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祖製?他老人家就是祖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祁鈺嘛……”
朱瞻基先是笑了笑,接著才道:“這就要說到之前的話題,為何朕‘死’了多年,卻又突然活了過來。
我想,你們當中許多人早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吧。”
淺淺的開了個玩笑,朝堂中發出一陣笑聲。
不過正如朱瞻基所說的一樣。
對於古人而言,長生不死是一種願望,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哪怕如秦皇漢武那樣的人物,到了晚年不也想要追求長生嗎?
可以說,就算是普通人也希望自己能夠活的長久一些,更何況是他們這樣掌握著世界話語權的朝堂大員。
尤其是那些年老的大臣們,此刻雙目中更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眉眼中盡是期待,想知道先帝究竟是怎麽死而複生的。
眾人的神態朱瞻基都盡收眼底,雖然覺得有些好笑,但他還是緩緩開口講述了起來。
然而,隨著他將事情的真相揭露。
朝堂上的一眾大臣們卻顯得有些無法接受。
就連於謙這樣的人,此刻臉上也出現了錯愕的神態。
昨晚朱祁鎮發動政變的時候他都沒有現在這麽吃驚。
“皇上,您的意思是,現在的您不是皇陵中的您,而是來自永樂二十二年?”
簡單了捋了一下思路後,於謙似乎心中已經有了點譜,於是問出了心底的疑惑。
“沒錯!”
朱瞻基給了對方一個讚許的眼神,不愧是能挽狂瀾於既倒的於謙啊,這腦子轉的就是快。
別人都還處於懵逼狀態時,他已經大致接受了。
“也就是說,景泰皇帝是在病重之時去到了那處神秘的時空,又正好遇到了你們。
幾處時空連接在一起之後,您才通過光門帶著士兵們來到宮中平定叛亂的?”
於謙又給其餘的大臣們總結了思路。
“然也。”
朱瞻基再次點頭。
“世間竟有如此神奇之事?實在難以想象!”
於謙喃喃自語。
片刻之後,他將心中思緒強行壓製下來,接著道:“那麽,您從永樂二十二年過來,是打算取代了景泰皇帝嗎?”
一個勁爆的問題從於謙的口中發出。
金鑾殿上,眾大臣聽完瞬間沉默了,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
不是,於謙,於大哥,於大爺!
你怎麽敢的啊。
這樣的話是你能問的?
眾人恐懼的同時,不由在心中埋怨起了於謙來。
對於他們來說,朝堂上的那個位置,除了朱祁鎮外,誰來坐都無所謂,反正不都是他朱家的人嗎,在意那麽多幹嘛。
有必要刨根問底嗎?
不過,相比起大臣們噤若寒蟬的模樣,朱瞻基的眼神中卻流露出讚許的神色。
不愧是能寫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的,說話做事的語氣還是那麽的剛,哪怕自己高高在上的坐在龍椅這,扮演的是皇帝的角色,他也敢這麽說話。
佩服!
朱瞻基心中讚許的同時,臉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於少保,朕知道你想說什麽,不過嘛,這個皇位,朕不會坐,我兒祁鈺也不會再坐,而是另有其人。”
什麽?
這話一出,眾人皆驚。
還有高手?
朱祁鎮已經被廢作庶人了,他自然是再不會有資格的。
現在你們父子兩個都不坐皇位了,那要傳位給誰?
就在眾人心中疑惑,於謙臉上驚訝時,朱瞻基朝著側邊道:“二叔,出來吧!”
二叔?
是他們想的那個二叔嗎?
一些大臣臉色微驚,忍不住抬起頭看了過去。
果然,朱瞻基的話音剛剛落下,大殿的一側豁然響起了一道爽朗的笑聲。
“大侄子,我來了。”
說話間,一個模樣高大威猛之人邁著龍驤虎步的身子走到了朱瞻基的身邊,在他的身旁站定。
眾人看清了對方模樣,那些老臣們的臉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來人不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又是何人。
隻是看著高台上叔侄二人如此親熱的模樣,又想到這個世界原本漢王的結局,臉上或多或少露出了忍俊不禁的神色。
隻是很快,眾人想起了這似乎即將成為這個王朝新的主人,又立馬收斂起了笑意,作出一副嚴肅的模樣。
於謙臉上的表情,從剛開始的錯愕轉變成了震驚,再到後來的憤怒。
“先帝,這……”
他剛要開口,就被朱瞻基打斷了,熟知對方性格的他知道,就這個問題而言,對方絕對會發表出一番高論來阻止的。
隻是朱瞻基不想聽。
現在皇帝的癮也過了,叛亂也平息了,一晚上沒睡覺的他實在沒有精力和對方掰扯,隻想趕緊將景泰朝的朱祁鎮帶迴去後補個覺再說。
“行了,於少保,朕知道你想說什麽,無非就是二叔繼承大統,於禮製和祖製都不合規矩。”
於謙聽了,臉上神色略微緩和,正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朱瞻基卻不打算給他發言的機會。
而是直接道:“但是這件事情是爺爺決定的,朕也沒什麽辦法。
實在不行,你們誰要是不同意的話,要不去永樂朝和爺爺商量商量?
或者,他過來和你們商量也行。”
這番話說完,於謙沉默了。
有幾個頭鐵的想附和於謙的人也沉默了。
開什麽玩笑,和永樂大帝扯規矩,扯祖製?
他本人就是最不守規的人。
否則也不會以藩王的身份入朝為帝,甚至強行將建文四年給抹成洪武三十五年這樣的曆史了。
至於祖製,更是扯淡!
他本人就是祖,就是宗。
整個大明朝開國至今,朱元璋是太祖,他朱棣那可是太宗。
他們整日祖製祖製的,不就是這兩位祖宗定下來的規矩嗎。
你去和他扯這些,人心情好了給你兩個大逼鬥,心情不好了直接要你小命!
於謙不是怕事的人,但經曆了這麽些年,當了這麽久的官,他已經學會了妥協,學會了權衡。
你就算在永樂皇帝麵前死諫了有什麽用,人家認定了就是認定了,除了朱元璋,誰能讓他更改主意。
與其這樣,還不如多想想日後要怎麽和這位漢王處事吧。
不管怎麽說,比起朱祁鎮來,這位至少真的是勇武過人。
朱瞻基先是笑了笑,接著才道:“這就要說到之前的話題,為何朕‘死’了多年,卻又突然活了過來。
我想,你們當中許多人早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吧。”
淺淺的開了個玩笑,朝堂中發出一陣笑聲。
不過正如朱瞻基所說的一樣。
對於古人而言,長生不死是一種願望,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哪怕如秦皇漢武那樣的人物,到了晚年不也想要追求長生嗎?
可以說,就算是普通人也希望自己能夠活的長久一些,更何況是他們這樣掌握著世界話語權的朝堂大員。
尤其是那些年老的大臣們,此刻雙目中更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眉眼中盡是期待,想知道先帝究竟是怎麽死而複生的。
眾人的神態朱瞻基都盡收眼底,雖然覺得有些好笑,但他還是緩緩開口講述了起來。
然而,隨著他將事情的真相揭露。
朝堂上的一眾大臣們卻顯得有些無法接受。
就連於謙這樣的人,此刻臉上也出現了錯愕的神態。
昨晚朱祁鎮發動政變的時候他都沒有現在這麽吃驚。
“皇上,您的意思是,現在的您不是皇陵中的您,而是來自永樂二十二年?”
簡單了捋了一下思路後,於謙似乎心中已經有了點譜,於是問出了心底的疑惑。
“沒錯!”
朱瞻基給了對方一個讚許的眼神,不愧是能挽狂瀾於既倒的於謙啊,這腦子轉的就是快。
別人都還處於懵逼狀態時,他已經大致接受了。
“也就是說,景泰皇帝是在病重之時去到了那處神秘的時空,又正好遇到了你們。
幾處時空連接在一起之後,您才通過光門帶著士兵們來到宮中平定叛亂的?”
於謙又給其餘的大臣們總結了思路。
“然也。”
朱瞻基再次點頭。
“世間竟有如此神奇之事?實在難以想象!”
於謙喃喃自語。
片刻之後,他將心中思緒強行壓製下來,接著道:“那麽,您從永樂二十二年過來,是打算取代了景泰皇帝嗎?”
一個勁爆的問題從於謙的口中發出。
金鑾殿上,眾大臣聽完瞬間沉默了,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
不是,於謙,於大哥,於大爺!
你怎麽敢的啊。
這樣的話是你能問的?
眾人恐懼的同時,不由在心中埋怨起了於謙來。
對於他們來說,朝堂上的那個位置,除了朱祁鎮外,誰來坐都無所謂,反正不都是他朱家的人嗎,在意那麽多幹嘛。
有必要刨根問底嗎?
不過,相比起大臣們噤若寒蟬的模樣,朱瞻基的眼神中卻流露出讚許的神色。
不愧是能寫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的,說話做事的語氣還是那麽的剛,哪怕自己高高在上的坐在龍椅這,扮演的是皇帝的角色,他也敢這麽說話。
佩服!
朱瞻基心中讚許的同時,臉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於少保,朕知道你想說什麽,不過嘛,這個皇位,朕不會坐,我兒祁鈺也不會再坐,而是另有其人。”
什麽?
這話一出,眾人皆驚。
還有高手?
朱祁鎮已經被廢作庶人了,他自然是再不會有資格的。
現在你們父子兩個都不坐皇位了,那要傳位給誰?
就在眾人心中疑惑,於謙臉上驚訝時,朱瞻基朝著側邊道:“二叔,出來吧!”
二叔?
是他們想的那個二叔嗎?
一些大臣臉色微驚,忍不住抬起頭看了過去。
果然,朱瞻基的話音剛剛落下,大殿的一側豁然響起了一道爽朗的笑聲。
“大侄子,我來了。”
說話間,一個模樣高大威猛之人邁著龍驤虎步的身子走到了朱瞻基的身邊,在他的身旁站定。
眾人看清了對方模樣,那些老臣們的臉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來人不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又是何人。
隻是看著高台上叔侄二人如此親熱的模樣,又想到這個世界原本漢王的結局,臉上或多或少露出了忍俊不禁的神色。
隻是很快,眾人想起了這似乎即將成為這個王朝新的主人,又立馬收斂起了笑意,作出一副嚴肅的模樣。
於謙臉上的表情,從剛開始的錯愕轉變成了震驚,再到後來的憤怒。
“先帝,這……”
他剛要開口,就被朱瞻基打斷了,熟知對方性格的他知道,就這個問題而言,對方絕對會發表出一番高論來阻止的。
隻是朱瞻基不想聽。
現在皇帝的癮也過了,叛亂也平息了,一晚上沒睡覺的他實在沒有精力和對方掰扯,隻想趕緊將景泰朝的朱祁鎮帶迴去後補個覺再說。
“行了,於少保,朕知道你想說什麽,無非就是二叔繼承大統,於禮製和祖製都不合規矩。”
於謙聽了,臉上神色略微緩和,正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朱瞻基卻不打算給他發言的機會。
而是直接道:“但是這件事情是爺爺決定的,朕也沒什麽辦法。
實在不行,你們誰要是不同意的話,要不去永樂朝和爺爺商量商量?
或者,他過來和你們商量也行。”
這番話說完,於謙沉默了。
有幾個頭鐵的想附和於謙的人也沉默了。
開什麽玩笑,和永樂大帝扯規矩,扯祖製?
他本人就是最不守規的人。
否則也不會以藩王的身份入朝為帝,甚至強行將建文四年給抹成洪武三十五年這樣的曆史了。
至於祖製,更是扯淡!
他本人就是祖,就是宗。
整個大明朝開國至今,朱元璋是太祖,他朱棣那可是太宗。
他們整日祖製祖製的,不就是這兩位祖宗定下來的規矩嗎。
你去和他扯這些,人心情好了給你兩個大逼鬥,心情不好了直接要你小命!
於謙不是怕事的人,但經曆了這麽些年,當了這麽久的官,他已經學會了妥協,學會了權衡。
你就算在永樂皇帝麵前死諫了有什麽用,人家認定了就是認定了,除了朱元璋,誰能讓他更改主意。
與其這樣,還不如多想想日後要怎麽和這位漢王處事吧。
不管怎麽說,比起朱祁鎮來,這位至少真的是勇武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