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風華,婁山攬月,江河滔滔。


    涵赤映播州,茶霧竹光;仁習百裏,醬香沁脾。


    董公起杯,茅台添酒,自信苟壩決意高。


    聞其美,見海龍丹霞,幾度妖嬈。


    古寨如此傳情,引文旅武藝得神韻。


    似英才聚黔,各領風騷;紅軍四渡,蔣匪乏招!


    子尹說文,潤之用兵,可楨求是西遷校。


    旅千年,遊醉美遵義,水秀雲飄。”——《沁園春 遵義》


    從凱裏到遵義228公裏全程大約需要兩小時三十七分鍾。


    楊柳家也在遵義所以遵義這裏就是她全程帶飛了。


    因為頭一天玩遊戲玩得有點晚,主要是林依非得吃把雞才能睡,所以幾人直接一覺睡到了中午,然後吃過午飯才出發。


    到了遵義去酒店放好行李就差不多該吃晚飯了。


    晚飯時楊柳又叫了幾個她的朋友出來,吃的是她們貴州的特色酸湯。


    黔東南地處山區,由於受交通運輸條件和對外交流不便等因素的影響,嚴重製約了商品的貿易交換。生活用品的短缺,特別是食鹽的匱乏,促使人們不斷地去克服、去創造,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飲食文化。久而久之,這裏的人們便創製出一種“以酸代鹽”的飲食調味方法。“以酸代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鹽短缺的困境,也豐富了飲食的品種。特殊的地域條件,傳統的民族飲食習慣,釀構了黔東南自成一體的酸係列飲食文化。


    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調製的,後改用熱米湯自然發酵或者用食材本身的酸味來調製,省外有些小餐館也有用貴州的糟辣椒結合番茄、白醋、檸檬酸等做“酸湯”。而用酸湯烹製魚肴,是貴州人最愛,很久以前就逐漸形成了。隨著酸湯魚店生意的火爆,酸湯狗肉、酸湯豬腳、酸湯排骨、酸湯牛雜等也應運而生,大大繁榮了餐飲市場。


    傳說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基拉維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長得婀娜多姿,貌美窈窕,能歌善舞。方圓幾百裏小夥子們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自己製作的酸湯,酸湯奇酸無比,哪個小夥能為他喝下最多以證真誠。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曆史悠久。


    而酸湯還分白酸湯和紅酸湯。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原料和製作過程。


    白酸湯:


    原料:通常使用米湯或淘米水,有時加入少量麵粉。


    製作:將米湯與麵粉調勻後加熱,倒入容器中,自然發酵變酸。


    特點:色澤乳白,酸味柔和,常用於製作火鍋底料、調味品,也可生產成穀物飲料、護發美容產品、保健品等。


    紅酸湯


    原料:主要使用番茄(如貴州的毛辣果)、紅辣椒、花椒、木薑籽等。


    製作:將番茄和辣椒等原料混合,加入酒釀、白酒、鹽、冰糖等,密封存放一段時間進行發酵。


    特點:酸味濃鬱,色澤鮮紅,具有獨特的香味,廣泛用於苗族和侗族菜肴中,如酸湯魚等。


    白酸湯和紅酸湯各有特色,白酸湯酸味柔和,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人群;而紅酸湯酸味濃鬱,適合喜歡重口味的人群。兩者在苗族和侗族菜肴中都非常受歡迎,且各具特色。


    楊柳帶他們去的店是一家白酸湯的店,而且這家店跟成都的地攤火鍋一樣,酸湯隻是湯底,然後再點各種各樣的小菜涮著吃。


    席間唐澤,林依和丟丟還分別體驗了一波“高山流水。”


    在貴州,特別是苗族和侗族地區,“高山流水”是一種傳統的敬酒方式,它體現了當地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好客。


    這通常是由幾個苗族或侗族姑娘進行,他們會先唱一些祝酒詞,然後倒滿酒碗,擺出“高山流水”的姿勢,即酒碗一個比一個高,從低到高依次倒酒。


    酒碗由上至下傳遞,酒從上而下流入賓客的嘴中,形成酒瀑,直至全部飲用幹淨。


    而賓客的手不可觸碰酒碗,否則需重新開始。賓客也不能站起來,否則需重新開始倒酒。


    男性賓客越帥氣,女性賓客越美麗,被倒的酒就越多,這被視為阿妹對賓客的好感。


    在敬酒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蘆笙等民族樂器的演奏,且要求歌聲不斷,喝酒不停。


    唐澤這偉岸的身形,上來就被姑娘們灌了三斤米酒進去,好在都是低度甜酒,喝完之後除了撐還是撐。


    吃過酸湯,楊柳又安排了大家去ktv,唱歌這事兒,丟丟和唐澤都不怎麽行,林依反倒是人又颯歌又勁的那種。


    “我和你啊存在一種危險關係,


    彼此挾持 這另一部分的自己,


    ...


    ...


    在我心上用力的開一槍,


    讓一切歸零在這聲巨響,


    ...


    ...


    相愛的純粹落得如此下場,


    你滿意嗎我們都別說謊。”


    ——《人質》


    林依唱著這首歌,目光偶爾會落在唐澤的身上。


    在ktv完成了晚飯的消化以後,楊柳又帶著眾人去了一家路邊的烙鍋。


    烙鍋是一道以食用蔬菜和肉類為主要食材製作而成的貴州的一種地方名小吃,比較出名的是水城烙鍋。水城烙鍋始於清代,至今有300多年曆史。


    其製作方法是將先製作好辣椒麵,然後將菜油倒入準備好的平底鍋中或者特製的土製沙鍋中,再將蔬菜和肉類倒入鍋中烙至熟透即可。食用時用烙好的食品蘸取配製好的辣椒麵即可。


    傳說,平西王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彝族土司,到達水西後糧草不足,官兵們隻好取來屋甌片和醃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把獵獲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上麵烙熟後充饑。正是當年的這一無奈之舉,創出了今天這道美味。


    而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平西王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今水城縣)彝族,當地居民為逃避戰爭,逃進深山,取來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葷素野菜等食物充饑。不料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襲下來。隻是瓦片換成了平底鐵烙鍋,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難怪人們說:“一鍋容天下”。


    簡單來說烙鍋有點像鐵板燒,這種比較簡單樸素的烹飪方法想要出彩那就一定得在食材和蘸料上下功夫。


    而楊柳帶他們來的這家店,食材是特別的新鮮,像郡肝、腰花、雞皮、五花肉、牛肉這些還用特製的調料先醃製過,非常之入味,再配上店家自製的酸蘿卜一齊下鍋炒製,香的不談。蘸碟則是傳統的胡辣子幹碟或者醋碟。


    既來之則安之,唐澤已經做好了晚上迴去跪香的準備,而丟丟則是給唐澤發私信說她準備等迴到成都以後再開始練功。


    在遵義市區就待了這一天,第二天唐澤他們仨就向楊柳辭行去了赤水。


    “五柱擎天,生命有痕,仙人拱手,寶樹常青,山光盡佛光,花姿次第搖,竹海伴流鶯,懸崖錦瀑濕雲腳;


    萬峰湧地,歲月無語,玉女梳妝,桫欏永美,紫氣皆珠氣,燕子高低去,餘暉隨過雁,峭壁丹霞醉客心。”


    赤水丹霞在遵義的西北邊,鄰著四川的宜賓和瀘州。其麵積達1200多平方公裏,是全國麵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與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區組合成為“中國丹霞”,並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表決,成為中國第8個世界自然遺產項目。


    丹霞地貌是我國南方紅色岩係發育的一種特殊地貌。當地古時曾沉積著厚厚的紅色地層,當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岩層沿垂直節理方向發育,紅層便被割成一片片紅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不同於國內其他地方,屬於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階段。赤水丹霞不隻是單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結合了瀑布、濕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蓋率超過90%,被稱為“綠色丹霞”和“覆蓋型丹霞”;而大麵積古植被和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一起,更成為赤水丹霞最獨特的特征。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豔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穀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唐澤他們這次的主要目的地就是位於丹霞區裏麵的赤水大瀑布。


    十丈洞大瀑布長期隱藏深閨,直到明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太監謝安奉皇命為皇宮采集優質楠木建宮殿,這才成為闖入聖潔之地初始風采的第一人。太監謝安進入風溪河穀采木的時候,十丈洞一帶環境古樸,原始森林茂密,野獸出沒無常,交通極為不便。因此,謝安采伐了木材卻運不出去,無法向皇帝複命,隻好隱居深山野林二十多年,開荒播種,自耕自食。據說有人曾看見深潭裏沉沒有謝安當年采伐的楠木。清代仁懷直隸廳同知陳熙晉偶進十丈洞,驚歎大瀑布的雄奇壯觀,有感於太監謝安的遭遇,無意間賦詩一首卻成了最早發現十丈洞大瀑布的文字記載。


    明代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距太監謝安進風溪河穀采木230多年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雇短夫遵大道南行”考究了黃果樹瀑布,卻因交通梗阻未能發現十丈洞瀑布,僅隻推舉黃果樹大瀑布為中華大瀑布之最。直到1986年7月1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首次向世界播 放發現十丈洞大瀑布奇觀的新聞,這才揭開了十丈洞大瀑布神秘的麵紗,廣為世人所知。


    詩雲:


    洞深十丈鎖雲煙,謝監棲遲二五年。


    采木使臣歸未得,山中開青已成田。


    站在十丈洞大瀑布深不可測的“龍女潭”前觀瀑,人們會聽到一個關於“龍王三公主”的動人故事。


    據傳,遠古時代,十丈洞一帶久旱成災,龍王三公主趁老龍王外出,私降甘霖拯救眾生萬物,玉帝一怒之下把三公主囚禁潭底,深潭由此得名“龍女潭”。三公主身居龍潭仍不改初衷,每遇久旱無雨,就會駕彩虹化雨為瀑,拯救眾生,至今,大家隻要駐足龍女潭邊,環顧護繞身旁的“佛光環”,就能聽到龍王三公主銀鈴般的笑聲,油然而生對這位善良美麗的龍女敬意。


    到了十丈洞還可以品嚐一下這裏的特色菜,比如筒筒飯、筒筒筍、老臘肉、豆花等。


    從遵義市區到十丈洞大瀑布這邊兩百多公裏三個小時左右時間。


    景區門票是80一個人,進了景區之後可以乘坐觀光車到瀑布上方,單程10塊一個人,到了瀑布上方以後可以搭乘電梯直接下到下方的觀景平台單程20一個人。


    瀑水從懸崖絕壁上傾瀉而下,似萬馬奔騰,氣勢磅礴,


    幾裏之外聲如雷鳴,數百米內水霧彌漫,陽光照射之下,呈現五彩繽紛的彩虹,偶爾還能看到奇妙的“佛光環”,隨行人移動,一人一環,美不勝收。瀑布周圍樹木繁茂,四季蔥蘢。


    瀑布下方還有一個“水簾洞”可以供遊人穿過,體驗瀑布雨的感覺。


    “沒帶雨衣怎麽辦?”


    “水簾洞”前唐澤向林依和丟丟問道。


    “衝哦,等會兒出去換衣服就是了。”林依說道


    “反正是夏天,年輕人嘛,衝!”丟丟也附和道


    於是三人開開心心的去玩水一身也打得澆濕。


    炎炎夏日,兩人本就本就穿得火辣,濕身之下更是性感,唐澤跟兩人一路有說有笑不知道有多少遊人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等他們三個晃晃悠悠出了景區,身上的衣服也幹得差不多了,於是他們就決定先開車去房車營地。


    到了營地以後,唐澤就開始動手搭帳篷,林依和丟丟則在車裏換好衣服後準備去把晚上的菜洗洗。


    “誒,那個黑色的袋子你們誰有看到?”丟丟找食材的時候發現上午在菜市場買的兔子肉不見了。


    “誒?我以為是垃圾,在服務區的時候我給扔掉了。”林依說道。


    “啊,那行吧,今晚就減肥吃素。”丟丟也沒說什麽兩人就去洗菜了。


    等唐澤打完帳篷之後看著丟丟和林依洗好的菜,懵了。


    冬瓜,花菜,豆角,土豆,胡蘿卜和一小塊有點肥的五花肉。


    “嗯....兔子呢?”唐澤問道


    “忘服務區了,咋的,有意見?”林依因為犯了錯沒好意思說話,此時迴答的是丟丟。


    “沒,沒,我哪敢有意見啊。”唐澤陰陽怪氣的說道。


    “今天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麽叫一肉五吃!”麵對如此挑戰,唐澤的勝負欲莫名奇妙出來了有木有。


    五花肉整塊下鍋煸出油,倒入冬瓜片翻炒幾下,加點鹽,再倒入水煮開,出鍋前再放點小蝦米,冬瓜湯就好了。


    湯入味兒了再把五花肉夾出來切成片,放鍋中繼續煸出油,下辣椒爆香,倒花菜翻炒幾下,加入醬油和鹽,翻炒幾下就出鍋了。


    菜入味了再把五花肉夾出來切成條,放鍋中繼續煸出油,下辣椒爆香,倒豆角翻炒幾下,加鹽和生抽,炒熟就可以出鍋了。


    菜入味了再把五花肉夾出來切成丁,放入鍋中繼續煸出油,倒土豆胡蘿卜丁翻炒幾下,加鹽生抽蠔油再翻炒幾下出鍋。


    菜入味了再把五花肉夾出來剁成沫,先在鍋中倒入茄子炒軟,加調好的料汁和肉沫,大火收個汁就可以出鍋了。


    “怎麽樣,這四菜一湯乾隆都沒吃過。”


    “牛*”丟丟和林依不由得豎起來大拇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