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征北大將軍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薑餅檢查結束。
眾人都是一臉緊張的看著他,朱元璋忍不住直接問道:“咋樣啊薑先生,咱老四這身體還有的治嗎?”
就連朱棣,嘴上說著已經看淡生死,死而無憾了。
但能活著誰又願意去死了,更何況作為一名帝王,更是渴望能長生不死。
“不是什麽大問題,隻是感冒了。”
見眾人這副模樣,薑餅寬慰道。
“那為何由檢會說四弟在榆木川就病逝了?”
朱標不解的詢問。
“在古代,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風寒,處理不好也是會要人命的。
本身永樂帝年紀就大了,身體各項機能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在外奔波勞累,出行在外,醫療條件也不如皇宮。
種種因素夾在在一起,這就導致他在榆木川這個地方就沒迴得去了。”
想了想,薑餅解釋道。
聽著這個迴複,眾人都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馬皇後擔憂的道:“那先生,按您說的,棣兒這病能好吧?”
“沒問題,您就放心吧,吃點藥休養一兩天就好了。”
薑餅笑著說完,忽然見對方臉上掛著欲言又止的神色,似乎猜到了她想說什麽,於是補充道:
“而且永樂帝常年帶兵,身體雖然不如從前,可也是很健康的。
要是後麵能不這麽勞累,至少再活個十來年都沒什麽問題。”
聽到這,馬皇後鬆了口氣。
現在的朱棣都六十多了,再活十來年,那就是七八十歲。
古代這已經十分長壽了。
她也不奢求自己兒子們能長生不死,活到這個歲數,已經很好了。
隻有朱元璋樂嗬嗬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道:“好老四,沒給咱丟份啊!這麽大歲數了還親自帶兵,你這是去打哪裏啊?”
忽然聽到父親的誇獎,再加上從薑先生口中得知自己還能活這麽久,朱棣心中十分開懷。
“爹,兒子這是帶兵打韃靼呢,這些狗日的還敢進犯邊關。兒子帶兵消滅了五萬蒙古精銳鐵騎,促使蒙古本部韃靼稱臣納貢,從今以後,大明以北無憂矣……”
朱棣侃侃而談,絲毫沒注意到父親朱元璋的臉色越來越黑。
雖然為自己兒子做出的成就十分驕傲,但朱元璋還是一巴掌糊到朱棣的腦袋上,把還意猶未盡的他瞬間打懵了。
“爹?”
雖然是被親爹糊臉,可自己都六十多歲的人了,這裏還有這麽多人看著,我不要臉麵的嗎?
朱棣不滿的叫了一聲,剛想說些什麽,可抬頭看見朱元璋那張黑臉,小時候犯錯被打的記憶瞬間湧現了出來。
一種刻在骨子裏的懼怕讓這位赫赫有名的永樂皇帝忽然就不敢說來。
“爹什麽爹,你想說什麽?”
朱元璋可不管現在的朱棣多大歲數,是不是當了皇帝。
在他的眼中,自己永遠是他的老子。
當場嗬斥道:“你還沾沾自喜上了?
知不知道自己是什麽身份!
你是皇帝!
皇帝是幹什麽的?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可你倒好,當了皇帝後還不安分,還率軍北伐?
這是你一個皇帝該幹的事情嗎。
知道的知道你是皇帝,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誰的征北大將軍呢。
他娘的,你個老四,老了也不給老子省心,要不是運氣好你來到薑先生這裏,早死了!”
朱元璋氣唿唿的罵道。
可這時,馬皇後卻不高興了,喝道:“朱重八,你罵誰呢?”
這話讓洪武皇帝瞬間想起,不對啊,剛剛自己好像是罵了一句他娘的,可朱棣的老娘不就是咱大妹子嘛,想到這,他隻覺得後背涼颼颼的。
轉頭看向一雙美目瞪著自己的馬皇後,他訕訕笑道:“口誤,剛剛是咱口誤了大妹子,你可千萬別生氣,我這不是教訓這小子氣昏頭了嗎。”
當著眾人的麵,馬皇後也不想讓朱元璋太過難看,隻是哼了一聲,轉頭逗起自己的乖孫來,不再理他。
雖然被朱元璋罵了一頓,朱棣卻絲毫不生氣,甚至感覺心裏暖暖的。
這麽多年了,自己終於又一次能聽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這樣的感覺,真好!
這時,薑餅忍不住笑道:“洪武皇帝,你還真說對了,在後世啊,永樂皇帝可是經常被人戲稱是仁宗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呢!”
眾人頓時大笑起來。
隻有朱棣臉上有些掛不住,自己怎麽能是那個胖兒子的鎮北大將軍呢,誰亂喊的,真的是。
他辯解道:“哼,北部的韃靼瓦剌屢次進犯我大明邊界,隻有將他們都徹底打服了,咱大明才能安生。
但這種事情,一代人來做就夠了,朕這是為後世子孫創下萬世的太平!”
聽到這話,朱元璋幾人都對這個四兒子刮目相看:“說好老四!就衝這一點,你就比朱允炆那個小王八蛋適合做皇帝!”
薑餅也是道:“是啊,有些事情,一代人來做就可以了……
這一點,我還是十分欽佩永樂皇帝的!”
接著他看向朱元璋道:“洪武帝,您之前不是問我你這個兒子當皇帝當著怎麽樣嗎。
他的這一生啊,最佩服也是最想成為的人就是自己的父親朱元璋。
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惜用一輩子來完成。
奪了自己侄子的帝位後,生怕自己死了沒有臉去見父親和大哥,所以什麽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編修《永樂大典》,這本古今第一奇書,幾乎囊括了有史以來的所有資料,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
他經營東北,派鄭和下西洋,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讓其他國家都見識到,遙遠的東方有這麽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宣揚國威,影響深遠
他營建紫禁城,遷都北平。
有人說為什麽放著舒服的金陵不待,要跑去那荒涼苦寒的地方。
殊不知正是這一天子守國門的舉動,造就了終明276年的錚錚鐵骨。
他占領安南,五征漠北,更是為後世子孫打下了大大的基業,此後百年,外族再也不敢侵犯大明的土地半步。
可以這麽說,在整個大明皇帝中,也隻有兩位大帝。
一位是洪武大帝,一位就是永樂大帝!”
眾人都是一臉緊張的看著他,朱元璋忍不住直接問道:“咋樣啊薑先生,咱老四這身體還有的治嗎?”
就連朱棣,嘴上說著已經看淡生死,死而無憾了。
但能活著誰又願意去死了,更何況作為一名帝王,更是渴望能長生不死。
“不是什麽大問題,隻是感冒了。”
見眾人這副模樣,薑餅寬慰道。
“那為何由檢會說四弟在榆木川就病逝了?”
朱標不解的詢問。
“在古代,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風寒,處理不好也是會要人命的。
本身永樂帝年紀就大了,身體各項機能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在外奔波勞累,出行在外,醫療條件也不如皇宮。
種種因素夾在在一起,這就導致他在榆木川這個地方就沒迴得去了。”
想了想,薑餅解釋道。
聽著這個迴複,眾人都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馬皇後擔憂的道:“那先生,按您說的,棣兒這病能好吧?”
“沒問題,您就放心吧,吃點藥休養一兩天就好了。”
薑餅笑著說完,忽然見對方臉上掛著欲言又止的神色,似乎猜到了她想說什麽,於是補充道:
“而且永樂帝常年帶兵,身體雖然不如從前,可也是很健康的。
要是後麵能不這麽勞累,至少再活個十來年都沒什麽問題。”
聽到這,馬皇後鬆了口氣。
現在的朱棣都六十多了,再活十來年,那就是七八十歲。
古代這已經十分長壽了。
她也不奢求自己兒子們能長生不死,活到這個歲數,已經很好了。
隻有朱元璋樂嗬嗬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道:“好老四,沒給咱丟份啊!這麽大歲數了還親自帶兵,你這是去打哪裏啊?”
忽然聽到父親的誇獎,再加上從薑先生口中得知自己還能活這麽久,朱棣心中十分開懷。
“爹,兒子這是帶兵打韃靼呢,這些狗日的還敢進犯邊關。兒子帶兵消滅了五萬蒙古精銳鐵騎,促使蒙古本部韃靼稱臣納貢,從今以後,大明以北無憂矣……”
朱棣侃侃而談,絲毫沒注意到父親朱元璋的臉色越來越黑。
雖然為自己兒子做出的成就十分驕傲,但朱元璋還是一巴掌糊到朱棣的腦袋上,把還意猶未盡的他瞬間打懵了。
“爹?”
雖然是被親爹糊臉,可自己都六十多歲的人了,這裏還有這麽多人看著,我不要臉麵的嗎?
朱棣不滿的叫了一聲,剛想說些什麽,可抬頭看見朱元璋那張黑臉,小時候犯錯被打的記憶瞬間湧現了出來。
一種刻在骨子裏的懼怕讓這位赫赫有名的永樂皇帝忽然就不敢說來。
“爹什麽爹,你想說什麽?”
朱元璋可不管現在的朱棣多大歲數,是不是當了皇帝。
在他的眼中,自己永遠是他的老子。
當場嗬斥道:“你還沾沾自喜上了?
知不知道自己是什麽身份!
你是皇帝!
皇帝是幹什麽的?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可你倒好,當了皇帝後還不安分,還率軍北伐?
這是你一個皇帝該幹的事情嗎。
知道的知道你是皇帝,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誰的征北大將軍呢。
他娘的,你個老四,老了也不給老子省心,要不是運氣好你來到薑先生這裏,早死了!”
朱元璋氣唿唿的罵道。
可這時,馬皇後卻不高興了,喝道:“朱重八,你罵誰呢?”
這話讓洪武皇帝瞬間想起,不對啊,剛剛自己好像是罵了一句他娘的,可朱棣的老娘不就是咱大妹子嘛,想到這,他隻覺得後背涼颼颼的。
轉頭看向一雙美目瞪著自己的馬皇後,他訕訕笑道:“口誤,剛剛是咱口誤了大妹子,你可千萬別生氣,我這不是教訓這小子氣昏頭了嗎。”
當著眾人的麵,馬皇後也不想讓朱元璋太過難看,隻是哼了一聲,轉頭逗起自己的乖孫來,不再理他。
雖然被朱元璋罵了一頓,朱棣卻絲毫不生氣,甚至感覺心裏暖暖的。
這麽多年了,自己終於又一次能聽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這樣的感覺,真好!
這時,薑餅忍不住笑道:“洪武皇帝,你還真說對了,在後世啊,永樂皇帝可是經常被人戲稱是仁宗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呢!”
眾人頓時大笑起來。
隻有朱棣臉上有些掛不住,自己怎麽能是那個胖兒子的鎮北大將軍呢,誰亂喊的,真的是。
他辯解道:“哼,北部的韃靼瓦剌屢次進犯我大明邊界,隻有將他們都徹底打服了,咱大明才能安生。
但這種事情,一代人來做就夠了,朕這是為後世子孫創下萬世的太平!”
聽到這話,朱元璋幾人都對這個四兒子刮目相看:“說好老四!就衝這一點,你就比朱允炆那個小王八蛋適合做皇帝!”
薑餅也是道:“是啊,有些事情,一代人來做就可以了……
這一點,我還是十分欽佩永樂皇帝的!”
接著他看向朱元璋道:“洪武帝,您之前不是問我你這個兒子當皇帝當著怎麽樣嗎。
他的這一生啊,最佩服也是最想成為的人就是自己的父親朱元璋。
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惜用一輩子來完成。
奪了自己侄子的帝位後,生怕自己死了沒有臉去見父親和大哥,所以什麽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編修《永樂大典》,這本古今第一奇書,幾乎囊括了有史以來的所有資料,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
他經營東北,派鄭和下西洋,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讓其他國家都見識到,遙遠的東方有這麽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宣揚國威,影響深遠
他營建紫禁城,遷都北平。
有人說為什麽放著舒服的金陵不待,要跑去那荒涼苦寒的地方。
殊不知正是這一天子守國門的舉動,造就了終明276年的錚錚鐵骨。
他占領安南,五征漠北,更是為後世子孫打下了大大的基業,此後百年,外族再也不敢侵犯大明的土地半步。
可以這麽說,在整個大明皇帝中,也隻有兩位大帝。
一位是洪武大帝,一位就是永樂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