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吳三桂待價而沽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著過了兩天的時間。
吳三桂的手下又傳來消息。
說是李自成的大軍,才剛剛開戰就被打敗了。
然後隔了一天之後,李自成的大軍再次圍攻京城。
這一次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更是被打得潰不成軍直接全麵敗退。
緊接著就李自成他們收攏兵馬,直接向南而去,徹底放棄了攻打京城。
吳三桂收到這個消息之後。
心裏不妙的感覺更加強烈了。
山海關距離京城才有幾百公裏的路程。
而他收到崇禎皇帝的旨意n多天了,吳三桂他們卻還在山海關沒有出發。
這就是抗旨不遵,擁兵自重啊!
京城那邊這迴打了一場大勝仗,那麽過後肯定會跟他算賬。
於是吳三桂當機立斷,趕緊派人去聯係他的舅舅祖大壽。
而祖大壽這個時候已經投降了滿清。
吳三桂開始給自己找後路了。
因為他覺得他還很年輕,還有大好的年華,他還不想死啊!
當然了,皇帝不一定會殺他,但是他肯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要是被剝奪了兵權的話,失去權勢對於吳三桂來說,那比死了還難受。
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投降滿清的準備。
並且他相信他還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完全來得及布置一切。
因為他駐守的山海關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裏可是遼東通向京城的門戶。
所以朝廷應該不會立刻對他動手。
而這就是吳三桂的機會。
吳三桂就相信就憑他現在的位置,還有他手上掌握的兵力。
完全可以在滿清那邊。
謀得一個很好的職位……
……
在京城保衛戰勝利之後的第五天。
曹變蛟和袁宗第。
就率領著大軍向山海關出發了。
同時孫傳廷和黃德功,也悄然帶著隊伍離開了京城。
周遇吉跟懷寧侯孫維藩。
則是帶著部隊去了天津港。
此時的京城就剩下了英國公張世澤,還有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春等將領。
兵力更是隻剩下了3萬人出頭。
不過新軍已經開始成立,目前正在抓緊訓練。
之前保衛京城的時候,臨時征召的那些青壯。
大部分人都願意報名參軍。
經過一番挑選與考核之後,最終留下了其中的2萬人。
另外就是被俘虜的7萬多順軍,其中有不少是孤家寡人一個,根本沒有任何牽掛。
經過一番勸說之後。
其中有很多人也願意加入明軍。
朱慈烺讓人從那邊挑了3萬人出來。
這就增加了5萬新兵。
這兩批新兵,分別被安置在京城的南北兩邊。
正在城外的大營裏麵抓緊訓練。
從順軍那邊投降過來的3萬人,被安置在京城東北角的大營裏邊。
朱慈烺特意帶著人過去了一趟,先是讓所有降兵都可以挑戰朱慈烺的護衛。
挑戰獲勝者可以升官,或者是當場獎勵銀子。
甚至朱慈烺還親自露了兩手。
憑借強大的實力,把那些官兵都給鎮住了。
接著又安排了一些中下層軍官進去,從而牢牢地掌握住了這支部隊。
並且那些家夥還不敢有怨言,誰叫他們實力不如人呢?
參加了京城保衛戰的將士就有三萬多人,加上新編的5萬新軍。
還有著1500人的火槍兵威懾諸軍。
所以京城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朱慈烺對此毫不擔心。
萬一真的出了什麽事,朱慈烺也可以帶著兵馬親自上陣。
這些年朱慈烺一直在堅持練武,並且武學造詣相當的高深。
連方正化都不是朱慈烺的對手。
由此可見朱慈烺的實力絕對非同一般。
並且他沒少鑽研各種兵書。
朱慈烺對行軍布陣,帶兵打仗。
也還是有些心得的……
……
曹變蛟和袁宗第。
帶著大軍快速趕向山海關。
隨行的,還有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原司禮掌印太監高時明。
高時明是去傳旨的。
李若璉則是得到了天武皇帝朱慈烺的命令,要去將吳三桂抓捕迴京。
所以他們也跟著大軍一起同行。
在曆史上明朝滅亡時,高時明,李鳳翔,褚憲章和張國元等等,這些戰死或殉國了的太監。
在朱慈烺登基之後,並沒有太過為難他們。
隻是對他們的職位做出了調整,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依然受到重用的。
而這些太監看得出來,朱慈烺可不是崇禎皇帝那樣的二傻子。
這是一位殺伐果斷,極有主見的皇帝。
所以他們對於朱慈烺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隻要老老實實的辦事就行了,其他的不是他們該去考慮的。
而曹變蛟他們的行軍速度很快。
大軍早上出發,到當天傍晚就走了好幾十公裏。
如此大張旗鼓地向著山海關前進,吳三桂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於是吳三桂趕緊讓人打探詳細情況。
後麵吳三桂得知在大軍當中,似乎押運著很多的銀子。
心想難道新皇帝不敢跟他算賬?
怕他帶著兵馬投降滿清,甚至是直接放滿清大軍入關,所以反而是要用銀子來收買他?
吳三桂這樣一想,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想到這種可能性之後。
吳三桂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笑容。
心想山海關果然是個好地方呀!
這個地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
否則哪怕自己手上掌握著兵權,在出現了抗旨不遵的情況下,新登基的小皇帝肯定沒這麽好說話。
於是吳三桂在心裏想著,看看小皇帝能出什麽好的條件?
要是條件不行的話,他就繼續投靠滿清。
吳三桂這是想要待價而沽。
看看朱明朝廷和滿清那邊,哪一邊開出的條件更好?
此時還在做夢的吳三桂,竟然被明軍隊伍當中的大量的銀子迷惑住了
還以為朱慈烺是想用銀子收買他,。
卻不知道那些銀子跟他沒有一絲關係……
吳三桂的手下又傳來消息。
說是李自成的大軍,才剛剛開戰就被打敗了。
然後隔了一天之後,李自成的大軍再次圍攻京城。
這一次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更是被打得潰不成軍直接全麵敗退。
緊接著就李自成他們收攏兵馬,直接向南而去,徹底放棄了攻打京城。
吳三桂收到這個消息之後。
心裏不妙的感覺更加強烈了。
山海關距離京城才有幾百公裏的路程。
而他收到崇禎皇帝的旨意n多天了,吳三桂他們卻還在山海關沒有出發。
這就是抗旨不遵,擁兵自重啊!
京城那邊這迴打了一場大勝仗,那麽過後肯定會跟他算賬。
於是吳三桂當機立斷,趕緊派人去聯係他的舅舅祖大壽。
而祖大壽這個時候已經投降了滿清。
吳三桂開始給自己找後路了。
因為他覺得他還很年輕,還有大好的年華,他還不想死啊!
當然了,皇帝不一定會殺他,但是他肯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要是被剝奪了兵權的話,失去權勢對於吳三桂來說,那比死了還難受。
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投降滿清的準備。
並且他相信他還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完全來得及布置一切。
因為他駐守的山海關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裏可是遼東通向京城的門戶。
所以朝廷應該不會立刻對他動手。
而這就是吳三桂的機會。
吳三桂就相信就憑他現在的位置,還有他手上掌握的兵力。
完全可以在滿清那邊。
謀得一個很好的職位……
……
在京城保衛戰勝利之後的第五天。
曹變蛟和袁宗第。
就率領著大軍向山海關出發了。
同時孫傳廷和黃德功,也悄然帶著隊伍離開了京城。
周遇吉跟懷寧侯孫維藩。
則是帶著部隊去了天津港。
此時的京城就剩下了英國公張世澤,還有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衛時春等將領。
兵力更是隻剩下了3萬人出頭。
不過新軍已經開始成立,目前正在抓緊訓練。
之前保衛京城的時候,臨時征召的那些青壯。
大部分人都願意報名參軍。
經過一番挑選與考核之後,最終留下了其中的2萬人。
另外就是被俘虜的7萬多順軍,其中有不少是孤家寡人一個,根本沒有任何牽掛。
經過一番勸說之後。
其中有很多人也願意加入明軍。
朱慈烺讓人從那邊挑了3萬人出來。
這就增加了5萬新兵。
這兩批新兵,分別被安置在京城的南北兩邊。
正在城外的大營裏麵抓緊訓練。
從順軍那邊投降過來的3萬人,被安置在京城東北角的大營裏邊。
朱慈烺特意帶著人過去了一趟,先是讓所有降兵都可以挑戰朱慈烺的護衛。
挑戰獲勝者可以升官,或者是當場獎勵銀子。
甚至朱慈烺還親自露了兩手。
憑借強大的實力,把那些官兵都給鎮住了。
接著又安排了一些中下層軍官進去,從而牢牢地掌握住了這支部隊。
並且那些家夥還不敢有怨言,誰叫他們實力不如人呢?
參加了京城保衛戰的將士就有三萬多人,加上新編的5萬新軍。
還有著1500人的火槍兵威懾諸軍。
所以京城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朱慈烺對此毫不擔心。
萬一真的出了什麽事,朱慈烺也可以帶著兵馬親自上陣。
這些年朱慈烺一直在堅持練武,並且武學造詣相當的高深。
連方正化都不是朱慈烺的對手。
由此可見朱慈烺的實力絕對非同一般。
並且他沒少鑽研各種兵書。
朱慈烺對行軍布陣,帶兵打仗。
也還是有些心得的……
……
曹變蛟和袁宗第。
帶著大軍快速趕向山海關。
隨行的,還有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原司禮掌印太監高時明。
高時明是去傳旨的。
李若璉則是得到了天武皇帝朱慈烺的命令,要去將吳三桂抓捕迴京。
所以他們也跟著大軍一起同行。
在曆史上明朝滅亡時,高時明,李鳳翔,褚憲章和張國元等等,這些戰死或殉國了的太監。
在朱慈烺登基之後,並沒有太過為難他們。
隻是對他們的職位做出了調整,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依然受到重用的。
而這些太監看得出來,朱慈烺可不是崇禎皇帝那樣的二傻子。
這是一位殺伐果斷,極有主見的皇帝。
所以他們對於朱慈烺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隻要老老實實的辦事就行了,其他的不是他們該去考慮的。
而曹變蛟他們的行軍速度很快。
大軍早上出發,到當天傍晚就走了好幾十公裏。
如此大張旗鼓地向著山海關前進,吳三桂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於是吳三桂趕緊讓人打探詳細情況。
後麵吳三桂得知在大軍當中,似乎押運著很多的銀子。
心想難道新皇帝不敢跟他算賬?
怕他帶著兵馬投降滿清,甚至是直接放滿清大軍入關,所以反而是要用銀子來收買他?
吳三桂這樣一想,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想到這種可能性之後。
吳三桂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笑容。
心想山海關果然是個好地方呀!
這個地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
否則哪怕自己手上掌握著兵權,在出現了抗旨不遵的情況下,新登基的小皇帝肯定沒這麽好說話。
於是吳三桂在心裏想著,看看小皇帝能出什麽好的條件?
要是條件不行的話,他就繼續投靠滿清。
吳三桂這是想要待價而沽。
看看朱明朝廷和滿清那邊,哪一邊開出的條件更好?
此時還在做夢的吳三桂,竟然被明軍隊伍當中的大量的銀子迷惑住了
還以為朱慈烺是想用銀子收買他,。
卻不知道那些銀子跟他沒有一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