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定裏麵,正一這邊,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西山萬壽閣的淨明宗,雲台山清微派和閣皂山靈寶派各出一人,作為東道主的玄霄出兩人。


    茅山上清派是東晉時期形成的一個道教派別。以《上清經》、《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為主要經典,奉魏華存為開派祖師,以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為最高神。上清派強調人體內精氣神的修煉,重登齋入靖、存思諸神形象,不重煉外丹。


    上清派是由南天師道衍變、分化而來。東晉時期,由於南下的司馬氏政權對江南士族存有戒心,造成許多世家大族在政治上並不得誌,他們便以老莊思想作為精神寄托,並因此而加入到道教信仰者的隊伍中來。由於他們均是世家大族出身,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文化修養較高,所以對原本天師道中反映下層平民的那些思想感到不滿,對原來道教中存在的淺陋庸俗的科儀教戒甚是鄙夷。於是,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興趣對舊的天師道進行揚棄改造。上清派多重於個人精、氣、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籙、齋醮和外丹,貶斥房中術,易為士大夫和統治階級所理解和接受,這也正是該派能較快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現,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士大夫)道教發展的變化。


    靈寶派,亦稱閣皂宗、葛家道,為東晉末年葛玄創立的一個道派,活躍於江南一帶,本山為閣皂山。靈寶派出現的時間大致與上清派同時。該派是以信奉和傳承《靈寶經》係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傳與主修《靈寶經》係而得名,尊崇元始天尊為最高神。


    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張魯降曹後,曹操令天師部眾北遷,天師道眾遂散布天下。魏晉時期,由於統治者對道教活動的限製,天師道的發展暫時停滯。但是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師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躍,漸漸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其中葛玄、葛洪祖孫二人之流派並稱為葛家道。葛洪曾孫葛巢甫以古《靈寶經》為基礎,編修了大批“靈寶”類經書,並逐漸形成了以此經書命名的靈寶派。


    傳說葛玄在天台山修行學道,感通太上老君,老君遣三真人下降傳授葛玄《靈寶經》法等33卷 ,葛玄又傳鄭隱及其兄葛孝愛,葛孝愛又傳子葛悌,葛悌又傳葛洪,葛洪又向鄭隱求道,再傳從孫葛巢甫。至晉安帝隆安末年(401年)又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等,直至南朝劉宋時陸修靜總括三洞,製定儀軌,靈寶派盛行。


    清微派,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始於南宋,流傳於元至明初,清初間亦有傳承。該派自稱出於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為名。又謂其教在元始天尊傳法後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


    清微派著有道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樞奏告儀》等皆為著作。該派以行雷法為事,主天人合一,以內練為基礎,輔以外法。強調誠於中,方能感於天;修於內,方能發於外。至今海內外仍有傳承。


    道教中,修行雷法的主要有清微派,神霄派,天心派。清微法脈比較正統,而天心派早已經斷了傳承。


    淨明派全稱是淨明忠孝道,也被為:淨明宗、正一淨明派、忠孝淨明道。該派奉東晉道士許遜為祖師,以江西南昌西山為中心。後淨明派有了分支叫閭山派。淨明道 , 奉許遜、胡慧超等為祖師,融合理學,還建立相當係統的教義理論,如度人濟世、淨明思想、忠孝倫理等,注重理學特色, 融合北方全真派的內煉丹法,與上清派‘黃庭’學說;閭山派同時對淨明派的符法咒術, 依然繼承和發揮。


    其派盛行於宋元時期的淨明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宣揚“由真忠至孝,複歸本淨元明之境”。江西淨明道,以忠孝神仙、強調世俗倫理為其主要特色,學界多以為淨明派乃是受理學影響而產生的一個道派。


    而全真那邊,則是由當年全真七子的門派各出一人,分別為全真遇仙派,全真南無派,全真隨山派,全真龍門派,全真崳山派,全真華山派以及全真清淨派。


    順帶一提的是成都的青羊宮和北京的白雲觀都是全真龍門派的道場,青城山和鶴鳴山現在都是歸龍門管轄。


    全真道創教人王喆(王重陽)共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這七大弟子成為全真道興旺發展的骨幹,各自形成門派,後稱“北七真”。


    馬丹陽(1123 —1183)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更名為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人。家世為地方大族。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寧海傳布全真道,他拋棄千金家產,皈依其道。自此勵行苦節,潛心修煉。王重陽臨死以前,將全真秘訣傳與丹陽,托為全真傳道事業的直接繼承人。後來曆盡艱辛,矢誌宏道,後人讚評他為 “啟迪全真,發揮玄教者也”。傳有全真道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贈封“丹陽抱一無為真人”。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燦》、《漸悟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另《道藏》太玄部收有《丹陽真人語錄》一卷,題為馬鈺述,金人王頤中集。


    譚處端(1123—1185)原名玉,字伯玉。後改名為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寧海人。涉獵經史,尤工草隸,為人慷慨重孝義。素患風痹,藥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來山東傳道,便投奔重陽,求其醫治,隔宿而愈。自此誠心皈依全真道,追隨王重陽,朝夕參請,多得玄旨,摒絕思慮,泯滅人我,苦心修煉。王重陽逝世後,隱跡伊、洛之間。大定二十五年卒於洛陽朝元宮。傳全真道南無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贈封“長真雲水蘊德真人”。有《水雲集》傳世,今存於《道藏》太平部。


    劉處玄(1147—1203)字通妙,號長生子。東萊人。自幼喪父,事母謹孝,不慕榮華,清靜自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陽攜馬丹陽等人到掖城傳道,收劉處玄為徒。從此跟隨王重陽,王重陽去世後,獨自隱遁於京洛,靜心煉性。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在昌陽主持齋醮,設壇禱雨,頗有應驗。承安三年(1198年),金章宗派使者接入宮庭,待如上賓。次年乞請還山,章宗賜銘“靈虛”,以光耀祖庭。泰和三年羽化。傳有全真道隨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贈封“長生輔化明德真人”。著作為《黃帝陰符經注》一卷、《黃庭內景玉經注》一卷、《無為清淨長生真人至真語錄》、《仙樂集》五卷,均收入《正統道藏》之中。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十九歲出家,次年拜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羽化後,他在陝西石爵溪洞穴中住了六年,苦心修道。後來又隱居在龍門山勵誌精修七年。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眾亂民”為借口,下詔禁罷道教,於是東歸棲霞。貞佑二年(1214)秋季,請命招安山東楊安兒義軍。元太祖聞其名,派使者召請,丘處機率弟子十八人從萊州出發,兩年後抵達西域大雪山。返歸燕京後,太祖賜以虎符璽書,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並下詔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賦稅差役。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處機羽化於寶玄堂,殯於白雲觀處順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詔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後世稱為“長春真人”。龍門派為全真道傳承的主要教派。他基本繼承王重陽的思想,主張清心寡欲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另外還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於《正統道藏》;《攝生消息論》一卷,收入《道藏精華錄》。


    王處一(1142—1217) 號玉陽子,一說號全陽子。寧海人。金大定八年(1168)被王重陽收為弟子。長期隱居文登縣雲光洞,“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煉形九年,終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應召赴闕主持萬春節醮事。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召問養生之道、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靜無為、內丹造化、不為而成諸說,“所對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貞韋占五年(1217)羽化於聖水玉虛觀。傳有全真教崳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贈封“玉陽體玄廣度真人。”撰有《雲光集》四卷,《西嶽華山誌》一卷,均收入《正統道藏》中。


    郝大通(1140—1212)名磷,字太古,號恬然子,又號廣寧子,自稱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寧海人,好讀黃老莊列方外之書,擅長卜卦占筮之術,尤精於《大易》。金大定八年(1168),受王重陽法啟發,皈依全真教。金大定十五年(1175),乞食沃州,突有所悟,遂靜坐於沃州橋下,忘形煉功六年,從不言語,人稱“不語先生”。相傳九轉功成後,杖履北遊,在真定間傳教度人。崇慶元年在寧海先天觀羽化。創有全真教華山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贈封為“廣寧通玄太古真人”。著有《太古集》四卷,收存於《正統道藏》。


    孫不二(1119—1182) 法名不二,號清淨散人,或稱孫仙姑。寧海人。馬丹陽之妻,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陽度化出家,授修道秘訣。她獨處靜室,麵壁煉心,七年功成。後遊曆伊、洛,傳道度人。大定二十二年羽化於洛陽。傳有全真教清淨派。元至元六年(1269年),贈封為“清淨淵真順德真人”。《道藏精華錄》收存有《孫不二元君法語》一卷、《孫不二元君傳述丹道秘書》。


    雖然道戰不管輸贏羅天大醮之後龍門派都會把青城,鶴鳴的道場交給玄霄,但是贏過來的和別人讓給你的在外人看起來還是不一樣的。


    參加道戰的弟子都是各自門派的三代弟子,本來玄霄這邊準備出戰的弟子是大師兄靖岩,和大師伯劍奎的二弟子靖梓。


    唐澤師爺維玄子收徒七人,以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參,觜為道號。西方為白虎,掌殺伐。


    唐澤的師父曠雅先生劍參是六弟子,靖岩大師兄在圈裏又有大盈仙人的美稱。


    《道德經》裏有句箴言:“大盈若衝,其用不窮”,盈,即滿盈;衝,則寓含空虛之意。最為充盈之物,看似空虛,實則其效用無窮無盡。


    “大盈若衝”,亦是一種君子之風範。老子所言之大盈者,是那些學識淵博、見識卓越、品格高尚的人,而衝者,則喻其謙遜、低調行事之態。此等美德,實為君子之必備。那麽,何人可稱“大盈”乎?一者,須有深厚學識;二者,須有高尚德行。譬如孔子,乃大盈之典範,雖為大學問家,卻常言“三人行必有我師”,且“日三省吾身”,其向老子問禮之事,更彰顯其虛懷若穀、尊重師長之君子風範。


    而維玄子之所以會考慮唐澤出戰的可能,是因為靖岩和靖梓都是自幼修行門派內的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到了近些年維玄子有了開山立派的想法之後,才遣眾弟子去廣搜天下法門,讓那些半路出家的弟子可以隨意挑選適合自己的法門。


    而唐澤呢,他練炁的根本是全真華山派胎息訣,後又輔以神霄派的五雷法煉體。


    符籙三宗的神霄,天心,清微中,神霄和天心的道統已經斷絕,隻剩清微還傳承海內外。


    加上現在的一氣化三清,他的本領多元化也印證了些許維玄子立新派集多家之所長的想法。


    還有一點則是唐澤正式入道門才一年的時間。就算是帶藝投師,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能和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有一戰之力也說明了這個宗門的氣運正盛,隨便在外麵收個弟子都能中獎。


    “打架範圍隻限這個足球場,餘波最好都別波及到外麵,隻有一炷香的時間哦。”汪筱說完便轉身一步跳上了看台。


    “來根油條不,”安新拎著一大袋早點裏麵包子饅頭麵包油條的啥都有,


    “不用,我吃過早飯了。”汪筱沒有理他。


    “那咱們開始吧。”大師兄迴頭給看台上的眾人打了個招唿後說道。


    “師兄,那我就獻醜了!”唐澤也向大師兄行了個禮,然後便擺開架勢準備進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