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這次過來,本意隻是想解決一下四兒子的就業問題。


    現在落實到位了,原則上該迴去了。


    但老朱是何許人也,那是雁過拔毛的人物。


    既然來了一趟,指定是不會空著手迴去的。


    加上現在和薑餅混熟了,說話也逐漸肆無忌憚了起來。


    又纏著對方收獲了一波東西。


    之前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已經開始下令迴收大明寶鈔,雖然有朝廷抄底,但由於之前的大麵積濫發,也無法真正做到1:1進行銀子兌換的。


    經過李善長一幹人等的商討後,一致決定可以一邊發行新鈔,以舊鈔換新鈔的方法來短暫過渡,同時再輔以銀子匯率。


    不過嘛這個比例就低了一些,眾人加上戶部全體官員加班加點算出來的一個最符合當前朝廷稅收和國庫存銀的兌換比。


    即便做不到一比一,但也比之前無下限貶值,都快不如一張廁紙的大明寶鈔好啊。


    於是許多人紛紛選擇兌換成銀子,隻有拿在手中能真正消費的錢才能算錢。


    至於新幣的發行,卻有些無人問津。


    沒辦法。


    之前被大明寶鈔給坑慘了,現在想想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們多多少少都有些後怕。


    但這樣一來不行啊。


    朱元璋發行新鈔的本意就是為了帶動經濟的同時,逐漸廢除原先難以攜帶銀子和銅幣。


    眼見所有人都對新鈔不感冒。


    在和兒子商論過後,他決定從官員當中強製執行,同時京城地區也試行新鈔的使用。


    之後更是一連串頒布了許多措施,包括往後稅收新鈔等價於同麵值的銀兩,嚴格限製新鈔發行數量,同時民間嚴厲禁止偽造新鈔,一經查出,格殺勿論等等。


    總算是讓百姓們吃了記定心丸。


    京城的人們試著去接觸這些新發行的寶鈔,竟然意外的好用。


    麵值從最低的一文、五文、十文、百文、五百文到一千文不等,分別等價於同麵值的銅幣,在任何地方都具備效益。


    同時也能在京城新出現的一種大明國家銀行的錢莊裏麵進行兌換。


    如果更喜歡使用銅幣或者銀兩,憑借對應的新鈔就能從中兌換出相同的錢幣來。


    這一係列的東西都讓京城百姓們逐漸接受了新幣的施行。


    甚至在買東西的時候,由新鈔進行購物,那就是真正的一分錢一分貨,就算想要進行大額交易時,也隻需拿出一疊新鈔即可。


    存放在身上十分的輕便,不似銅幣和銀子一樣沉重。


    漸漸的,京城竟掀起了一股新鈔熱。


    所有達官貴人的家眷和小廝都以使用新鈔為榮,那些還在使用銅幣和銀兩的人被其視作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鄉下人。


    這樣的風潮也由過往的行商們逐漸帶到全國各地。


    朱元璋相信,用不了多久,新鈔就能徹底取代舊時代錢幣,在大明普及了。


    做成功了這麽一件事,他自然也要開始著手新學的改革措施。


    隨著他思想的越來越先進,是真正覺得朝堂上那些八股取士的臣子思想是如此的愚昧。


    哪怕有些新潮思想出現,也會在瞬息之間淹沒在八股文的浪潮中。


    對於這些人來說,先師孔孟是要尊敬的,之乎者也是要念的,仁愛友善也是要提倡的。


    但背地裏卻是男盜女娼,欺壓百姓,魚肉鄉裏。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新學出現後就能杜絕這一現象。


    實際上這種情況與人性有關,無關新學舊學。


    但總歸來說,日後的種種改革勢必都會觸及舊時代官員和地主的利益,想要自上而下達到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從新學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薑餅這裏,他又學到了關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以拚音來簡化漢字學習難度等等。


    迴想起當初學習各式各樣的文章,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句讀的劃分了。


    韓愈《師說》中也提到過,當時的中晚唐時期,達官貴族家的孩童們“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這樣讓人痛心的情況。


    實際上,並不是人們不想學習句讀劃分,實在是對於以前沒有標點符號的時候,看大段大段的文字簡直就是要命。


    稍微句讀劃分錯誤了,文章就產生了天差地別的含義。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的學生看來,句讀和認字就是學習中的兩個大攔路虎。


    現在薑餅提出的標點符號和拚音完美解決了此類問題,在朱元璋看來,隻要一經推廣。


    哪怕是稚童,掌握了這一訣竅,也能輕而易舉的識文斷字。


    這極大的增強了國民的識字效率。


    也能為後麵推廣新學做提前準備。


    從薑餅這裏又薅到了好東西,朱元璋簡直是喜出望外。


    這次迴去後,基本上再等上一兩月的功夫,新鈔就能普及全國了。


    對於自己規劃的新軍訓練試點也能初具成效,那麽對於新學的推廣也是時候排上日程。


    還有之前答應過崇禎,要帶兵去崇禎十七年親自覆滅滿清。


    這事朱元璋也一直記在心裏。


    隻是礙於手上事務太多,畢竟已經是亡國了的大明,重要程度就得往後延一延了。


    隻要趕在滿清頒布剃發令,甚至大規模屠城前行動,一切都來得及。


    如果到時候新軍訓練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正好打算給蟎青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


    讓軍隊見見血,才能徹底蛻變成真正的強軍!


    心滿意足的朱元璋很快帶著朱標返迴,開展他的現代化大明計劃了。


    另一邊,年輕的朱棣第一次上朝,看著眾人山唿萬歲的場麵,第一次感受到了權利的滋味,並由此深深的愛上了這種感覺。


    這一次沒了幹預,大臣們很快就朝他匯報了關於征討瓦剌的事情。


    得知這是之前的二兒子定下的方針,朱棣很滿意。


    他自然也知道了關於土木堡之變的事,既然已經安排好了,自然就要按照計劃進行。


    沒得說的,迅速籌備軍需,準備就緒後直接大軍開拔草原。


    我來,我見,我征服!


    這就是該時空朱棣的人生信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