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知識燈塔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眾不同的課程?”眾人麵麵相覷,眼中充滿了好奇。劉大儒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發問道:“敢問郭大人,這與眾不同究竟是指……”
郭淩峰微微一笑,目光掃過台下眾人求知若渴的眼神,緩緩說道:“我打算在書院中開設算學、格物、農學等實用性課程,教授學生們新的知識和技能。”
“算學?格物?”劉大儒捋著胡須,眉頭微皺,“這些都是奇技淫巧之術,豈能與四書五經相提並論?”
“劉大人此言差矣,”郭淩峰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算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格物則能讓我們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都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可是……”劉大儒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郭淩峰抬手打斷。
“我知道諸位心中還有疑慮,但請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未來。”郭淩峰的目光堅定而有力,“我希望培養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在郭淩峰的堅持下,新的教育製度最終得以推行。書院裏,學生們不再隻是埋頭苦讀經書,而是開始接觸到各種新奇的知識和想法。
“為什麽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和落下?”
“為什麽水能滅火?”
“為什麽植物可以生長?”
課堂上,學生們踴躍地提出各種問題,郭淩峰則耐心地為他們一一解答,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
“記住,”郭淩峰語重心長地說道,“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所束縛,要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創新,隻有這樣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劉大儒雖然對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仍持保留態度,但在看到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時,也不禁開始反思自己固有的觀念。
一天,郭淩峰正在給學生們講解幾何學知識,他拿起一塊木板,在上麵畫了幾條線段,然後問道:“誰能告訴我,如何才能用最短的線段將這幾個點連接起來?”
學生們紛紛低頭思考,隻有小明眼睛一亮,舉手說道:“我知道!可以用直線連接!”
“很好!”郭淩峰讚許地點了點頭,“這就是幾何學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下課後,郭淩峰將劉大儒叫到一旁,指著正在操場上玩耍的學生們說道:“劉大人,您看……”
劉大儒順著郭淩峰的指引望去,隻見操場上,當初那些隻會埋頭苦讀的學生們,現在正圍繞著一個木架子,用竹木和繩子修建一個小型風車。他們分工明確,有模有樣地工作著,臉上寫滿了興奮與專注。
“這些……是我們的學生?”劉大儒難以相信地喃喃道。在他的印象中,學生們應該是端坐在學堂裏,手不釋卷,哪裏有如今這種自由奔放的景象?
“是的,劉大人。”一旁的孫夫子微笑點頭,“這是郭大人倡導的新教育模式,學生們不僅要學理論,還要用實踐來檢驗,正如這風車工程,便是我們今日的實踐課題。”
一邊說著,孫夫子一邊走向學生群中,開始指導他們如何提高結構的穩定性,確保風車在風中能夠穩固旋轉。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聽取孫夫子的講解,並一一付諸實踐。郭淩峰看見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與此同時,一位氣宇軒昂的富商趙四走來,手中捧著一厚摞銀票,熱情洋溢地說道:“郭大人,我願出資讚助學生們的創意項目,給他們提供資金與平台,讓他們的奇思妙想能夠變成現實。”
“多謝趙四爺的大力支持!”郭淩峰滿懷感激地說,“有了您的幫助,學生們就能更加大膽地探索世界,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當天傍晚,郭淩峰在書院舉辦了一場特別講座,他站在講台上,手握話筒,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各位學生,知識不僅僅存在於書本之中,更在於你們的雙手和實踐中。趙四爺今天已經承諾為大家提供資金和平台,所以我希望你們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把想法變成現實,勇往直前,不怕失敗。”
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如潮水般湧向趙四,連聲道謝,同時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自己精心準備的各種創意方案。趙四認真地查閱每一份提案,當場便承諾了幾位學生的項目資助。
郭淩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如今的書院,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知識燈塔,照亮了每一個學生的未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書院中的新風尚逐漸蔓延開來。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僅認真聽講,課後更是紛紛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有人製作手工製品,有人進行科學實驗,甚至有人開始嚐試開發簡單的機械裝置。
一天,小明找到郭淩峰,神秘兮兮地說道:“郭大人,我最近發明了一個新奇的小玩意兒,您能看看嗎?”
“哦?是哪方麵的發明?”郭淩峰饒有興趣地問道。
小明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小的機關裝置,興奮地解釋道:“這是一種簡單的水力裝置,可以用來提水澆灌田地,省卻了好多勞力呢!”
郭淩峰仔細端詳著這個精巧的小發明,眼神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好!小明,你的這個發明非常有創意,或許能為農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
“真的嗎?”小明激動地握緊了拳頭,“那我還想改進一下,讓它變得更實用!”
“去吧,孩子,放手去做!”郭淩峰拍了拍小明的肩膀。
操場上,一群學生圍攏在一個工作台周圍,正在製作用於日常生活的實用工具,富商趙四微笑著在一旁提供著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郭大人。”劉大儒走到郭淩峰身旁,意味深長地說,“或許,你真的對了……”
郭淩峰微微一笑,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小明的“水力提灌裝置”最終獲得了專利,這個消息如同春風般吹遍了整個書院,學生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小明一夜之間成了書院的風雲人物,他發明的裝置不僅得到了官方認可,還有不少商人表示願意投資生產。
“我一開始隻是想幫家裏減輕負擔,沒想到……”小明站在領獎台上,靦腆地笑著,眼神裏卻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感謝郭大人和書院,讓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想法!”
小明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學生。他們不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紛紛開始琢磨起自己的創意,書院裏的學習氛圍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安靜的課堂,如今常常變成熱烈的討論現場;原本空蕩的操場,現在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發明創造”。
郡主李紅聽聞書院的創新之風後,特意在封地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創意大賽”。消息一經傳出,便吸引了眾多年輕學子報名參加。比賽當天,各種新奇的想法和發明層出不窮,有可以自動播種的農具,有能夠記錄時間的水鍾,甚至還有人設計出了可以折疊的房屋模型。
“這真是太令人驚歎了!”李紅郡主看著眼前琳琅滿目的作品,不禁讚歎道,“這些年輕人的創造力真是無窮無盡!”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郭大人推行的教育改革啊!”劉大儒捋著胡須,欣慰地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
比賽結束後,郭淩峰特意將所有參賽學生召集在一起,準備進行總結發言。他環顧著眼前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麵孔,緩緩開口說道:“今天,我看到了……”
他突然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人群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那裏,一個學生正低頭擺弄著一個奇怪的裝置,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周圍的目光……
“你在做什麽?”郭淩峰走到那名學生身邊,溫和地問道。
那學生嚇了一跳,慌忙地抬起頭,看見是郭淩峰,頓時緊張得滿臉通紅,“郭,郭大人……”他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
“別緊張,讓我看看你的作品。”郭淩峰鼓勵道。
學生這才怯生生地將手中的裝置遞了過去。那是一個用木頭和竹子做成的簡易模型,結構精巧,但看起來卻有些古怪,像是某種古老的機關。
“這是什麽?”郭淩峰好奇地問道。
“迴,迴大人,這是我仿照古籍中記載的‘指南車’製作的模型。”學生的聲音依然很小,卻透著一絲自豪。
“指南車?”郭淩峰微微一愣,這可是失傳已久的古代發明,據說可以自動指向南方,用於辨別方向。他仔細地觀察著模型,發現雖然製作粗糙,但基本原理卻把握得十分準確,不禁對這名學生刮目相看,“你叫什麽名字?”
“學生王虎。”
“王虎,你很有想法,也很有鑽研精神。”郭淩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雖然這隻是個模型,但它代表著你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創新的追求,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
郭淩峰迴到台上,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高聲說道:“今天,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未來!你們是時代的先鋒,是文化的火種!我希望你們能夠牢記今天,牢記這份熱情,勇敢地去探索,去創造!記住,創新,才是文化發展的源泉!”
郭淩峰的話語在廣場上空迴蕩,激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學生們一個個眼神堅定,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各位,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僅僅隻是一個開始。”郭淩峰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而有力,“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珍貴的知識和技藝正在逐漸消失……”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悠遠,“是時候,該做些什麽了……”
郭淩峰微微一笑,目光掃過台下眾人求知若渴的眼神,緩緩說道:“我打算在書院中開設算學、格物、農學等實用性課程,教授學生們新的知識和技能。”
“算學?格物?”劉大儒捋著胡須,眉頭微皺,“這些都是奇技淫巧之術,豈能與四書五經相提並論?”
“劉大人此言差矣,”郭淩峰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算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格物則能讓我們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都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可是……”劉大儒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郭淩峰抬手打斷。
“我知道諸位心中還有疑慮,但請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未來。”郭淩峰的目光堅定而有力,“我希望培養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在郭淩峰的堅持下,新的教育製度最終得以推行。書院裏,學生們不再隻是埋頭苦讀經書,而是開始接觸到各種新奇的知識和想法。
“為什麽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和落下?”
“為什麽水能滅火?”
“為什麽植物可以生長?”
課堂上,學生們踴躍地提出各種問題,郭淩峰則耐心地為他們一一解答,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
“記住,”郭淩峰語重心長地說道,“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所束縛,要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創新,隻有這樣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劉大儒雖然對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仍持保留態度,但在看到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時,也不禁開始反思自己固有的觀念。
一天,郭淩峰正在給學生們講解幾何學知識,他拿起一塊木板,在上麵畫了幾條線段,然後問道:“誰能告訴我,如何才能用最短的線段將這幾個點連接起來?”
學生們紛紛低頭思考,隻有小明眼睛一亮,舉手說道:“我知道!可以用直線連接!”
“很好!”郭淩峰讚許地點了點頭,“這就是幾何學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下課後,郭淩峰將劉大儒叫到一旁,指著正在操場上玩耍的學生們說道:“劉大人,您看……”
劉大儒順著郭淩峰的指引望去,隻見操場上,當初那些隻會埋頭苦讀的學生們,現在正圍繞著一個木架子,用竹木和繩子修建一個小型風車。他們分工明確,有模有樣地工作著,臉上寫滿了興奮與專注。
“這些……是我們的學生?”劉大儒難以相信地喃喃道。在他的印象中,學生們應該是端坐在學堂裏,手不釋卷,哪裏有如今這種自由奔放的景象?
“是的,劉大人。”一旁的孫夫子微笑點頭,“這是郭大人倡導的新教育模式,學生們不僅要學理論,還要用實踐來檢驗,正如這風車工程,便是我們今日的實踐課題。”
一邊說著,孫夫子一邊走向學生群中,開始指導他們如何提高結構的穩定性,確保風車在風中能夠穩固旋轉。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聽取孫夫子的講解,並一一付諸實踐。郭淩峰看見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與此同時,一位氣宇軒昂的富商趙四走來,手中捧著一厚摞銀票,熱情洋溢地說道:“郭大人,我願出資讚助學生們的創意項目,給他們提供資金與平台,讓他們的奇思妙想能夠變成現實。”
“多謝趙四爺的大力支持!”郭淩峰滿懷感激地說,“有了您的幫助,學生們就能更加大膽地探索世界,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當天傍晚,郭淩峰在書院舉辦了一場特別講座,他站在講台上,手握話筒,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各位學生,知識不僅僅存在於書本之中,更在於你們的雙手和實踐中。趙四爺今天已經承諾為大家提供資金和平台,所以我希望你們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把想法變成現實,勇往直前,不怕失敗。”
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如潮水般湧向趙四,連聲道謝,同時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自己精心準備的各種創意方案。趙四認真地查閱每一份提案,當場便承諾了幾位學生的項目資助。
郭淩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如今的書院,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知識燈塔,照亮了每一個學生的未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書院中的新風尚逐漸蔓延開來。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僅認真聽講,課後更是紛紛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有人製作手工製品,有人進行科學實驗,甚至有人開始嚐試開發簡單的機械裝置。
一天,小明找到郭淩峰,神秘兮兮地說道:“郭大人,我最近發明了一個新奇的小玩意兒,您能看看嗎?”
“哦?是哪方麵的發明?”郭淩峰饒有興趣地問道。
小明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小的機關裝置,興奮地解釋道:“這是一種簡單的水力裝置,可以用來提水澆灌田地,省卻了好多勞力呢!”
郭淩峰仔細端詳著這個精巧的小發明,眼神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好!小明,你的這個發明非常有創意,或許能為農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
“真的嗎?”小明激動地握緊了拳頭,“那我還想改進一下,讓它變得更實用!”
“去吧,孩子,放手去做!”郭淩峰拍了拍小明的肩膀。
操場上,一群學生圍攏在一個工作台周圍,正在製作用於日常生活的實用工具,富商趙四微笑著在一旁提供著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郭大人。”劉大儒走到郭淩峰身旁,意味深長地說,“或許,你真的對了……”
郭淩峰微微一笑,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小明的“水力提灌裝置”最終獲得了專利,這個消息如同春風般吹遍了整個書院,學生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小明一夜之間成了書院的風雲人物,他發明的裝置不僅得到了官方認可,還有不少商人表示願意投資生產。
“我一開始隻是想幫家裏減輕負擔,沒想到……”小明站在領獎台上,靦腆地笑著,眼神裏卻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感謝郭大人和書院,讓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想法!”
小明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學生。他們不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紛紛開始琢磨起自己的創意,書院裏的學習氛圍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安靜的課堂,如今常常變成熱烈的討論現場;原本空蕩的操場,現在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發明創造”。
郡主李紅聽聞書院的創新之風後,特意在封地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創意大賽”。消息一經傳出,便吸引了眾多年輕學子報名參加。比賽當天,各種新奇的想法和發明層出不窮,有可以自動播種的農具,有能夠記錄時間的水鍾,甚至還有人設計出了可以折疊的房屋模型。
“這真是太令人驚歎了!”李紅郡主看著眼前琳琅滿目的作品,不禁讚歎道,“這些年輕人的創造力真是無窮無盡!”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郭大人推行的教育改革啊!”劉大儒捋著胡須,欣慰地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
比賽結束後,郭淩峰特意將所有參賽學生召集在一起,準備進行總結發言。他環顧著眼前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麵孔,緩緩開口說道:“今天,我看到了……”
他突然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人群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那裏,一個學生正低頭擺弄著一個奇怪的裝置,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周圍的目光……
“你在做什麽?”郭淩峰走到那名學生身邊,溫和地問道。
那學生嚇了一跳,慌忙地抬起頭,看見是郭淩峰,頓時緊張得滿臉通紅,“郭,郭大人……”他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
“別緊張,讓我看看你的作品。”郭淩峰鼓勵道。
學生這才怯生生地將手中的裝置遞了過去。那是一個用木頭和竹子做成的簡易模型,結構精巧,但看起來卻有些古怪,像是某種古老的機關。
“這是什麽?”郭淩峰好奇地問道。
“迴,迴大人,這是我仿照古籍中記載的‘指南車’製作的模型。”學生的聲音依然很小,卻透著一絲自豪。
“指南車?”郭淩峰微微一愣,這可是失傳已久的古代發明,據說可以自動指向南方,用於辨別方向。他仔細地觀察著模型,發現雖然製作粗糙,但基本原理卻把握得十分準確,不禁對這名學生刮目相看,“你叫什麽名字?”
“學生王虎。”
“王虎,你很有想法,也很有鑽研精神。”郭淩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雖然這隻是個模型,但它代表著你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創新的追求,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
郭淩峰迴到台上,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高聲說道:“今天,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未來!你們是時代的先鋒,是文化的火種!我希望你們能夠牢記今天,牢記這份熱情,勇敢地去探索,去創造!記住,創新,才是文化發展的源泉!”
郭淩峰的話語在廣場上空迴蕩,激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學生們一個個眼神堅定,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各位,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僅僅隻是一個開始。”郭淩峰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而有力,“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珍貴的知識和技藝正在逐漸消失……”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悠遠,“是時候,該做些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