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臭小子,別這麽淘氣。爺爺在午睡呢!別吵醒了你爺爺!”顧家啟舉起巴掌嚇唬著自己的三兒子,小聲吼道。


    “爺爺,快起來給我講故事了。”顧來順兩隻小手晃著爺爺的胳膊,撒嬌著說道。似乎並不怕爸爸的樣子。


    “家啟啊。別嚇著孩子了。你去忙吧。來順就交給我吧。我剛睡了一會兒了。這會兒有精神氣。”顧茗用手摸著孫子頭,笑著說。


    “那好,爸。我就先去看看老大老二的功課複習的怎麽樣了。”顧家啟說著朝屋裏走去了。


    “來。乖孫子。爺爺給你接著講《大灰狼的故事》好吧?”顧茗抱起孫子在懷裏,開心地笑著。


    “好的,爺爺!”顧來順開心地應道。


    這就是我,顧茗,老年的生活寫照。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但我總是有一種執念,也算是信念吧——在我有生之年,把我的一生寫成故事傳承給兒孫後代。好用這些故事來警示子孫後代能夠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善始善終,能夠延續我顧家血脈。都說富不過三代嘛,這也算我的善終吧。


    幼童無知命坎坷,少小貧苦但作樂。


    不知父母苦命人,不知天下悲慘事。


    天真無邪無煩憂,閑來自娛自樂嗬。


    井底之蛙坐觀天,蛻變之時知天闊。


    出生那三五年的事情,很多早就不記得了。大部分都是通過長輩和自己學習所得。我聽爸媽說——我出生的那年代農村都很窮,家家都是土坯牆的大瓦房,連個院子都沒有。有的也是用土砌起來的一人高的土牆。我家就是沒有牆,好歹有個做飯的小土房,也就是廚房。吃飯的時候,各家蹲在院子裏吃飯都能看得見。廁所就不用說了,都是土旱廁,連個門都沒有,一到夏天就熱鬧了,到處都是蒼蠅蚊子,上個廁所跟做噩夢一樣,受老罪了。好歹是,那時水是甜的,空氣也是清新的,各個村上的樹都挺多的,每到夏天枝葉繁茂,蟬聲鳴鳴,風過樹葉嘩嘩聲很好聽。每到冬天時,樹上總是掛著長長的冰淩,跟一把把鋒利的劍一樣,看著都嚇人的很。每到秋天大雨時,大人們就聚在一起到村裏的大水坑裏麵去打魚。那場麵熱鬧的很。我爸說他逮到過20多斤的大草魚,還被魚打過耳光。因為村裏麵魚坑比較多,這種捕魚的盛況每年都會有。據我爸說這坑都是當年蓋房子時用土留下的。這是誰也想不到的事情。這是老一輩生存的智慧吧。


    因為窮,那時又不流行打工。所以大部分青年勞力都在家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忙時大家都忙著收糧食,種莊稼。地裏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閑時就忙著生孩子。據我媽說,他們那時都弟兄十幾個,最少的也是五男二女的標配。因為那時村裏沒有什麽娛樂活動,更不用提什麽電視手機了。大家吃完飯早早就上床睡覺了。那時電是奢侈品,大部分人家都點煤油燈,點蠟燭的都很少。為了節省煤油,所以晚上沒事兒都睡得早。放到現在不敢想象的事情。這就是我爸媽那時人口大爆發的真實寫照。七零後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享受人口紅利,也正是他們自己種下因果呀!


    據我媽說,那時她生我的時候都沒去醫院,就找個接生婆在家裏接的生。這在當時很普遍的現象。還好是我媽身體好,奶水足沒讓我營養不良。當時農村除了有一兩個老郎中,哪裏有什麽衛生院呢。生病生孩子全聽天由命。這也許是我命硬的原因吧。生完孩子,孕婦能夠吃上雞蛋都是很不錯的待遇了,別說肉了。婆婆好的會時不時給你殺個雞補補,丈夫好的會時不時逮個魚補補。我媽算是比較命好的吧。我爸是個盡職的丈夫,也是個善良忠厚之人。雖然日子過得苦,但是從來沒有抱怨過啥。日子也算過的平穩。我爸為了這個家,每天早出晚歸,忙完地裏麵,忙家裏麵。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著。


    據我爸說,當時為了補貼家用,自己也學著做點兒小生意。那就是把自家種的菜或者逮的魚拿到離家十幾裏地集市上賣掉,換點兒日常用品之類的。那時沒有自行車,更不用說摩托車,電車之類的了。我爸都是用扁擔挑兩筐東西去集市上賣的。每天提前準備好要賣的蔬菜,天不亮就出發了。走到集市上時天色已亮,找個人多的地方就開始吆喝著賣菜了。自家種蔬菜,品相好,我爸又實誠,遇見錢不夠的就大方送人了。所以在集市上我爸的蔬菜賣的很好,基本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這也是我媽能夠坐好月子的基本保障了。我想我媽那時雖然坐月子辛苦,但也是很幸福的。我想這就是父愛的偉大之處吧。


    那時,國家整體不富裕,每家每戶每逢夏收和秋收時,都要給你國家交公糧。雖然不富裕,但是每家每戶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交完糧食自己家裏還留有足夠的口糧和種子。這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製度的好處所在,大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積極性。每到夏收秋收時,打下來糧食,人們都會精挑細選一些顆粒飽滿,品相好的糧食保存下來留作種子,都是悉心照料和保存的。有的掛在梁上防止老鼠偷吃,有的封進缸裏,有的藏到鐵皮櫃裏等等。凡是能想到好地方都不會放過。這是被逼出來智慧吧。再者,把剩餘的糧食稱好重,用麻袋分裝好,一百斤一袋子。然後,按照交公糧的標準,弄幾袋子,找個木架子車拉去公社交糧。聽我爸說。當時人們交公糧的積極性都很高,都以“誰家交的多為光榮”。物質的貧困沒有打倒精神的富足。這就是我爸媽年輕時的真實生活寫照。他們雖然沒有多高學問,但是他們都很善良懂事,有責任。他們雖然貧苦,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抱怨,有擔當。他們雖然沒有談過戀愛,但是他們彼此珍惜和感恩。


    我就是在這種社會和家庭背景下出生的,沒有戰爭,沒有爭吵,沒有富足。但有的是平安,喜樂和知足。這個充滿愛的家庭是我最大的幸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因果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茗並收藏因果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