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王師已至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的京城,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雖然這一年多來,京城中的許多百姓所經曆的事情,比許多人一輩子加起來都多,可今日著實非同尋常。
說起來。
他們先是經曆了朱明皇室覆滅,聽說連皇帝都吊死在了紫禁城外的山上。
接著,是闖王入關。
來的時候說的好聽:“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結果呢,等人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後,許多人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麽一迴事。
的確,李自成起初的確兌現了承諾,他進了京城中來,百姓們確實沒有納糧了。
本以為好日子就來了,結果呢,連一個月都不到,城中百姓就知道了什麽才叫做殘忍。
沒錯,李自成的確沒有讓他們納糧,可這是直接上手明搶啊!
看中了什麽,喜歡什麽,不管他是有主無主,李自成手底下那些驕兵悍將們直接就縱兵去搶了。
對於這種事情,這位已經入主京城的闖王那是直接不管不問。
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忽然無比的懷念起了崇禎來。
至少,在朱家的治下,雖然不怎麽能吃飽飯,可別的地區管不著,至少在皇城根下,那是也餓不死人的。
現在倒好,直接變得家破人亡了,能在李自成的搶劫之下幸存下來的百姓,已然算得上是命大。
本以為這已經算得上夠慘的了。
然而等到李自成被滿清趕走了,這些韃子入了城,百姓們這才知道,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如果說李自成是不把他們當人看。
那麽滿清的韃子就直接不是人。
在京城中燒殺搶掠,為所欲為,誰又敢惹他們?
據說最近多爾袞還下令,要全部不許穿漢家衣冠,留清人服飾,穿清人衣服。
這些習慣了大明寬袍大袖的百姓們,哪裏會喜歡清人的長衫短卦?
更何況還要留那種醜陋的老鼠尾巴辮,這直接激起了城中百姓的反抗心理。
再怎麽說,你換統治者歸換統治者,可憑什麽來更改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啊?
雖然政令還沒有完全貫徹落實下來,但民間的反對情緒卻是一波接著一波,根本停不下來。
大有滿清執意要讓他們這樣做的話,那百姓們就寧死不從!
說實話。
倘若今日崇禎等人沒有過來的話,這個政令至多再過一兩個月,就要被多爾袞頒布下來了。
這是一條毒計。
滿清不僅要坐華夏的王座,還想壞了華夏的根,掘了華夏的墳。
想出這條毒計的人深知,雖然一開始人們可能會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可一旦適應之後,一代傳一代,慢慢的,不管是漢人還是別的什麽人,自然也就忘記了祖宗一開始穿的是什麽衣服,留的是什麽發飾。
說不定等到一兩百年後,他們還會叫囂著這種長衫短褂和辮子,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呢!
想法是好的。
可惜百姓抵觸情緒太大了。
一開始頒布的時候,除了那些吃官家飯的人逼不得已剃了頭,換了衣服,城中的百姓很多都不願意接受,根本沒有自發進行的。
這可為難壞了多爾袞。
可很快就有人建議,幹脆來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看看到底是性命重要,還是漢家衣冠更重要?
可惜,滿清還是低估了這華夏的硬骨頭究竟有多少了。
若非是一茬又一茬的人頭被割了下來,連滿清的屠刀都砍卷了,隻剩下了那些不敢反抗之人,哪裏會這麽輕易的妥協呢。
不過嘛,在這個時空,既然崇禎已經來了,這種所謂的剃頭、屠殺,就斷然不可能再發生。
今日。
城中百姓一如既往的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在這種時代當中,除了那些達官顯貴,每個普通人的臉上都帶著一抹愁容。
街上行走時,步履雖然稱不上匆忙,可卻漫無目的。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做什麽,能從什麽地方賺點錢,弄上一口吃的填填肚子。
眼神中沒有對明天的希望。
畢竟,誰都不知道,死亡和明天,誰會更快到來。
這個時代,死人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如今這麽動蕩更迭的社會中。
百姓們不知道什麽叫做動蕩更迭,但他們卻知道日子並不好過。
先是來了個李自成,接著又來了個滿清攝政王。
他們就像是那韭菜,被這些當權者們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
所有人都已經徹底麻木,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裏。
乃至於有人無比的懷念大明。
至少崇禎還在的時候,他們不用為了生計發愁。
就算沒有辦法大富大貴,可在皇城之下,想要餓死,也沒有那麽容易。
每個走在街麵上的人,他們眼神或許空洞,但心中卻不斷咒罵著賊老天和這該死的世道。
就在這時,一道響徹四方的聲音忽然迴蕩在人們的耳邊。
“明軍威武……明軍威武……”
仔細一聽,他們便聽清了喊的是什麽。
所有人先是錯愕,接著便是難以置信。
行人們很多都素不相識,可在聽到這道聲音之後,卻不約而同的都停下了腳步。
有人的眼中嗪著淚水,顫抖的聲音問道:“各位老兄,你們聽見剛才的聲音了嗎?好像在喊……明軍威武?”
這句話瞬間打破了沉默,人們七嘴八舌的附和了起來。
“是啊是啊,我聽見了,說的就是明軍威武!”
“是我大明的軍隊來了嗎?來救我們了?”
“菩薩保佑,這肯定是我大明的軍隊,天殺的韃子們,該完蛋了吧哈哈哈哈……”
每個人的情緒各不相同。
唯一沒有區別的,是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色。
他們不懂打仗,也不懂軍事。
隻知道那響徹耳邊的聲音,肯定是他大明的天軍來了。
否則,哪裏會有人喊什麽“明軍威武呢?”
每個人都喜極而泣。
這一刻,男女老少,心中不約而同的起了一種相似的聲音。
王師已至,區區韃虜,必然要在大明天軍的威勢之下望風而逃,沒有任何的例外!
雖然這一年多來,京城中的許多百姓所經曆的事情,比許多人一輩子加起來都多,可今日著實非同尋常。
說起來。
他們先是經曆了朱明皇室覆滅,聽說連皇帝都吊死在了紫禁城外的山上。
接著,是闖王入關。
來的時候說的好聽:“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結果呢,等人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後,許多人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麽一迴事。
的確,李自成起初的確兌現了承諾,他進了京城中來,百姓們確實沒有納糧了。
本以為好日子就來了,結果呢,連一個月都不到,城中百姓就知道了什麽才叫做殘忍。
沒錯,李自成的確沒有讓他們納糧,可這是直接上手明搶啊!
看中了什麽,喜歡什麽,不管他是有主無主,李自成手底下那些驕兵悍將們直接就縱兵去搶了。
對於這種事情,這位已經入主京城的闖王那是直接不管不問。
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忽然無比的懷念起了崇禎來。
至少,在朱家的治下,雖然不怎麽能吃飽飯,可別的地區管不著,至少在皇城根下,那是也餓不死人的。
現在倒好,直接變得家破人亡了,能在李自成的搶劫之下幸存下來的百姓,已然算得上是命大。
本以為這已經算得上夠慘的了。
然而等到李自成被滿清趕走了,這些韃子入了城,百姓們這才知道,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如果說李自成是不把他們當人看。
那麽滿清的韃子就直接不是人。
在京城中燒殺搶掠,為所欲為,誰又敢惹他們?
據說最近多爾袞還下令,要全部不許穿漢家衣冠,留清人服飾,穿清人衣服。
這些習慣了大明寬袍大袖的百姓們,哪裏會喜歡清人的長衫短卦?
更何況還要留那種醜陋的老鼠尾巴辮,這直接激起了城中百姓的反抗心理。
再怎麽說,你換統治者歸換統治者,可憑什麽來更改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啊?
雖然政令還沒有完全貫徹落實下來,但民間的反對情緒卻是一波接著一波,根本停不下來。
大有滿清執意要讓他們這樣做的話,那百姓們就寧死不從!
說實話。
倘若今日崇禎等人沒有過來的話,這個政令至多再過一兩個月,就要被多爾袞頒布下來了。
這是一條毒計。
滿清不僅要坐華夏的王座,還想壞了華夏的根,掘了華夏的墳。
想出這條毒計的人深知,雖然一開始人們可能會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可一旦適應之後,一代傳一代,慢慢的,不管是漢人還是別的什麽人,自然也就忘記了祖宗一開始穿的是什麽衣服,留的是什麽發飾。
說不定等到一兩百年後,他們還會叫囂著這種長衫短褂和辮子,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呢!
想法是好的。
可惜百姓抵觸情緒太大了。
一開始頒布的時候,除了那些吃官家飯的人逼不得已剃了頭,換了衣服,城中的百姓很多都不願意接受,根本沒有自發進行的。
這可為難壞了多爾袞。
可很快就有人建議,幹脆來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看看到底是性命重要,還是漢家衣冠更重要?
可惜,滿清還是低估了這華夏的硬骨頭究竟有多少了。
若非是一茬又一茬的人頭被割了下來,連滿清的屠刀都砍卷了,隻剩下了那些不敢反抗之人,哪裏會這麽輕易的妥協呢。
不過嘛,在這個時空,既然崇禎已經來了,這種所謂的剃頭、屠殺,就斷然不可能再發生。
今日。
城中百姓一如既往的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在這種時代當中,除了那些達官顯貴,每個普通人的臉上都帶著一抹愁容。
街上行走時,步履雖然稱不上匆忙,可卻漫無目的。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做什麽,能從什麽地方賺點錢,弄上一口吃的填填肚子。
眼神中沒有對明天的希望。
畢竟,誰都不知道,死亡和明天,誰會更快到來。
這個時代,死人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如今這麽動蕩更迭的社會中。
百姓們不知道什麽叫做動蕩更迭,但他們卻知道日子並不好過。
先是來了個李自成,接著又來了個滿清攝政王。
他們就像是那韭菜,被這些當權者們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
所有人都已經徹底麻木,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裏。
乃至於有人無比的懷念大明。
至少崇禎還在的時候,他們不用為了生計發愁。
就算沒有辦法大富大貴,可在皇城之下,想要餓死,也沒有那麽容易。
每個走在街麵上的人,他們眼神或許空洞,但心中卻不斷咒罵著賊老天和這該死的世道。
就在這時,一道響徹四方的聲音忽然迴蕩在人們的耳邊。
“明軍威武……明軍威武……”
仔細一聽,他們便聽清了喊的是什麽。
所有人先是錯愕,接著便是難以置信。
行人們很多都素不相識,可在聽到這道聲音之後,卻不約而同的都停下了腳步。
有人的眼中嗪著淚水,顫抖的聲音問道:“各位老兄,你們聽見剛才的聲音了嗎?好像在喊……明軍威武?”
這句話瞬間打破了沉默,人們七嘴八舌的附和了起來。
“是啊是啊,我聽見了,說的就是明軍威武!”
“是我大明的軍隊來了嗎?來救我們了?”
“菩薩保佑,這肯定是我大明的軍隊,天殺的韃子們,該完蛋了吧哈哈哈哈……”
每個人的情緒各不相同。
唯一沒有區別的,是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色。
他們不懂打仗,也不懂軍事。
隻知道那響徹耳邊的聲音,肯定是他大明的天軍來了。
否則,哪裏會有人喊什麽“明軍威武呢?”
每個人都喜極而泣。
這一刻,男女老少,心中不約而同的起了一種相似的聲音。
王師已至,區區韃虜,必然要在大明天軍的威勢之下望風而逃,沒有任何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