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時看了眼中國票房排名,發現了個特別紮眼的


    想當年滿懷期待去看了《滿江紅》。


    然後中途甚至玩通關了羊了個羊


    作為賀歲喜劇其實還不錯演員演技都在線。


    就是編劇和武指太拉胯了。


    每個人都是八百個心眼然後劇情殺的時候就強行降智。


    邏輯就不要談了細節也不到位。


    宋代枷鎖一般三個等級,十五斤,二十五斤和二十八斤,那個時候一斤是十六兩,最輕的放現在也二十幾斤。


    不會武功的歌女帶著枷鎖可以當麵“偷襲”有防備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完成互換。


    主角鎖血這種事就太常見了,但是放著二打一的機會不要非得背刺隊友最後再來個一打二然後又接殘血solo是真的不好評價。


    歐豪的角色全刪了都沒問題,看宣傳片沃特瑪還以為他戲份很多的樣子。與其最後偷襲刮痧四字弟弟被反殺,還不如主角借中丞令下令誅殺,然後以一敵眾力有不逮死於亂刀之下來得好。


    ——————


    其實,南北宋時期,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他們都是反金的,隻是在戰略布局上不一樣而已,所以黨同伐異是首先需要做的事。


    秦會之此人,怎麽說呢,北宋末年他更偏向主戰一派,並帶頭反對割讓太原。而到了南宋,他成了主和一派的領頭人。從一個私塾先生到權傾朝野的佞臣,能夠躋身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在那樣的亂世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筆墨,定是不凡。


    嶽元帥呢,出身好,能文能武,手下的背嵬軍在正麵戰場上能和金軍主力部隊一較高低,但是要說憑他就能拯救已經積弱百年的大宋那是不可能的,雖沒能了卻君王天下事生前身後名,但也已贏得生前身後名。


    挺喜歡贅婿小說裏關於南北宋和靖康之恥的描述的,電視劇就算了,為了過審除了人名基本上改得麵目全非了。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是指發生於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後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導致北宋滅亡的曆史事件。


    女真先世稱肅慎,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原居住在今黑龍江與鬆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龍江流域的南北地區。遼天慶四年(1114年)九月,遼朝加強對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的防禦,阿骨打集諸路兵誓師於來流水(今拉林河),舉起抗遼鬥爭的義旗。接著攻占遼的寧江州、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賓州(今吉林農安東北)、鹹州(今遼寧開原)。終於在次年(遼天慶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年1月28日)即帝位,國號為金,年號為收國,是為金太祖。


    金朝從建國伊始就確定了以農為本,不改易舊俗,發展奴隸製和抗遼滅遼的對內對外的方針。宣和五年(金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死,弟吳乞買即位,是為太宗,基本上繼承太祖事業,繼續平定張覺,張覺叛軍被宗望平定,張覺逃奔於宋。金太宗即位之初,對宋朝守太祖的命令,與西夏議和。這主要是為穩定南京(原平州)的形勢以及進一步擒捉遼天祚帝,這是當時滅遼所需要的,也是為鞏固金代遼而統治所需要的。金對宋不斷派遣使臣通好。天會三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天祚帝被擒,遼亡。六月,金派李用和等充告慶使如宋。金滅遼後,繼遼與宋對峙。金與遼不同,是個新興起的政權,這個政權的出現和發展使當時南北雙方的政治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當時亦不再是金宋夾攻滅遼,而是金代遼與北宋的和戰問題。金代遼而為宗主。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貫統治集團想乘遼朝衰亡之際,采取聯金滅遼的戰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以建立“萬世功業”。


    政和元年(1111年),鄭允中、童貫使遼,遼人馬植夜謁童貫獻滅遼之策,受到童貫的重視,遂約馬植歸來,馬植到宋首都開封童貫家後,上書給徽宗,獻計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屬山東)渡海到遼東與女真結盟,共滅遼朝,可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地區。深受宋徽宗賞識,賜馬植姓名為李良嗣,後又賜姓趙。金朝建立後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陸而迴。


    重和元年(金天輔二年,1118年)馬政使金口頭表達宋金聯合攻遼及燕、雲地區歸來,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議結盟事務。宣和二年(金天輔四年,1120年)宋遣趙良嗣、馬政先後使金,金亦數次遣使來宋,雙方議定夾攻遼朝,遼燕京由宋軍攻取,金軍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等地,遼亡後燕雲地區歸宋朝,宋將原納給遼朝的歲幣轉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內”,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貫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


    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後爆發了宋江、方臘領導的兩次大的農民起義。宋徽宗雖然鎮壓和瓦解了這兩次農民起義,渡過了農民起義帶來的一場統治危機,但是東北地區女真族的興起,卻使北宋王朝麵臨覆滅的命運。


    此外,在外交、軍事上接連進退失據,先是聽從蔡京之議,與金國連手攻擊日漸末路的遼國,約定功成後把原納給遼的歲貢“轉名過戶”予金,而宋則可得迴失陷多年的燕雲十六州。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需將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給金,而遼的其餘國土亦歸金。宋廷原以為據此便可輕易奪取燕雲十六州,可是沒料到遼軍抵不住金兵的進攻,卻不懼怕與腐朽不堪的宋軍作戰。


    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遼的燕京守兵打得大敗;年底,金兵由居庸關進軍,攻克燕京。這樣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雲諸州交給北宋了。經過雙方討價還價,北宋方麵一再退讓,最後金朝隻答應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北宋,卻要北宋每年除把原給遼朝的40萬歲幣交給金朝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交給金朝。北宋答應每年另交一百萬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朝才答應從燕京撤軍,而在撤軍時,金兵卻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紳、富戶席卷而去,隻把幾座空城交給北宋。


    攻燕之戰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徽宗、王黼、童貫等卻自稱是“不世之功”,大肆慶賀。童貫上“複燕奏”,把一係列敗仗說成是勝仗,吹噓“凱旋還師”。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複燕雲碑”紀功。北宋王朝亡國在即,徽宗君臣卻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謂“複燕雲”的“勝利”之中。


    此後北宋朝廷內部權力鬥激烈:王黼以贖迴燕京有功而權勢日盛,與太子趙桓不和,陰謀策劃立鄆王趙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彥和蔡攸結黨排斥王黼,禦史中丞何也彈劾王黼“奸邪專橫”,王黼於是罷相。這時朱勔力勸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寫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為太師總領政事,具體事務由其子蔡絛把持。白時中為左相太宰、李邦彥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誌。


    1123年7月,前遼國將領、金朝平州(今河北盧龍縣)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事敗逃奔剛成為北宋燕山府的原遼燕京,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斬了張覺,造成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均感到不滿。8月,金國傾向與宋和好的完顏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顏晟繼位,籌劃攻宋。


    1125年4月,童貫、蔡攸又與白時中、李邦彥等排斥蔡絛。蔡京再度免官,童貫封郡王,蔡攸加太保。8月,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攻宋。


    與金朝締結盟約之後,北宋出兵燕雲。但由於宋軍腐敗,缺乏戰鬥力,數十萬大軍兩次攻打遼南京(今北京),均被遼守軍打敗,遼南京還是由金軍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萬貫錢為代稅錢,隨同每年的“歲幣”交付給金朝,宣和五年(金天會元年,1123年)四月,金方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東北作奴隸,宋所得的隻是“城市邱墟、狐狸穴處”殘破不堪的一座空城,宋設燕山府路統治新得的燕京地區。雲州(遼西京)地區,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軍費給金的條件下歸屬宋朝。五月,金已許將朔(今屬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縣)三州先歸宋,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約的。宣和六年(金天會二年,1124年),當時的主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都反對割山西地與宋,太宗還說:“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宗翰、宗望反對割山西地,《金史·宗翰傳》有一段記述很清楚:“宗翰複奏曰:‘先皇帝征遼之初,圖宋協力夾攻,故許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後,請加幣以求山西諸鎮,先皇帝辭其加幣。盟書曰: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今宋數路招納叛亡,厚以恩賞。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貫,嚐期以月日,約以誓書,一無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寧,割付山西諸郡,則諸軍失屯據之所,將有經略,或難持久,請姑置勿割。’上(太宗)悉如所請。”


    據此宋朝亦知求山西地並非失約,因之請加幣以求之,金太祖不要宋朝的加幣獨許之,這是把合法占領的原遼地讓給宋,其目的是為和好,其條件是“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完顏宗翰認為宋朝已違反條件的規定,是敗約的行為,因此反對再割山西諸鎮與宋朝,同時也是從鞏固金朝西邊的形勢出發的。宣和五年(金天會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軍打敗張覺,張覺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張覺。後來北宋雖然殺張覺送迴首級,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將一事成為金朝南侵的借口。


    1125年8月,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10月,東路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縣)戍將韓民毅投降;12月,太子趙桓(欽宗)即位。


    1126年,改年號為靖康。徽宗退位,號教主道君皇帝,稱“太上皇”;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穀)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後,宋將郭藥師降,宋燕山府防衛崩潰;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來援軍三萬人;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貫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決定連夜向南逃竄。徽宗僅帶蔡攸及內侍數人,以“燒香”為名,逃出東京,跑到亳州,又從亳州逃到鎮江去避禍。童貫和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率領勝捷軍和禁衛,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從”為名帶領家人逃到拱州(今睢縣);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縣);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15日,包圍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貽誤軍機,直到得知完顏宗望已經和宋講和以後才罷兵;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1月27日,完顏宗望軍渡過黃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滑縣);1月31日,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因汴京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金軍兵臨城下,派使臣要求宋親王、宰相去軍前議和;2月,金脅宋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議和;9月,朱勔和蔡京、蔡攸三人都被流放;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


    此時隻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圍攻開封。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不但在太原被絆住,而且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種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孟陽紮營。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彥、李棁為逼主戰派李綱、種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鄧圭所致。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種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複至開封城下,宋欽宗大恐,遣使說:“初不知其事,且將加罪其人。”李邦彥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炮手發炮後竟被梟首處死。完顏宗望再攻城時被西軍擊退,於是停止進攻,改肅王趙樞為人質,康王趙構得以迴歸。


    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不果,臨走前派人入城辭行,並送來一封拜辭信,說是“非不欲詣闕廷展辭,少敘悃愊,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某某等充代辭使副,有些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辭。”完顏宗望退軍之時,種師道之弟種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東京開封,種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故事“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宋欽宗也同意李綱表麵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終壓倒了主戰派,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


    以後種師道又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宋欽宗準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壓到,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采用種師道之言。以後種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


    第二次攻宋


    金國以蕭仲恭使宋,耶律餘睹監軍。宋欽宗認為此二人都是原遼國貴族,可誘而用之,以蠟丸封了一封書信讓蕭仲恭送耶律餘睹,使為內應。蕭仲恭忙跑迴金國見完顏宗望,以蠟丸書信獻之。八月,宗望以此為由集合軍隊重新伐宋。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兩人的比賽。


    第一階段,西路完顏宗翰於公元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樣從大同出發,第二天破宋張灝軍於文水(今在山西),1126年9月21日克太原。東路完顏宗望1126年9月8日從保州出發,當天破宋兵於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中山(今河北定州)。1126年9月15日,攻下新樂(今在河北)。1126年9月26日,破宋大將種師中於井陘,取天威軍(今河北井陘縣),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第二階段,經過休整,西路完顏宗翰1126年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進攻,1126年11月22日攻下威勝軍(今山西沁縣),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長治),渡盟津(今孟津)。宋西京(今洛陽)、永安軍(今偃師東)、鄭州皆投降。1126年12月4日,完顏宗翰克澤州(今山西晉城市)。東路完顏宗望1126年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進攻;1126年12月4日宗望諸軍渡河,隨後攻下臨河縣(今浚縣東北臨河村南)、大名縣(今在河北)、德清軍(今清豐)、開德府(今濮陽);12月10日,克懷州(今沁陽)並到達汴京城下。1126年12月16日,宋出兵拒戰,被完顏宗望等擊敗。1126年12月17日,完顏宗翰才到達汴京城下,又被完顏宗望搶了先。


    第二次開封圍城戰


    和第一次開封圍城戰相比,第二次圍城戰宋朝的處境要困難得多:


    王稟守衛的太原在被完顏婁室的五萬金軍圍困二百五十多天後終於失守,完顏婁室的這部分軍隊南渡黃河,西趨洛陽,封鎖了潼關,把宋朝最精銳的西軍關在潼關以內,斷絕了其東來的勤王之路。


    第一次圍城戰時,隻有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到達開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動限於西、北兩隅,有時蔓延到東北角,南麵諸門則始終未受攻擊。第二次圍城時,金軍兩路合攻,四麵合圍,陷東京於徹底孤立。


    第一次圍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顏宗望到達開封的前夕定下了戰守之策。李綱被任命為親征行營使和禦營京域四壁守禦使,取得主持戰守的大權。而第二次圍城時,李綱已經因為姚平仲劫寨失敗一事和種師道一起被褫奪軍權,宋欽宗把戰、守、和的全權都授給宰相何?一邊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邊派出樞密使馮澥到完顏宗翰軍中求和,自以為雙料保險,卻不是守城之道。宋欽宗又臨時派待罪在京的劉韐提舉四壁守禦,另外又以次相孫傅為守禦使,事權不一,掣肘實多。孫傅和何?一樣,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第一次圍城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全軍六萬人,這次增加到八萬人,主要將領完顏闍母、完顏昌、劉彥宗等仍在軍中,隻有郭藥師以燕京留守的名義,留駐燕京。西路軍仍以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婁室三大將為主副帥,完顏銀術可等戰將都屬麾下,漢人高慶裔,時立愛為謀主。完顏婁窒、完顏希尹兩人輪流至潼關外督師阻止宋朝的西軍勤王。西路軍的總人數,原來與東路軍相等,也是六萬餘人,經過長期的圍攻太原,兵力不斷補充,總數增加了一倍以上,這時除封鎖潼關的五萬人外,仍有七八萬人參加第二次開封圍城。計東西兩路金軍的兵力已超過十五萬人,比第一次圍城戰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這邊,第一次圍城時開封原來的禁軍加上西北陸續開來的勤王軍,總數達到二三十萬人。解圍後,這些大軍沒有安放到應當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複員迴西北,一部分參加太原解圍戰而遭到損失,一部分在黃河南岸潰散,還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經濟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圍城時城內守軍不滿七萬。各地勤王軍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隻有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兩個兒子伯奮、仲熊違抗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萬三千人勤王,在潁昌府遭遇完顏宗翰部,大小十八戰互有勝負,最後全軍突入開封城,這是第二次圍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夠進入開封城的勤王軍。


    徽、欽二帝被俘


    1127年1月9日,因為郭京作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城。在攻下開封外城後,金軍將帥並未立即攻城,隻是占領外城四壁,並假惺惺地宣布議和退兵。宋欽宗居然信以為真,命何栗和齊王趙栩到金營求和。宗翰說:“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今之所議,在割地而已。”又“請求”太上皇到金營談判。宋徽宗不敢去,宋欽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宋欽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營,中了金人的圈套。宋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隻是派人索要降表。宋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宋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了。大臣孫覿反複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婢膝之態。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宋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接著,金人在齋宮裏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麵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當時風雪交加,宋欽宗君臣受此淩辱,皆暗自垂淚。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宋欽宗返迴。


    宋欽宗自入金營,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迴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濕巾,至南熏門,宋欽宗見到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便嚎啕大哭。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行至宮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宋欽宗初赴金營,曆盡劫波,三日後歸來,恍如隔世。宋欽宗剛迴朝廷,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然而,宋欽宗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七千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關於金銀布帛,宋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後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盡管以宋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沒有得到滿足,金人揚言要縱兵入城搶劫,並要求宋欽宗再次到金營商談。宋欽宗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營的陰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懼又襲上心頭,這次恐怕是兇多吉少。此時,李若水等人也慫恿宋欽宗前往,宋欽宗終究不敢違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營。


    宋欽宗到達金營後,受到無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與他見麵,還把他安置到軍營齋宮西廂房的三間小屋內。屋內陳設極其簡陋,除桌椅外,隻有可供睡覺的一個土炕,毛氈兩席。屋外有金兵嚴密把守,黃昏時屋門也被金兵用鐵鏈鎖住,宋欽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動自由。此時正值寒冬臘月,開封一帶雨雪連綿,天氣冷得出奇。宋欽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饑餓的折磨外,晚上還得忍受刺骨的寒風,輾轉反側,不能入睡。


    囚禁中的宋欽宗度日如年,思歸之情溢於言表。宋朝官員多次請求金人放迴宋欽宗,金人卻不予理睬。靖康二年二月五日,宋欽宗不得不強顏歡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請去看球賽。球賽結束後,宋欽宗哀求金帥放自己迴去,結果遭到宗翰厲聲斥責,宋欽宗嚇得不敢再提此事。


    金人扣留宋欽宗後,聲言金銀布帛數一日不齊,便一日不放還宋欽宗。宋廷聞訊,加緊搜刮。開封府派官吏直接闖入居民家中搜括,橫行無忌,如捕叛逆。百姓五家為保,互相監督,如有隱匿,即可告發。就連福田院的貧民、僧道、工伎、倡優等各種人,也在搜刮之列。到正月下旬,開封府才搜集到金十六萬兩、銀二百萬兩、衣緞一百萬匹,但距離金人索要的數目還相差甚遠。宋朝官吏到金營交割金銀時,金人傲慢無禮,百般羞辱。自宋欽宗赴金營後,風雪不止,汴京百姓無以為食,將城中樹葉、貓犬吃盡後,就割餓殍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


    金人仍不罷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銀。凡祭天禮器、天子法駕、各種圖書典籍、大成樂器以至百戲所用服裝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諸科醫生、教坊樂工、各種工匠也被劫掠。又瘋狂掠奪婦女,隻要稍有姿色,即被開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樂。當時吏部尚書王時雍掠奪婦女最賣力,號稱“金人外公”。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後,為討好金人,他將本已蓬頭垢麵、已顯羸病之狀的女子塗脂抹粉,喬裝打扮,整車整車地送入金營,弄得開封城內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宋欽宗被廢為庶人;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營。當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時,隨行的李若水抱著宋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還罵不絕口地斥責金人為狗輩。完顏宗翰初時想招降李若水,過了幾天看看無效,就隨便讓手下處理他。李若水罵不絕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節。


    1127年4月1日,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宋徽宗、鄭皇後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宋欽宗、朱皇後、太子趙諶、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4月20日,金人冊封一向主和的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權;同日,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後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後、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史稱“靖康之變”。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靖康稗史箋證》對這次國難所記很詳細,書中所記因為非常恥辱,正史多無法記載,故參考價值頗高。其中《甕中人語》記載: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寶寺火。二十五日,虜索國子監書出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虜索玉冊、車輅、冠冕一應宮廷儀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樂工數百人。二十七日,虜取內侍五十人,晚間退迴三十人。新宋門到曹門火。二十八日,虜索蔡京、王黻、童貫家姬四十七人出城。”金兵攻陷汴京前後,燒殺擄掠,奸淫婦女。除金銀財物之外,大量擄掠宋朝官員和百姓,其中女性尤多。金人特意索要“女童六百人”,卻沒索要男童。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德劉皇後家、藍從家、孟家,沿燒數千間。斡離不掠婦女七十餘人出城。”


    據《南征錄匯》載:靖康元年十二月初十,宋臣“吳開、莫儔傳宋主意,允以親王、宰執、宗女各二人,袞冕、車輅及寶器二千具,民女、女樂各五百人入貢。”金軍守城千戶陸篤詵殺死其兄尚富皂,原因是尚富皂“踞大宅,淫及陸(篤詵)所掠女””。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原定犒軍費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須於十日內輪解無闕。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自正月二十五日,開封府津送人物絡繹入寨,婦女上自嬪禦,下及樂戶,數逾五千,皆選擇盛裝而出。選收處女三千,餘汰入城,國相(完顏宗翰)自取數十人,諸將自謀克以上各賜數人,謀克以下間賜一二人。”次月五日夜,完顏宗翰宴請手下將領,令宮嬪換裝侍酒,不從者即處死,當時有鄭氏、徐氏、呂氏抗命不從,被斬殺,又有“烈女張氏、曹氏抗二太子(完顏宗望)意,刺以鐵竿,肆帳前,流血三日。初七日,王妃、帝姬入寨,太子指以為鑒,人人乞命。”


    《開封府狀》載:“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準金一千錠,得金一十三萬四千錠,內帝妃五人倍益。嬪禦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禦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準金五百錠,得金二十二萬五千五百錠。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準金二百錠,得金二十四萬八千二百錠。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單四人,宗婦二千單九十一人,人準銀五百錠,得銀一百五十八萬七千錠。族婦二千單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準銀二百錠,得銀六十六萬四千二百錠。貴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準銀一百錠,得銀三十三萬一千九百錠。都準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被抵押折價的各類女子統計竟有人。


    《呻吟語》載:“被掠者日以淚洗麵,虜酋皆擁婦女,恣酒肉,弄管弦,喜樂無極。”


    《青宮譯語》載:完顏宗翰長子設也馬看中宋徽宗之女趙富金,完顏宗望於是要徽宗將富金交給設也馬,徽宗以富金已經出嫁為蔡京的兒媳而不同意。完顏宗翰大怒道:“昨奉朝旨分虜,汝何能抗令?堂上客各挈二人。”徽宗道:“上有天,下有帝,人各有女媳。”然而這話有什麽用?設也馬北上途中就以富金為妻,迴到上京後,金太宗詔許,“賜帝姬趙富金、王妃徐聖英、宮嬪楊調兒、陳文婉侍設也馬郎君為妾。”宋欽宗的朱慎妃在北上中途解手時,遭到千戶國祿的調戲,其他婦女慘遭蹂躪而死者甚多。開始共有三千多人的宗室隊伍,到達燕京後,隻剩下一千幾百人,而且十人九病。


    《宋俘記》載:臨行前俘虜的總數為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其中第一批“宗室貴戚男丁二千二百餘人,婦女三千四百餘人”,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國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婦女一千九百餘人。”一個月內,有近半數1500名婦女死去。1900名未死者中,一部分送往上京,聽從金太宗發配,其中上千婦女被賜給金國留守方的人員,另有三百人留住浣衣院(金國皇宮的一部分,供金國皇族選年輕女子以及收留宮女侍女的地方),這些人都被迫隨女真鄉俗,“露上體,披羊裘”,即所謂“牽羊禮”。徽宗的鄭皇後、欽宗的朱皇後也被同樣處理,朱皇後不堪受辱,迴屋後自縊,被救後又投水自盡而死。另一部分留在燕京被賞賜給伐宋的金兵,許多婦女被賣進娼寮,有的還被完顏宗翰以十人換馬一匹,有的被賣到高麗、蒙古作奴仆。


    《呻吟語》引《燕人麈》說這些婦女:“天會時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燕人麈》作者記錄其一位鐵匠鄰居,“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被扣留在金國的北宋使臣宇文虛中曾遇見淪為歌妓的北宋宗姬,作《念奴嬌》詞稱其為“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欽慈族”,另一使臣吳激作《人月圓》詞也說:


    南朝多少傷心事,猶唱後庭花。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


    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北宋滅亡後,已經退位的宋徽宗趙佶與北宋皇帝欽宗趙桓以及皇室、皇族、貴戚、近臣、各種工匠等多人,被押往金國。徽、欽二帝先後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中京(內蒙寧城縣)、上京(黑龍江省阿城市)、韓州(遼寧省昌圖縣)等地,最後遷徙至五國城(黑龍江省依蘭縣)。徽、欽二帝在五國城囚禁的時間最長。欽宗後被遷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終於被俘29年(1156年)後死於燕京。徽、欽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從汴京到韓州期間,基本上處於輾轉遷徙過程,到了五國城後,囚禁生活才穩定。天會十三年(1135年),徽宗由於8年的俘虜生活,有家不能歸,有國不能迴,精神上始終處於落魄他鄉的壓抑狀態,再加上身患重病,於四月病故。


    靖康之變後,金朝授意宋在汴京的其餘官僚議立偽政權。汴京的一些官吏、人民等向金軍請求複立趙氏,被金軍拒絕。經過反複商議,金軍絕不允立趙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議立張邦昌。在金兵的壓力下,十三日,留守司、開封府召集文武官員、僧道、軍民並到宣德門集議擁戴張邦昌事。南宋政權建立之後,李綱等議張邦昌僭逆及受偽命,要求給予處分。趙構將其流放於潭州(今湖南長沙),不久賜死,年四十七。張邦昌偽政權之亡,使金以傀儡政權統治宋之土地計劃失敗。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又下詔,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濟南知府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轄黃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陝西地區,史稱“偽齊”。天會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廢除齊國,在汴京設立行尚書台,治理河南、陝西地區。


    東京淪陷後,康王趙構於靖康元年(天會四年,1126年)十二月一日於相州建大元帥府,就任大元帥,此時金軍早已攻占開封的城牆,北宋處於存亡危急之際,欽宗再次蠟書詔令趙構入援開封。趙構一麵傳檄河北各州府起兵會於北京大名府,於中旬派小部隊南下湯陰(今屬河南)作疑兵,自率近萬軍隊出北門北上,經臨漳(今河北臨漳西南),踏河冰渡過黃河,到達大名。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東南方的東平府。二月下旬初,趙構等逃到濟州。金軍建立偽楚後,在濟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趙構在濟州稱帝以重建宋朝,趙構采納了宗澤的建議,前往作為宋太祖趙匡胤興王之地的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然後再即位當皇帝。趙構見時機成熟,遂於五月初一日(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後建都(行在所)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高宗即位後,尊元佑皇後為元佑太後(後改隆佑太後,即孟太後),任命黃潛善為執政、汪伯彥為樞密院長官,分別兼任統兵的禦營使和副使,實際掌握軍政大權。封原偽楚帝張邦昌為太保、郡王,並參決大事。隨後任命主張抗金的名臣李綱為右相。高宗被迫表示:“朕當與卿等獨留中原,訓練將士,益聚兵馬。都城(開封),可守;雖金賊,可戰。”同時將孟太後、六宮及衛士家屬發往東南,作南逃的準備。當八月初孟太後等離開封府到應天府後,高宗已決定逃往江南地區,遂於八月初升黃潛善為右相,李綱雖同時升為左相,但十多天後即因反對逃往東南而罷相,任相僅兩個半月,高宗隨即令孟太後逃往江寧。九月,金軍按照與偽楚的地界劃分,逐漸分兵占領河北、河東州縣,而被貶的偽楚帝張邦昌也於同月下旬被處死於貶地潭州。


    為了躲避金軍可能的南侵,十月初一,高宗立即從南京應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即逃到揚州。南宋的建立、偽楚的消滅與張邦昌被殺,違背了金太宗不立趙氏而立異姓為帝,作為附屬國的條件。宋高宗還否定了北宋欽宗割讓河北、河東兩路並成為金朝屬國的承諾,而且任命了河北招撫使與河東經製使以圖收複兩河地區,公然與金抗衡。金太宗隨即於同年十二月下詔進攻南宋,但在戰略上是采取會師河北進攻南宋,還是先取陝西,然後進攻南宋,金軍將領意見不一。金太宗決定:“康王(趙)構當窮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陝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命婁室率西路金軍,作為偏師,以進取陝西;左副元帥宗翰(粘罕)率軍會合右副元帥宗輔(訛裏朵)於濮陽(今屬河南),組成東路金軍,作為進攻南宋的主力,發動了南宋建立後金軍第一次大規模南侵的軍事行動。


    宋徽宗、欽宗被金人虜後,徽宗寫下《在北題壁》: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迴首三千裏,目斷天無南雁飛。


    農曆四月,北方還很寒冷,徽宗、欽宗二帝和鄭氏、朱氏二皇後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隻得找些火、茅草燃燒取暖。宋欽宗的朱皇後當時26歲,豔麗多姿,還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


    宋欽宗出發時,被迫頭戴氈笠,身穿青布衣,騎著黑馬,由金人隨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不但受盡旅途風霜之苦,還備受金軍的侮辱。宋欽宗時時仰天號泣,輒被嗬止。日暮宿營時,金兵“縶(zhi)帝及祁王(趙模)、太子、內人手足並臥”,以防逃跑。四月十日,自鞏縣渡黃河,駕車的人對隨行的同知樞密院事張叔夜說,將過界河,張叔夜悲憤難抑,仰天大唿,扼吭而死。五月下旬,過太和嶺時,欽宗等人都被縛在馬背上。七月二十日,徽宗、欽宗在燕京相見,父子抱頭痛哭,悲憤不已。


    被擄人員到達金朝京師會寧府(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市區南2公裏白城)時,金人舉行了獻俘儀式,命令二帝及其後妃、宗室、諸王、駙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裝,頭纏帕頭,身披羊裘,袒露上體,到金朝阿骨打廟去行“牽羊禮”。朱皇後忍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當夜自盡了。金人還為兩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號,稱徽宗為“昏德公”,稱欽宗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後,先被關押在五國城。因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宋徽宗將衣服剪成條,結成繩準備懸梁自盡,被欽宗抱下來,父子倆抱頭痛哭。後金人又將二帝移往均州,此時宋徽宗已病得很厲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欽宗發現時,屍體都僵硬了。宋徽宗的屍體被架到一個石坑上焚燒,燒到半焦爛時,用水澆滅火,將屍體扔到坑中。據說,這樣做可以使坑裏的水做燈油。宋欽宗悲傷至極,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說活人跳入坑中後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燈油用了,所以,不準欽宗跳入坑中。宋徽宗死時五十四歲。徽宗死後,宋欽宗繼續遭受折磨,最後也慘死在北方。


    在五國城期間,宋徽宗還與宋欽宗在宴會上飲酒賦詩,自然是寄厚望於宋欽宗。宋徽宗平生愛好寫詩,再加上做囚徒的傷感,也流溢於詩詞之中。被流放期間,宋徽宗寫詩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其中,《在北題壁》流傳最廣:“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迴首三千裏,目斷天無南雁飛”。孤獨、淒涼之感躍然紙上。


    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天水郡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天水郡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宋欽宗死因另據遺《大宋宣和遺事》。


    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和遼天祚帝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而死。


    紹興三十一年(1161),宋欽宗死訊傳到南宋;七月,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靖康恥是漢民族曆史上的一場大劫,給當時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是大宋王朝的百年國恥。這場大劫所產生的根源更是後人必須深刻總結的重大教訓,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終得洗雪國恥,在此之間,南宋和金國之間的百年戰爭遍布關陝黃土、秦嶺蜀山、河洛中原和江淮沿岸,遠比沙漠中打轉的宋夏戰爭更加激烈震撼。


    《永樂大典》:靖康之變,恥莫大焉。仇雪恥,今其時矣。


    呂思勉:宋朝的滅亡,可以說是我國民族的文化,一時未能急劇轉變,以適應於競爭之故。原來遊牧民族以掠奪為生產,而其生活又極適宜於戰鬥,所以其勢甚強,文明民族,往往為其所乘,羅馬的見軛於蠻族,和中國的見軛於五胡和遼、金、元、清,正是一個道理。……試看宋朝南渡以後,軍政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而一部份士大夫反溺於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


    胡繩:當金兵南下時,一路經過險關要津,全無宋兵抵禦,使金人都歎息說,宋朝太無人了。足見當時宋朝軍隊的無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