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長治久安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人,您怎麽了?”趙縣令察覺到郭淩峰的神情變化,關切地問道。
郭淩峰望著遠處波瀾不驚的水麵,緩緩說道:“我隻是在想,這河渠建成之後,後續的維護和管理……”
“這……”趙縣令一時語塞,隻顧著眼前的喜悅,他確實沒有想那麽長遠。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郭淩峰眉頭微蹙,語氣沉重,“若不未雨綢繆,這條來之不易的河渠遲早會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
趙縣令聞言,後背驚出一身冷汗,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連忙問道:“那依大人之見,該如何是好?”
郭淩峰指著忙碌加固河堤的民工們,說道:“與其日後費時費力地修補,不如現在就做好萬全之策。首先,我們要招募並培訓一批專業的工匠,讓他們掌握修繕河渠的技術。”
趙縣令點頭稱是,郭淩峰繼續說道:“其次,我們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維護基金,每年從稅收中撥出一部分款項用於河渠的日常維護和修繕。”
“設立維護基金……”趙縣令麵露難色,“此事恐怕不易,每年稅收的去向都是定好的,若是要額外撥款……”
郭淩峰明白趙縣令的顧慮,但他心中早有打算。“此事我自有辦法,你隻需將每年的維護費用測算清楚即可。”
趙縣令見郭淩峰胸有成竹,也放下心來,當即表示會盡快計算出具體數額。
郭淩峰環顧四周,指著正在河邊洗衣的李寡婦,對趙縣令說道:“長治久安的關鍵,還在於讓百姓意識到維護河渠的重要性,讓他們自發參與其中。”
趙縣令順著郭淩峰的目光看去,不解地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郭淩峰微微一笑,指著不遠處的田埂,說道:“走,去和百姓們聊聊。”他邁開步子,朝田埂走去……
郭淩峰與趙縣令並肩走在田埂上,夕陽的餘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映照著兩人欣慰的笑容。
“大人高見!”趙縣令由衷地讚歎道,“隻有讓百姓真正意識到河渠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維護的問題。”
“正是如此。”郭淩峰指著田間勞作的百姓們,“你看,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這條河流,也沒有人比他們更渴望長治久安。”
兩人走到正在河邊洗衣的李寡婦身旁,郭淩峰親切地問道:“這位大嫂,你覺得這條新修的河渠怎麽樣啊?”
李寡婦抬起頭,看著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有些拘謹地迴答道:“好,好著呢!有了這條河渠,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旱澇了,莊稼也能有個好收成。”
“是啊,”郭淩峰接著說道,“但這河渠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才能年年歲歲都好用啊!”
“那是自然,”一旁的民工甲放下鋤頭,接過話茬,“沒有這條河,我們哪來的好日子過?維護河渠,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生活!”
郭淩峰欣慰地點點頭,他發現百姓們並非沒有遠見,隻是缺乏正確的引導。於是,他將自己關於建立專業維護隊伍和設立維護基金的想法詳細地告訴了大家,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
百姓們聽完郭淩峰的話,紛紛表示讚同。李寡婦更是拍著胸脯說道:“大人放心,以後我天天都來河邊巡視,要是發現哪裏壞了,就趕緊告訴你們!”
看到百姓們如此積極踴躍,趙縣令也備受鼓舞。他當即表示,會盡快製定詳細的計劃,並承諾會將每一筆維護款項都用在刀刃上。
夕陽西下,郭淩峰和趙縣令站在河堤上,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隻待假以時日,便會開出絢爛的花朵。
“大人,”趙縣令轉頭看向郭淩峰,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您看,我們是不是應該……”
郭淩峰微微一笑,他知道趙縣令想說什麽,於是輕輕點了點頭……
郭淩峰望著遠處波瀾不驚的水麵,緩緩說道:“我隻是在想,這河渠建成之後,後續的維護和管理……”
“這……”趙縣令一時語塞,隻顧著眼前的喜悅,他確實沒有想那麽長遠。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郭淩峰眉頭微蹙,語氣沉重,“若不未雨綢繆,這條來之不易的河渠遲早會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
趙縣令聞言,後背驚出一身冷汗,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連忙問道:“那依大人之見,該如何是好?”
郭淩峰指著忙碌加固河堤的民工們,說道:“與其日後費時費力地修補,不如現在就做好萬全之策。首先,我們要招募並培訓一批專業的工匠,讓他們掌握修繕河渠的技術。”
趙縣令點頭稱是,郭淩峰繼續說道:“其次,我們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維護基金,每年從稅收中撥出一部分款項用於河渠的日常維護和修繕。”
“設立維護基金……”趙縣令麵露難色,“此事恐怕不易,每年稅收的去向都是定好的,若是要額外撥款……”
郭淩峰明白趙縣令的顧慮,但他心中早有打算。“此事我自有辦法,你隻需將每年的維護費用測算清楚即可。”
趙縣令見郭淩峰胸有成竹,也放下心來,當即表示會盡快計算出具體數額。
郭淩峰環顧四周,指著正在河邊洗衣的李寡婦,對趙縣令說道:“長治久安的關鍵,還在於讓百姓意識到維護河渠的重要性,讓他們自發參與其中。”
趙縣令順著郭淩峰的目光看去,不解地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郭淩峰微微一笑,指著不遠處的田埂,說道:“走,去和百姓們聊聊。”他邁開步子,朝田埂走去……
郭淩峰與趙縣令並肩走在田埂上,夕陽的餘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映照著兩人欣慰的笑容。
“大人高見!”趙縣令由衷地讚歎道,“隻有讓百姓真正意識到河渠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維護的問題。”
“正是如此。”郭淩峰指著田間勞作的百姓們,“你看,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這條河流,也沒有人比他們更渴望長治久安。”
兩人走到正在河邊洗衣的李寡婦身旁,郭淩峰親切地問道:“這位大嫂,你覺得這條新修的河渠怎麽樣啊?”
李寡婦抬起頭,看著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有些拘謹地迴答道:“好,好著呢!有了這條河渠,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旱澇了,莊稼也能有個好收成。”
“是啊,”郭淩峰接著說道,“但這河渠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才能年年歲歲都好用啊!”
“那是自然,”一旁的民工甲放下鋤頭,接過話茬,“沒有這條河,我們哪來的好日子過?維護河渠,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生活!”
郭淩峰欣慰地點點頭,他發現百姓們並非沒有遠見,隻是缺乏正確的引導。於是,他將自己關於建立專業維護隊伍和設立維護基金的想法詳細地告訴了大家,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
百姓們聽完郭淩峰的話,紛紛表示讚同。李寡婦更是拍著胸脯說道:“大人放心,以後我天天都來河邊巡視,要是發現哪裏壞了,就趕緊告訴你們!”
看到百姓們如此積極踴躍,趙縣令也備受鼓舞。他當即表示,會盡快製定詳細的計劃,並承諾會將每一筆維護款項都用在刀刃上。
夕陽西下,郭淩峰和趙縣令站在河堤上,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隻待假以時日,便會開出絢爛的花朵。
“大人,”趙縣令轉頭看向郭淩峰,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您看,我們是不是應該……”
郭淩峰微微一笑,他知道趙縣令想說什麽,於是輕輕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