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興王師,伐不臣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來了。
看著眼前的場景,原本坐直了身體的嘉靖再次倚在了位置上。
這群大臣們總是這樣。
因為黨派之爭,簡直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一點點的小事都能夠吵的不可開交。
更別提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戎字事情上了,那簡直如同被揪住了缺陷,可以隨意攻訐一般。
當徐階站出來反駁後,小閣老嚴世蕃也是立馬出來攻擊他。
雖然不滿歸不滿,但那個畢竟是自己的親爹,親爹被人駁斥了,作為兒子的他肯定得站出來撐腰的。
緊接著,徐階一黨中的人又陸續跳出來陳述。
嚴嵩一黨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的說起了大道理來。
到了最後,簡直演變成了一場群臣罵戰。
習慣了清修的嘉靖隻覺得腦瓜子嗡嗡作響,像有一百隻蒼蠅在自己耳邊亂飛,讓他整個人無端的煩躁起來。
一旁,呂芳看出了主子萬歲爺的心思,他深吸一口氣,高喊:“肅靜!”
得益於大殿中獨特的迴音結構,他的聲音很快遭到放大,傳遍所有人的耳中。
瞬間讓這些人想起來,這還是在金鑾殿上,實在是有失儀態。
紛紛迴到自己的班位上,垂下頭,默不作聲。
嘉靖嘲弄的看著所有人,無聲的笑了笑,也沒發怒,反而朝著站在左側最前列的嚴嵩道:
“嚴嵩,你給大夥都說說,朕為何要去征倭!”
“臣遵旨。”
嚴嵩站出來一步,平靜的看向前方,蒼老的濁目中不帶一絲感情,如同機器一般,緩緩道:
“經查實,倭奴國不但侵犯我大明疆土,其還在國內藏了兩座歸屬於我大明朝的巨量銀礦山脈,此等不敬上國,不尊皇帝的惡劣行為,應當以雷霆手段,派遣王師進行教化!”
這句話顯然是胡說八道了。
你說倭奴侵犯大明沿海地區,這事確實賴不掉。
雖說那些倭寇當中有不少是行商巨富假托倭寇名義行的侵略之事,但總歸是有幾個真家夥在裏麵的。
可是你這藏匿兩座銀礦山?
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你說藏人,藏東西,大家夥都能理解,可是藏山?
這怎麽藏的,誰有本事能藏。
然而,當聽到巨量銀礦的時候,大殿中,幾乎所有大臣的眼睛都在一瞬間直了,甚至都沒有去考慮嚴嵩這番話究竟有多麽離譜。
大家都被銀子這個詞給吸引住了目光。
有些心態不怎麽好的,現在居然喘起了粗氣來。
徐階本來微微低垂的眼眸豁然張開,綻放出一道恐怖的神采。
他猛的抬起頭。
“嚴閣老此言當真?”
剛剛明明還像生死仇敵一般,就差沒罵嚴嵩八輩祖宗了。
可現在聽到有利可圖,瞬間就像是換了個人一樣。
有錢不賺王八蛋,徐閣老也不例外啊。
他確實是老了,沒幾個年頭可活了。
可他還有子侄,有家族,還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啊!
銀子!
他渴望銀子!
很多很多的銀子。
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瘋狂的斂財,甚至貪婪程度比之嚴嵩有過之而無不及。
唯一不同的是。
嚴嵩在大明朝已經是臭名昭著了。
他是個傻子,不會維護自己的名聲。
而他徐階不同,是清流黨的領袖,是太學學生心目中的前輩,是百姓們心中的好官。
種種身份加持下,哪怕不是內閣首輔,卻有著堪比嚴嵩的權威和地位。
現在,聽完嚴嵩的話後,徐階坐不住了。
要不是顧忌金鑾殿上那位垂目的皇帝,徐階此刻恨不得直接衝到嚴嵩的身前,抓著他的衣領好好詢問一下倭奴國上的銀礦一事。
就連他都是這副德性,更何況是其餘百官呢?
嚴世蕃嘴巴微微張開,眼睛瞪的巨大,看著前方那個年老的背影。
果然啊!
薑還是老的辣!
父親就是父親。
他還以為對方這是老糊塗了。
結果沒想到,嚴嵩比他精明多了。
早早的就投誠了皇帝,在大朝會上選擇了支持皇帝的行動。
那可是銀礦啊,還是兩座。
就連嚴嵩的用詞都是巨量,可想而知究竟得有多少了。
到時候,嘉靖占大頭,他們這些忠實的簇擁們,怎麽著也能占小頭吧?
就算隻是從指甲縫裏摳出點油來,也足以讓他們整個嚴家吃飽喝足了!
想到這些,嚴世蕃的眼睛放進精光,仿佛已經想象到自己坐在金山銀山上睡覺的場景了。
聽到徐階的詢問,嚴嵩頭也不迴。
“徐閣老這話問的,既然是陛下金口玉言所說,那還能有假?”
他信誓旦旦的表示。
昨日進宮,聽到嘉靖想要發兵征倭,嚴嵩的第一反應同樣是拒絕。
可當嘉靖告訴他,那上麵有海量的銀礦時,他沉默了。
嚴嵩有心想詢問嘉靖是怎麽知道的,可看著對方那無比確信的模樣,嚴嵩最終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他覺得,多半是皇帝已經派錦衣衛去勘察過了吧。
既然這樣,那還能有假?
等到第二日大朝會的時候,假如皇帝拿這件事出來說,自己隻消全力支持便是。
果然,事情如嚴嵩所料,今天所有人都反對,他第一個站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忠心。
徐階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緊接著,便是再也抑製不住的高興。
“好好好!”
“啟奏陛下,方才臣略微思量後,認為嚴閣老所言甚是,是微臣想法太偏頗了些,這倭奴國,非征不可!
下安民心,上利大明,簡直是一箭雙雕的好事,盛事!”
這番變臉之迅速,堪稱無人能及。
隻是瞬間就否定了剛剛所說的一切,調轉矛頭,和嚴嵩一致對外了。
但卻沒有任何感到絲毫的不妥。
此刻所有人的利益都一致,既然倭奴國上有這麽兩座大銀礦山,皇帝吃大的,他們這些手下人吃小的肯定沒問題吧。
既然這樣,還有什麽好爭的。
打!
小小倭奴就是欠揍。
去他娘的什麽孔孟之道吧。
咱們大明作為禮儀之邦,就應該邦!邦!邦!
借口甚至都不用想,現成的就擺在那裏。
倭寇屢屢犯邊,自當興王師,伐不臣!
這一刻,朝堂上充斥著活躍的氣氛,每個人都由衷的高興。
唯有張居正,在笑臉之下,卻莫名的藏著一絲擔憂。
看著眼前的場景,原本坐直了身體的嘉靖再次倚在了位置上。
這群大臣們總是這樣。
因為黨派之爭,簡直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一點點的小事都能夠吵的不可開交。
更別提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戎字事情上了,那簡直如同被揪住了缺陷,可以隨意攻訐一般。
當徐階站出來反駁後,小閣老嚴世蕃也是立馬出來攻擊他。
雖然不滿歸不滿,但那個畢竟是自己的親爹,親爹被人駁斥了,作為兒子的他肯定得站出來撐腰的。
緊接著,徐階一黨中的人又陸續跳出來陳述。
嚴嵩一黨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的說起了大道理來。
到了最後,簡直演變成了一場群臣罵戰。
習慣了清修的嘉靖隻覺得腦瓜子嗡嗡作響,像有一百隻蒼蠅在自己耳邊亂飛,讓他整個人無端的煩躁起來。
一旁,呂芳看出了主子萬歲爺的心思,他深吸一口氣,高喊:“肅靜!”
得益於大殿中獨特的迴音結構,他的聲音很快遭到放大,傳遍所有人的耳中。
瞬間讓這些人想起來,這還是在金鑾殿上,實在是有失儀態。
紛紛迴到自己的班位上,垂下頭,默不作聲。
嘉靖嘲弄的看著所有人,無聲的笑了笑,也沒發怒,反而朝著站在左側最前列的嚴嵩道:
“嚴嵩,你給大夥都說說,朕為何要去征倭!”
“臣遵旨。”
嚴嵩站出來一步,平靜的看向前方,蒼老的濁目中不帶一絲感情,如同機器一般,緩緩道:
“經查實,倭奴國不但侵犯我大明疆土,其還在國內藏了兩座歸屬於我大明朝的巨量銀礦山脈,此等不敬上國,不尊皇帝的惡劣行為,應當以雷霆手段,派遣王師進行教化!”
這句話顯然是胡說八道了。
你說倭奴侵犯大明沿海地區,這事確實賴不掉。
雖說那些倭寇當中有不少是行商巨富假托倭寇名義行的侵略之事,但總歸是有幾個真家夥在裏麵的。
可是你這藏匿兩座銀礦山?
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你說藏人,藏東西,大家夥都能理解,可是藏山?
這怎麽藏的,誰有本事能藏。
然而,當聽到巨量銀礦的時候,大殿中,幾乎所有大臣的眼睛都在一瞬間直了,甚至都沒有去考慮嚴嵩這番話究竟有多麽離譜。
大家都被銀子這個詞給吸引住了目光。
有些心態不怎麽好的,現在居然喘起了粗氣來。
徐階本來微微低垂的眼眸豁然張開,綻放出一道恐怖的神采。
他猛的抬起頭。
“嚴閣老此言當真?”
剛剛明明還像生死仇敵一般,就差沒罵嚴嵩八輩祖宗了。
可現在聽到有利可圖,瞬間就像是換了個人一樣。
有錢不賺王八蛋,徐閣老也不例外啊。
他確實是老了,沒幾個年頭可活了。
可他還有子侄,有家族,還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啊!
銀子!
他渴望銀子!
很多很多的銀子。
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瘋狂的斂財,甚至貪婪程度比之嚴嵩有過之而無不及。
唯一不同的是。
嚴嵩在大明朝已經是臭名昭著了。
他是個傻子,不會維護自己的名聲。
而他徐階不同,是清流黨的領袖,是太學學生心目中的前輩,是百姓們心中的好官。
種種身份加持下,哪怕不是內閣首輔,卻有著堪比嚴嵩的權威和地位。
現在,聽完嚴嵩的話後,徐階坐不住了。
要不是顧忌金鑾殿上那位垂目的皇帝,徐階此刻恨不得直接衝到嚴嵩的身前,抓著他的衣領好好詢問一下倭奴國上的銀礦一事。
就連他都是這副德性,更何況是其餘百官呢?
嚴世蕃嘴巴微微張開,眼睛瞪的巨大,看著前方那個年老的背影。
果然啊!
薑還是老的辣!
父親就是父親。
他還以為對方這是老糊塗了。
結果沒想到,嚴嵩比他精明多了。
早早的就投誠了皇帝,在大朝會上選擇了支持皇帝的行動。
那可是銀礦啊,還是兩座。
就連嚴嵩的用詞都是巨量,可想而知究竟得有多少了。
到時候,嘉靖占大頭,他們這些忠實的簇擁們,怎麽著也能占小頭吧?
就算隻是從指甲縫裏摳出點油來,也足以讓他們整個嚴家吃飽喝足了!
想到這些,嚴世蕃的眼睛放進精光,仿佛已經想象到自己坐在金山銀山上睡覺的場景了。
聽到徐階的詢問,嚴嵩頭也不迴。
“徐閣老這話問的,既然是陛下金口玉言所說,那還能有假?”
他信誓旦旦的表示。
昨日進宮,聽到嘉靖想要發兵征倭,嚴嵩的第一反應同樣是拒絕。
可當嘉靖告訴他,那上麵有海量的銀礦時,他沉默了。
嚴嵩有心想詢問嘉靖是怎麽知道的,可看著對方那無比確信的模樣,嚴嵩最終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他覺得,多半是皇帝已經派錦衣衛去勘察過了吧。
既然這樣,那還能有假?
等到第二日大朝會的時候,假如皇帝拿這件事出來說,自己隻消全力支持便是。
果然,事情如嚴嵩所料,今天所有人都反對,他第一個站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忠心。
徐階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緊接著,便是再也抑製不住的高興。
“好好好!”
“啟奏陛下,方才臣略微思量後,認為嚴閣老所言甚是,是微臣想法太偏頗了些,這倭奴國,非征不可!
下安民心,上利大明,簡直是一箭雙雕的好事,盛事!”
這番變臉之迅速,堪稱無人能及。
隻是瞬間就否定了剛剛所說的一切,調轉矛頭,和嚴嵩一致對外了。
但卻沒有任何感到絲毫的不妥。
此刻所有人的利益都一致,既然倭奴國上有這麽兩座大銀礦山,皇帝吃大的,他們這些手下人吃小的肯定沒問題吧。
既然這樣,還有什麽好爭的。
打!
小小倭奴就是欠揍。
去他娘的什麽孔孟之道吧。
咱們大明作為禮儀之邦,就應該邦!邦!邦!
借口甚至都不用想,現成的就擺在那裏。
倭寇屢屢犯邊,自當興王師,伐不臣!
這一刻,朝堂上充斥著活躍的氣氛,每個人都由衷的高興。
唯有張居正,在笑臉之下,卻莫名的藏著一絲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