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過窗欞,灑在郭淩峰鋪開的巨幅地圖上,大魏王朝的錦繡山河仿佛在他眼前徐徐展開。他目光如炬,手指在地圖中心點輕輕敲擊,那裏正是下一站改革試點的所在地——江州。


    “大人,您要的江州府學資料。”謀士劉先生將一摞卷宗放到桌上,神情間滿是敬佩,“您這一路走來,雷厲風行,那些反對改革的頑固派都被您殺得片甲不留,相信不出三年,我朝必將人才濟濟,國力強盛!”


    郭淩峰接過卷宗,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劉先生過譽了,這都是皇上聖明,百姓擁戴的結果。我等不過是盡綿薄之力,為大魏的未來添磚加瓦罷了。”


    “大人謙虛了,若沒有您的運籌帷幄,皇上哪能如此順利地推行新政啊!”劉先生感慨道。


    郭淩峰搖了搖頭,目光轉向窗外,那些曾經在科舉考試中落榜,卻被他慧眼識珠,提拔上來的年輕人,如今個個都已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比如那位在考場上直言上書,抨擊時弊的趙秀才,如今已是戶部侍郎,為國庫增加了三成的收入。


    “報——”


    一名信使快步走進書房,單膝跪地,“啟稟大人,宮裏來人了,傳皇上口諭,召您即刻進宮!”


    郭淩峰心頭一動,皇上在這個時候召見,莫非是……


    他不敢耽擱,立即換上朝服,跟隨信使進宮麵聖。


    禦書房內,皇帝正與學政張大人低聲交談著,見郭淩峰進來,皇帝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愛卿,你來的正好,朕正與張大人商議如何將你推行的新式學堂推廣到全國各地,你有什麽想法?”


    郭淩峰心中一喜,看來自己預料的沒錯,皇上這是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了!他上前一步,躬身道:“啟稟皇上,臣以為……”


    窗外,陽光明媚,照耀著波瀾壯闊的大魏江山,也照亮了充滿希望的未來。“啟稟皇上,臣以為,新式學堂的推廣需分階段進行。”郭淩峰語氣沉穩,不疾不徐,“首先,應在各州府設立至少一所官辦學堂,作為示範,並逐步輻射至縣鎮。其次,要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有才之士投身教育事業。再者,需加大對學術研究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學者們著書立說,百家爭鳴。”


    學政張大人撫掌讚歎:“郭大人所言極是!如此一來,我朝教育必將煥然一新!”


    皇帝龍顏大悅,頻頻點頭:“愛卿思慮周全,朕心甚慰。此事便交由你和張愛卿全權負責,務必盡早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臣等遵旨!”郭淩峰和張大人齊聲應道。


    君臣三人又商議了一些細節問題,皇帝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問道:“對了,前些日子,是誰向你提供那些貪官汙吏的罪證來著?”


    郭淩峰立刻明白皇帝指的是誰,“迴稟皇上,是一位名叫李文軒的舉子,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在民間暗中調查那些官員多年,掌握了大量罪證,卻苦於沒有門路呈遞,微臣也是偶然得知此事,便將他引薦給了皇上。”


    “哦?竟有如此忠義之士!”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現在何處?”


    “迴皇上,微臣已安排他在府中暫住。”


    “好,你把他帶來,朕要親自見他!”


    “遵旨!”


    幾日後,李文軒被帶到禦書房,他身材瘦削,卻掩蓋不住一身正氣。皇帝與他一番交談後,對他讚賞有加,當即下旨,封李文軒為從七品禦史,專門負責監察百官,並賜予他“尚方寶劍”一把,可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李文軒受寵若驚,叩謝皇恩,表示定當竭盡全力,為國效力。


    皇帝又轉向郭淩峰,意味深長地說道:“愛卿,你為朝廷舉薦了這樣一位人才,功不可沒啊!”


    “臣不敢居功,為皇上分憂,是臣的本分。”郭淩峰謙遜地迴答道。


    “好,好,”皇帝笑著點點頭,“朕相信,有你和李愛卿的輔佐,我大魏必將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盛世!”


    郭淩峰和李文軒對視一眼,心中都湧起一股豪情壯誌,他們知道,一場更大的變革,即將拉開序幕……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皇帝看著眼前的兩位肱骨之臣,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神色莫測地問道:“對了,關於江南水患治理一事……”


    皇帝話音未落,郭淩峰心中便是一凜。江南水患由來已久,年年治理,年年泛濫,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卻始終未能根治。


    “皇上請講,”郭淩峰上前一步,沉聲說道,“臣願為治理水患盡綿薄之力。”


    皇帝欣慰地看著他,將一封奏折遞給他,“這是戶部尚書的奏折,說今年江南雨水充沛,但下遊河道淤積嚴重,恐怕……”


    郭淩峰接過奏折,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頭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戶部尚書所言不虛,江南水患迫在眉睫,必須盡快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臣以為,治理水患,當以疏導為主,輔以堤壩加固,”郭淩峰思忖片刻,沉聲說道,“微臣建議,立即派遣水利專家前往江南,勘察地形,製定方案,同時調撥糧草物資,做好抗洪救災的準備工作。”


    皇帝點頭讚許,“愛卿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確保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臣領旨!”郭淩峰躬身應道。


    一場江南水患,在郭淩峰的運籌帷幄下,最終化險為夷。他不僅親自前往災區,指揮抗洪救災,還根據實地考察,提出了興修水利、疏浚河道的長遠規劃,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一致認可。


    隨著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朝廷,國家的治理水平和文化繁榮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郭淩峰的名聲也隨著他的功績傳遍了整個國家,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然而,就在一切都看似步入正軌時,一封來自邊疆的緊急信件打破了平靜。信使一路快馬加鞭,神色慌張地衝進皇宮,將信件呈遞給皇帝。


    皇帝拆開信封,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猛地站起身來,將信件狠狠地拍在桌案上,怒喝道:“豈有此理!”


    郭淩峰站在一旁,心中隱隱不安,他從未見過皇帝如此震怒。他偷偷瞥了一眼信紙,隻見上麵寫著幾個觸目驚心的字:


    “敵軍壓境,邊關告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知小鍋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知小鍋鍋並收藏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