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迴來了啊!”


    站在煤山眺望不遠處的紫禁城,崇禎心中感慨無限。


    經過了李自成一個月的收容整理後,整座皇宮再次變得煥然一新,不複崇禎逃難至煤山時的荒涼感了。


    恍惚間,他的思緒迴到了當年坐在皇位上的時候。


    隻是一轉眼,一個陌生的人影走了過來,將自己從龍椅下一把……


    崇禎睜開雙眼,一切不過是夢幻泡影般罷了。


    歎息了一聲,對著身後的王承恩道:“走吧大伴,咱們先去找尋慈烺他們。”


    這次迴來的,除了盡自己可能的力量做些什麽外,崇禎還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將自己的幾個兒子都送迴薑先生那裏保證安全。


    最開始,崇禎一度以為三個兒子都因為自己的布置而逃出生天了,很大的可能就是淪落到了民間,成為一個普通的百姓。


    而這也正是崇禎心中所盼望的。


    隻要保住命在,那一切就足夠了。


    那會兒他想的是,等祖宗們帶兵平複了明末的各種叛亂後,再請求他們幫忙找尋自己的兒子,到時候他們一家人都留在薑先生那裏,平凡的度過一世便夠了。


    而隨著朱元璋的一番話語,讓崇禎從渾渾噩噩變得清醒,心中也再一次充滿了希望,於是開始如饑似渴的補充起了從崇禎年間到明末的一切史料知識來。


    也就是那個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幾個兒子們都沒能如願的逃走,反而是被人獻給李自成了。


    但好消息是,直到幾個月後李自成親征吳三桂時,帶著三個兒子隨軍,他們才在史書中失去了消息的。


    這讓崇禎慶幸,還好自己醒悟的早,現在去找他們為時不晚。


    否則要是天真的以為兒子們逃走了的話,等真正過去的時候,隻怕眾人都已經成了一捧枯骨了。


    沒錯,史書中從與吳三桂的征伐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就失去了蹤影,以他的理解和經驗來說,朱慈烺等人要麽就是被李自成給處死了,要麽就是死在了隨軍的路上。


    至於生還的可能,幾乎沒有。


    正因如此,為崇禎迴來也添加了一個理由。


    至於找到兒子們後的打算,崇禎暫時還沒想好。


    不管怎麽樣,此時的大明已經是爛到根裏了,哪怕自己去南直隸的朝廷再次登臨皇位,舉著崇禎的年號和北方的闖逆滿清們抗衡,也隻不過是緩解王朝終結的速度罷了。


    曾經和薑餅他們討論過這個話題,如果自己沒有在煤山吊死,而是選擇南渡,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可最終的結論卻是,很難有太大的改變!


    隻因為大明的底層權利邏輯就不允許自己南渡。


    這是薑先生和宣宗皇帝根據後麵的曆史經驗得出的結論。


    甚至似乎連後麵的弘光政權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隻要江北一丟,大明就完蛋了,沒有任何救迴來的可能。


    這是因為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大明皇帝靠的就是大運河攥住天下的錢袋子,靠九邊精銳壓製腹地的藩鎮,最後又用江北作為臨時備胎,壓製了江南財賦重地。


    運河、邊軍和江北財源構成了大明王朝的三駕馬車。


    這三架馬車使得終明一朝的皇帝們擺脫了後顧之憂。


    皇帝由於掌控了九邊精銳,可以放心的在朝堂上任用文官士大夫,因為槍杆子在皇帝手裏。


    同時,皇帝也可以放心的任用巡撫、總兵、武勳領兵,不需要像唐朝那樣頻繁的調換防區以防止藩鎮做大,更不需要像宋朝那樣把武將當成家賊。


    因為帝國最精銳的邊軍被部署在了鳥不拉屎的邊疆,離不開大運河的供給。


    更不需要擔心江南的士大夫尾大不掉,江北雖然不及江南富庶,但絕對能拿出足夠的財賦使最精銳的邊軍碾壓江南。


    三者的組成使大明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得以高速運轉且不需要擔心出問題。


    然而,鬆山之戰後,大明的精銳都被打爛了,邊軍爛了,賦稅愈發收不上來,導致沒有足夠的實力鎮壓國家的邊患和各種起義,甚至沒有能力再從江南收上賦稅。


    而收不上賦稅,打爛的精銳就沒有恢複元氣的可能。


    恢複不了元氣,就鎮壓不了叛亂,鎮壓不住叛亂又導致收稅愈發困難……


    由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即便自己去到了南方朝廷,整個王朝276年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全都會冒出來。


    中原腹地的藩鎮必然會坐大,重演唐末藩鎮之亂。


    即便是壓下去了藩鎮。


    還有失去壓製的江南士紳,會直接複現東晉的門閥政治。


    即便是這些都能壓住。


    最後南明麵對的將會是控製了長江以北的李自成或滿清。


    自古都是由北打難易,而由南打北難。


    曆史上數得過來的北伐中,幾乎就沒有成功。


    唯一一次的經驗,還是太祖皇帝元末時的起義。


    可以說隻要崇禎南渡,好一點的情況就是重現南宋時期和金人劃江而治的局麵。


    而差一些,就徹底成了割據政權,和南明一般苟延殘喘之後,最終也逃不過覆滅的結局。


    所以,真正想要拯救大明,隻有破而後立了。


    當然了,在文官清流和東林黨的眼中,這或許成了:陛下何故造反了吧。


    但崇禎不在乎。


    十七年來,他已經徹底看透了這些虛偽的清流了。


    否則也不會說出那句文官皆可殺的話來。


    既然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僅僅想靠著幾貼中藥就能拯救病入膏肓的大明,顯然是癡人說夢。


    所以,刮骨療毒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將士紳,尤其是江南士紳這個大毒瘤給刮掉,才能真正的拯救大明的百姓。


    崇禎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憑借對未來的了解和後世的知識,從微末之間開始,再造出一個煌煌大明出來!


    這一刻的,無比的雄心壯誌。


    當然了,在此之前,還是得先找到三個兒子再說。


    這次過來,崇禎和王承恩都早已改頭換麵,換上了普通的大明服飾,甚至就連模樣都通過化妝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若非了解二人的親密之人,很難分辨出這居然是大明曾經的皇帝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