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崇禎決定禪位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正值陽春三月。
然而北方的天氣依舊寒冷。
吐血昏迷了的崇禎皇帝,被帶到了養心殿內的暖閣之中。
有一群太醫正圍在他身旁進行診治。
看到朱慈烺帶著一幫將士前來。
所有人皆是心中一凜,因為金鑾殿上發生的事情他們早已有所耳聞。
這可是一位令人膽寒的殺神啊!
所有人都趕忙跪下見禮:“參見太子殿下……”
平時行禮是不需要跪下的。
但是麵對朱慈烺這位殺神,他們必須表現得恭敬一些。
免得一不小心就被刀了。
朱慈烺:“平身,太上皇現在的情況如何?”
王承恩:“啟稟太子殿下,經過太醫們的診治,確認陛下隻是氣急攻心、虛火上升,隻要靜心修養一段時間就能夠醒來了……”
朱慈烺:“也就是說還未蘇醒?”
“這、這個,陛下今天受到的刺激過大,怕是短時間之內難以醒來!”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說道。
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的王承恩,說著還偷瞄了朱慈烺一眼。
那眼神仿佛在說:太子殿下您快離開吧!別再刺激皇帝陛下了!
朱慈烺對王承恩的眼神選擇了視而不見。
徑直走上前去查看崇禎皇帝的情況。
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手指微微動了一下。
接著便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你看、這生命力不是挺頑強的嗎?
崇禎皇帝看到朱慈烺之後。
閉上眼睛深吸了幾口氣,再次睜開眼睛,目光定定地看著朱慈烺。
朱慈烺:“太上皇,您有什麽要說的嗎?”
崇禎皇帝:“逆子,你、你到現在都不願意喊朕一聲父皇嗎?”
朱慈烺見崇禎皇帝已無大礙,揮揮手示意其他人全部都退出去。
並對王承恩吩咐道:“王公公,你也出去。方圓百米之內不許有任何一隻蒼蠅靠近,明白?”
王承恩:“這個、陛下的龍體健康至關重要,老奴想留在身邊照顧皇爺。”
朱慈烺:“行了,收起你的那些小心思,我不會加害於他,如果我要動手害他性命,那也不會等到現在了。”
看到朱慈烺說話如此直白。
搞得王承恩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
隻能默默地點點頭,然後轉身退了出去。
暖閣之中就隻剩下了崇禎皇帝和朱慈烺。
父子倆大眼瞪小眼。
一時間竟相顧無言……
……
沉默持續了大概兩分鍾左右。
崇禎皇帝率先打破了沉默:“你是何時開始籌備造反的?”
朱慈烺:“還記得七年前嗎?七年前我向皇帝陛下進諫,請您不要輕信那些文官的忽悠,懇請您重啟東廠和錦衣衛。
結果卻遭到了皇帝陛下的嚴厲斥責,我才開口說了幾句,就被你痛罵一通,被你趕迴去閉門思過,禁足不出了!
從那時起、我便深知大明江山已然病入膏肓,國破家亡隻是遲早的事情。可我不想死啊!而我若不想死,想要自救的話,除了造反這條路,已然別無他選!”
“你、你這個逆子……”崇禎皇帝被氣得渾身顫抖不止。
朱慈烺卻仿若無事之人一般:“咱們先不說其他,在七年前你沒有讓我說完的話,今天你不妨再聽一遍看看,或許到了如今再聽類似的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呢!嗬嗬……”
“哼!”重生皇帝冷哼一聲,把頭轉向靠牆的那邊,看都不看太子朱慈烺利。
顯然是不想聽到那些刺耳的話語。
朱慈烺卻不管他是什麽態度。
就站在崇禎皇帝的床邊說道:“你不妨想一想太祖為何建立錦衣衛?成祖皇帝又為何要設立東廠?憲宗又因何要建立西廠?武宗皇帝又為何要設立內行廠?
難道您覺得這些朱家的曆代皇帝都是傻子嗎?朱家的曆代皇帝向來都重視廠衛,這究竟又是為何?難道他們不清楚廠衛向來都為文官所厭惡嗎?可他們為何還要重用廠衛呢?
你再想一想已經仙逝的皇伯父,他為何要重用魏忠賢?難道他不知道魏忠賢在為自身謀取私利嗎?魏忠賢結黨營私,你以為他一點都不知道嗎?
煩請皇帝陛下再思量一番,在皇伯父在位的時期,有著魏忠賢那幫閹黨的協助,朝廷的財政狀況是何等模樣?現今的朝廷財政又是何種慘狀?
還有咱們老朱家的皇帝,為何就那麽喜歡落水呢?武宗皇帝想要掌握兵權,所以他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然後莫名其妙的駕崩了!
皇伯父雖然沒有想要染指兵權,但是他推出來站台的魏忠賢,卻把文官集團給得罪的太狠了,並且也有不少手握兵權的將領投靠在了魏忠賢的門下。所以先皇也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然後又莫名其妙地駕崩了……”
崇禎皇帝聽得渾身一震,一下子從坐了起來。
滿臉震驚地看著朱慈烺:“他們竟然敢謀害皇帝?這、這怎麽可能?”
朱慈烺:“嗬嗬!他們有什麽不敢的?你想一想在大明初期,當時的太子是怎麽死的?當時的太子妃又是怎麽死的?當時的皇太孫又是怎麽死掉的?
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如果不是這三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都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哪裏輪得到呂氏上位?哪裏輪得到一個庶子登基為帝?又哪裏會有後來發生的這一係列事情?
如果沒有幕後黑手在推動的話,一個側妃怎麽會變成了正妃?一位妾生子怎麽可能變成了嫡子?大明王朝曆代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本就經不起推敲的……”
崇禎皇帝:“你、你這都是憑空猜測。”
朱慈烺:“是不是憑空猜測,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就知道了。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太上皇你就好好休息吧!”
說著朱慈烺轉身離開了暖閣。
崇禎皇帝則是坐在床上呆住了。
麵對朱慈烺這一連串的質問。
崇禎皇帝不敢相信朱慈烺說的都是真的,卻又覺得他說的都是真的!
此時的崇禎皇帝有種如夢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覺。
隻可惜他明白得太遲了!
加上之前在金鑾殿上發生的種種,崇禎皇帝自然明白自己一直被那些文官所戲弄。
這讓一心想要做中興之主的崇禎皇帝,瞬間遭受了無比沉重的打擊。
他驚覺原來自己所謂的勤勉與努力,不過是一場荒誕的笑話而已!
真是可悲又可歎啊!
接著崇禎皇帝無力的倒在床上,整個人瞬間沒有了精氣神。
好像瞬間就蒼老了幾十歲……
……
所以崇禎皇帝在沉思了片刻之後。
喃喃自語道:“朕愧對列祖列宗,這大明江山交到你的手中,遠比掌控在朕的手中更為妥當。
朕會如你所願,明日就下旨禪位於你,希望你莫要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期望,莫要辜負了這大明江山和天下百姓……”
剛剛進來的王承恩聽到了後半段。
卻裝作什麽都沒有聽到。
因為這種事情不是他能多嘴的。
不過在王承恩的心裏麵,他倒是真的希望崇禎皇帝能夠退位,這樣至少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不用操勞那麽多。
因為這些年崇禎皇帝確實太辛苦了。
隻可惜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卻沒有取得任何想要的效果。
那麽傳位給太子殿下。
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朱慈烺又迴到了太和殿南麵的廣場處。
大量的人員正在把所有的金銀珠寶和銀票,分別搬向國庫和內帑。
見到朱慈烺帶著人迴來了。
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著朱慈烺。
很想知曉朱慈烺跟崇禎皇帝會麵的結果?
不過朱慈烺並未吭聲。
而是伸手指了指忙碌的人群,和那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
為首的英國公趕緊匯報道:“啟稟太子殿下,這一次抄家滅族加上老臣等人捐獻的銀子,總共約有 8700 萬兩。
按照太子殿下您的指示,正在把這些金銀財貨,分別送入國庫和內帑……”
居然有8700多萬兩現錢?
難怪朱慈烺剛剛迴來的時候。
看到在場的這些文武大臣,臉上多少都帶著一點震驚之色。
因為這筆財富實在太龐大了,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光是現錢就有這麽多,再加上其他的不動產的話,那至少得翻上一倍,甚至是直接翻上好幾倍,那得有多少銀子啊!
朱慈烺:“嗯,和本太子預計的相差無幾。有了如此多的銀子,接下來的諸多事務便好辦了。
這大明皇朝和大明江山,即將迎來全新的時代,希望各位愛卿齊心協力,咱們一同讓這大明江山重現昔日的輝煌。”
朱慈烺此話表明了他登上皇位,已成板上釘釘之事。
同時也表明了他會重用在場的文武大臣。
所以在場的眾人都異常激動。
若能夠跟隨一位中興之主成就一番偉業,那麽他們必定能夠名垂青史。
青史留名這種事。
對於文臣武將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所以他們立刻端正了態度。
英國公張世澤問道:“殿下,李自成的大軍即將兵臨城下,接下來咱們該如何應對?”
然而北方的天氣依舊寒冷。
吐血昏迷了的崇禎皇帝,被帶到了養心殿內的暖閣之中。
有一群太醫正圍在他身旁進行診治。
看到朱慈烺帶著一幫將士前來。
所有人皆是心中一凜,因為金鑾殿上發生的事情他們早已有所耳聞。
這可是一位令人膽寒的殺神啊!
所有人都趕忙跪下見禮:“參見太子殿下……”
平時行禮是不需要跪下的。
但是麵對朱慈烺這位殺神,他們必須表現得恭敬一些。
免得一不小心就被刀了。
朱慈烺:“平身,太上皇現在的情況如何?”
王承恩:“啟稟太子殿下,經過太醫們的診治,確認陛下隻是氣急攻心、虛火上升,隻要靜心修養一段時間就能夠醒來了……”
朱慈烺:“也就是說還未蘇醒?”
“這、這個,陛下今天受到的刺激過大,怕是短時間之內難以醒來!”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說道。
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的王承恩,說著還偷瞄了朱慈烺一眼。
那眼神仿佛在說:太子殿下您快離開吧!別再刺激皇帝陛下了!
朱慈烺對王承恩的眼神選擇了視而不見。
徑直走上前去查看崇禎皇帝的情況。
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手指微微動了一下。
接著便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你看、這生命力不是挺頑強的嗎?
崇禎皇帝看到朱慈烺之後。
閉上眼睛深吸了幾口氣,再次睜開眼睛,目光定定地看著朱慈烺。
朱慈烺:“太上皇,您有什麽要說的嗎?”
崇禎皇帝:“逆子,你、你到現在都不願意喊朕一聲父皇嗎?”
朱慈烺見崇禎皇帝已無大礙,揮揮手示意其他人全部都退出去。
並對王承恩吩咐道:“王公公,你也出去。方圓百米之內不許有任何一隻蒼蠅靠近,明白?”
王承恩:“這個、陛下的龍體健康至關重要,老奴想留在身邊照顧皇爺。”
朱慈烺:“行了,收起你的那些小心思,我不會加害於他,如果我要動手害他性命,那也不會等到現在了。”
看到朱慈烺說話如此直白。
搞得王承恩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
隻能默默地點點頭,然後轉身退了出去。
暖閣之中就隻剩下了崇禎皇帝和朱慈烺。
父子倆大眼瞪小眼。
一時間竟相顧無言……
……
沉默持續了大概兩分鍾左右。
崇禎皇帝率先打破了沉默:“你是何時開始籌備造反的?”
朱慈烺:“還記得七年前嗎?七年前我向皇帝陛下進諫,請您不要輕信那些文官的忽悠,懇請您重啟東廠和錦衣衛。
結果卻遭到了皇帝陛下的嚴厲斥責,我才開口說了幾句,就被你痛罵一通,被你趕迴去閉門思過,禁足不出了!
從那時起、我便深知大明江山已然病入膏肓,國破家亡隻是遲早的事情。可我不想死啊!而我若不想死,想要自救的話,除了造反這條路,已然別無他選!”
“你、你這個逆子……”崇禎皇帝被氣得渾身顫抖不止。
朱慈烺卻仿若無事之人一般:“咱們先不說其他,在七年前你沒有讓我說完的話,今天你不妨再聽一遍看看,或許到了如今再聽類似的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呢!嗬嗬……”
“哼!”重生皇帝冷哼一聲,把頭轉向靠牆的那邊,看都不看太子朱慈烺利。
顯然是不想聽到那些刺耳的話語。
朱慈烺卻不管他是什麽態度。
就站在崇禎皇帝的床邊說道:“你不妨想一想太祖為何建立錦衣衛?成祖皇帝又為何要設立東廠?憲宗又因何要建立西廠?武宗皇帝又為何要設立內行廠?
難道您覺得這些朱家的曆代皇帝都是傻子嗎?朱家的曆代皇帝向來都重視廠衛,這究竟又是為何?難道他們不清楚廠衛向來都為文官所厭惡嗎?可他們為何還要重用廠衛呢?
你再想一想已經仙逝的皇伯父,他為何要重用魏忠賢?難道他不知道魏忠賢在為自身謀取私利嗎?魏忠賢結黨營私,你以為他一點都不知道嗎?
煩請皇帝陛下再思量一番,在皇伯父在位的時期,有著魏忠賢那幫閹黨的協助,朝廷的財政狀況是何等模樣?現今的朝廷財政又是何種慘狀?
還有咱們老朱家的皇帝,為何就那麽喜歡落水呢?武宗皇帝想要掌握兵權,所以他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然後莫名其妙的駕崩了!
皇伯父雖然沒有想要染指兵權,但是他推出來站台的魏忠賢,卻把文官集團給得罪的太狠了,並且也有不少手握兵權的將領投靠在了魏忠賢的門下。所以先皇也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然後又莫名其妙地駕崩了……”
崇禎皇帝聽得渾身一震,一下子從坐了起來。
滿臉震驚地看著朱慈烺:“他們竟然敢謀害皇帝?這、這怎麽可能?”
朱慈烺:“嗬嗬!他們有什麽不敢的?你想一想在大明初期,當時的太子是怎麽死的?當時的太子妃又是怎麽死的?當時的皇太孫又是怎麽死掉的?
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如果不是這三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都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哪裏輪得到呂氏上位?哪裏輪得到一個庶子登基為帝?又哪裏會有後來發生的這一係列事情?
如果沒有幕後黑手在推動的話,一個側妃怎麽會變成了正妃?一位妾生子怎麽可能變成了嫡子?大明王朝曆代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本就經不起推敲的……”
崇禎皇帝:“你、你這都是憑空猜測。”
朱慈烺:“是不是憑空猜測,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就知道了。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太上皇你就好好休息吧!”
說著朱慈烺轉身離開了暖閣。
崇禎皇帝則是坐在床上呆住了。
麵對朱慈烺這一連串的質問。
崇禎皇帝不敢相信朱慈烺說的都是真的,卻又覺得他說的都是真的!
此時的崇禎皇帝有種如夢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覺。
隻可惜他明白得太遲了!
加上之前在金鑾殿上發生的種種,崇禎皇帝自然明白自己一直被那些文官所戲弄。
這讓一心想要做中興之主的崇禎皇帝,瞬間遭受了無比沉重的打擊。
他驚覺原來自己所謂的勤勉與努力,不過是一場荒誕的笑話而已!
真是可悲又可歎啊!
接著崇禎皇帝無力的倒在床上,整個人瞬間沒有了精氣神。
好像瞬間就蒼老了幾十歲……
……
所以崇禎皇帝在沉思了片刻之後。
喃喃自語道:“朕愧對列祖列宗,這大明江山交到你的手中,遠比掌控在朕的手中更為妥當。
朕會如你所願,明日就下旨禪位於你,希望你莫要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期望,莫要辜負了這大明江山和天下百姓……”
剛剛進來的王承恩聽到了後半段。
卻裝作什麽都沒有聽到。
因為這種事情不是他能多嘴的。
不過在王承恩的心裏麵,他倒是真的希望崇禎皇帝能夠退位,這樣至少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不用操勞那麽多。
因為這些年崇禎皇帝確實太辛苦了。
隻可惜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卻沒有取得任何想要的效果。
那麽傳位給太子殿下。
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朱慈烺又迴到了太和殿南麵的廣場處。
大量的人員正在把所有的金銀珠寶和銀票,分別搬向國庫和內帑。
見到朱慈烺帶著人迴來了。
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著朱慈烺。
很想知曉朱慈烺跟崇禎皇帝會麵的結果?
不過朱慈烺並未吭聲。
而是伸手指了指忙碌的人群,和那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
為首的英國公趕緊匯報道:“啟稟太子殿下,這一次抄家滅族加上老臣等人捐獻的銀子,總共約有 8700 萬兩。
按照太子殿下您的指示,正在把這些金銀財貨,分別送入國庫和內帑……”
居然有8700多萬兩現錢?
難怪朱慈烺剛剛迴來的時候。
看到在場的這些文武大臣,臉上多少都帶著一點震驚之色。
因為這筆財富實在太龐大了,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光是現錢就有這麽多,再加上其他的不動產的話,那至少得翻上一倍,甚至是直接翻上好幾倍,那得有多少銀子啊!
朱慈烺:“嗯,和本太子預計的相差無幾。有了如此多的銀子,接下來的諸多事務便好辦了。
這大明皇朝和大明江山,即將迎來全新的時代,希望各位愛卿齊心協力,咱們一同讓這大明江山重現昔日的輝煌。”
朱慈烺此話表明了他登上皇位,已成板上釘釘之事。
同時也表明了他會重用在場的文武大臣。
所以在場的眾人都異常激動。
若能夠跟隨一位中興之主成就一番偉業,那麽他們必定能夠名垂青史。
青史留名這種事。
對於文臣武將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所以他們立刻端正了態度。
英國公張世澤問道:“殿下,李自成的大軍即將兵臨城下,接下來咱們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