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事,所有人都知道這種變得利好大眾的事情,已經成了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及了。


    哪怕衍聖公家都差點被毀,也隻能咬著牙認了。


    鬧到了皇帝麵前,人家隻是輕飄飄的說了那麽一句,法不責眾。


    搞的你想發泄的發泄不出來。


    除此之外,這一次過來朱元璋和朱棣談論最多的事情就是有關科技的東西了。


    按照他們的設想,如今已經全麵開展了新學。


    三到五年內就能全部普及,自然也該著手於改革一事。


    通過後世的曆史,他們也了解到了人類社會發生重大轉變,首先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


    而標誌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是蒸汽機的誕生。


    隨著了解的東西越多,二朱越發知道之前以前的想法是多麽的淺薄。


    比如朱棣就曾幻想能否在有生之年坐上高鐵。


    朱元璋也曾想過能不能上天。


    但現在,他們知道這些東西的難度,絲毫不亞於讓一個稚童單槍匹馬的打下一座江山。


    這麽說吧,就目前而言,哪怕有各種後世圖紙書本和視頻的幫助,朱元璋他們想要在幾十年內發展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水平或許都沒那麽輕鬆。


    至於趕上現代化水平,隻能交給後人來完成了。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充滿了雄心壯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自然知道了這些,二朱自然也想著力所能及的為子孫後人多做出點東西來。


    至少,先在五到十年內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功再說吧。


    所以這次過來,除了休息休息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希望能從薑餅這裏多了解些關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東西。


    對此,薑餅也用自己有限的認知結合各種搜索引擎,給了眾人一個答案。


    都在說工業革命的標誌是蒸汽機的誕生。


    但誰都沒想過,這東西並非能一蹴而就。


    就是經曆了上百年的積累,一代代人不斷的研究新東西,致力於能用機器取代人類,最終才實現的蒸汽機。


    包括各種學科知識,用得到的工具等等。


    都是在人類不斷的研發中出現,並形成了一套可靠的理論體係的。


    當然了,對於他們而言,完全可以跳過前期那上百年的發展。


    畢竟從薑餅這裏獲得的科技樹,都已經到近現代了。


    包括各種學科都是如此。


    理論上來講,隻要能掌握了這些所有的知識,哪怕想搓顆蘑菇蛋都沒問題。


    不過,這隻是理論上。


    實際卻會發現,在動手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難題。


    很多人都以為,如果你是個穿越者,帶著理工科的知識迴到了古代,那麽搞出個蒸汽機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卻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


    首先,沒有橡膠,隻能造出大茶壺。


    但是不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朝代,就沒辦法弄到大量橡膠。


    至於牛蹄筋,動物的筋替代的話,太奢侈了。


    所以你至少征服草原或者高原,眾所周知那裏適合當你的原料產地。


    光憑這一先決條件,任何穿越到非大一統王朝的人都可以洗洗睡了。


    說的就是你,宋朝!


    等你什麽時候有本事打下草原來了,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再說別的吧。


    而剩下的大茶壺就很容易,可難的是如何能夠讓他變得足夠小。


    而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至少得拆過個汽車發動機吧?


    好,退一萬步說,你穿越前是個修車的或者是汽車專業的。


    哪怕你拆過汽車發動機,你肯定也沒拆過蒸汽火車的車頭,所以全靠圖片和想象,可能要花費你好多年。


    哪怕你拆過蒸汽火車的車頭,你肯定沒拆過蒸汽汽車……


    所以,一個穿越者要是沒有這些先決條件,稀裏糊塗的就造出蒸汽機來了,那絕對的扯淡。


    要麽就是他有係統,否則正常來說不研究個十幾二十年,第一台蒸汽機是出不來的。


    那些開局沒係統沒圖紙,憑個嘴那麽一說,工匠們那麽一搞,也不考慮什麽橡膠啊之類的東西的主角,純屬臆想和扯淡,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符合常理的一般就是,主角拿了一個大茶壺,然後一群智囊團解決大茶壺漏水漏氣以及如何再小一點的問題。


    假如說很巧你在1736年以後穿越,你可以快馬加鞭去趟英國,把一個叫瓦特的拐騙迴來,當然最好讓他讀點書再來,好死不死那年頭正好有個十全老人開始玩全麵海禁……你試著偷渡一下……然後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


    最後在海外建國,引渡大清百姓,最後反攻神州,掀起一戰……咳咳,扯遠了。


    迴到主角智囊團的問題,足夠大的大茶壺,帶來了足夠多的動力,哪怕大茶壺在漏氣……不要怕,反正他們不知道鍋爐爆炸……你看,你都不一定能研究出壓力器,漏氣說不定正好救你一命……


    至於漏水,隻要鍋不幹,漏就漏吧。


    而其他的比如蒸汽機需要控製轉速,需要離心調速器,需要彈簧。


    缸套又需要鏜床。


    活塞需要車床。


    還有螺絲,螺杆上的螺紋,需要專門的弄出來。


    鋼鐵起碼要坩堝法工藝吧,軸承需要專門設計加工工具。


    還有千分尺、分度盤……


    很多工具現代人別說見了,隻怕是聽都沒聽說過。


    就算是薑餅提供了圖紙和製作視頻方法這些,以洪武朝永樂朝的科技點數想要整出蒸汽機來,也是十分困難的。


    不過在古代別的不說,有一點是現代遠不能及的。


    那會兒的人工可比現在強多了,就憑一些木匠做的那榫卯結構,經過千百年都還堅固無比。


    就說那武當山雷火煉殿的奇觀,你讓現代人去整都整不出來。


    人家那是直接把整個金頂當成了避雷設施來建的。


    所以說,雖然蒸汽機很難,可千萬別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沒有鏜床車床?


    沒關係,直接上人力手搓,咱們別的本事沒有,就是善於克服困難。


    當年沒有計算機,還不是硬生生憑著算盤和人力搞出了蘑菇蛋麽?


    而且也不用一來就搞出多麽高效的蒸汽機,可以先從紐科門蒸汽機入手,接著改進成瓦特蒸汽機,然後再是高壓蒸汽機……


    一步一步來,總能點滿科技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