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寡婦抹了抹眼淚,用力點點頭,千言萬語都化作了哽咽的感激。郭淩峰看著眼前載歌載舞的人群,心中卻並不輕鬆。熱鬧過後,他敏銳地捕捉到一些年輕人的眼神中,除了喜悅,還有一種對未來的迷茫。他們渴望改變命運,卻苦於沒有方向。


    “大人,”趙縣令見郭淩峰興致不高,試探著問道,“是不是今日的菜肴不合口味?”


    郭淩峰搖搖頭,指著不遠處幾個聚在一起低聲討論的年輕人,問道:“你看那些年輕人,他們像不像一群渴望雨水的禾苗?”


    趙縣令順著他的目光看去,不解地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他們空有改變命運的熱情,卻沒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郭淩峰歎了口氣,“長此以往,不過是空歡喜一場。要想真正改變他們的命運,還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趙縣令頓時恍然大悟,他激動地抓住郭淩峰的手:“大人所言極是!下官也正有此意,隻是苦於沒有良策,不知大人有何高見?”


    郭淩峰微微一笑,指著不遠處一塊空地說:“我打算在那裏建一所學堂,招收當地適齡的孩童和青年,傳授他們知識和技能,讓他們成為未來建設家鄉的中堅力量。”


    趙縣令聽了,眼睛一亮,拍手稱讚道:“妙啊!大人此舉,不僅能解燃眉之急,更是功在千秋的大計!”他搓著手,有些為難地說,“隻是這建學堂的費用……”


    “這個你不用擔心,”郭淩峰胸有成竹地打斷了他,“我會想辦法解決的。”他頓了頓,接著說道,“重要的是,你要盡快安排人手,將學堂建起來,越快越好。”


    趙縣令見他如此有信心,也不再推辭,當即表示會全力配合。幾日後,一座嶄新的學堂拔地而起,青磚灰瓦,窗明幾淨,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氣派。開課那日,郭淩峰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說道……


    “萬物皆有其理,我們種田織布,修橋鋪路,背後都有著一定的規律……”郭淩峰的聲音清朗有力,在學堂裏迴蕩。他並沒有搬來那些艱澀難懂的古代典籍,而是從最基礎的算術、物理講起,輔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解著現代科學的奧妙。


    為了讓學員們更容易理解,郭淩峰還特意繪製了許多圖解,甚至帶著他們在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講解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民工甲聽得格外認真,他一邊仔細觀察郭淩峰示範如何改良犁具,一邊在本子上記著筆記。自從參與了水車工程,他便對郭淩峰佩服得五體投地,如今有機會學習這些神奇的知識,更是珍惜無比。


    李寡婦雖然不識字,但也每天堅持來聽課。她讓鄰居幫忙記下要點,迴去後便一遍遍地背誦,還嚐試著用新學到的方法改進織布技巧。在郭淩峰的指導下,她和其他婦女一起,改良了織布機,織出來的布匹更加精美耐用,令村裏的其他婦女羨慕不已。


    學堂裏,學習的氣氛日漸濃厚。年輕人聚在一起探討算術題,婦女們交流著養蠶織布的新技術,就連一些原本不識字的老者,也讓孫輩們教他們認字,以便更好地理解郭淩峰的課程。夜晚,學堂裏依然燈火通明,許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學習,渴望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幾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第一批學員在郭淩峰的悉心教導下,掌握了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他們有的迴到田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種田能手”,有的在工地上發揮所長,成為技術骨幹,還有的利用學到的知識,開創了自己的小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一日,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停在了學堂門口。來人翻身下馬,顧不上擦拭額頭的汗水,快步走進學堂,對著正在授課的郭淩峰深深一拜:“郭大人,皇上召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知小鍋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知小鍋鍋並收藏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