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奉天靖難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玩意?”
朱元璋好懸一口氣差點沒上來。
合著自己這個爺爺在前麵給他打生打死,鋪好了所有的道路,這個“好”孫子就是這樣對自己的?
“他幾乎完全推翻了你老人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治製度,在方孝孺等一眾酸儒攛掇下搞了很多“恢複周製”的事情。
這些舉措對新生的大明朝幾乎都是致命的,尤其是對地名和稅收政策的調整。
朱允炆把全國範圍內容的地名全都改成了古代的名稱,不光是州府名稱,縣、衛所等機構,全都被這位建文帝改了個遍。
這種頻繁的地名更改造成了治理混亂,人們在寫公文時不得不備注上它最早的名字,才不至於產生更大的亂子。
這被認為是典型的麵子工程,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對國家的實際治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可以說,朱允炆的騷操作,不但沒有將大明治理的更好,反而變得愈發混亂了。”
薑餅繼續說道。
“混賬!混賬東西!
他娘的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那些腐儒的話也能聽信?
被秦始皇廢除了一千多年的糟粕,這孫子還當個寶一樣給拾起來了?”
朱元璋喘著粗氣,恨不得當場砍幾顆腦袋消消火。
“爹,何必生氣呢,反正這都是之前曆史發生的事情了。
現在有雄英在,一切都會變得不同的。”
朱標見老爹氣的厲害,趕忙安慰道。
“對對對,現在咱大孫還活著,肯定不會像那個廢物一樣!”
聽到朱標的話,又看了眼十分可愛的朱雄英,他心中的氣才消散了不少。
“先生不好意思,您繼續說。”
雖然知道這都是不可能再發生的曆史了,但朱元璋還是忍不住想去了解。
對於洪武大帝的性格,薑餅是親眼見到了,果然十分暴躁。
他笑了笑,繼續道:
“當然了,如果說尊古製度的頒布,隻是動搖了大明的根基。
那麽接下來這個家夥做的事情,就是真正把自己置於萬劫不複的地步了!”
“先生說的,莫非是削藩?”
聽到這,朱標忍不住開口。
“不錯,正是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才剛一逝世。
朱允炆就迫不及待了起來。
為鞏固皇權,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
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
在削藩順序上,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時戶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請改燕王封地於南昌。
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有功無過,為了爭取輿論支持,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
朱允炆支持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將全家押迴應天,廢為庶人,遷往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
湘王柏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
齊王被軟禁在應天。
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蠢貨!蠢貨!!”
聽到這,朱元璋又一次忍不住暴怒了起來。
“咱這幾個兒子有何過錯,朱允炆安敢如此!”
頓了頓,他又道:“咱也不是不認可削藩,可怎麽能如此毫無計劃,操之過急!!”
“是啊!”
朱標的臉上也罕見的浮現出了怒意。
“幾位弟弟並無過錯,哪怕是削藩,將他們手中權力一點點剝離後,仍讓他們在封地做個富貴閑人便是了,何至於此?”
沒理會這父子二人的滿腔怒火,薑餅繼續道:
“做這一切的打算,自然是為了動朱棣這個當時最強的藩王……”
“等等!”
朱元璋忽然叫停。
“先生,您說老四是當時最強的藩王?
那老二老三呢!”
他的這兩個哥哥無論是能力還是軍事,可都不比朱棣差啊。
“這個嘛,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分別在洪武二十八年和三十一年逝世。”
“樉兒,棡兒!”
聽到這話,朱家父子與馬皇後又是一陣傷心。
怪不得他之前還在想,老四既然篡位了,是怎麽壓製住兩個哥哥的,原來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裏。
老大老二和老三都不在了,可不就是他這個四兒子最大了嗎。
等他們平複了下心情,薑餅繼續道:
“建文元年五月,朱棣的三個兒子當時都在應天,他們本可為人質以挾製燕王,可任誰都想不到的是,這個時候的朱允炆又出昏招。
黃子澄勸說不如將他們放迴北平,以麻痹朱棣,他居然還真的信了,大手一揮,朱棣三子全都安全的返迴了北平。
但實際上當時已經削去四位藩王,可謂掩耳盜鈴。”
朱元璋和朱標雙雙閉上了眼睛。
說他是蠢貨都是侮辱了這個詞。
在朱允炆的騷操作下,父子二人已經徹底失望了,甚至連罵人的心情都沒了。
“那後麵四弟是怎麽起兵成功的?”
相比於這個廢物的種種行為,現在的朱元璋和朱標對朱棣的成功反而更感興趣。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
同時寧王朱權也擔心下一個削藩就輪到自己,為了自保,他與朱棣合兵一處,這大大增加了燕王的實力。
朱允炆在得知燕王造反後,便命耿炳文率三十萬大軍前往鎮壓。
本來他應該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匯合,一起攻打北平的。
可由於李景隆遲遲沒有達到,再加上朱棣釋放的假消息,說隻有兩萬大軍在白溝河這個地方駐守,貪功冒進的耿炳文果然上當了。
最終被朱棣率精兵埋伏,雖然他拚死抵抗,可最終還是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虜處死。
而後,朱棣更是大勝李景隆,守北平,襲大寧。
漸漸的,從防守方轉便成了進攻方。
從建文元年開始,一直打到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奉天靖難成功。
他也成為華夏曆史上第一位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之人。
打進應天後,他想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可在一場大火中他不知所蹤。
而後,朱棣登基稱帝,年號永樂。
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以及顯示自己得位之正,他不承認建文年號,遂將建文元年至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
朱元璋好懸一口氣差點沒上來。
合著自己這個爺爺在前麵給他打生打死,鋪好了所有的道路,這個“好”孫子就是這樣對自己的?
“他幾乎完全推翻了你老人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治製度,在方孝孺等一眾酸儒攛掇下搞了很多“恢複周製”的事情。
這些舉措對新生的大明朝幾乎都是致命的,尤其是對地名和稅收政策的調整。
朱允炆把全國範圍內容的地名全都改成了古代的名稱,不光是州府名稱,縣、衛所等機構,全都被這位建文帝改了個遍。
這種頻繁的地名更改造成了治理混亂,人們在寫公文時不得不備注上它最早的名字,才不至於產生更大的亂子。
這被認為是典型的麵子工程,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對國家的實際治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可以說,朱允炆的騷操作,不但沒有將大明治理的更好,反而變得愈發混亂了。”
薑餅繼續說道。
“混賬!混賬東西!
他娘的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那些腐儒的話也能聽信?
被秦始皇廢除了一千多年的糟粕,這孫子還當個寶一樣給拾起來了?”
朱元璋喘著粗氣,恨不得當場砍幾顆腦袋消消火。
“爹,何必生氣呢,反正這都是之前曆史發生的事情了。
現在有雄英在,一切都會變得不同的。”
朱標見老爹氣的厲害,趕忙安慰道。
“對對對,現在咱大孫還活著,肯定不會像那個廢物一樣!”
聽到朱標的話,又看了眼十分可愛的朱雄英,他心中的氣才消散了不少。
“先生不好意思,您繼續說。”
雖然知道這都是不可能再發生的曆史了,但朱元璋還是忍不住想去了解。
對於洪武大帝的性格,薑餅是親眼見到了,果然十分暴躁。
他笑了笑,繼續道:
“當然了,如果說尊古製度的頒布,隻是動搖了大明的根基。
那麽接下來這個家夥做的事情,就是真正把自己置於萬劫不複的地步了!”
“先生說的,莫非是削藩?”
聽到這,朱標忍不住開口。
“不錯,正是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才剛一逝世。
朱允炆就迫不及待了起來。
為鞏固皇權,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
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
在削藩順序上,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時戶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請改燕王封地於南昌。
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有功無過,為了爭取輿論支持,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
朱允炆支持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將全家押迴應天,廢為庶人,遷往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
湘王柏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
齊王被軟禁在應天。
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蠢貨!蠢貨!!”
聽到這,朱元璋又一次忍不住暴怒了起來。
“咱這幾個兒子有何過錯,朱允炆安敢如此!”
頓了頓,他又道:“咱也不是不認可削藩,可怎麽能如此毫無計劃,操之過急!!”
“是啊!”
朱標的臉上也罕見的浮現出了怒意。
“幾位弟弟並無過錯,哪怕是削藩,將他們手中權力一點點剝離後,仍讓他們在封地做個富貴閑人便是了,何至於此?”
沒理會這父子二人的滿腔怒火,薑餅繼續道:
“做這一切的打算,自然是為了動朱棣這個當時最強的藩王……”
“等等!”
朱元璋忽然叫停。
“先生,您說老四是當時最強的藩王?
那老二老三呢!”
他的這兩個哥哥無論是能力還是軍事,可都不比朱棣差啊。
“這個嘛,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分別在洪武二十八年和三十一年逝世。”
“樉兒,棡兒!”
聽到這話,朱家父子與馬皇後又是一陣傷心。
怪不得他之前還在想,老四既然篡位了,是怎麽壓製住兩個哥哥的,原來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裏。
老大老二和老三都不在了,可不就是他這個四兒子最大了嗎。
等他們平複了下心情,薑餅繼續道:
“建文元年五月,朱棣的三個兒子當時都在應天,他們本可為人質以挾製燕王,可任誰都想不到的是,這個時候的朱允炆又出昏招。
黃子澄勸說不如將他們放迴北平,以麻痹朱棣,他居然還真的信了,大手一揮,朱棣三子全都安全的返迴了北平。
但實際上當時已經削去四位藩王,可謂掩耳盜鈴。”
朱元璋和朱標雙雙閉上了眼睛。
說他是蠢貨都是侮辱了這個詞。
在朱允炆的騷操作下,父子二人已經徹底失望了,甚至連罵人的心情都沒了。
“那後麵四弟是怎麽起兵成功的?”
相比於這個廢物的種種行為,現在的朱元璋和朱標對朱棣的成功反而更感興趣。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
同時寧王朱權也擔心下一個削藩就輪到自己,為了自保,他與朱棣合兵一處,這大大增加了燕王的實力。
朱允炆在得知燕王造反後,便命耿炳文率三十萬大軍前往鎮壓。
本來他應該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匯合,一起攻打北平的。
可由於李景隆遲遲沒有達到,再加上朱棣釋放的假消息,說隻有兩萬大軍在白溝河這個地方駐守,貪功冒進的耿炳文果然上當了。
最終被朱棣率精兵埋伏,雖然他拚死抵抗,可最終還是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虜處死。
而後,朱棣更是大勝李景隆,守北平,襲大寧。
漸漸的,從防守方轉便成了進攻方。
從建文元年開始,一直打到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奉天靖難成功。
他也成為華夏曆史上第一位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之人。
打進應天後,他想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可在一場大火中他不知所蹤。
而後,朱棣登基稱帝,年號永樂。
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以及顯示自己得位之正,他不承認建文年號,遂將建文元年至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