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藥堂新夢起,明朝春節歡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作者:花曦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濟世藥櫃在村裏站穩腳跟,聲名便如春風一般,徐徐傳出村子。周邊鄰裏但凡身子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心心念念能從這兒求得幾味對症的好藥。瞅著時機已然成熟,胡秋水滿懷著躊躇滿誌,將小夥伴們召集到藥房之中。
“諸位,咱這濟世藥櫃算是在村裏紮下根了,可我心底還有一番更為宏大的謀劃。” 胡秋水目光灼灼,緩緩掃視眾人,繼而朗聲道,“我琢磨著,得趁熱打鐵,就在咱村裏籌辦一家濟世藥堂。這藥堂可不單單是個賣藥的鋪子,往後,還得有坐堂郎中常駐,能當場給鄉親們瞧病治病;炮製工坊也得擴建一番,做出更多精細講究的藥材成品。”
小夥伴們聽聞此言,不禁麵麵相覷,臉上滿是疑惑。小川子率先撓撓頭,開口問道:“秋水哥,咱這濟世藥櫃不算藥堂嗎?咱聽著一頭霧水嘞。” 胡秋水哈哈一笑,踱步至藥櫃前,輕輕拍了拍櫃身,打比方說道:“這麽講吧,這藥櫃就好比是一顆種子,而咱們要辦的藥堂呢,便是它生根發芽長出的樹苗。往後啊,我盼著這樹苗能在各地開枝散葉,發展成一大片藥堂連鎖,讓全天下的人都知曉咱們的藥材地道、醫術高明,這便是我心心念念的商業構想。到時候,咱村裏產出的優質藥材,就能通過這些藥堂,送到各處有需要的人手裏,大夥也不用再為生計發愁,都能過上富足日子。”
眾人聽著,雖說仍有些懵懂,對這般宏大的商業概念似懂非懂,可瞧見胡秋水那自信滿滿的模樣,心底莫名就湧起一股信任勁兒。二蛋當下握緊拳頭,大聲說道:“秋水哥,俺不太懂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但俺信你,就跟著你幹!” 小櫻桃也用力地點點頭:“對,這些日子以來,啥難事到你手裏都能迎刃而解,跟著你肯定錯不了。”
一番商議過後,籌辦藥堂之事便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眾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胡秋水一頭紮進繪製藥堂布局圖紙的工作裏,精心設計問診區、抓藥區、炮製區的格局,每一處細節都反複斟酌;胡斐則領著幾個木工,前往木材集市挑選合適的木材,為打造新的藥櫃與桌椅做準備;二蛋和小川子跟著村裏幾位識字的長輩,學起記賬算賬,預備日後能把藥堂的收支打理得井井有條。
日子仿若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這已然是胡秋水穿越到大明朝的第三個年頭。年味兒,就像悄悄燃起的炊煙,漸漸在村子裏彌漫開來。眼瞅著春節將至,整個村子瞬間忙碌起來,處處都洋溢著喜慶歡快的氛圍。
臘月初八這天,天還未亮透,家家戶戶便都起了個大早,忙著熬臘八粥。村裏的大灶上熱氣騰騰,各家主婦把早就悉心備好的紅棗、桂圓、蓮子、薏仁、赤小豆等食材一股腦兒地傾入大鍋中,接著添上幾把幹柴,讓火勢穩穩地燒著,慢慢燉煮。孩子們早被這熱鬧吸引過來,像一群小饞貓似的,圍在灶邊眼巴巴地望著,時不時咽咽口水。小川子吸著鼻子,嘟囔道:“這臘八粥的味兒太勾人啦,啥時候能吃上呀。” 大人們被逗得忍俊不禁:“小饞鬼,急啥,還得再熬上幾個時辰嘞,得把米熬得軟糯,把果子煮得香甜,那才是最好吃的。”
待到晌午時分,臘八粥終於熬好。每家先鄭重地盛出幾大碗,端到祠堂供奉祖先。族裏的長輩們領著晚輩,在祖宗牌位前虔誠祭拜,口中念念有詞,祈願祖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順遂。祭拜完畢,大夥這才各自端著自家的臘八粥,心滿意足地迴到屋裏享用。那黏糊糊、甜滋滋的臘八粥,順著喉嚨滑下,暖了肚子,更暖了人心。
過了臘八,村裏便不時傳來殺豬宰羊的聲響。二蛋家今年養的肥豬格外壯實,幾個壯漢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把豬摁住。屠夫手起刀落,豬血噴湧而出,主婦們眼疾手快,用盆子穩穩接住,預備著做成血豆腐,那可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豬肉則被分割成大小均勻的一塊塊,掛在屋簷下晾曬,就等著過年時做成紅燒肉、粉蒸肉,供一家人大快朵頤。
到了臘月二十三,又到了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各家各戶紛紛把灶王爺的神像擦拭得幹幹淨淨,在神像前擺上供品,麥芽糖、糕點、水果樣樣俱全。小櫻桃乖乖地跟著娘親,把麥芽糖恭恭敬敬地放在神像前,嘴裏輕聲念叨:“灶王爺呀,您老上天可要多為咱說好話,保佑咱一家老小沒病沒災的,來年多給您供好吃的。” 聽長輩們說,這麥芽糖黏糊糊的,能把灶王爺的嘴黏住,讓他到了天上隻匯報好事,不提壞事。
隨著日子一天天臨近除夕,家裏的大掃除也進入高潮。大夥紛紛拿起掃帚、抹布,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把屋子清掃得纖塵不染,都盼著以嶄新的麵貌迎接新年。胡秋水也沒閑著,帶著小夥伴們把即將完工的藥堂仔仔細細打掃了一遍,直打掃得窗明幾淨,藥櫃也泛著光亮,仿佛已經能瞧見日後這兒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盛景。
除夕這天,村子裏熱鬧非凡。一大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春聯,福字倒貼在門上,取那 “福到了” 的吉祥寓意。村裏的孩子們穿上新衣,歡天喜地地拿著鞭炮,在巷子裏嬉笑奔跑,時不時點上一個小鞭炮,“劈裏啪啦” 的聲響為這喜慶的節日更添幾分歡快。
晌午時分,各家廚房煙火升騰,香味四溢,紛紛開始準備年夜飯。胡秋水家的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紅燒魚擺在正中央,寓意著 “年年有餘”;四喜丸子圓潤飽滿,象征著團圓美滿;還有各類綠油油的青菜,祈願來年一家人的日子清清爽爽、無病無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先是晚輩給長輩敬酒,恭祝長輩身體康健,長輩笑意盈盈,再給晚輩發壓歲錢。孩子們一拿到錢,笑得眼睛眯成縫,小心翼翼地把錢收好,那模樣別提多開心了。
到了夜裏,闔家守歲。一家人圍坐在暖烘烘的炭火旁,嗑著瓜子,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著趣事,滿心期待地等待新年的鍾聲敲響。胡秋水望著身旁的小夥伴們,不禁感慨萬千:“這幾年多虧了大夥齊心協力,咱才有如今的局麵,來年,這藥堂定要紅紅火火地開起來,帶著大夥過上更好的日子。” 眾人紛紛點頭,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新年鍾聲一響,村子裏鞭炮聲震天價響,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競相綻放。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互道 “新年好”,歡聲笑語迴蕩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大年初一,大夥都遵循習俗不出遠門,而是挨家挨戶去拜年。長輩們端坐在家裏,欣然接受晚輩的祝福,還會熱情地遞上糖果、瓜子,招待來客。小川子跟著胡秋水,從村頭拜到村尾,小口袋裏裝滿了各種好吃的,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把長輩們逗得哈哈大笑。初二開始,走親戚的隊伍便浩浩蕩蕩出發了。姑娘們歡歡喜喜迴娘家,女婿們手提肩扛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帶著妻兒去拜見嶽父嶽母。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大家交流著過去一年的收獲,也分享著對新一年的期望。胡秋水他們也沒閑著,趁著走親戚的機會,還不忘和親戚們聊聊藥堂的籌備情況,虛心聽聽大家的意見。不少親戚聽了都拍手叫好,紛紛表示等藥堂開張,一定來捧場。
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村裏組織起了舞龍舞獅的隊伍,青壯年們個個精神抖擻,舉著色彩斑斕的巨龍和威風凜凜的獅子,走街串巷,鑼鼓喧天。巨龍在空中翻騰盤旋,氣勢磅礴;獅子活靈活現地跳躍嬉戲,憨態可掬,引得眾人陣陣喝彩。小櫻桃興奮地扯著胡秋水的衣角,喊道:“秋水哥,快看快看,這龍舞得太厲害啦!”
夜晚來臨,家家戶戶都掛起了花燈。兔子燈、荷花燈、走馬燈各式各樣,精美絕倫。孩子們提著花燈在村裏巡遊,仿若一群提著星星的小天使,歡聲笑語灑滿一路。村裏還在廣場上擺起了燈謎會,大夥圍在一盞盞花燈下,絞盡腦汁猜著燈謎,猜對了就能拿到一份小獎品,或是糖果,或是小香囊。胡斐腦子靈活,一口氣猜對了好幾個燈謎,旁人見狀,羨慕不已:“斐子,你這腦袋瓜咋這麽好使,也教教咱唄。”
元宵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各家主婦早就搓好了白白胖胖的元宵,有芝麻餡、豆沙餡、花生餡的,下鍋煮熟後,盛在碗裏,再澆上一勺甜甜的桂花糖汁。大夥吃著元宵,看著花燈,這春節的歡樂氛圍也在這甜蜜溫馨中達到了高潮。春節過完,胡秋水和小夥伴們收了收心,再度全身心投入到藥堂的最後籌備當中。此時,藥堂的招牌已然高高掛起,黑底金字,“濟世藥堂” 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藥櫃裏擺滿了各類精心炮製的藥材,嶄新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問診區的布簾也已備好。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就等著挑個良辰吉日,正式開張迎客,開啟這夢想中的醫藥大業嶄新篇章。而那熱熱鬧鬧的春節,不僅是民俗傳統的盛宴,更像是給他們未來的征程注入了滿滿元氣與好運,讓眾人滿懷希望,無畏前行。
隨著開張日子臨近,胡秋水愈發忙碌起來,每日都得對著賬本,仔仔細細核算成本。小川子在一旁幫忙,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數字,腦袋直發暈:“哥哥,這咋這麽複雜,算來算去,我眼睛都花了。” 胡秋水耐心解釋道:“開這藥堂,成本必須得算清楚,藥材進價、炮製費用、人工工錢啥的,都得心裏有數,不然咋盈利呀?” 二蛋在一旁聽著,嘟囔道:“盈利是啥,咱把藥賣出去,不就成了?” 胡秋水笑著搖搖頭:“二蛋,可沒那麽簡單。咱不僅要賣藥,還得打響招牌,服務要好,價格也得公道,這樣才有迴頭客,生意才能慢慢做大。”
小夥伴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說對這些商業門道還一知半解,但都認認真真跟著學。胡斐負責外出采買一些開張要用的零碎物件,他不辭辛勞,跑遍了縣城的集市,精心挑選了一批精美的裝藥紙包、藥罐,還定製了幾個漂亮的幌子,上麵繡著藥堂的名號與標識,微風一吹,幌子獵獵作響,格外引人注目。
小櫻桃則帶著村裏幾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縫製了一批香囊。這些香囊用彩色綢緞做成,裏頭填充著薄荷、艾葉等提神醒腦、驅蟲辟邪的草藥,預備著開張那天送給前來捧場的鄉親們。她一邊縫,一邊跟姑娘們念叨:“咱這藥堂,講究的就是貼心周到,這香囊雖小,也是咱的心意,能讓大夥知道咱多用心。”終於,選定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開張。
“諸位,咱這濟世藥櫃算是在村裏紮下根了,可我心底還有一番更為宏大的謀劃。” 胡秋水目光灼灼,緩緩掃視眾人,繼而朗聲道,“我琢磨著,得趁熱打鐵,就在咱村裏籌辦一家濟世藥堂。這藥堂可不單單是個賣藥的鋪子,往後,還得有坐堂郎中常駐,能當場給鄉親們瞧病治病;炮製工坊也得擴建一番,做出更多精細講究的藥材成品。”
小夥伴們聽聞此言,不禁麵麵相覷,臉上滿是疑惑。小川子率先撓撓頭,開口問道:“秋水哥,咱這濟世藥櫃不算藥堂嗎?咱聽著一頭霧水嘞。” 胡秋水哈哈一笑,踱步至藥櫃前,輕輕拍了拍櫃身,打比方說道:“這麽講吧,這藥櫃就好比是一顆種子,而咱們要辦的藥堂呢,便是它生根發芽長出的樹苗。往後啊,我盼著這樹苗能在各地開枝散葉,發展成一大片藥堂連鎖,讓全天下的人都知曉咱們的藥材地道、醫術高明,這便是我心心念念的商業構想。到時候,咱村裏產出的優質藥材,就能通過這些藥堂,送到各處有需要的人手裏,大夥也不用再為生計發愁,都能過上富足日子。”
眾人聽著,雖說仍有些懵懂,對這般宏大的商業概念似懂非懂,可瞧見胡秋水那自信滿滿的模樣,心底莫名就湧起一股信任勁兒。二蛋當下握緊拳頭,大聲說道:“秋水哥,俺不太懂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但俺信你,就跟著你幹!” 小櫻桃也用力地點點頭:“對,這些日子以來,啥難事到你手裏都能迎刃而解,跟著你肯定錯不了。”
一番商議過後,籌辦藥堂之事便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眾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胡秋水一頭紮進繪製藥堂布局圖紙的工作裏,精心設計問診區、抓藥區、炮製區的格局,每一處細節都反複斟酌;胡斐則領著幾個木工,前往木材集市挑選合適的木材,為打造新的藥櫃與桌椅做準備;二蛋和小川子跟著村裏幾位識字的長輩,學起記賬算賬,預備日後能把藥堂的收支打理得井井有條。
日子仿若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這已然是胡秋水穿越到大明朝的第三個年頭。年味兒,就像悄悄燃起的炊煙,漸漸在村子裏彌漫開來。眼瞅著春節將至,整個村子瞬間忙碌起來,處處都洋溢著喜慶歡快的氛圍。
臘月初八這天,天還未亮透,家家戶戶便都起了個大早,忙著熬臘八粥。村裏的大灶上熱氣騰騰,各家主婦把早就悉心備好的紅棗、桂圓、蓮子、薏仁、赤小豆等食材一股腦兒地傾入大鍋中,接著添上幾把幹柴,讓火勢穩穩地燒著,慢慢燉煮。孩子們早被這熱鬧吸引過來,像一群小饞貓似的,圍在灶邊眼巴巴地望著,時不時咽咽口水。小川子吸著鼻子,嘟囔道:“這臘八粥的味兒太勾人啦,啥時候能吃上呀。” 大人們被逗得忍俊不禁:“小饞鬼,急啥,還得再熬上幾個時辰嘞,得把米熬得軟糯,把果子煮得香甜,那才是最好吃的。”
待到晌午時分,臘八粥終於熬好。每家先鄭重地盛出幾大碗,端到祠堂供奉祖先。族裏的長輩們領著晚輩,在祖宗牌位前虔誠祭拜,口中念念有詞,祈願祖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順遂。祭拜完畢,大夥這才各自端著自家的臘八粥,心滿意足地迴到屋裏享用。那黏糊糊、甜滋滋的臘八粥,順著喉嚨滑下,暖了肚子,更暖了人心。
過了臘八,村裏便不時傳來殺豬宰羊的聲響。二蛋家今年養的肥豬格外壯實,幾個壯漢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把豬摁住。屠夫手起刀落,豬血噴湧而出,主婦們眼疾手快,用盆子穩穩接住,預備著做成血豆腐,那可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豬肉則被分割成大小均勻的一塊塊,掛在屋簷下晾曬,就等著過年時做成紅燒肉、粉蒸肉,供一家人大快朵頤。
到了臘月二十三,又到了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各家各戶紛紛把灶王爺的神像擦拭得幹幹淨淨,在神像前擺上供品,麥芽糖、糕點、水果樣樣俱全。小櫻桃乖乖地跟著娘親,把麥芽糖恭恭敬敬地放在神像前,嘴裏輕聲念叨:“灶王爺呀,您老上天可要多為咱說好話,保佑咱一家老小沒病沒災的,來年多給您供好吃的。” 聽長輩們說,這麥芽糖黏糊糊的,能把灶王爺的嘴黏住,讓他到了天上隻匯報好事,不提壞事。
隨著日子一天天臨近除夕,家裏的大掃除也進入高潮。大夥紛紛拿起掃帚、抹布,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把屋子清掃得纖塵不染,都盼著以嶄新的麵貌迎接新年。胡秋水也沒閑著,帶著小夥伴們把即將完工的藥堂仔仔細細打掃了一遍,直打掃得窗明幾淨,藥櫃也泛著光亮,仿佛已經能瞧見日後這兒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盛景。
除夕這天,村子裏熱鬧非凡。一大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春聯,福字倒貼在門上,取那 “福到了” 的吉祥寓意。村裏的孩子們穿上新衣,歡天喜地地拿著鞭炮,在巷子裏嬉笑奔跑,時不時點上一個小鞭炮,“劈裏啪啦” 的聲響為這喜慶的節日更添幾分歡快。
晌午時分,各家廚房煙火升騰,香味四溢,紛紛開始準備年夜飯。胡秋水家的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紅燒魚擺在正中央,寓意著 “年年有餘”;四喜丸子圓潤飽滿,象征著團圓美滿;還有各類綠油油的青菜,祈願來年一家人的日子清清爽爽、無病無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先是晚輩給長輩敬酒,恭祝長輩身體康健,長輩笑意盈盈,再給晚輩發壓歲錢。孩子們一拿到錢,笑得眼睛眯成縫,小心翼翼地把錢收好,那模樣別提多開心了。
到了夜裏,闔家守歲。一家人圍坐在暖烘烘的炭火旁,嗑著瓜子,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著趣事,滿心期待地等待新年的鍾聲敲響。胡秋水望著身旁的小夥伴們,不禁感慨萬千:“這幾年多虧了大夥齊心協力,咱才有如今的局麵,來年,這藥堂定要紅紅火火地開起來,帶著大夥過上更好的日子。” 眾人紛紛點頭,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新年鍾聲一響,村子裏鞭炮聲震天價響,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競相綻放。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互道 “新年好”,歡聲笑語迴蕩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大年初一,大夥都遵循習俗不出遠門,而是挨家挨戶去拜年。長輩們端坐在家裏,欣然接受晚輩的祝福,還會熱情地遞上糖果、瓜子,招待來客。小川子跟著胡秋水,從村頭拜到村尾,小口袋裏裝滿了各種好吃的,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把長輩們逗得哈哈大笑。初二開始,走親戚的隊伍便浩浩蕩蕩出發了。姑娘們歡歡喜喜迴娘家,女婿們手提肩扛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帶著妻兒去拜見嶽父嶽母。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大家交流著過去一年的收獲,也分享著對新一年的期望。胡秋水他們也沒閑著,趁著走親戚的機會,還不忘和親戚們聊聊藥堂的籌備情況,虛心聽聽大家的意見。不少親戚聽了都拍手叫好,紛紛表示等藥堂開張,一定來捧場。
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村裏組織起了舞龍舞獅的隊伍,青壯年們個個精神抖擻,舉著色彩斑斕的巨龍和威風凜凜的獅子,走街串巷,鑼鼓喧天。巨龍在空中翻騰盤旋,氣勢磅礴;獅子活靈活現地跳躍嬉戲,憨態可掬,引得眾人陣陣喝彩。小櫻桃興奮地扯著胡秋水的衣角,喊道:“秋水哥,快看快看,這龍舞得太厲害啦!”
夜晚來臨,家家戶戶都掛起了花燈。兔子燈、荷花燈、走馬燈各式各樣,精美絕倫。孩子們提著花燈在村裏巡遊,仿若一群提著星星的小天使,歡聲笑語灑滿一路。村裏還在廣場上擺起了燈謎會,大夥圍在一盞盞花燈下,絞盡腦汁猜著燈謎,猜對了就能拿到一份小獎品,或是糖果,或是小香囊。胡斐腦子靈活,一口氣猜對了好幾個燈謎,旁人見狀,羨慕不已:“斐子,你這腦袋瓜咋這麽好使,也教教咱唄。”
元宵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各家主婦早就搓好了白白胖胖的元宵,有芝麻餡、豆沙餡、花生餡的,下鍋煮熟後,盛在碗裏,再澆上一勺甜甜的桂花糖汁。大夥吃著元宵,看著花燈,這春節的歡樂氛圍也在這甜蜜溫馨中達到了高潮。春節過完,胡秋水和小夥伴們收了收心,再度全身心投入到藥堂的最後籌備當中。此時,藥堂的招牌已然高高掛起,黑底金字,“濟世藥堂” 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藥櫃裏擺滿了各類精心炮製的藥材,嶄新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問診區的布簾也已備好。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就等著挑個良辰吉日,正式開張迎客,開啟這夢想中的醫藥大業嶄新篇章。而那熱熱鬧鬧的春節,不僅是民俗傳統的盛宴,更像是給他們未來的征程注入了滿滿元氣與好運,讓眾人滿懷希望,無畏前行。
隨著開張日子臨近,胡秋水愈發忙碌起來,每日都得對著賬本,仔仔細細核算成本。小川子在一旁幫忙,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數字,腦袋直發暈:“哥哥,這咋這麽複雜,算來算去,我眼睛都花了。” 胡秋水耐心解釋道:“開這藥堂,成本必須得算清楚,藥材進價、炮製費用、人工工錢啥的,都得心裏有數,不然咋盈利呀?” 二蛋在一旁聽著,嘟囔道:“盈利是啥,咱把藥賣出去,不就成了?” 胡秋水笑著搖搖頭:“二蛋,可沒那麽簡單。咱不僅要賣藥,還得打響招牌,服務要好,價格也得公道,這樣才有迴頭客,生意才能慢慢做大。”
小夥伴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說對這些商業門道還一知半解,但都認認真真跟著學。胡斐負責外出采買一些開張要用的零碎物件,他不辭辛勞,跑遍了縣城的集市,精心挑選了一批精美的裝藥紙包、藥罐,還定製了幾個漂亮的幌子,上麵繡著藥堂的名號與標識,微風一吹,幌子獵獵作響,格外引人注目。
小櫻桃則帶著村裏幾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縫製了一批香囊。這些香囊用彩色綢緞做成,裏頭填充著薄荷、艾葉等提神醒腦、驅蟲辟邪的草藥,預備著開張那天送給前來捧場的鄉親們。她一邊縫,一邊跟姑娘們念叨:“咱這藥堂,講究的就是貼心周到,這香囊雖小,也是咱的心意,能讓大夥知道咱多用心。”終於,選定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