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芝的生日是在九月十九號。


    生日當天,林家宅院外從天還沒亮就有一波接一波的村民前來磕頭送各種東西。


    林安芝起床的時候,聽親娘說自家大門外已經被各種大大小小的簍子筐子堆的快沒有下腳的地兒。


    一頓相當豐盛的農家午飯後,眉心又被筷子戳了個紅點的林安芝開始了陸續的收禮物環節。


    親爹林大平塞給自己的一根更直挺,打磨地更加光滑,還上了清漆的小巧拐棍。


    親娘謝秀蘭學著城裏人的流行樣式,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好幾套鮮亮新衣服。


    王大花親手做的虎頭鞋,繡著古樸花樣的可以裝糖果裝零食的精致複古荷包。


    林山根裝作不經意隨手扔到林安芝屋裏角落的,一布袋,自己親手種下,收獲,炒製的葵花籽。


    林二平夫妻倆去供銷社買的不要票的糕點。


    林老六自己跑山裏掏的,不知道放了多久的一袋子混合鳥蛋……


    下午,欣賞了連夜趕來的姚家村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的發癲舞蹈後,羅遠航和萬誌成等人也抱來了幾個大包裹。


    “小姑奶奶,這是我們從京市,申市的國營商店裏給您買的,還有這些,這些是我們在外匯商店裏買的,聽說是那些外國人喜歡吃的,您也嚐嚐…”


    介紹完擺滿了一大桌子的各種花花綠綠糕點糖果,巧克力餅幹,羅遠航又指著兩個包裹開始介紹各種兒童成衣,還有看著智力水平不超過十歲的一大包兒童玩具和連環畫小人書。


    才被村民硬塞了兩件大紅虎頭肚兜當生日賀禮的林安芝對這一堆玩具接受良好,淡定地看著羅遠航接著打開最後一個包裹。


    “小姑奶奶…這是給您補發的工資……”


    看羅遠航一疊一疊往外拿各種錢票,林安芝有些驚訝地直了直身子。


    自己出差的兩個多月,衣食住行都是羅遠航一行全包,想要什麽想吃什麽上麵也都會第一時間滿足。


    林安芝迴到楊家村後,羅遠航等人給她從板車上搬下來的各種吃喝用品更是占了小半個屋子。


    在這個生產能力低下的年代,有錢有票可能都換不來你想要的東西,實在擺在眼前的東西也遠比錢票更值錢。


    林安芝原以為上邊隔三岔五給她送來的各種東西就已經算是報酬,沒想到現在自己還能領上工資?


    她這也算是吃上公家飯了?


    “小姑奶奶,上邊一致決定給您一級行政級別的工資標準,每月644元,其他補貼另外計算,您如果有什麽其他需求,也可以向我們隨時提出來,我們都會盡力滿足……”


    說到林安芝的工資待遇情況,羅遠航語氣很是小心。


    他其實也是在借這個話題試探林安芝在以後,未來,有沒有和他們繼續聯係合作的意向。


    林安芝暫時沒想那麽遠,她一時有點被自己的工資標準驚到。


    這個年代不論什麽行業一般都實行兩種工資製度,即政,治係列與技術係列工資製度。


    其中政治係列按行政級別,從國家領袖到基層辦事員共分為30級。技術係列按技術等級,從總工程師、科學院院士、大學一級教授、研究員到實習生分18級。


    黃水鎮公設書記焦成業,他的工資水平按行政級別劃分就是25級,每月工資37.5元。


    而楊家村村民們每天幹活掙的公分,兌換成錢的話,是一個公分一分錢。


    按照全勞力一天10個工分來算,一年就是3600個公分左右。


    一個壯勞力一年下來也就能掙三十幾塊錢。


    但三十幾塊隻夠買一年的糧食。


    在農村,如果一家人都在賺工分的話,那一年結餘還可以節約那麽一點錢用來買一些過年的新衣服,買一些改善生活的肉食,日用品之類。


    但如果家裏賺公分的壯勞力不多,家庭成員多是老人和孩子,那到年底就很有可能會造成賺的工分還不夠買一年的糧食的情況。


    這種人家就叫做透支戶,為了不餓死,隻能跟村裏賒欠下一年的公分和糧食。


    林家之前沒分家的時候,林大平兄弟三個都能拿到滿工分,謝秀蘭和楊麥苗能拿到八個公分,半個大人的牛娃,林山根王大花老兩口,還有幹活偷懶的李佑娣能拿到五到七個公分。


    年紀稍小些的春花夏花和狗娃每天也能掙到兩個公分。


    一大家子都這麽努力幹活的情況下,這些年一大家人也才總共攢下了二十多塊錢。


    迴憶著對當前物價水平的了解,林安芝覺得自己一個月六百多塊的工資簡直是筆巨款……


    “上邊說以後每個月都給我發工資?”林安芝看不出表情地問了一句。


    羅遠航馬上點頭,“是的,小姑奶奶您幫了我們那麽多,這些都是您該得的,您做出的貢獻是我們付出再多都換不來的,給您每月發工資隻是想表達我們對您的感激……”


    林安芝表情淡然地微微點頭,努力維持自己視金錢為無物的高冷神仙姿態,隻是心裏已然樂地直哼歌。


    一個月六百多塊啊……


    縣長和縣委每月工資都不到一百塊,她一個月六百多哎……


    一把手的工資水平估計也就這樣了吧?


    目前的物價加她現在每月的工資,隻要不出國,林安芝已然感覺好像財富自由了……


    嘖……上邊領導果然大氣!


    林安芝對自己的薪資水平很滿意,羅遠航和萬誌成看林安芝並沒有拒絕這份代表著和他們關係更加親近的聯係,心裏同樣十分高興。


    …………


    過完生日後的第二天。


    四歲的林安芝在已經擺滿了各種礦石的房間裏結束了最後一堂地質學知識學習後,讓守在門外的關文文重新取來了一幅花國地圖。


    拿出黑筆在地圖上認真圈畫出幾個位置,坐在凳子上林安芝輕晃著小腿,又讓關文文把羅遠航和萬誌成兩人叫了過來。


    “我想去這些地方轉轉。”林安芝指著花國地圖上的幾個紅圈,對急匆匆趕過來的羅遠航和萬誌成兩人道。


    地圖上被林安芝圈畫出的三個位置,正是林安芝曾經向地質學教授廣興思曾經請教過的問題答案。


    設定如果忽然有一大批珍貴礦產資源要被發現,它們出現在什麽地方最合適?


    廣興思順著林安芝“天馬行空”的思路,在這些天的教學中,從資源的開發方式,運輸難度,還有配套資源帶動當地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麵著手講解,給了林安芝大概七八個具體區域範圍。


    林安芝自己思考了一番後,篩篩減減留下了三個。


    其中一個就是東河省。


    林安芝這些天跟著廣興思學習的每堂課,羅遠航和萬誌成都有安排人旁聽,記錄,分析。


    雖然林安芝從來沒對他們明說過自己的想法,但根據林安芝上課時向廣興思提出的那些問題,其實每個人都能猜到林安芝想做什麽。


    此刻,羅遠航和萬誌成兩人對林安芝想去三個地方的原因也是心知肚明。


    沒有任何理由反對。


    “好,小姑奶奶,您想什麽時候出發,我們馬上安排。”


    “明天就走…”


    “好…”


    穿上親娘謝秀蘭親手做的紅配綠背帶連衣裙,拿上親爹林大平親手打造的2.0版本小拐棍,林安芝在過完四歲生日後的第三天再次離開了楊家村。


    專車專線,雖然羅遠航和萬誌成已經盡力安排協調,但因為花國目前的交通基礎相對落後,林安芝還是花費了十多天時間才把地圖上著重圈出的三個地方挨個看了一遍。


    三個坐標踩點完畢,錄入係統,站在一片海岸前的林安芝迎著有些鹹濕的海風,微笑著看向遙遠的海對岸。


    “我想去腳盆國轉轉,能安排嗎?”


    被海風吹散的稚嫩聲音清晰出現在耳邊,羅遠航和萬誌成都不由地心中猛然一凜。


    胸腔裏的心髒不受控地快速劇烈跳動,羅遠航和萬誌成卻幾乎同時大聲應道,“能!”


    …………


    因為早就看出了林安芝毫不掩飾的“野心”,林安芝提出想去腳盆國轉轉的第三天,上麵就把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安排妥當。


    行李,身份,路線,隨行人員。


    因為是去往陌生的異國他鄉,上邊智囊團給林安芝重新安排了隨行人員。


    偽裝成三個不同家庭的護衛團,可以隨身跟著林安芝執行隱蔽保護任務。


    七八個精通鬼子語,對腳盆國有一定了解的各行各業不同人才。


    但林安芝最後隻選了兩個人。


    熟悉了解自己生活習慣,戰鬥力也毫不遜色的關文文。


    地質學教授廣興思的二兒子,同樣從事地質學研究的廣明遠。


    廣明遠今年三十歲,不僅專業過硬,語言天賦也很不錯。


    因為地質學專業知識的拓展了解需要,再加上曾經去過熊聯國留學,還有自己父親曾經在腳盆國生活學習過的經曆,廣明遠精通中俄美日四國語言。


    就過去轉一圈抬抬手的事,林安芝覺得有一個隨身照顧自己生活的小姐姐,和一個能幫自己分析下手位置的參謀,這配置已經足夠。


    有了功德之力加成的林安芝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她隻擔心真到了腳盆國之後,自己受到什麽刺激,會過份危害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林安芝不願意帶更多的人,沒人敢勉強,於是最終去往腳盆國的隊伍就隻有林安芝,關文文和廣明遠三人。


    偽裝成一家人的三人在上麵的安排下走特殊通道先到達了港島,然後從港島坐遊輪直接到達了腳盆國的港口城市,恆濱。


    在港口接林安芝三人的是廣明遠父親曾經的好友,童成文。


    童成文今年五十二歲,是四十前年跟隨父母一起移民到腳盆國生活的華人。


    廣興思是以前在腳盆國留學時和童成文認識並結為好友的。


    童成文雖然因為各種原因定居在了腳盆國,但內心始終覺得自己是花國人,在抗戰那些年, 童成文也盡自己努力幫助過自己的祖國。


    所以童成文這次得到老朋友囑托讓自己照顧一下來腳盆國旅遊的二兒子一家後,雖然不明白兩國關係這麽緊繃的條件下,老友兒子一家為什麽能來和要來腳盆國旅遊,但還是很盡責地推開了自己事務,帶著家人前來迎接陪同。


    童成文是帶著自己兒子和女兒一起來接老友兒子一家的。


    看到不遠萬裏前來腳盆國“旅遊”的同胞裏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童成文和他一對兒女都十分驚訝。


    他們提前得知的信息裏,並沒有說還會有一個三四歲的孩子?


    童成文心中疑惑更深,但仍熱情招唿一家三口先上車迴家。


    林安芝一路上沒有說話,默默跟著童成文一家來到了他們生活的恆濱中華街。


    恆濱中華街生活著不少華人,童成文祖孫三代在這裏經營著一間中餐館。


    知道林安芝三人長途勞頓,童成文並沒有和這一家三口客套太多,簡單給一家三口安排了些飯菜就囑咐三人先好好休息一晚。


    外人離開,關文文仔細檢查了一圈房間內環境後,才把林安芝抱放到了餐桌前。


    “小姑奶奶…您先吃點東西好好睡一覺…”關文文關心看著臉色有些蒼白的林安芝。


    關文文覺得林安芝臉色不好是累到了。


    但其實林安芝是一路看到腳盆國繁華發達的街景,氣到了。


    林安芝內心很不爽。


    沒親眼看到,她是真的不知道同處一個時代,腳盆國人們的生活水平竟然能和花國人民相差如此之大。


    尤其還是這個國內剛從饑荒走出來的時候。


    花國人還有無數人在為了活著,為了吃口飽飯拚命努力,而這個曾經給花國帶來無數苦難的國家,他們的人民竟然能生活的如此之好。


    林安芝能看的很遠。


    忙碌的港口。絡繹不絕的貨船。成片規整的工業區,已經頗具現代化的城市建築。隨處可見的汽車。繁華的街道,甚至還有不少西洋風格的建築。


    看著這麽一個經濟繁榮,工業發達,文化多元的現代化城市展現在眼前。


    林安芝隻覺得很不公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六零當神仙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周的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周的花並收藏在六零當神仙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