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並沒有貿然行動。


    畢竟對於那位皇帝陛下的心思,他可是一點都猜不透啊!


    現在好不容易重新歸順了朝廷,並且還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將。


    加上明軍現在的待遇好得沒話說。


    尚可喜可不想讓天武皇帝朱慈烺,還有朝堂上的那些文武大臣,又對他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尚可喜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莽撞。


    他隻是讓鄭風壽找了幾個會說鬼子話,對倭寇那邊比較了解的人當向導。


    派出一批精銳的夜不收,用商人的身份乘船去了倭寇那邊。


    尚可喜準備先把情況探查清楚再說。


    而高麗半島的最南端,其實距離倭寇那邊不怎麽遠了。


    不但在海上航行的風險較小,並且來迴也要不了太多的時間。


    尚可喜想著隻要得到了準確的情報,他就向朝廷上奏,請求出兵倭島。


    既然有儲量巨大的金礦和銀礦,怎麽能掌握在那些垃圾的手中呢?


    甚至連理由尚可喜都已經想好了。


    那就是倭寇作為大明的藩屬國,有了好東西竟然隱瞞不報?


    更沒有上交朝廷。


    而倭寇每次朝貢的時候,就拿一些破爛貨糊弄大明朝廷。


    這就是在欺君妄上,自當嚴懲之。


    尚可喜還真是一個人才。


    他想的這個理由竟然還能自圓其說。


    果然能在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物。


    就沒有有一個是簡單之輩……


    ……


    尚可喜想的理由很清新脫俗。


    而在大明京師這邊,朱慈烺整出來了的理由更加清新脫俗。


    禮部庫房起火的事情。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民間的議論聲依然非常多。


    有人說那是天降雷火,這是上天的警示。


    原因嘛那就是天子失德,殺戮過甚,有傷天和。


    所以上天降下了天雷之火,警示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


    而曆朝曆代凡是發生了這類事情,那麽皇帝就該下罪己詔。


    以此來請求上天的寬恕……


    由於朱慈烺沒有讓人製止這種流言,反而是任由流言肆意傳播。


    所以這種聲音一直都存在著。


    並且某些人以為朱慈烺開始害怕了,所以就變得發的肆無忌憚。


    正所謂人狂必有禍,天狂必有雨。


    朱慈烺就是要讓那些家夥猖狂起來,這樣子才容易露出馬腳。


    錦衣衛和東廠的人,乃至影衛的高手。


    則是趁機尋找一切蛛絲馬跡,想要找到此事的幕後黑手。


    朱慈烺背負了一段時間的罵名。


    給調查此事的人員爭取了寶貴時間與機會。


    等到調查得差不多了。


    雖然沒有找到謠言的真正源頭,卻找到了一些比較活躍的家夥。


    朱慈烺這才發布了詔書,不過他發的卻不是罪己詔。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朕上承天命,下承黎民之期望,因時應勢,榮登大寶,順應天道而為之。初為皇即退流寇於京師之外,遂而平定京津,誅貪官、伐不臣,開倉放糧,安撫流民、穩定地方,興修水利。


    繼而廣種土豆,紅薯,南瓜,玉米等物,其產量之高,萬民皆驚為天人,直唿天降神物亦。又言有此物、從此天下不饑,國泰民安矣。


    朕對內施政成效顯著,對外則痛擊建奴,驅逐草原鐵騎,征伐高麗逆賊。後又平定內部動亂,登基不足一年之期,已建不世之功,朕欲趁勢改革科舉,新編教材,致實用之學廣而傳之,望之惠及萬民。然此時忽起大火,教材毀之一旦。


    此乃上天警示於朕,有不臣叛逆欲行不軌,朕自當應承天意,清除蛀蟲,以免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文武臣民當遵天意,隨朕清內賊、禦外敵,還天下以朗朗乾坤……”


    這個詔書的內容一經發布出去。


    立刻引得所有讀書人一片嘩然。


    別人說那場大火是上天的警示,原因則是天子失德。


    從而想讓天武皇帝下罪己詔。


    而天武皇帝朱慈烺,大方地承認那是上天示警,隻是原因卻變成了那是上天對他的提示。


    因為內有蛀蟲和叛逆不臣之人欲亂天下,所以上天對他進行示警,讓他趕緊清除蛀蟲和叛逆。


    免得導致局勢動蕩,導致蒼生受苦。


    再加上在詔書的開頭那一段,羅列了朱慈烺登基以來的各種不世之功。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做下了各種各樣的大事。


    有著那些不世之功的映襯,後麵的話就顯得更加可信了。


    本身就支持天武皇帝朱慈烺的人。


    看到這份詔書之後撫掌大笑,胸中鬱悶一掃而空。


    朱慈烺這份別出心裁的詔書。


    被很多讀書人戲稱為“罪他詔”,因為這跟“罪己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那些暗中使壞的敵人。


    在看到這份詔書內容之後,則是差點被氣的當場吐血。


    甚至有些家夥直接破口大罵:“無恥小兒,自賣自誇,當真是厚顏無恥至極……”


    ……


    原吏部尚書陳演。


    被貶為平民之後一直居於京師。


    他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了大明江山和朝堂上下,這不到一年時間之內的激烈變化。


    這一次的教育改革跟科舉改革,自然是引起了強烈的反彈,這才有了禮部庫房火災的事情。


    麵對這種激烈的爭鬥。


    陳演很是為天武皇帝朱慈烺捏了一把汗。


    因為他這樣的官場老油子,都想不到天武皇帝朱慈烺應該如何破局?


    沒想到天武皇帝直接把罪己詔,給變成了罪他詔。


    以前的曆朝曆代,凡是出了類似的事情,那都是皇帝來背黑鍋。


    天武皇帝這一招當真是妙極。


    直接把黑鍋扣在了心懷不軌的蛀蟲和叛逆身上。


    此詔書一經發布,讀書人內部分成了兩派,有支持者也有痛罵者。


    但是當消息傳開之後,民間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天武皇帝朱慈烺的威望,不但沒有受到絲毫損傷,反而獲得了更多的擁戴。


    陳演趕緊把此事的前因後果及過程,全都給詳細的記錄了下來。


    看著還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記滿了的幾個本子。


    陳演覺得是時候把這些東西刊印出去了,因為內容已經足夠多了。


    並且陳演堅信他記錄的這些事情,肯定會有很多人樂意看的。


    同時陳演也在期待著,玄武皇帝朱慈良。


    之後還能會做出什麽驚人之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囉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囉說並收藏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