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對於你崇禎皇帝的描述,是這樣的:


    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勤惕勵,殫心治理,盛德度越千古,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聽到這,王承恩喜道:“皇爺,後世誇您為亡國之義烈呢!”


    崇禎臉上也是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先生,如此評價,不是挺好的嗎?”


    “你看,又急。


    但在明史中,對你還有這麽一段評價:


    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這裏,才是導致失敗的因素之一!”


    喝了口湯,薑餅繼續說:“你啊,吃虧就吃虧在太過多疑,又刻薄寡恩上麵了。”


    一旁的王承恩瑟瑟發抖。


    這話是我能聽的嗎?


    崇禎先是有些氣惱,覺得寫明史的人完全是在胡編亂造,朕哪裏有那麽不堪。


    可仔細想想,好像……嗯……還是有那麽幾分道理。


    殺毛文龍、袁崇煥、孫元化、熊文燦……


    一共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


    而且在位十七年,一共換了十七個首輔,似乎真的是操之過急,又菜又愛玩了。


    崇禎陷入了迷茫。


    “當然了,這些隻是你的性格缺陷。


    本質上來說,都算不得什麽大問題,你當皇帝雖然不太行,但在大一統王朝中也不算特別差,歸根結底啊,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是運氣不好!”


    “運氣?”


    崇禎咀嚼著這兩個字。


    略帶疑惑的看向薑餅、


    “沒錯,就是運氣!


    明末這情況是真的不對勁


    正常王朝滅亡應該是這樣:


    農民起義。


    各地組織團練清繳。


    團練尾大不掉,藩鎮割據。


    朝廷衰微,群雄並起。


    亂世。


    統一。


    而明朝在第三個階段剛開始,還沒有出現大量藩鎮的時候直接一波猝死


    導致大家都沒有準備好,然後關外滿清卻已經成了政權


    明末的各大勢力,大順,大西,乃至左良玉這種軍閥,事實上都沒有自己的根基,


    這就導致一敗就再無機會,大勢已去。”


    “這,這……”


    聽完,崇禎忽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雖然熟讀曆史,但平時忙於政務,既沒心思也沒功夫去仔細思考這些。


    可現在隨著薑餅的講述,多年看的書忽然在這一刻整合在了一起。


    細細想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覆滅,不都基本上是這樣的情況嗎?


    漢末、隋末、唐末。


    幾乎都是這樣!


    “那大明暴死的原因是什麽,先生可否說明?”


    崇禎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他太想知道了,明明十七年來他沒有一日敢懈怠政務,偏偏最後卻做的一塌糊塗,葬送了兩百多年的大明江山。


    隨著大勢已去,崇禎心中將所有的過錯都歸結在了自己和文官的身上,如果不是文官誤朕,大明或許還有救。


    如果不是自己偏聽偏信,怎麽會導致闖逆進入紫禁城中。


    這些日子以來,崇禎被這種情緒折磨的寢食難安。


    現在忽然有個人告訴自己,其實失敗的原因是在於運氣,崇禎頓時覺得釋懷了,天命難違啊!


    “自然可以。”


    薑餅吃完最後一口米線,說道:


    “主要麽,是兩個原因。”


    他伸出手指在崇禎麵前晃了晃,對方又是一愣。


    自己怎麽都想不明白的事情,薑先生居然直接就拋出來了?還是兩個?


    崇禎此刻不由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太適合當皇帝了。


    “第一,是大明一直以來最嚴重,但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各地藩王!”


    “藩王?”


    崇禎又困惑了,他不太明白,雖然大明確實出現過好幾次藩王之亂,最成功的朱棣甚至直接小宗取代大宗了,但其他人根本掀不起什麽浪花來啊,為什麽會成了最嚴重的問題。


    但他並未打斷,而是細細的聽著薑餅講述了起來。


    “不錯,其實明太祖朱元璋在一開始冊封藩王之時,本意是好的,但他卻忽略了一件事。


    作為大明的王爺,除了不能隨意離開封地之外,其餘的還是很自由的,而且又有朝廷養著他們,這些人不事生產,可娛樂項目總共也就那麽多。


    平時沒事幹了,也就隻有造小人這麽一個事情了。


    對了,你的算術怎麽樣?”


    聽的正認真,薑餅忽然說到算術,讓崇禎一時間思維有些沒跟上。


    “還算可以吧。”崇禎想了想,說道。


    “那就更好解釋了。


    你想一下,我們假設朱元璋一個生了十個兒子,這裏隻作假設哈。


    那麽這十個兒子就是第一代。


    他們中的一人在老朱死後,成為了皇帝,去就番的就是九個王爺。


    這九個王爺裏麵,咱們就說平均一人隻生五個孩子吧,到了第二代就成了四十五人。


    除去世子繼承老爹的爵位,其他孩子爵位自動降一級。


    而下一代也算每人隻生五個孩子,那宗室就有二百二十五人了。


    再下一代,下下代呢?


    就算以20年算一代,你想一下,大明276年中,一共能繁衍多少代了?


    這些宗室一直都是朝廷在供養,或許前中期的時候還算不得什麽壓力,可到了後期,這個尾大不掉的宗室,就成了整個大明朝最大的寄生蟲。


    趴在朝廷的身上貪婪的吸著血。”


    薑餅平靜的說完,崇禎心中卻已經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怪不得,怪不得。


    他就說為什麽感覺大明哪怕是在萬曆年間都還不算特別窮,怎麽一到自己上位,國庫就感覺空落落的去了。


    想要賑災,沒錢。


    想要發軍餉,沒錢。


    想要募兵,更沒錢。


    就別說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了。


    曾經崇禎還很疑惑,到底是為什麽國庫窮成這個樣子,現在聽完薑餅所說,他是徹底明白了。


    宗室宗室,原來問題的根源,就是在崇禎一朝的二十多萬宗室上麵了。


    這群寄生蟲平日裏就等著朝廷來養他們,國家還能有錢就怪了!


    (*  ̄︿ ̄)


    等他稍微反應了一下,薑餅又接著開口。


    “好了,說完宗室,我們再來說一下另外一個因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