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團結一部分,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先是一愣,覺得這算個什麽方法。
可隨著對這句話的不斷咀嚼,猛然間覺得,這是什麽人間真理啊!
“先生總結的話,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宛如醍醐灌頂般!”
朱高熾忍不住讚歎。
“我可不敢居功。”薑餅擺了擺手,笑道:“這是我那個時代,一位偉人說的話。”
朱元璋發現,當薑餅提到那位偉人時,眼中滿是推崇與尊敬,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對方有如此神色,雖然心中十分好奇,但沒有過分糾結,而是問道:
“具體應該怎麽實施?”
“偉人還說過這麽一句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壯大統一戰線,即使爭取不過來,也盡量不讓它成為阻礙力量。
這場關於科技的變法,必然會觸動儒生、官員和地主階級的利益,這是在所難免的。
但大明能識文斷字的人數不過占據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這些人當中,能做官的又不過百分之三四十。
和這些人相比,數量最為龐大的群眾,就是你們應該拉攏團結的對象。
就如我剛才說的,先讓國民們開了智。
朝廷的政令傳達到地方上,就不會被官紳階級曲解了意思,蒙蔽住百姓。
隻要讓大夥都知道了國家要幹的大事都是能惠及眾人的,激發國民的熱情,那麽那群不識天命,打算逆著曆史洪流而行的儒生們,終究會被人民的力量所淹沒的。”
“說得好!”
朱元璋神情激動:
“咱當年造反的時候,不就是借助了群眾的力量嗎,當時百姓苦暴元久矣,咱才會勢如破竹的攻占一座又一座城池,最終打下這偌大的江山!”
朱標也是道:
“這與唐太宗常常掛在嘴邊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以載舟,亦能覆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
薑餅又道:
“此外,哪怕是這群儒生、各地官僚士紳,也並非就是那麽的團結一心。
這些人讀一輩子的聖賢書,難道真的是那麽推崇孔孟之道嗎?’”
“這自然也不是。”朱高熾笑了笑。
“識文讀書,科舉考試,耗費大半生的時光,不就是為了撈個官做做嗎。”
他一語點破這些讀書人心中的所想。
“對咯!”薑餅也笑了。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為了當官。
既然這樣,這群儒生也能分而劃之。
那些想做官的,就看他們願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潮。
願意革新的,那你這個官自然能順順利利的做下去。
至於守舊的,雖然不至於立馬就將他的烏紗帽給摘了,但升遷是別想了,但凡他犯個什麽事,就能找個由頭直接貶謫了去。
這就叫,團結一部分,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
“不錯不錯!”
朱家眾人都撫掌而笑。
“先生說的,真是甚合我心呐!”
像朱元璋、朱棣這樣的潑才,本來就對這些讀書人沒什麽好感,聽了薑餅的方法後,心中已經盤算著迴去要如何收拾這群家夥了。
至於朱標、朱高熾這類被認為是尊重文人的人,聽完後也是拍手叫好。
尊重隻是他們的謊言,隻要阻擋了國家前進的道路,迎接他們的隻有大棒和鍘刀。
“此外,你們還需要培養自己的新黨人士,不然把守舊的人都貶值了,國家到時候連辦事的人都找不到,那反而麻煩。”
薑餅接著道:
“當然了,從頭培養肯定是不行。
所需的時間未免太久了些,我覺得你們應該等不了。
隻能是從現有的那些未參加科舉的人裏麵,挑選出願意接受新潮思想的人,讓他們直接從頭開始學習。
此後的科舉,四書五經所占據的比率就可以逐步下調。
那些學了新思想之人的考試內容,一開始也不必太難。
至少先選拔一部分人才用著,慢慢的革新。
部分學習了新潮思想卻沒有考中的人,也可以下放到各省州縣當中去,為朝廷培養新學思想。
從蒙學開始,隻會教四書五經的老頑固就可以逐步取締了。
改為學習新潮思想的人擔任老師。
如此反複,五年內有成效、十年內徹底革新。
再之後,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開智的百姓也越來越多,見識過新學的好處後,就不會再有人去懷念當年隻考四書五經的年代了。”
“妙!妙!妙啊!”
薑餅說完,朱元璋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誠如先生所言一般,簡直就是一環扣一環,此可為我大明國策!”
眾人也是紛紛點頭。
薑餅擺了擺手:“老爺子過譽了。
我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給你們一些啟發罷了。
具體要如何實施,還需要你們迴去後因地製宜的考慮出個萬全之策才行。”
朱元璋卻道:
“先生不必過謙,就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那也得有站的位置才行啊!”
“是啊,是啊!”
眾人附和著老朱的話,氣氛無比的和諧。
“好了,先生說了這麽多,咱心中多少也是有譜了。
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迴去大幹一場,就不繼續留在這了。”
看著一邊擼著袖子,一邊神采飛揚說著話的朱元璋,薑餅點了點頭。
“如此也好,我要說的基本上就是這麽多。
後麵要是想起什麽來了,或者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什麽困難,可以再過來一起討論討論。”
“先生就算不說,咱也會不請自來的!”
朱元璋這句話又讓眾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薑餅也笑了。
就這麽,朱元璋帶著朱標、馬皇後和朱雄英一起離開。
小家夥原本是舍不得走的,但已經來這裏待了快一個月,就算再嚴重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老朱知道大孫子就是舍不得電視,但作為大明未來儲君,怎麽能沉迷於外物呢。
不管他如何不舍,還是被帶迴去了。
他一走,馬皇後自然也沒有了留下的理由,也就跟著迴了大明。
朱棣一家也準備離開。
但到了朱瞻基這,他卻表示自己想在薑先生這裏休養一下身子,順便再和他學習學習一些新東西。
朱棣轉念一想,覺得如此也好,便留下朱瞻基後,帶著其他人迴去了。
現在就隻剩下無處可去的崇禎和王承恩,以及借口養病,實則是對這一切好奇無比的朱瞻基,一時間顯得冷清了不少。
可隨著對這句話的不斷咀嚼,猛然間覺得,這是什麽人間真理啊!
“先生總結的話,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宛如醍醐灌頂般!”
朱高熾忍不住讚歎。
“我可不敢居功。”薑餅擺了擺手,笑道:“這是我那個時代,一位偉人說的話。”
朱元璋發現,當薑餅提到那位偉人時,眼中滿是推崇與尊敬,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對方有如此神色,雖然心中十分好奇,但沒有過分糾結,而是問道:
“具體應該怎麽實施?”
“偉人還說過這麽一句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壯大統一戰線,即使爭取不過來,也盡量不讓它成為阻礙力量。
這場關於科技的變法,必然會觸動儒生、官員和地主階級的利益,這是在所難免的。
但大明能識文斷字的人數不過占據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這些人當中,能做官的又不過百分之三四十。
和這些人相比,數量最為龐大的群眾,就是你們應該拉攏團結的對象。
就如我剛才說的,先讓國民們開了智。
朝廷的政令傳達到地方上,就不會被官紳階級曲解了意思,蒙蔽住百姓。
隻要讓大夥都知道了國家要幹的大事都是能惠及眾人的,激發國民的熱情,那麽那群不識天命,打算逆著曆史洪流而行的儒生們,終究會被人民的力量所淹沒的。”
“說得好!”
朱元璋神情激動:
“咱當年造反的時候,不就是借助了群眾的力量嗎,當時百姓苦暴元久矣,咱才會勢如破竹的攻占一座又一座城池,最終打下這偌大的江山!”
朱標也是道:
“這與唐太宗常常掛在嘴邊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以載舟,亦能覆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
薑餅又道:
“此外,哪怕是這群儒生、各地官僚士紳,也並非就是那麽的團結一心。
這些人讀一輩子的聖賢書,難道真的是那麽推崇孔孟之道嗎?’”
“這自然也不是。”朱高熾笑了笑。
“識文讀書,科舉考試,耗費大半生的時光,不就是為了撈個官做做嗎。”
他一語點破這些讀書人心中的所想。
“對咯!”薑餅也笑了。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為了當官。
既然這樣,這群儒生也能分而劃之。
那些想做官的,就看他們願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潮。
願意革新的,那你這個官自然能順順利利的做下去。
至於守舊的,雖然不至於立馬就將他的烏紗帽給摘了,但升遷是別想了,但凡他犯個什麽事,就能找個由頭直接貶謫了去。
這就叫,團結一部分,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
“不錯不錯!”
朱家眾人都撫掌而笑。
“先生說的,真是甚合我心呐!”
像朱元璋、朱棣這樣的潑才,本來就對這些讀書人沒什麽好感,聽了薑餅的方法後,心中已經盤算著迴去要如何收拾這群家夥了。
至於朱標、朱高熾這類被認為是尊重文人的人,聽完後也是拍手叫好。
尊重隻是他們的謊言,隻要阻擋了國家前進的道路,迎接他們的隻有大棒和鍘刀。
“此外,你們還需要培養自己的新黨人士,不然把守舊的人都貶值了,國家到時候連辦事的人都找不到,那反而麻煩。”
薑餅接著道:
“當然了,從頭培養肯定是不行。
所需的時間未免太久了些,我覺得你們應該等不了。
隻能是從現有的那些未參加科舉的人裏麵,挑選出願意接受新潮思想的人,讓他們直接從頭開始學習。
此後的科舉,四書五經所占據的比率就可以逐步下調。
那些學了新思想之人的考試內容,一開始也不必太難。
至少先選拔一部分人才用著,慢慢的革新。
部分學習了新潮思想卻沒有考中的人,也可以下放到各省州縣當中去,為朝廷培養新學思想。
從蒙學開始,隻會教四書五經的老頑固就可以逐步取締了。
改為學習新潮思想的人擔任老師。
如此反複,五年內有成效、十年內徹底革新。
再之後,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開智的百姓也越來越多,見識過新學的好處後,就不會再有人去懷念當年隻考四書五經的年代了。”
“妙!妙!妙啊!”
薑餅說完,朱元璋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誠如先生所言一般,簡直就是一環扣一環,此可為我大明國策!”
眾人也是紛紛點頭。
薑餅擺了擺手:“老爺子過譽了。
我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給你們一些啟發罷了。
具體要如何實施,還需要你們迴去後因地製宜的考慮出個萬全之策才行。”
朱元璋卻道:
“先生不必過謙,就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那也得有站的位置才行啊!”
“是啊,是啊!”
眾人附和著老朱的話,氣氛無比的和諧。
“好了,先生說了這麽多,咱心中多少也是有譜了。
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迴去大幹一場,就不繼續留在這了。”
看著一邊擼著袖子,一邊神采飛揚說著話的朱元璋,薑餅點了點頭。
“如此也好,我要說的基本上就是這麽多。
後麵要是想起什麽來了,或者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什麽困難,可以再過來一起討論討論。”
“先生就算不說,咱也會不請自來的!”
朱元璋這句話又讓眾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薑餅也笑了。
就這麽,朱元璋帶著朱標、馬皇後和朱雄英一起離開。
小家夥原本是舍不得走的,但已經來這裏待了快一個月,就算再嚴重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老朱知道大孫子就是舍不得電視,但作為大明未來儲君,怎麽能沉迷於外物呢。
不管他如何不舍,還是被帶迴去了。
他一走,馬皇後自然也沒有了留下的理由,也就跟著迴了大明。
朱棣一家也準備離開。
但到了朱瞻基這,他卻表示自己想在薑先生這裏休養一下身子,順便再和他學習學習一些新東西。
朱棣轉念一想,覺得如此也好,便留下朱瞻基後,帶著其他人迴去了。
現在就隻剩下無處可去的崇禎和王承恩,以及借口養病,實則是對這一切好奇無比的朱瞻基,一時間顯得冷清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