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明雖然已經開始嚐試發展工業,努力朝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追趕。


    但在大方向上來說還是存在不少局限性的。


    這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就拿蒸汽機來說,無論怎麽講,想要使其獲得很好的氣密性,就需要用到橡膠。


    這玩意雖然在近現代隨處可見。


    但朱元璋和朱棣的大明時期卻是稀罕物。


    橡膠樹原產地在南美洲,直到十六世紀初時才被西班牙人發現。


    也就是說他們想要製造蒸汽機的先決條件還得解決了橡膠的問題才行。


    若是對於穿越者而言,這可能很難。


    不過在薑餅這裏就簡單多了。


    首先大明朝是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


    別的不說,就鄭和寶船都能七下西洋,甚至他還極有可能就到達過南美洲。


    佐證如下:


    首先是關於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期,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發現的。


    孟席斯在威尼斯發現一張繪製於1459年的地球平麵圖,上麵繪有南非和好望角,旁邊還畫著一艘中國帆船。


    而好望角又是在1479年被達·伽馬發現的,為此,孟席斯推斷歐洲的航海圖可能來自中國。


    鄭和船隊人員曾根據自己的航海經驗繪製了24幅航海地圖,著有《鄭和航海圖》及《星槎勝覽》等圖書。


    當時歐洲航海家有不少是手持鄭和的航海地圖進行航海探險活動。


    而且,在美洲加勒比海海底發現了中國古船的殘骸、石錨、漁具等遺物。


    孟席斯運用自己掌握的關於風向和潮汐方麵知識,推斷出在1421年12月,鄭和船隊中有9艘遠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沒。


    並且加勒比海海底發現的古代沉船殘骸及散落在海底的石塊,其材質、形狀與在菲律賓海域打撈起來的中國古船是一致的,這更加讓鄭和最遠曾到達過美洲的事實愈發得到充分的論證。


    最後大明造船業、航海業發達,當時東南沿海有許多船廠能建造遠洋帆船。


    從1405年6月起,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先後到達30多個國家,鄭和乘坐的寶船,船長可達150米,航海性能優良,具有遠航能力,能環球航行,並最先到達美洲。


    這些是薑餅一次偶然的查詢中發現的,但在後世一直未能得到證實,畢竟沒有任何一本書籍中詳細記載過此事。


    但想知道也很簡單。


    隻要把美洲地圖交給朱棣,等迴去後讓鄭和一辨認就能知道了。


    假如他真的到達過那片地區,基本上一眼就能認出來。


    就算他沒去過也沒事。


    反正有哥倫布航線在,隻要讓大明的船隻沿著航海圖直接過去就行了。


    短則兩三月,長則小半年就能返航。


    甚至不用擔心找不到橡膠樹,直接把圖片拿給他們照著尋找,多簡單的事啊。


    當然了。


    想要製造蒸汽機,肯定是得大規模種植橡膠的。


    光憑船隻遠渡到美洲采集的那點根本不夠,成本也大,花費的人力物力都超出蒸汽機應該有的價值了。


    所以必須得移植迴來才行。


    不過薑餅可不會讓朱元璋和朱棣把橡膠樹種植在國內。


    這玩意可是被稱為“綠色荒漠”的存在, 因為其生態多樣性較低,缺乏飛鳥和走獸的棲息地。


    此外,橡膠樹的種植可能導致原生森林麵積減少,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


    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交給大明的藩屬國來搞,到時候先給他們宣揚一波種橡膠的好處,至少別的不說,他們種植了橡膠,大明從那采購原材料的話,怎麽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的。


    那個時代的人可沒什麽遠見。


    要是知道種橡膠這麽賺錢,那些藩屬國們一個是為了討好大明,二個也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絕對會爭先恐後的效仿。


    甚至民間知道了,也會改稻種樹的。


    雖然這可能會引起這些藩屬國內發生饑荒等事件,但這關大明什麽事。


    等到時候他們餓的實在不行了,還得求助大明給他們提供糧食。


    而彼時的大明在經過一輪的革新之後,無論是糧食產量也好,還是種植覆蓋麵也罷,都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養活自家百姓的同時,還可以高價再賣給這些藩屬國。


    把之前吃進去的錢全都吐出來不說。


    甚至能通過這番手段牢牢的控製底下的小弟。


    你就老老實實的當原材料供應國,至於糧食問題,不用擔心,我會給你解決。


    代價嘛無非是一點小小的銀子罷了。


    這樣一來,在削弱對方國力的同時,幾乎是掌握了這些國家的命脈。


    直接形成以大明為中心的聯盟,在這個圈子裏,誰要是敢不聽話,那大明直接掐你的脖子就行了。


    到時候餓急眼了,還是得乖乖的過來搖尾乞憐。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


    等到後期大明開始征服世界的時候,這些藩屬國就能當先鋒小弟,先去打一圈再由大明來收割,簡直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當薑餅把這個提案說給二朱時,他們紛紛豎起的大拇指,都誇是個好方法。


    而且,既然都去找橡膠了。


    幹脆把什麽玉米啊,番薯啊,土豆啊這些穿越者三寶也都帶迴來好了。


    這種不怎麽挑種植環境,同時畝產又極高的作物簡直不要太適合大明。


    雖然明初的時候是不怎麽缺糧的,可保不齊到了後期小冰期的時候,到處都是天災人禍,那可就麻煩了。


    即便到時候大明科技樹已經點的很高了。


    但在大自然的麵前,人力能發揮的作用始終有限。


    所以索性就趁著這次機會,把該找的東西都找齊了,省的日後再麻煩。


    而大明現在開了個好頭,等未來其他朝代來了也不需要再花時間和精力去探尋。


    甚至那些不具備遠洋航行手段的朝代,更是可以直接從大明這裏進行采購。


    反正都是同種同宗的華夏子孫,隻要對方支付一點小小的金額,大明也不會吝惜把這些東西交給他們的。


    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