,他鼓起勇氣走向老學究:“先生,我好多字詞都念不準,您能不能教教我?” 老學究瞧他一臉誠懇,又好學,便點頭答應。從日常的問候語,到各種農具、食物的叫法,老學究一一耐心講解,胡秋水如獲至寶,反複念叨著新學的詞匯,暗暗期待能早日流利交流。
午後,胡秋水幫母親在院子裏整理雜物,偶然間在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模樣古怪的器具。那東西像是個放大版的搗藥罐,卻又有不少奇特的紋路和把手。他好奇地拿起來端詳,正琢磨著用途,母親從屋裏出來看到,笑著說:“娃,那是咱家的舂米器,用來把稻穀去殼的,你忘啦?”胡秋水尷尬地笑笑,把舂米器放迴原處,心裏卻對這些古代器具越發感興趣。他想著,要是能把現代一些簡易好用的工具原理,融入到明朝的器具裏,說不定能提高不少做事效率。沒等他細想,村裏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來了個賣藝的班子。一群人圍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賣藝人表演著頂缸、噴火等精彩節目。胡秋水也跟著人群擠進去觀看,看著那些驚險刺激的表演,心中驚歎不已。同時,他也留意到周圍村民的反應,大家的臉上洋溢著純粹的快樂,在這艱苦的生活裏,一場賣藝表演就能帶來莫大的慰藉,這讓他對明朝百姓的生活又多了幾分感觸。夜幕降臨,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裏,沒有電燈,隻有一盞昏黃搖曳的油燈。胡秋水望著天上繁星點點,思緒飄遠。這一天下來,他遭遇了無數難題,身體的疲憊、交流的障礙、勞作的生疏…… 可奇怪的是,內心深處卻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鬥誌。他深知,自己已經身處明朝,迴不去現代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憑借著腹中的學識,在這個時代闖出一片天。從日常禮儀、方言,到農耕勞作、醫學知識,每一樣都是他改變命運的資本。想到這兒,他握緊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快適應,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也在這曆史的長河裏,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此刻,身旁的家人已經陸續迴屋休息,胡秋水深吸一口氣,也跟著起身。睡前,他在心裏默默規劃起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計劃,帶著對明天的期許,緩緩進入夢鄉,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