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無題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 作者:靖字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戀愛中的男男女女,他們的情感問題往往細膩而複雜,就像汽水剩下的那一點點口水,雖然不起眼,但卻是情感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戀和失戀的感覺,就像是浮在可樂上的冰,難以掩飾,它們是愛情中最直接、最強烈的體驗。而戀愛中的男女,比如美女和處男,就像是襯衫領上的口紅,一目了然,是外界容易觀察到的特征。
愛情中的事情往往沒有固定的規律,用時間來承諾愛情是愚蠢的,因為時間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殺手,能夠消磨掉大多數的情感。愛情是脆弱的,它可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你確定不跟她解釋一下?你是因為盒子上的死後炁才吃那個藥的?”安新問道唐澤。
時間已經來到了第二天,丟丟沒有留下一句話就離開了,迴應唐澤的則是微信上的紅色感歎號和那個無比熟悉又陌生的語音“您好!您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
“誒,”唐澤歎了口氣。“這樣也好,後麵那個任務那麽危險....”
“也是。”安新認同的點了點頭。
“所以說....這就是你們直男的想法?”汪筱在一旁譏諷道“微信不迴電話打不通你就當真沒其他辦法了?
現在不去解釋,怎麽著,是想拖著拖著這事兒就淡了就過了?還自詡是為了對方著想?尊重懂嗎?尊重!還是說你覺得別人會就這麽無條件等著你?你們男的普遍這麽自信的嗎都?”
李方在旁邊搖了搖頭說道,“記得有一天,我加班迴去有點晚了,老婆已經帶孩子睡下了,我不知道她在微波爐裏麵給我留了有飯菜,就自己隨便做了點還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於是第二天我家裏就多了一輛新車。”
說罷,李方發了一個航班號給唐澤,然後帶著盧先生和釋延三兄弟就走了。
讓我們把時間再拉迴頭一天的晚上,大師兄掏出的鈴鐺是一個特殊的三清鈴。
三清鈴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鍾、法鍾、法鈴、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高約二十厘米,口徑約九厘米,用黃銅製造,有柄、鈴內有舌。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製、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宗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三清鈴就是其中之一。
三清鈴柄的上端稱作劍,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裏,流鈴八衝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師常以單手持,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雲:“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代祭祀時,跳神的舞蹈者(即巫師)手裏拿著一種叫做鐃的樂器,而帝鍾就是按比例縮小的鐃。”
在中國古代道教的認識中,帝鍾發出的叮鐺聲,在人類聽起來是一種悅耳的音樂,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屍聽起來卻是十分刺耳,心驚膽戰。在清代人袁枚所著的誌怪小說《子不語》中,第12卷中有一則故事《飛僵》,就有一句:“法師曰:『凡僵屍最怕鈴鐺聲,爾到夜間伺其飛出,即入穴中持兩大鈴搖之,手不可住。若稍息,則屍入穴,爾受傷矣。』”,翻譯過來是:“法師就說,但凡是僵屍,都最怕聽到鈴鐺的聲音。你晚上等到它(僵屍)出來活動之後,就跑到它的洞穴裏去,拿著兩個大鈴鐺拚命的搖動。千萬不能停下,一旦鈴聲停下來,它就會逃迴自己的巢穴,你估計就很危險啦。”這大概也是三清鈴的一種使用吧。
為什麽大師兄的鈴鐺特殊呢,因為他的這個鈴鐺裏麵還附著著一個靈。
《尚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泰誓》雖是後世偽托的古文,但是人為萬物之靈的觀念卻是早已有之。
《禮記·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心也。”《孝經·聖治章》載:“天地之性人為貴。”
《白虎通義·三軍》言:“人者,天之貴物也。”
萬物皆有靈性,人是其中最有靈性的,換句話就是最容易得炁的,所以要是動物草木甚至金石之物得炁開啟神智之後它們都會去模仿人類甚至企圖去變成人類。
雖然建國之後動物就不能成精了,但是在建國之前,動物還是可以成精的,其實在傳統文化中,不僅僅是動物可以成精草木靈石皆可成精。動物修煉稱為妖,植物修煉稱為怪!
東方文認為物老成精。活過二十年的狗,活了十年的貓都是有可能成精的家畜。在莊子中記載過很多長壽的奇妙生物,其中有一個是一隻大龜,他死後龜殼被供奉在楚國的太廟之中,享受祭祀。抱樸子中說:“千年樹精為青羊,萬年樹精為青牛。”是物老成精的典範。而在民間傳說中年齡特別長的樹,自然成了鄉土的土地,鄉民們會祭祀神樹,向神樹祈福禱告。
《白蛇傳》中有一個版本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年間,仙人呂洞賓想度化許仙,就化作賣湯圓的小販,其實給他的湯圓是仙丹。
許仙吃了了一顆湯圓,結果迴家之後發現自己吃不下東西了,覺得是小販的湯圓有問題。呂洞賓覺得此人毫無仙緣,就把他吊掛在西湖的斷橋上,讓許仙吐出了湯圓。
湯圓落水,水中一隻老烏龜和一隻白蛇爭搶仙丹,結果讓白蛇搶到,於是白蛇憑空長了五百年功力,而那隻烏龜以此對白蛇懷恨在心,後來烏龜化作了法海。
不僅僅人讀書可以蛻變,妖怪讀書也可以蛻變,中國古代的誌怪小說中,經常有妖精讀書的段落,妖精讀書可以明事理開智慧,如果讀的是道經,對起修行也有幫助。
有些妖怪因為想快點成精,會在法力不完善的時候,化作美人美男,勾搭少男少女,吸其元氣,加速自身成精的過程。也有的會附體在人身上,通過控製人來吃它喜歡吃的東西補充能量,黃鼠狼附身的人就會變得喜歡吃雞。
有一些長在道觀佛寺的樹木花草,經年累月聽道士誦經,漸漸的就開了靈智,一邊護衛正法,一邊聽經修行。
而大師兄這個鈴鐺上的靈便是一株在道觀聽了上百年經的毛地黃。毛地黃的花語是謊言、不誠實。
傳說壞妖精將毛地黃的花朵送給狐狸,讓狐狸把花套在腳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黃間覓食所發出的腳步聲,因此毛地黃還有另一個名字——狐狸手套。此外,毛地黃還有其他如巫婆手套、狐狸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鍾等別名。
所以這鈴鐺上的靈有識別人謊言的能力。
這鈴鐺來自山西一座深山裏的小道觀,這個觀沒有名字,隻有一個年老的道士守著,老道士沒有徒弟也沒有後人,本來想著再過些歲月這觀便隨著她消失在這世上罷了。
直到有一日,觀裏來了個遊方的年輕道士,年輕道士本來隻是上門想討口水喝,不料剛進道觀外麵便下起了瓢潑大雨。
在等雨停之際,年輕道士和觀裏的老道士聊了會兒,順便又幫忙修補了幾處漏雨的地方,等雨停了就離開了。
年輕道士走後,老道士便迴到主殿繼續誦經,一直到深夜才睡下。
四更時,一道身影出現在了這無名道觀的主殿之中,這人看著大殿上供奉的三清像行了個禮,然後把手伸向了供桌上那個寶光內斂的三清鈴。
“大膽!”一道清喝在大殿中迴響著,那人尋著聲音抬頭看去,發現剛剛那一聲喝止竟是麵前的太上老君像所言。
“大膽小賊,竟敢來此行竊!還不速速退去,本座尚可免你一死!”老君像吐人言,聲如雷霆,並且金光大盛,狂風乍起。
“哼,不說人話是吧,”來人冷哼一聲,隨即盤腿坐下嘴裏開始劈裏啪啦的念道,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翁。
七政八靈,太上浩兇。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
素梟三神,嚴駕夔龍,
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紫氣乘天,丹霞赫衝,
吞魔食鬼,橫身飲風,
蒼舌綠齒,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禦兇,
天騶激戾,威北禦鋒。
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辟屍千裏,掃卻不祥,
敢有小鬼,欲來見狀。
钁天大斧,斬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鬥燃骨。
四明破骸,天猷滅類,
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急急如北帝明威口敕律令。”
隨著這天蓬咒一出,殿內的金光瞬間就暗淡了下去,風也停了,老君爺爺也老實了。
而那人一遍又一遍地念著天蓬咒,一副要念到天亮的架勢。
直至這人念到第十七遍,終於,大殿的鈴鐺上傳來了求饒的聲音。
“別念了喂,求求了,再念俺們兒就頂不住了!”
“哦?那現在能說人話了吧。”那人停下了法咒
“能能,道爺您收了神通就行!”鈴鐺說道
“行唄,那你說說這啥情況唄!”來的這人就是白天路過的年輕道士。
“話說300年前....”那個鈴鐺開始講到
.....
等鈴鐺講完故事,年輕道士便帶著鈴鐺離開了這座道觀,而隨著鈴鐺出了道觀的大門以後,整個道觀包括觀裏的老道都瞬間成了灰燼。
這鈴鐺的本體是道觀主殿旁的一株毛地黃,明朝永樂年間跟著鄭和的寶船來到了這中土大路然後被隨船的道士移栽迴了觀裏。
道觀裏的人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道觀也是倒了兩次又被人重建了起來,直到最近的幾十年,這株毛地黃終於生出了靈智,在他懵懂的那幾年,道觀裏麵住的是一個小姑娘,一個小男孩,和一個老道士。
又過了五六年,老道士發現了毛地黃的存在,但他沒有說什麽,隻是有事沒事的在曬太陽的時候在腳邊放上一本講化形之術的道藏。
溫和的午後陽光下,老道士躺在小院裏小憩,微風習習,吹動他腳邊的書頁,好似有人在翻閱。
道觀裏的兩個小孩慢慢長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觀裏會跑來一隻小狗,有時候是一隻小貓,一隻小兔子,甚至有一次還飛來了一隻孔雀,但是無一例外過了幾天又突然消失不見了。
又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長大的男孩說要下山去從軍。
“妹妹你放心,等打退了侵略者我就迴來,到時候我們就成親,生好多好多娃......”
男孩對抹著眼淚的女孩說。
男孩出發的前一夜,老道士把男孩叫進了房間,並且也叫了毛地黃出來。
於是第二天,男孩便帶著這株通靈的仙草下山了。
又過了兩年,毛地黃帶著男孩迴來了。
男孩投入了晉綏軍,然後死在了抵抗外敵的戰場上,而在那場戰役裏重傷的毛地黃毅然舍了本體想要帶著男孩的地縛靈迴去見女孩最後一麵。
可惜最後還是沒能如願,男孩的地縛靈消散在了離觀隻有20裏路遠的地方。
而當毛地黃迴到觀裏時,它也是油盡燈枯了,於是老道士便施展神通將它封在了觀裏的三清鈴中。
當毛地黃從鈴中蘇醒的時候,老道士早已駕鶴西去了,觀裏隻剩下一個老道姑,從她的自言自語裏,毛地黃知道原來又過了好多年了。
觀旁邊的小山村裏修通了公路,村子裏的人慢慢也都搬走了,隻剩下這個小女孩還在觀裏等著小男孩迴來。
毛地黃沒有現身,它不忍讓小女孩的期盼破滅。
直到後來小女孩也快要死了,毛地黃也沒有現身,但是他也不想小女孩死去,沒了本體,它失去了隨意移動的能力,隻能依托這三清鈴存在。
如果小女孩也離去,那麽這世間就隻剩下它一個了。
於是它便每日耗費著生命,維持著這道觀裏的一切,它就每天看著小女孩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又起床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
小女孩也每天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絲毫沒有察覺為什麽每天都會有那麽些幹柴等著她去劈,每天都會有新鮮的食物等著她去做,她隻記得她要等一個人。
如果沒有年輕道士的到來,再過個三五年,等毛地黃的炁力完全枯竭之後,這座道觀便真的就消失在這世間了。
年輕道士聽完毛地黃的故事後,問他願不願意隨他下山,而後便把鈴鐺揣進了懷裏。
.....
走前,毛地黃去見了小女孩最後一麵。
“小婷,醒醒小婷,”
“嗯?”被喚作小婷的女子打著哈欠睜開了眼睛。
然後哭著撲進了來人的懷裏。
“我迴來了,以後不走了。”
“嗯!”女孩笑著答道,然後慢慢在男孩的懷裏睡去。
愛情中的事情往往沒有固定的規律,用時間來承諾愛情是愚蠢的,因為時間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殺手,能夠消磨掉大多數的情感。愛情是脆弱的,它可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你確定不跟她解釋一下?你是因為盒子上的死後炁才吃那個藥的?”安新問道唐澤。
時間已經來到了第二天,丟丟沒有留下一句話就離開了,迴應唐澤的則是微信上的紅色感歎號和那個無比熟悉又陌生的語音“您好!您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
“誒,”唐澤歎了口氣。“這樣也好,後麵那個任務那麽危險....”
“也是。”安新認同的點了點頭。
“所以說....這就是你們直男的想法?”汪筱在一旁譏諷道“微信不迴電話打不通你就當真沒其他辦法了?
現在不去解釋,怎麽著,是想拖著拖著這事兒就淡了就過了?還自詡是為了對方著想?尊重懂嗎?尊重!還是說你覺得別人會就這麽無條件等著你?你們男的普遍這麽自信的嗎都?”
李方在旁邊搖了搖頭說道,“記得有一天,我加班迴去有點晚了,老婆已經帶孩子睡下了,我不知道她在微波爐裏麵給我留了有飯菜,就自己隨便做了點還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於是第二天我家裏就多了一輛新車。”
說罷,李方發了一個航班號給唐澤,然後帶著盧先生和釋延三兄弟就走了。
讓我們把時間再拉迴頭一天的晚上,大師兄掏出的鈴鐺是一個特殊的三清鈴。
三清鈴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鍾、法鍾、法鈴、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高約二十厘米,口徑約九厘米,用黃銅製造,有柄、鈴內有舌。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製、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宗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三清鈴就是其中之一。
三清鈴柄的上端稱作劍,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裏,流鈴八衝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師常以單手持,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雲:“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代祭祀時,跳神的舞蹈者(即巫師)手裏拿著一種叫做鐃的樂器,而帝鍾就是按比例縮小的鐃。”
在中國古代道教的認識中,帝鍾發出的叮鐺聲,在人類聽起來是一種悅耳的音樂,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屍聽起來卻是十分刺耳,心驚膽戰。在清代人袁枚所著的誌怪小說《子不語》中,第12卷中有一則故事《飛僵》,就有一句:“法師曰:『凡僵屍最怕鈴鐺聲,爾到夜間伺其飛出,即入穴中持兩大鈴搖之,手不可住。若稍息,則屍入穴,爾受傷矣。』”,翻譯過來是:“法師就說,但凡是僵屍,都最怕聽到鈴鐺的聲音。你晚上等到它(僵屍)出來活動之後,就跑到它的洞穴裏去,拿著兩個大鈴鐺拚命的搖動。千萬不能停下,一旦鈴聲停下來,它就會逃迴自己的巢穴,你估計就很危險啦。”這大概也是三清鈴的一種使用吧。
為什麽大師兄的鈴鐺特殊呢,因為他的這個鈴鐺裏麵還附著著一個靈。
《尚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泰誓》雖是後世偽托的古文,但是人為萬物之靈的觀念卻是早已有之。
《禮記·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心也。”《孝經·聖治章》載:“天地之性人為貴。”
《白虎通義·三軍》言:“人者,天之貴物也。”
萬物皆有靈性,人是其中最有靈性的,換句話就是最容易得炁的,所以要是動物草木甚至金石之物得炁開啟神智之後它們都會去模仿人類甚至企圖去變成人類。
雖然建國之後動物就不能成精了,但是在建國之前,動物還是可以成精的,其實在傳統文化中,不僅僅是動物可以成精草木靈石皆可成精。動物修煉稱為妖,植物修煉稱為怪!
東方文認為物老成精。活過二十年的狗,活了十年的貓都是有可能成精的家畜。在莊子中記載過很多長壽的奇妙生物,其中有一個是一隻大龜,他死後龜殼被供奉在楚國的太廟之中,享受祭祀。抱樸子中說:“千年樹精為青羊,萬年樹精為青牛。”是物老成精的典範。而在民間傳說中年齡特別長的樹,自然成了鄉土的土地,鄉民們會祭祀神樹,向神樹祈福禱告。
《白蛇傳》中有一個版本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年間,仙人呂洞賓想度化許仙,就化作賣湯圓的小販,其實給他的湯圓是仙丹。
許仙吃了了一顆湯圓,結果迴家之後發現自己吃不下東西了,覺得是小販的湯圓有問題。呂洞賓覺得此人毫無仙緣,就把他吊掛在西湖的斷橋上,讓許仙吐出了湯圓。
湯圓落水,水中一隻老烏龜和一隻白蛇爭搶仙丹,結果讓白蛇搶到,於是白蛇憑空長了五百年功力,而那隻烏龜以此對白蛇懷恨在心,後來烏龜化作了法海。
不僅僅人讀書可以蛻變,妖怪讀書也可以蛻變,中國古代的誌怪小說中,經常有妖精讀書的段落,妖精讀書可以明事理開智慧,如果讀的是道經,對起修行也有幫助。
有些妖怪因為想快點成精,會在法力不完善的時候,化作美人美男,勾搭少男少女,吸其元氣,加速自身成精的過程。也有的會附體在人身上,通過控製人來吃它喜歡吃的東西補充能量,黃鼠狼附身的人就會變得喜歡吃雞。
有一些長在道觀佛寺的樹木花草,經年累月聽道士誦經,漸漸的就開了靈智,一邊護衛正法,一邊聽經修行。
而大師兄這個鈴鐺上的靈便是一株在道觀聽了上百年經的毛地黃。毛地黃的花語是謊言、不誠實。
傳說壞妖精將毛地黃的花朵送給狐狸,讓狐狸把花套在腳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黃間覓食所發出的腳步聲,因此毛地黃還有另一個名字——狐狸手套。此外,毛地黃還有其他如巫婆手套、狐狸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鍾等別名。
所以這鈴鐺上的靈有識別人謊言的能力。
這鈴鐺來自山西一座深山裏的小道觀,這個觀沒有名字,隻有一個年老的道士守著,老道士沒有徒弟也沒有後人,本來想著再過些歲月這觀便隨著她消失在這世上罷了。
直到有一日,觀裏來了個遊方的年輕道士,年輕道士本來隻是上門想討口水喝,不料剛進道觀外麵便下起了瓢潑大雨。
在等雨停之際,年輕道士和觀裏的老道士聊了會兒,順便又幫忙修補了幾處漏雨的地方,等雨停了就離開了。
年輕道士走後,老道士便迴到主殿繼續誦經,一直到深夜才睡下。
四更時,一道身影出現在了這無名道觀的主殿之中,這人看著大殿上供奉的三清像行了個禮,然後把手伸向了供桌上那個寶光內斂的三清鈴。
“大膽!”一道清喝在大殿中迴響著,那人尋著聲音抬頭看去,發現剛剛那一聲喝止竟是麵前的太上老君像所言。
“大膽小賊,竟敢來此行竊!還不速速退去,本座尚可免你一死!”老君像吐人言,聲如雷霆,並且金光大盛,狂風乍起。
“哼,不說人話是吧,”來人冷哼一聲,隨即盤腿坐下嘴裏開始劈裏啪啦的念道,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翁。
七政八靈,太上浩兇。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
素梟三神,嚴駕夔龍,
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紫氣乘天,丹霞赫衝,
吞魔食鬼,橫身飲風,
蒼舌綠齒,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禦兇,
天騶激戾,威北禦鋒。
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辟屍千裏,掃卻不祥,
敢有小鬼,欲來見狀。
钁天大斧,斬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鬥燃骨。
四明破骸,天猷滅類,
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急急如北帝明威口敕律令。”
隨著這天蓬咒一出,殿內的金光瞬間就暗淡了下去,風也停了,老君爺爺也老實了。
而那人一遍又一遍地念著天蓬咒,一副要念到天亮的架勢。
直至這人念到第十七遍,終於,大殿的鈴鐺上傳來了求饒的聲音。
“別念了喂,求求了,再念俺們兒就頂不住了!”
“哦?那現在能說人話了吧。”那人停下了法咒
“能能,道爺您收了神通就行!”鈴鐺說道
“行唄,那你說說這啥情況唄!”來的這人就是白天路過的年輕道士。
“話說300年前....”那個鈴鐺開始講到
.....
等鈴鐺講完故事,年輕道士便帶著鈴鐺離開了這座道觀,而隨著鈴鐺出了道觀的大門以後,整個道觀包括觀裏的老道都瞬間成了灰燼。
這鈴鐺的本體是道觀主殿旁的一株毛地黃,明朝永樂年間跟著鄭和的寶船來到了這中土大路然後被隨船的道士移栽迴了觀裏。
道觀裏的人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道觀也是倒了兩次又被人重建了起來,直到最近的幾十年,這株毛地黃終於生出了靈智,在他懵懂的那幾年,道觀裏麵住的是一個小姑娘,一個小男孩,和一個老道士。
又過了五六年,老道士發現了毛地黃的存在,但他沒有說什麽,隻是有事沒事的在曬太陽的時候在腳邊放上一本講化形之術的道藏。
溫和的午後陽光下,老道士躺在小院裏小憩,微風習習,吹動他腳邊的書頁,好似有人在翻閱。
道觀裏的兩個小孩慢慢長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觀裏會跑來一隻小狗,有時候是一隻小貓,一隻小兔子,甚至有一次還飛來了一隻孔雀,但是無一例外過了幾天又突然消失不見了。
又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長大的男孩說要下山去從軍。
“妹妹你放心,等打退了侵略者我就迴來,到時候我們就成親,生好多好多娃......”
男孩對抹著眼淚的女孩說。
男孩出發的前一夜,老道士把男孩叫進了房間,並且也叫了毛地黃出來。
於是第二天,男孩便帶著這株通靈的仙草下山了。
又過了兩年,毛地黃帶著男孩迴來了。
男孩投入了晉綏軍,然後死在了抵抗外敵的戰場上,而在那場戰役裏重傷的毛地黃毅然舍了本體想要帶著男孩的地縛靈迴去見女孩最後一麵。
可惜最後還是沒能如願,男孩的地縛靈消散在了離觀隻有20裏路遠的地方。
而當毛地黃迴到觀裏時,它也是油盡燈枯了,於是老道士便施展神通將它封在了觀裏的三清鈴中。
當毛地黃從鈴中蘇醒的時候,老道士早已駕鶴西去了,觀裏隻剩下一個老道姑,從她的自言自語裏,毛地黃知道原來又過了好多年了。
觀旁邊的小山村裏修通了公路,村子裏的人慢慢也都搬走了,隻剩下這個小女孩還在觀裏等著小男孩迴來。
毛地黃沒有現身,它不忍讓小女孩的期盼破滅。
直到後來小女孩也快要死了,毛地黃也沒有現身,但是他也不想小女孩死去,沒了本體,它失去了隨意移動的能力,隻能依托這三清鈴存在。
如果小女孩也離去,那麽這世間就隻剩下它一個了。
於是它便每日耗費著生命,維持著這道觀裏的一切,它就每天看著小女孩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又起床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
小女孩也每天念經,掃地,吃飯,挑水,睡覺,絲毫沒有察覺為什麽每天都會有那麽些幹柴等著她去劈,每天都會有新鮮的食物等著她去做,她隻記得她要等一個人。
如果沒有年輕道士的到來,再過個三五年,等毛地黃的炁力完全枯竭之後,這座道觀便真的就消失在這世間了。
年輕道士聽完毛地黃的故事後,問他願不願意隨他下山,而後便把鈴鐺揣進了懷裏。
.....
走前,毛地黃去見了小女孩最後一麵。
“小婷,醒醒小婷,”
“嗯?”被喚作小婷的女子打著哈欠睜開了眼睛。
然後哭著撲進了來人的懷裏。
“我迴來了,以後不走了。”
“嗯!”女孩笑著答道,然後慢慢在男孩的懷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