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李定國歸順朝廷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廣地區的大戰還在繼續。
朱慈烺他們這邊卻開起了會試。
黃宗羲與顧炎武,還有方以智,王夫之他們都參加了會試。
除了已經到呂布任職的朱舜水之外。
原本曆史上的“明末清初五大家”,全都積極參加了這一次考試。
除了這些有一定影響力和名氣的學者之外。
天津港匠戶之子魯大山和趙小金,竟然也參加了這次考試。
魯大山和趙小金坐在考場裏看著考卷,感覺腦袋嗡嗡嗡的。
因為這一次考試的內容跟之前大為不同。
什麽在同一個水池裏麵有一根管子,放水有一根管子注水。
然後要多長時間能把水池放空,又或者是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水池給注滿?
還有某個地區有一種什麽特產,要怎麽樣才能把這些特產給賣出去變成錢?
並且還要盡量賣上一個好價錢!
又或者是以某個地方為實例,給出了具體的地形地勢等條件。
問的卻是遇到了幹旱該怎麽辦?
遇到了洪水又該怎麽辦?
還有朝廷修建水泥公路的時候,各地的官吏和老百姓應該怎麽配合?
有人不配合甚至搞破壞的話,這又該怎麽應對和處理?
這一次考試的所有題目。
都是以現實中的事例為考題。
考的就是大家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哪怕是數學物理化學方麵的考卷,也是以實際應用為主。
應用題這個東西並不新鮮,在之前的第2輪考試當中就已經出現了不少。
隻是那個時候應用題的比例比較少。
現在卻全部都變成了應用題。
這讓很多考生頭疼不已……
這對於文化水平相對有限的魯大山和趙小金,那是光把題目看懂都很費勁了。
還有很多對於數理化不擅長的人。
哪怕文化水平相對夠用,能夠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同樣也是感覺無從下手。
所有題目都是應用題。
絕大部分考生拿到考卷之後都是懵圈的。
朱慈烺他們這是要快速篩選可用的人才。
因為現在他們太缺人手了……
……
現在朝廷的實際控製區域之內。
最近剛收複的遼東地區,還有人口10不存一的山西陝西地區。
基層的官吏大多都是空缺的。
朱慈烺不想讓一幫書呆子去治理地方。
那就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選拔人才。
等到以後朝廷大軍收複了江南地區,那麽需要的中下層官吏隻會更多。
所以朱慈烺要以科舉考試為向導。
引導大量的讀書人去研究實用之學,研究怎麽解決實際的問題?
而不是隻會之乎者也的空談。
正所謂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東林黨早就用他們的所作所為驗證了這一點。
朱慈烺和大明朝廷,都不需要那些隻會嘴炮的廢物……
……
考場裏麵的考生。
那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和王夫之。
還有很多跟他們誌同道合,並且經常一起探討學問的考生。
拿到考卷之後,卻沒有那麽多的糾結。
反而是內心裏驚喜不已。
因為考卷上的很多事情他們都討論過,甚至有些事情就跟考題上幾乎一模一樣。
就跟後世高考押題押中了一般。
那些家夥非常的開心,跟其他考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不管考生覺得考卷難不難,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考個好成績。
哪怕是明知希望不大,也要奮力爭先,畢竟機會難得嘛。
下一次可能又要等三年了……
……
朝廷這邊正在舉行科舉考試的時候。
朱慈烺突然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英國公沐天波和惠安伯張慶臻
不斷地派人去接觸成都平原的李定國。
自從張獻忠離開四川之後,雙方之間不但沒有打仗。
反而是交流變得越來越多。
沐天波和張慶臻率領的兩大兵團,目前有著將近20萬的兵力,加上地方守備營的隊伍。
日常消耗白生活物資是個天文數字。
當然不可能全部靠朝廷這邊運送過去,何況朝廷這邊本身就有點糧食緊張。
很多時候朝廷都是直接撥銀子給他們。
還有就是隨著大軍到了當地的文官,在長江水道的重要碼頭和關卡,還有山城宜賓等地。
日常收取商稅也有不少的收入。
各種稅收到手之後經過統計核算。
有時候就直接劃撥給了當地的駐軍。
沐天波和張慶臻他們當然要派人去采購物資。
而他們都知道朱慈烺想要收服李定國。
就幹脆派出人手去找李定國采購糧食物資。
雙方之間的生意來往次數多了之後,慢慢的就建立了信任感。
李定國那邊還派人把糧食,蔬菜肉類等等。
經常送到沐天波和張慶臻這邊來。
這樣子時間稍長之後。
李定國對於朝廷大軍的情況,對於朝廷如何治理地方,對於朝廷的各種政策等等。
就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
李定國發現大明朝廷在朱慈烺的帶領下,無論是對軍隊還是對地方上的管理都非常好。
慢慢的李定國手下的人都動了心思,有了歸順朝廷的念頭。
而這一次我們朝廷的大動作,加上兩廣地區的大戰。
這李定空意識到了危險性。
現在真道的幾方勢力,無論是兩廣地區的李自成,甚至是自立為王的孫渴望。
那都要比李定國的實力強大的多。
江南的偽明朝廷和大明朝廷,那就更不用說了。
偏偏李定國的四周全部都是明君,除了向西去吐藩高原的苦寒之地。
他根本就沒有發展壯大的空間。
加上李定國和手下的將士們,都對大明朝廷越來越認同。
所以這一次李定國親自到了宜賓,跟沐天波好好的聊了一番。
表示願意歸順大明朝廷。
沐天波和張慶臻趕緊把消息上報。
等著朱慈烺作出決定。
主要試是看朱慈烺將會給李定國,還有他手下的將士什麽樣的待遇和條件?
朱慈烺他們這邊卻開起了會試。
黃宗羲與顧炎武,還有方以智,王夫之他們都參加了會試。
除了已經到呂布任職的朱舜水之外。
原本曆史上的“明末清初五大家”,全都積極參加了這一次考試。
除了這些有一定影響力和名氣的學者之外。
天津港匠戶之子魯大山和趙小金,竟然也參加了這次考試。
魯大山和趙小金坐在考場裏看著考卷,感覺腦袋嗡嗡嗡的。
因為這一次考試的內容跟之前大為不同。
什麽在同一個水池裏麵有一根管子,放水有一根管子注水。
然後要多長時間能把水池放空,又或者是要多長時間才能把水池給注滿?
還有某個地區有一種什麽特產,要怎麽樣才能把這些特產給賣出去變成錢?
並且還要盡量賣上一個好價錢!
又或者是以某個地方為實例,給出了具體的地形地勢等條件。
問的卻是遇到了幹旱該怎麽辦?
遇到了洪水又該怎麽辦?
還有朝廷修建水泥公路的時候,各地的官吏和老百姓應該怎麽配合?
有人不配合甚至搞破壞的話,這又該怎麽應對和處理?
這一次考試的所有題目。
都是以現實中的事例為考題。
考的就是大家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哪怕是數學物理化學方麵的考卷,也是以實際應用為主。
應用題這個東西並不新鮮,在之前的第2輪考試當中就已經出現了不少。
隻是那個時候應用題的比例比較少。
現在卻全部都變成了應用題。
這讓很多考生頭疼不已……
這對於文化水平相對有限的魯大山和趙小金,那是光把題目看懂都很費勁了。
還有很多對於數理化不擅長的人。
哪怕文化水平相對夠用,能夠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同樣也是感覺無從下手。
所有題目都是應用題。
絕大部分考生拿到考卷之後都是懵圈的。
朱慈烺他們這是要快速篩選可用的人才。
因為現在他們太缺人手了……
……
現在朝廷的實際控製區域之內。
最近剛收複的遼東地區,還有人口10不存一的山西陝西地區。
基層的官吏大多都是空缺的。
朱慈烺不想讓一幫書呆子去治理地方。
那就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選拔人才。
等到以後朝廷大軍收複了江南地區,那麽需要的中下層官吏隻會更多。
所以朱慈烺要以科舉考試為向導。
引導大量的讀書人去研究實用之學,研究怎麽解決實際的問題?
而不是隻會之乎者也的空談。
正所謂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東林黨早就用他們的所作所為驗證了這一點。
朱慈烺和大明朝廷,都不需要那些隻會嘴炮的廢物……
……
考場裏麵的考生。
那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和王夫之。
還有很多跟他們誌同道合,並且經常一起探討學問的考生。
拿到考卷之後,卻沒有那麽多的糾結。
反而是內心裏驚喜不已。
因為考卷上的很多事情他們都討論過,甚至有些事情就跟考題上幾乎一模一樣。
就跟後世高考押題押中了一般。
那些家夥非常的開心,跟其他考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不管考生覺得考卷難不難,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考個好成績。
哪怕是明知希望不大,也要奮力爭先,畢竟機會難得嘛。
下一次可能又要等三年了……
……
朝廷這邊正在舉行科舉考試的時候。
朱慈烺突然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英國公沐天波和惠安伯張慶臻
不斷地派人去接觸成都平原的李定國。
自從張獻忠離開四川之後,雙方之間不但沒有打仗。
反而是交流變得越來越多。
沐天波和張慶臻率領的兩大兵團,目前有著將近20萬的兵力,加上地方守備營的隊伍。
日常消耗白生活物資是個天文數字。
當然不可能全部靠朝廷這邊運送過去,何況朝廷這邊本身就有點糧食緊張。
很多時候朝廷都是直接撥銀子給他們。
還有就是隨著大軍到了當地的文官,在長江水道的重要碼頭和關卡,還有山城宜賓等地。
日常收取商稅也有不少的收入。
各種稅收到手之後經過統計核算。
有時候就直接劃撥給了當地的駐軍。
沐天波和張慶臻他們當然要派人去采購物資。
而他們都知道朱慈烺想要收服李定國。
就幹脆派出人手去找李定國采購糧食物資。
雙方之間的生意來往次數多了之後,慢慢的就建立了信任感。
李定國那邊還派人把糧食,蔬菜肉類等等。
經常送到沐天波和張慶臻這邊來。
這樣子時間稍長之後。
李定國對於朝廷大軍的情況,對於朝廷如何治理地方,對於朝廷的各種政策等等。
就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
李定國發現大明朝廷在朱慈烺的帶領下,無論是對軍隊還是對地方上的管理都非常好。
慢慢的李定國手下的人都動了心思,有了歸順朝廷的念頭。
而這一次我們朝廷的大動作,加上兩廣地區的大戰。
這李定空意識到了危險性。
現在真道的幾方勢力,無論是兩廣地區的李自成,甚至是自立為王的孫渴望。
那都要比李定國的實力強大的多。
江南的偽明朝廷和大明朝廷,那就更不用說了。
偏偏李定國的四周全部都是明君,除了向西去吐藩高原的苦寒之地。
他根本就沒有發展壯大的空間。
加上李定國和手下的將士們,都對大明朝廷越來越認同。
所以這一次李定國親自到了宜賓,跟沐天波好好的聊了一番。
表示願意歸順大明朝廷。
沐天波和張慶臻趕緊把消息上報。
等著朱慈烺作出決定。
主要試是看朱慈烺將會給李定國,還有他手下的將士什麽樣的待遇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