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萬壽帝君?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世民走後,薑餅小院的生活在此趨於平靜。
期間朱元璋和朱棣各自來過一次,但都隻停留了半日的時間,便又急匆匆的走了。
按照他們的話來說,現在國家運轉到了極致,他們作為皇帝自然也是忙到飛起。
能抽空過來這裏度個假,已經算得上忙裏偷閑了。
他們講述了這些日子裏的收獲。
首先就是朱元璋的新式軍隊訓練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首先以鳳陽地區的五千駐軍作為試點。
這裏作為大明的龍興之地,被譽為中都,曾經更是一度差點成為了大明朝的京師所在地。
可以說地理位置極佳,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便於觀察的同時,正好作為新軍訓練的試點。
首先若論俸祿待遇,他比不上京城的禁軍,若論軍隊戰鬥力,又比不過駐守四方的邊軍。
但比之其餘各州各府而言,鳳陽駐軍的素質卻又強上不少。
正好是個折中的法子。
隨著他派遣毛驤親自讓錦衣衛千戶去臨陣觀察新軍訓練的一舉一動,很快就傳來了喜報。
起初對於新法的各種口號,鳳陽駐軍都是一頭霧水。
為什麽走路要喊一二一?
為什麽要做什麽原地踏步,而不是直接行軍。
為什麽要進行列隊,什麽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轉?
……
一係列匪夷所思,前所未見的新奇口號充斥著這些大頭兵的心中。
雖說是不解,但對於上級的命令,他們自然是要堅定不移的執行的。
哪怕出錯的多一些,但總歸踏上了第一步路。
很快三天過去,列隊逐漸起得了些成效。
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各種口令的發出,就是在向左向右和報數上麵,這些糙漢子沒有進過學,總是會出錯。
無奈之下,又花費了幾天的時間教他們學習幾個簡單的漢字,以及從0到100的數字。
你還別說,配合著訓練進行,以及其中的一些獎懲機製,鳳陽駐軍倒是學習的很快,沒過幾日已經變得像模像樣了。
且不論軍隊素質和戰鬥力如何,光看那精氣神和儀態,妥妥的一支強軍啊!
朱元璋得到錦衣衛的迴報後,帶著太子朱標親自過來觀摩,結果顯而易見,洪武皇帝很高興,大手一揮,此法推行至全國各處軍隊。
當然了,他也不會忘記,之所以鳳陽駐軍能訓練的這麽有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就在天子腳下,想不用功都不行。
可那些遠在天邊各州縣的守軍,以及邊軍呢?
他們還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手冊上進行訓練,不偷奸耍滑,渾水摸魚嗎?
這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沒有過多由於,解決問題的法子就是自己能時時刻刻得到他們的動向,那自然要派出老朱最得意的傑卓——錦衣衛去暗地裏監視咯。
當然了,在經濟沒有真正搞起來之前,他們隻會進行這些簡單的訓練,每日一兩個時辰,也就足夠了,其餘的時間還要忙活其他事情呢。
隻要後麵發展起來了經濟,大明有能力發展職業軍隊了,老朱絕對會把強度提上去的。
解決了軍隊的問題,接下來就輪到教育改製了。
這可比軍隊訓練難的多的多。
但一旦見到成效,後續便會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來越好。
所以老朱也是趁機跑過來再次詢問了薑餅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他想了想,覺得還有漢語拚音和簡體字這兩大掃盲殺招。
反正明清時期語言環境其實已經和現代大差不差了,薑餅索性把這二者交給了朱元璋,至於要不要實施,則由他自己親自定奪。
朱棣過來的緣故,也和老爹差不多。
隻是二人來的時間正好錯開了,這對父子遺憾的沒有見到麵。
小朱步子跨的大一些。
除了規劃試點進行軍隊訓練外,在他直屬的三大營中,這些人已經進行體能上的訓練了。
他們本質上已經接近職業化軍隊,當場操練起來,也沒什麽阻礙。
效果自然也十分喜人。
軍隊戰鬥力相比於之前,直接提升了幾乎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意誌力變得比以往更加堅定。
朱棣更聰明的地方在於,他還派遣隨軍太監每隔一段時間就召開思想大會,爭取讓每一個三大營的士兵腦海中都打上忠君愛國的印記。
假如後續有用的話,他更是打算推廣到全國各地。
避免那些當兵的隻知道上級,隻知道直屬於哪個將軍,而不知道皇帝和國家。
朱棣更是放出豪言,最多三個月,他就能幫朱由檢去崇禎年間平叛了。
海軍的訓練也已經提上了日程,根據市舶司的方案來看,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足以造好橫跨倭國的寶船,大明的天兵屆時便可浩浩蕩蕩的出征了。
隱約間,朱棣似乎想在軍事上和老爹較較勁,看看誰先搞定倭奴國。
當然了,小朱過來可不隻是為了炫耀的目的,更主要的,也是想向薑餅征詢關於教育改製的方案。
他也沒有疑惑,把給了朱元璋的兩大法寶再次交給朱棣。
後續如何實施使用,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二人走後,過了大約十天的時間。
這一日,薑餅他們正在客廳中閑來無事的玩著手機,屋外忽然響起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
念著一首讓人頗為熟悉的詩句。
“貧道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叩請仙人求見!”
“這特麽誰啊,名字搞這麽一大長串。
他自己說話的時候不嫌喘不上氣來嗎?”
屋內,聽到外邊那人喊話的聲音,先是一愣,接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神神叨叨的,他們還是頭一次遇見。
隻有崇禎一家沒笑,甚至臉色忍不住變了變。
朱瞻基見狀,疑道:“由檢,你怎麽這副表情啊?”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世民走後,薑餅小院的生活在此趨於平靜。
期間朱元璋和朱棣各自來過一次,但都隻停留了半日的時間,便又急匆匆的走了。
按照他們的話來說,現在國家運轉到了極致,他們作為皇帝自然也是忙到飛起。
能抽空過來這裏度個假,已經算得上忙裏偷閑了。
他們講述了這些日子裏的收獲。
首先就是朱元璋的新式軍隊訓練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首先以鳳陽地區的五千駐軍作為試點。
這裏作為大明的龍興之地,被譽為中都,曾經更是一度差點成為了大明朝的京師所在地。
可以說地理位置極佳,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便於觀察的同時,正好作為新軍訓練的試點。
首先若論俸祿待遇,他比不上京城的禁軍,若論軍隊戰鬥力,又比不過駐守四方的邊軍。
但比之其餘各州各府而言,鳳陽駐軍的素質卻又強上不少。
正好是個折中的法子。
隨著他派遣毛驤親自讓錦衣衛千戶去臨陣觀察新軍訓練的一舉一動,很快就傳來了喜報。
起初對於新法的各種口號,鳳陽駐軍都是一頭霧水。
為什麽走路要喊一二一?
為什麽要做什麽原地踏步,而不是直接行軍。
為什麽要進行列隊,什麽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轉?
……
一係列匪夷所思,前所未見的新奇口號充斥著這些大頭兵的心中。
雖說是不解,但對於上級的命令,他們自然是要堅定不移的執行的。
哪怕出錯的多一些,但總歸踏上了第一步路。
很快三天過去,列隊逐漸起得了些成效。
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各種口令的發出,就是在向左向右和報數上麵,這些糙漢子沒有進過學,總是會出錯。
無奈之下,又花費了幾天的時間教他們學習幾個簡單的漢字,以及從0到100的數字。
你還別說,配合著訓練進行,以及其中的一些獎懲機製,鳳陽駐軍倒是學習的很快,沒過幾日已經變得像模像樣了。
且不論軍隊素質和戰鬥力如何,光看那精氣神和儀態,妥妥的一支強軍啊!
朱元璋得到錦衣衛的迴報後,帶著太子朱標親自過來觀摩,結果顯而易見,洪武皇帝很高興,大手一揮,此法推行至全國各處軍隊。
當然了,他也不會忘記,之所以鳳陽駐軍能訓練的這麽有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就在天子腳下,想不用功都不行。
可那些遠在天邊各州縣的守軍,以及邊軍呢?
他們還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手冊上進行訓練,不偷奸耍滑,渾水摸魚嗎?
這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沒有過多由於,解決問題的法子就是自己能時時刻刻得到他們的動向,那自然要派出老朱最得意的傑卓——錦衣衛去暗地裏監視咯。
當然了,在經濟沒有真正搞起來之前,他們隻會進行這些簡單的訓練,每日一兩個時辰,也就足夠了,其餘的時間還要忙活其他事情呢。
隻要後麵發展起來了經濟,大明有能力發展職業軍隊了,老朱絕對會把強度提上去的。
解決了軍隊的問題,接下來就輪到教育改製了。
這可比軍隊訓練難的多的多。
但一旦見到成效,後續便會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來越好。
所以老朱也是趁機跑過來再次詢問了薑餅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他想了想,覺得還有漢語拚音和簡體字這兩大掃盲殺招。
反正明清時期語言環境其實已經和現代大差不差了,薑餅索性把這二者交給了朱元璋,至於要不要實施,則由他自己親自定奪。
朱棣過來的緣故,也和老爹差不多。
隻是二人來的時間正好錯開了,這對父子遺憾的沒有見到麵。
小朱步子跨的大一些。
除了規劃試點進行軍隊訓練外,在他直屬的三大營中,這些人已經進行體能上的訓練了。
他們本質上已經接近職業化軍隊,當場操練起來,也沒什麽阻礙。
效果自然也十分喜人。
軍隊戰鬥力相比於之前,直接提升了幾乎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意誌力變得比以往更加堅定。
朱棣更聰明的地方在於,他還派遣隨軍太監每隔一段時間就召開思想大會,爭取讓每一個三大營的士兵腦海中都打上忠君愛國的印記。
假如後續有用的話,他更是打算推廣到全國各地。
避免那些當兵的隻知道上級,隻知道直屬於哪個將軍,而不知道皇帝和國家。
朱棣更是放出豪言,最多三個月,他就能幫朱由檢去崇禎年間平叛了。
海軍的訓練也已經提上了日程,根據市舶司的方案來看,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足以造好橫跨倭國的寶船,大明的天兵屆時便可浩浩蕩蕩的出征了。
隱約間,朱棣似乎想在軍事上和老爹較較勁,看看誰先搞定倭奴國。
當然了,小朱過來可不隻是為了炫耀的目的,更主要的,也是想向薑餅征詢關於教育改製的方案。
他也沒有疑惑,把給了朱元璋的兩大法寶再次交給朱棣。
後續如何實施使用,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二人走後,過了大約十天的時間。
這一日,薑餅他們正在客廳中閑來無事的玩著手機,屋外忽然響起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
念著一首讓人頗為熟悉的詩句。
“貧道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叩請仙人求見!”
“這特麽誰啊,名字搞這麽一大長串。
他自己說話的時候不嫌喘不上氣來嗎?”
屋內,聽到外邊那人喊話的聲音,先是一愣,接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神神叨叨的,他們還是頭一次遇見。
隻有崇禎一家沒笑,甚至臉色忍不住變了變。
朱瞻基見狀,疑道:“由檢,你怎麽這副表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