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解決辦法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整個人都呈現出一副老態龍鍾的模樣。
雖然這一切可以說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
但在他的心裏,卻並不想兩個人兒子鬧到其中一人喪命的程度。
然而到了現在,一切好像已經成了定局,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方法能阻止二郎?
一股悲痛的情緒湧上心頭。
但李淵畢竟是能成皇帝的人,就算在開國皇帝中有些屑,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看著周圍的環境,似乎想到了什麽。
連忙上前兩步,一把握住薑餅的手,誠懇的道:“薑先生,我機緣巧合來到了這裏,定然並非偶然……您……是不是有什麽辦法,能幫幫我?”
薑餅沒想到李淵竟然能想到這層,隻能說能當皇帝的人,就沒幾個是省油的燈。
可惜,這一次的劫難顯然並非那麽好破解的。
其次,從主觀想法上來看,薑餅也不覺得李建成繼位後能做的比李世民更好了。
暫且不說其他方麵,就說軍事能力,李建成肯定是不如李世民的。
這一點,從李唐打天下開始,就已顯露出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連破竇建德、王世充兩大割據勢力,並俘獲二人至首都長安,為唐王朝統一了華夏北方。
當時李淵認為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再封其他官職都無法彰顯李世民的榮耀了,對他封無可封,最後為李世民“量身定製”了一個官職——天策上將。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隻李世民一人。後世得此殊榮的也比較少。
甚至可以說,到了後世,你但凡提到天策上將,想到的第一個人絕對是李世民,不會有其他。
而相比於李世民的戰績,同樣是跟隨李淵打天下,李建成首先戰鬥經驗沒他豐富,其次,功績也不是很顯。
其中固然有身為嫡長子的原因,但是作為以後的太子,光芒完全被李世民蓋過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貞觀時期的唐朝還不夠穩定,後來在軍事上,先是夏州割據勢力歸降,唐朝統一全國,之後對東突厥用兵,再經營西域,多次用兵,再是對吐蕃的戰爭與和平,兵伐高昌,設置安西都護府,又攻打薛延陀,還親征高句麗等等。
李世民時期,武功全盛,唐朝版圖空前遼闊,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
試問這樣的軍事戰果,李建成能趕上嗎?
或者說,放眼整個華夏,又有幾位帝王能比得上如此功績?
就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失敗,也沒對唐朝造成什麽大的損失,他也吸取教訓,開始重視海軍,用兵策略等的調整,為李治征服高句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君不見,李治時期,大破高句麗的李世積(李積)也是李世民時期的老將,李治時期老將很多,都是李世民時期留下的。
這樣的功績,李建成能達到嗎?
戰場上瞬息萬變,勝敗有時候就在一念間。
沒有強大的軍事才能,豐富的戰鬥經驗,這真的很難說的。戰爭本就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撐,一個不小心,一次大的失敗,拖垮了國家也不好說,曆史上多的是這樣的例子。
李建成能不能締造盛世先不說,但是在軍事方麵,他肯定達不到李世民的這個水平。
李建成當上太子之後,李淵評價他是“憂其不嫻政術,每令其習政事,自非軍國大事,悉委決之”。
簡單的來說,就是基本的日常事務由李建成來主持。
雖然史書上並未評價過他的作為如何如何,但想來應該也不會太差。
否則以李世民是篡位當的皇帝,史書中定然要大書特書一番李建成的執政能力,如此才能凸顯出李世民的優越之處。
但從客觀上來說,李建成的能力絕對無法比得上李世民的高度,倘若他真的成了帝王,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或許也能締造出一個某某之治,接著由後世子孫開拓進去。
但影響力是絕對比不上李世民這位天可汗。
不過,這隻是薑餅自己的主觀臆斷罷了。
對於李淵來說,不管李建成如何如何,始終是自己的兒子,還是正妻所生的嫡長子,其中的感情定然非同尋常。
現在在薑餅麵前的,不是一位皇帝在挑選自己合適的繼承者。
隻是一位渴望家庭和睦的父親,希望能有一個好辦法解決大兒子與二兒子之間的糾紛罷了。
思及此處,薑餅最終歎了口氣,接著道:
“我覺得吧,你想要調和他們兩個之間的矛盾,顯然是很難了。
況且離玄武門之變隻有最後一日,這麽短的時間內,你想要挽迴局麵,那應該是癡人說夢。”
薑餅毫不客氣的評價道。
事實也是如此,這麽多年下來,李淵都沒有調和清楚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想憑一天就把這事情解決,怎麽可能呢?
自古以來,兄弟鬩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沒有明確的表態,總是在二人之間曖昧不清,最終才釀成慘劇的發生。
說實話,李淵這完全算得上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
可畢竟人家都求到了薑餅這裏了,如果不幫,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更何況,李建成雖然比起李世民來是個渣渣,但他本人可不是渣渣,隻是比較對象太過逆天,才凸顯的他有些弱了。
放眼整個曆史中的帝王,如果說李建成真能當上皇帝,那起碼排行應該也在前麵。
李唐前期用不著他李建成,但可以弄到之後的中後期去當皇帝啊,不說如何如何威猛,起碼能做個中興之主。
想到這些,薑餅笑了笑,接著道:
“為今之計,我覺得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迴去之後,立馬把李建成帶過來我這裏,讓李世民先撲個空。”
“這……”
李淵聽到這話,有些猶豫。
從薑餅口中聽說了未來幾日之事後,他忽然覺得自家二郎變得有些陌生,頗為猶豫的道:“可如此一來,二郎找不到他們,一怒之下是否會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
雖然這一切可以說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
但在他的心裏,卻並不想兩個人兒子鬧到其中一人喪命的程度。
然而到了現在,一切好像已經成了定局,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方法能阻止二郎?
一股悲痛的情緒湧上心頭。
但李淵畢竟是能成皇帝的人,就算在開國皇帝中有些屑,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看著周圍的環境,似乎想到了什麽。
連忙上前兩步,一把握住薑餅的手,誠懇的道:“薑先生,我機緣巧合來到了這裏,定然並非偶然……您……是不是有什麽辦法,能幫幫我?”
薑餅沒想到李淵竟然能想到這層,隻能說能當皇帝的人,就沒幾個是省油的燈。
可惜,這一次的劫難顯然並非那麽好破解的。
其次,從主觀想法上來看,薑餅也不覺得李建成繼位後能做的比李世民更好了。
暫且不說其他方麵,就說軍事能力,李建成肯定是不如李世民的。
這一點,從李唐打天下開始,就已顯露出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連破竇建德、王世充兩大割據勢力,並俘獲二人至首都長安,為唐王朝統一了華夏北方。
當時李淵認為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再封其他官職都無法彰顯李世民的榮耀了,對他封無可封,最後為李世民“量身定製”了一個官職——天策上將。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隻李世民一人。後世得此殊榮的也比較少。
甚至可以說,到了後世,你但凡提到天策上將,想到的第一個人絕對是李世民,不會有其他。
而相比於李世民的戰績,同樣是跟隨李淵打天下,李建成首先戰鬥經驗沒他豐富,其次,功績也不是很顯。
其中固然有身為嫡長子的原因,但是作為以後的太子,光芒完全被李世民蓋過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貞觀時期的唐朝還不夠穩定,後來在軍事上,先是夏州割據勢力歸降,唐朝統一全國,之後對東突厥用兵,再經營西域,多次用兵,再是對吐蕃的戰爭與和平,兵伐高昌,設置安西都護府,又攻打薛延陀,還親征高句麗等等。
李世民時期,武功全盛,唐朝版圖空前遼闊,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
試問這樣的軍事戰果,李建成能趕上嗎?
或者說,放眼整個華夏,又有幾位帝王能比得上如此功績?
就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失敗,也沒對唐朝造成什麽大的損失,他也吸取教訓,開始重視海軍,用兵策略等的調整,為李治征服高句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君不見,李治時期,大破高句麗的李世積(李積)也是李世民時期的老將,李治時期老將很多,都是李世民時期留下的。
這樣的功績,李建成能達到嗎?
戰場上瞬息萬變,勝敗有時候就在一念間。
沒有強大的軍事才能,豐富的戰鬥經驗,這真的很難說的。戰爭本就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撐,一個不小心,一次大的失敗,拖垮了國家也不好說,曆史上多的是這樣的例子。
李建成能不能締造盛世先不說,但是在軍事方麵,他肯定達不到李世民的這個水平。
李建成當上太子之後,李淵評價他是“憂其不嫻政術,每令其習政事,自非軍國大事,悉委決之”。
簡單的來說,就是基本的日常事務由李建成來主持。
雖然史書上並未評價過他的作為如何如何,但想來應該也不會太差。
否則以李世民是篡位當的皇帝,史書中定然要大書特書一番李建成的執政能力,如此才能凸顯出李世民的優越之處。
但從客觀上來說,李建成的能力絕對無法比得上李世民的高度,倘若他真的成了帝王,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或許也能締造出一個某某之治,接著由後世子孫開拓進去。
但影響力是絕對比不上李世民這位天可汗。
不過,這隻是薑餅自己的主觀臆斷罷了。
對於李淵來說,不管李建成如何如何,始終是自己的兒子,還是正妻所生的嫡長子,其中的感情定然非同尋常。
現在在薑餅麵前的,不是一位皇帝在挑選自己合適的繼承者。
隻是一位渴望家庭和睦的父親,希望能有一個好辦法解決大兒子與二兒子之間的糾紛罷了。
思及此處,薑餅最終歎了口氣,接著道:
“我覺得吧,你想要調和他們兩個之間的矛盾,顯然是很難了。
況且離玄武門之變隻有最後一日,這麽短的時間內,你想要挽迴局麵,那應該是癡人說夢。”
薑餅毫不客氣的評價道。
事實也是如此,這麽多年下來,李淵都沒有調和清楚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想憑一天就把這事情解決,怎麽可能呢?
自古以來,兄弟鬩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沒有明確的表態,總是在二人之間曖昧不清,最終才釀成慘劇的發生。
說實話,李淵這完全算得上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
可畢竟人家都求到了薑餅這裏了,如果不幫,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更何況,李建成雖然比起李世民來是個渣渣,但他本人可不是渣渣,隻是比較對象太過逆天,才凸顯的他有些弱了。
放眼整個曆史中的帝王,如果說李建成真能當上皇帝,那起碼排行應該也在前麵。
李唐前期用不著他李建成,但可以弄到之後的中後期去當皇帝啊,不說如何如何威猛,起碼能做個中興之主。
想到這些,薑餅笑了笑,接著道:
“為今之計,我覺得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迴去之後,立馬把李建成帶過來我這裏,讓李世民先撲個空。”
“這……”
李淵聽到這話,有些猶豫。
從薑餅口中聽說了未來幾日之事後,他忽然覺得自家二郎變得有些陌生,頗為猶豫的道:“可如此一來,二郎找不到他們,一怒之下是否會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