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臨行前的囑托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想迴崇禎十七年!?”
朱由檢這番話一出,不但薑餅有些震驚,就連朱瞻基也放下手中玩物,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他。
“你莫不是瘋了?”
他甚至驚唿出聲。
聞言,朱由檢淡淡的笑了笑,說道:“孫兒不但沒瘋,相反此刻清醒的很。”
“那你為何執意如此?”
在他看來,崇禎十七年已經是亂世時期,崇禎僅憑一人之力,如何能做到力挽狂瀾的地步。
怕是隻有太祖皇帝朱元璋,自己爺爺朱棣,或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人物,或許能做到隻手擎天變。
至於崇禎,以他在位的所作所為來看,還是洗洗睡吧,乖乖在薑先生這裏等著太爺爺和爺爺他們騰出手來後帶兵相助不好嗎,何必如此折騰。
似乎早就料到眾人會有如此反應,崇禎笑道:
“剛來的那段時間,孫兒渾渾噩噩,自覺已經沒有顏麵再去麵對天下臣民,整日以玩樂麻痹心智。
可那日太祖高皇帝將我點醒,也正是因為太清醒了,我才豁然明白,區區顏麵算得了什麽,我這七尺之軀又算得了什麽!
每每想到我崇禎朝的百姓正在闖逆和滿清的治下受苦,孫兒寢食難安。
或許之前,我想著祖宗們帶兵平叛,就能拯救黎民。
可到了那個時候,也未免太晚了些,處在光明即將到來的黑暗中死去的百姓們,心中該是有多麽的絕望。
思來想去,我還是決定迴去,哪怕力所能及的做些什麽,也好過枯坐在這裏等待!”
崇禎一番話說的斬釘截鐵,字句鏗鏘,哪怕是朱瞻基聞言,也是為之一陣失神。
“可是……”
他還想再勸住什麽,卻被薑餅給打斷。
他明白崇禎想迴去的決心有多堅定,旁人無論如何再勸,隻怕也阻止不了,於是朝朱瞻基搖了搖頭,轉而看向朱由檢。
“你想清楚了?”
“是的!”
崇禎的目光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堅定,甚至高過當初在煤山自縊時的決心。
“好吧, 你想清楚了就行。”
看著崇禎,薑餅的心中閃過了一抹欽佩。
誠然,此人被說成是庸君誤國,剛愎自用等等,甚至戲稱為明吊宗。
可無論如何,崇禎對百姓的拳拳愛護之意,在諸多帝王中都是罕見的,就憑這一點,薑餅對他的感觀甚至要好過趙匡胤這些頗有些雄才大略的君王。
“好!”
崇禎點了點頭,一旁的王承恩趕忙上前道:“皇爺,奴婢與您一起去。”
“好!”
沒有猶豫,他很快就同意了下來,作為差點自掛東南枝的吊友,崇禎對王承恩的感情早就超過了一般的主仆,已經將其視作了半個自家人。
這次迴去,有個人在旁邊相助總歸是好的。
“先生可想一起去看看明末的景象?”
心情大好之下,崇禎甚至小小的開了個玩笑。
“還是算了吧。”
薑餅果斷拒絕,雖然他有無敵掛在手,但明末那種情況,尤其是崇禎都已經亡國了,過去豈不是找罪受,哪裏有待在家裏舒服。
他心中沒什麽遠大的抱負與誌向,雖然也同大多數男人一樣幻想過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景象,但也僅限於想想了。
要真讓他去當穿越者,絕對做不到那些前輩們的成就,最多也就憑借一點超出世俗的智慧,能夠小富則安也就夠了,更多了,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見狀,崇禎也沒有失落,這隻是一句玩笑之語罷了。
明末那種險象環生的亂象,自己去蹚渾水也就罷了,像先生這樣的人,還是不去的為妙。
一旁,朱瞻基倒是有些躍躍欲試。
作為從小跟在朱棣身邊長大的馬上天子,他天然的對這種平叛啊打仗啊之類的事情有著興趣。
不過最終出於種種考慮,他也隻能略帶遺憾的將這種想法掐滅。
從朱由檢提出想迴去的想法後,他與王承恩兩人簡單的收拾了一番, 便打算出發了。
“等等!”
忽然薑餅叫住了他們。
“薑先生?”
迴過頭,崇禎的眼中帶著幾分不解之色。
“把這幾本書帶上吧,過去或許用得上。”
崇禎定睛一看,全都是剛剛打印好的,上麵寫著什麽《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軍地兩用人才之友》
他的心中大為感動,知道這是薑先生擔憂自己的安危,特意選出來的,讓王承恩收下包好,又發現在這三本的書的下麵還藏著另外一本被精心包裝了一番的書。
前麵一連串的字不可言語,隻看到後麵的選集二字,崇禎就隻覺得心頭一震,知道此書非同小可,同樣鄭重的交到王承恩的手中。
接著他朝薑餅躬身一拜,語氣誠懇:“多謝先生了。”
“好了,去吧。”
薑餅頗為感慨的道:“我知道你心係天下蒼生,但此事畢竟非同小可,一定不能操之過急,也不可再像從前一般剛愎自用,遇事時反而又猶豫不決了。”
說到這裏,崇禎臉上略帶了一絲尷尬,他之前的所作所為,確實是深入人心,甚至都快形成刻板印象了,一說崇禎就想到剛愎自用四個字,於是心中愈發決定,一定好好扭轉眾人對自己的印象。
他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薑餅又繼續叮囑道:“若實在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就用光門先迴來吧,不管怎麽說,自身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是,先生的教誨,我謹記於心!”
雖然薑餅話多了些,崇禎不但沒有感覺到絲毫的不耐煩,甚至心中升起了一股難言的情緒。
自從父親早亡後,還會這樣關愛自己的,也隻有兄長朱由校了,可到了天啟皇帝也駕崩了,無論是嫂嫂張嫣亦或是皇後周氏,對自己都是敬畏多過愛護。
已經許多年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了。
擦了擦微微有些濕潤的眼角,和眾人告別之後,崇禎與王承恩毅然決然的跨入了光門中。
至此,本就有些寂寥的小院現在更是隻剩了朱瞻基和薑餅兩人。
朱由檢這番話一出,不但薑餅有些震驚,就連朱瞻基也放下手中玩物,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他。
“你莫不是瘋了?”
他甚至驚唿出聲。
聞言,朱由檢淡淡的笑了笑,說道:“孫兒不但沒瘋,相反此刻清醒的很。”
“那你為何執意如此?”
在他看來,崇禎十七年已經是亂世時期,崇禎僅憑一人之力,如何能做到力挽狂瀾的地步。
怕是隻有太祖皇帝朱元璋,自己爺爺朱棣,或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人物,或許能做到隻手擎天變。
至於崇禎,以他在位的所作所為來看,還是洗洗睡吧,乖乖在薑先生這裏等著太爺爺和爺爺他們騰出手來後帶兵相助不好嗎,何必如此折騰。
似乎早就料到眾人會有如此反應,崇禎笑道:
“剛來的那段時間,孫兒渾渾噩噩,自覺已經沒有顏麵再去麵對天下臣民,整日以玩樂麻痹心智。
可那日太祖高皇帝將我點醒,也正是因為太清醒了,我才豁然明白,區區顏麵算得了什麽,我這七尺之軀又算得了什麽!
每每想到我崇禎朝的百姓正在闖逆和滿清的治下受苦,孫兒寢食難安。
或許之前,我想著祖宗們帶兵平叛,就能拯救黎民。
可到了那個時候,也未免太晚了些,處在光明即將到來的黑暗中死去的百姓們,心中該是有多麽的絕望。
思來想去,我還是決定迴去,哪怕力所能及的做些什麽,也好過枯坐在這裏等待!”
崇禎一番話說的斬釘截鐵,字句鏗鏘,哪怕是朱瞻基聞言,也是為之一陣失神。
“可是……”
他還想再勸住什麽,卻被薑餅給打斷。
他明白崇禎想迴去的決心有多堅定,旁人無論如何再勸,隻怕也阻止不了,於是朝朱瞻基搖了搖頭,轉而看向朱由檢。
“你想清楚了?”
“是的!”
崇禎的目光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堅定,甚至高過當初在煤山自縊時的決心。
“好吧, 你想清楚了就行。”
看著崇禎,薑餅的心中閃過了一抹欽佩。
誠然,此人被說成是庸君誤國,剛愎自用等等,甚至戲稱為明吊宗。
可無論如何,崇禎對百姓的拳拳愛護之意,在諸多帝王中都是罕見的,就憑這一點,薑餅對他的感觀甚至要好過趙匡胤這些頗有些雄才大略的君王。
“好!”
崇禎點了點頭,一旁的王承恩趕忙上前道:“皇爺,奴婢與您一起去。”
“好!”
沒有猶豫,他很快就同意了下來,作為差點自掛東南枝的吊友,崇禎對王承恩的感情早就超過了一般的主仆,已經將其視作了半個自家人。
這次迴去,有個人在旁邊相助總歸是好的。
“先生可想一起去看看明末的景象?”
心情大好之下,崇禎甚至小小的開了個玩笑。
“還是算了吧。”
薑餅果斷拒絕,雖然他有無敵掛在手,但明末那種情況,尤其是崇禎都已經亡國了,過去豈不是找罪受,哪裏有待在家裏舒服。
他心中沒什麽遠大的抱負與誌向,雖然也同大多數男人一樣幻想過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景象,但也僅限於想想了。
要真讓他去當穿越者,絕對做不到那些前輩們的成就,最多也就憑借一點超出世俗的智慧,能夠小富則安也就夠了,更多了,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見狀,崇禎也沒有失落,這隻是一句玩笑之語罷了。
明末那種險象環生的亂象,自己去蹚渾水也就罷了,像先生這樣的人,還是不去的為妙。
一旁,朱瞻基倒是有些躍躍欲試。
作為從小跟在朱棣身邊長大的馬上天子,他天然的對這種平叛啊打仗啊之類的事情有著興趣。
不過最終出於種種考慮,他也隻能略帶遺憾的將這種想法掐滅。
從朱由檢提出想迴去的想法後,他與王承恩兩人簡單的收拾了一番, 便打算出發了。
“等等!”
忽然薑餅叫住了他們。
“薑先生?”
迴過頭,崇禎的眼中帶著幾分不解之色。
“把這幾本書帶上吧,過去或許用得上。”
崇禎定睛一看,全都是剛剛打印好的,上麵寫著什麽《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軍地兩用人才之友》
他的心中大為感動,知道這是薑先生擔憂自己的安危,特意選出來的,讓王承恩收下包好,又發現在這三本的書的下麵還藏著另外一本被精心包裝了一番的書。
前麵一連串的字不可言語,隻看到後麵的選集二字,崇禎就隻覺得心頭一震,知道此書非同小可,同樣鄭重的交到王承恩的手中。
接著他朝薑餅躬身一拜,語氣誠懇:“多謝先生了。”
“好了,去吧。”
薑餅頗為感慨的道:“我知道你心係天下蒼生,但此事畢竟非同小可,一定不能操之過急,也不可再像從前一般剛愎自用,遇事時反而又猶豫不決了。”
說到這裏,崇禎臉上略帶了一絲尷尬,他之前的所作所為,確實是深入人心,甚至都快形成刻板印象了,一說崇禎就想到剛愎自用四個字,於是心中愈發決定,一定好好扭轉眾人對自己的印象。
他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薑餅又繼續叮囑道:“若實在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就用光門先迴來吧,不管怎麽說,自身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是,先生的教誨,我謹記於心!”
雖然薑餅話多了些,崇禎不但沒有感覺到絲毫的不耐煩,甚至心中升起了一股難言的情緒。
自從父親早亡後,還會這樣關愛自己的,也隻有兄長朱由校了,可到了天啟皇帝也駕崩了,無論是嫂嫂張嫣亦或是皇後周氏,對自己都是敬畏多過愛護。
已經許多年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了。
擦了擦微微有些濕潤的眼角,和眾人告別之後,崇禎與王承恩毅然決然的跨入了光門中。
至此,本就有些寂寥的小院現在更是隻剩了朱瞻基和薑餅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