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漢末年忽然再次蒸蒸日上不同。


    在一個武德九年的時空中,李淵卻為自己的家事感到無比的憂愁。


    武德九年,某一日。


    李建成深感弟弟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愈發強盛,於是夜召李世民飲酒。


    席間,齊王想以毒酒暗害對方,以絕後患。


    好在經人提醒後,李世民隻是含了一小口下肚,便立馬吐出。


    即便如此,那輕微的毒素依舊讓李世民心痛吐血。


    幸好有手下大將尉遲恭的護衛下,才安然離去,見事跡敗露,齊王李元吉心有不甘。


    而大哥李建成則有些痛心,雖然他們乃手足胞弟,實在不想鬧到今天這種場麵。


    可李世民的威脅越大,自己登基為皇帝的概率也就越低。


    可他就是不甘心,雖說這打天下時二弟李世民的確出了不少的力。


    甚至說句不好聽的。


    這天下大半都是出自李世民之手。


    然而,他李建成也並非一無是處。


    當年弟弟李世民在外統兵打仗,若非他在後方協調補給,這戰事也沒有這麽容易就能獲勝。


    李建成捫心自問,倘若打天下李世民有五成的功勞,那他起碼也有三成吧?


    再加上自己又是嫡長,這皇位自己為何做不得?


    這些年做太子,他也是做的井井有條,實在是李世民逼迫太甚,才讓其不得不出此下策。


    不過,當李世民將毒酒喝下的時候,李建成的心卻是提到了嗓子眼。


    倒不是擔心這酒無法毒死對方,而是閃過了幾分不忍,畢竟是自己親兄弟,若是被自己給毒害了,自己還有什麽顏麵去見父親,以及母親?


    好在最後對方隻是吐了口血後,憤恨的看著自己與李元吉,匆忙離去。


    這讓李建成懸著的心還是放了下來,至少,弟弟沒有死在自己手上。


    可消息傳出後,卻讓皇帝李淵無可奈何。


    他深知自己二子的能耐,若非對方有野心有實力,他也坐不了這天下之主。


    “二郎啊二郎,為何你偏偏不是嫡長呢?”


    李淵無奈的歎息,雖然李世民一直表現的都極其優秀,甚至一度掩蓋了自己哥哥的榮光,乃至於自己都有些壓不住他了。


    可畢竟太子一直是李建成,他也從未有過什麽過錯。


    手心手背都是肉,反倒讓李淵難以抉擇,不管作何選擇,對於另一個人,都是不公平。


    思來想去,他甚至想出了一個昏招。


    他告訴李世民說:“看你們兄弟,終究是不和,一同待在京邑,一定產生忿爭。”


    於是李淵建議李世民迴到陝東道大行台所在的洛陽,“自陝以東,悉宜主之”,並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西漢梁孝王劉武的故事。


    這個主意簡直是爛透了。


    倘若李世民真的就這麽和李建成劃陝而治,會出現怎樣一番局麵?


    這套玩法簡直等同於再造北齊了,甚至比北齊還可怕。


    靠著楊廣搞出來的大運河,北至北平,南至江南,整個國家的命脈就全都掌握在了李世民一人的手中。


    雖然李建成有最精銳的關中府兵,但這幫跟著李世民起家的府兵,最後會聽誰的還不一定呢。


    也幸虧了李建成、李元吉這兄弟倆還沒太昏,他們知道放走李世民,於己不利,於是各種暗中阻撓。


    一麵派人上書諫止,一麵派人對李淵陳說利害,使他放棄此議。


    緊接著,李建成也是加緊活動,要麽翦除李世民的羽翼,要麽進行收買,形勢顯得非常緊迫。


    秦王府幕僚更是“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當然了,李建成重視這份兄弟情義,李世民何嚐不是如此呢。


    他始終猶豫未決,不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對於李建成的,對於齊王李元吉,那是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要不是李元吉和他是同一個媽生的,李世民敢第二天就提著對方的頭去見李淵!


    實話說,若非形勢所迫,李世民和李建成是真的不願為敵。


    但這個李元吉就不一樣了。


    明明不管是李世民贏了還是李建成贏了,他都撈不著點好,那為何上躥下跳這麽歡騰?


    根本原意還是不是希望兩個哥哥打生打死,最後弄死一個後,自己父親李淵再廢掉另外一個,好扶自己上位。


    不得不說,這家夥長得很醜,想的卻挺美。


    就他這德行,李淵根本就看不上他。


    而李元吉心中的小九九,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其實都心知肚明,隻是這種情況下,也隻能捏著鼻子裝作看不見了。


    就在到底要不要讓李世民去以陝為界分治之時,恰好突厥入寇,李建成舉薦李元吉督諸軍北征,並帶走了秦王府的主要將領與精銳士卒。


    不過在東宮擔任率更丞的王晊又向李世民告密,說李建成將乘為李元吉餞行時暗害李世民。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世民與幕僚房玄齡等密商發動政變。


    他向李淵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並說:“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今欲殺臣,似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


    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亦恥見諸賊!”


    李淵聽後大驚,告訴他說:“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


    而這個時間,已經是武德九年六月三日。


    什麽意思呢?


    玄武門之變,正好發生在六月四日。


    也就是說,李世民先是給李淵“哭訴”一番,借著對方要召二人入朝堪問之際,在玄武門處設兵埋伏,直接斬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隻是此時的李淵並不知道自己二郎會做些什麽。


    待李世民離去後,他在太極宮中長籲短歎。


    為了自己這兩個兒子相爭一事,他可是費了不少心思。


    古人常說,最怕的是子孫沒有本事,守不住辛苦創下的基業。


    可對李淵而言,卻苦於兒子太過優秀,優秀到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本來李建成就已經是一個優秀的繼承者,可偏偏又橫空出世了一個李世民,比李建成優秀了不知多少。


    在這兩個兒子中抉擇,真是讓他好生為難。


    倘若李建成稍微平庸一些,他都不會如此的優柔寡斷啊!


    歎息一聲,李淵打算趁著天色還在,去海池中泛舟散散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