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的城門。


    從早上被緊急關閉之後。


    這一整天都未曾再開啟。


    這個時候任何人想要進出,那都必須持有特別的手令才行。


    這在城裏麵引發了極大的恐慌,很多人都誤以為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加上許多當官的突然被抄家滅族。


    這就使得不隻是普通老百姓人心惶惶,就連那些有錢有關係的大商人,也開始跟著惶恐不安起來。


    因為能在京城做生意,並將生意做到一定規模的人。


    哪一個背後沒有一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呀?


    甚至有些賺錢的生意,真正的東家就是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純粹的商人在權力麵前,即便再富有也是不堪一擊的脆弱存在。


    所以、凡是能把生意做大的人,背後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靠山。


    而在明末這種殘酷無情、弱肉強食的時代。


    沒有點靠山想在京城裏麵做生意,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的事情。


    就算擺個小攤養家糊口,或者是開個路邊小店,那都是有人庇護著才行。


    否則多半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所以那些家夥的消息很靈通。


    可是這一次,他們卻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那些家夥察覺到局勢不對,立刻關門閉戶,直接停止營業了。


    一般的商家關門歇業,對老百姓的影響不算太大。


    但是經營柴米油鹽的商家集體關門歇業,那可就會嚴重影響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了。


    錦衣衛同知李若璉。


    此刻正在向朱慈烺匯報這個棘手的事情。


    朱慈烺就在金鑾殿裏麵辦公,隻是他沒有坐到龍椅上去。


    而是讓人搬來了一套桌椅過來。


    就這麽擺在大殿中間,在此臨時處理政務。


    這不僅僅是辦公地點的選擇,同時也是在向外明確地宣示一種態度。


    免得有些人又動了別的歪心思……


    ……


    聽完了李若璉的匯報。


    朱慈烺:“不用著急,到了下午的時候,派一隊人去通知城外的幾個莊子,讓他們組織人手把大量的糧食給運進來。


    到時候對老百姓平價銷售,但是所有人都要限購,每一個人隻能買一斤。到時候讓城內的基層吏員幫忙監督,他們對老百姓的情況更為熟悉,不能讓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李若璉:“殿下放心,老臣這就去辦。隻是那些經營糧食的商家,他們如果一直不開門,是否需要敲打他們一下?”


    朱慈烺:“現在還不是時候,等到他們犯了欺君之罪的時候,直接抄家滅族。”


    這意思是要等他登基之後再動那些家夥。


    李若璉:“老臣明白,老臣告退……”


    李若璉已經七十多歲了。


    看起來身體還算硬朗,腿腳也頗為利索,辦事也十分得力。


    當初朱慈烺暗中收攏錦衣衛當中的得力人員,錦衣衛批示同知李若璉擾幫了大忙。


    現在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忠心耿耿地為朝廷效力。


    要是多一些這樣的能臣忠臣,局麵何至於變得如此糟糕啊!


    錦衣衛的指揮使剛剛走了。


    接著外麵傳來沉穩有力的腳步聲……


    ……


    侍衛進來通報,說是周皇後來了。


    母親來見兒子,這個事情朱慈烺沒法拒絕。


    就讓人把周皇後請了進來。


    朱慈烺:“參見母後。”


    周皇後端著一碗湯緩緩走了過來:“你還認得我是你的母後啊?這麽多年你都沒來看過為娘,你怎麽能如此狠心?


    我剛從你父皇那裏過來,今天發生的事情我都聽說了,你們父子之間的事情,我也不好插手。隻是你也別太過勞累,母後給你端了一碗參湯過來,你可別把自己的身體累垮了……”


    朱慈烺把參湯接過來放在案幾上:“謝母後關懷。”


    “母後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並且後宮向來不得幹政。但是嘉定伯周奎畢竟是母後的父親,你看能不能從輕發落?”周皇後小心翼翼地問道。


    朱慈烺沉默不語。


    直接把周奎家裏的財產登記清單,拿起來遞給了周皇後。


    等到周皇後粗略看了一遍。


    朱慈烺才緩緩說道:“他們已經犯了欺君之罪,別的大臣犯了欺君之罪,大部分都被抄家滅族了。


    周家我隻是讓人抄家,沒有對他們滅族,這就是看在母後的份上,已經對他們從輕發落了。”


    周皇後:“母後也不求別的,隻求能保住他們的性命就行。”


    朱慈烺:“母後就盡管放心,我會留他們一命的。”


    得到了朱慈烺的親口承諾之後。


    周皇後心裏鬆了一口氣:“那你先忙著,國家大事為重,母後就先迴去了。”


    朱慈烺:“那母後就迴去照顧好皇帝陛下,可千萬別讓他出了什麽意外,孤可不想擔上弑君弑父的惡名……”


    周皇後聽得身體微微一僵。


    點點頭默默地走了……


    ……


    周皇後來找朱慈烺求情。


    這個事情表麵上看起來合情合理。


    但是朱慈烺心裏清楚,這肯定有崇禎皇帝的授意。


    這是崇禎皇帝對他的一次試探,想看看朱慈烺在已經決定下來的事情上,會不會再做出讓步?


    所以朱慈烺就果斷幹脆地拒絕了。


    否則後麵必然會出現更多的麻煩,崇禎那個糊塗皇帝根本不適合當政,但是他未必會心甘情願就這麽退位禪讓。


    這是一種無聲的試探和較量。


    朱慈烺當然不會讓崇禎得逞。


    接下來朱慈烺繼續忙著處理各種繁雜事務。


    很快又出事情了。


    錦衣衛前來稟報。


    說的是國子監的生員,還有很多的讀書人一起走上街頭,在為那些被抄家滅族的貪官汙吏鳴不平?


    那些家夥的人數越聚越多,正在向著宮門而來,大有逼宮之勢?


    朱慈烺帶著人出去一趟。


    果然在宮門之外已經聚集了大量的讀書人。


    有的人為某些當官的鳴不平,高喊某某大人是冤枉的。


    有的人喊著要求見陛下,有的人在高唿什麽清君側?


    總之宮門外麵一片亂糟糟的。


    朱慈烺對方正化說道:“告訴他們,皇明祖訓有言,生員不得議政,所有人都迴去,否則一律治罪。”


    方正化趕緊大聲喊了起來:“太子殿下有命,遵照皇明祖訓,生員不得議政,各位還請速迴,否則後果自負……”


    方正化的聲音很洪亮,外麵的人全都聽清楚了。


    但是外麵的人根本不當迴事。


    有人帶頭罵了起來:“你這個閹狗竟敢假傳旨意,我們要見陛下。”


    “我們要見陛下……”其他人跟著喊了起來。


    朱慈烺皺了皺眉頭,懶得跟這些愣頭青浪費時間。


    對跟在旁邊的錦衣衛吩咐道:“去查一下此事背後,究竟有什麽人在推動?還有外麵聚集的這些人,核實姓名和身份之後記錄在案,不聽勸之人全部就地處決。


    膽敢行逼宮之舉,其九族之內三代不得可考,已有人為官者剝奪功名,永不錄用……”


    “謹遵太子殿下之命……”錦衣衛的百戶迴應一聲,趕緊帶著人如狼似虎的衝了出去。


    朱慈烺轉身迴去了。


    而在宮門外麵很快就殺得人頭滾滾,一下子就殺了好幾百人,鮮血染紅了大街。


    同時錦衣衛把其中的部分人審問了一番。


    得知此事的背後確實有人推動。


    幕後黑手乃是江南會館的主人,那個家夥似乎是江南氏族的代表人物。


    於是錦衣衛的人立刻出動,直接包圍了江南會館。


    接著直接衝殺進去見人就抓,膽敢反抗者就地處決。


    不過江南會館裏麵的主事人很呆決。


    眼看著事情已經敗露,並且已經無法逃生了,就幹脆利落地服毒自盡了。


    順便還在裏麵放了一把火,燒毀了不少機密的信件。


    這就導線索就這麽斷了……


    而其他原本心存不滿的人。


    看到錦衣衛這麽兇殘,這下子再也沒有人敢瞎嗶嗶了。


    因為這個處罰太狠了,不但鬧事的人掉了腦袋。


    並且還讓其九族之內三代不得科考。


    這是直接斷了他們當官發財的門路啊!


    每一個被處死了的家夥,其九族當中的讀書人,肯定會對那些家夥恨得要死。


    因為是他們的所作所為,連累了整個九族。


    朱慈烺這一招就是殺人誅心。


    也隻有朱慈烺才敢這麽幹。


    在明朝時期發生的逼宮事件可不少,敢對逼宮者動刀子的卻沒有幾個。


    而敢千全部把人殺掉的。


    那就隻有朱慈烺一個了……


    ……


    總之、這一天在京城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錦衣衛和東廠又威風起來了,五城兵馬司的人也隨時配合行動,甚至還調用了不少京營的將士。


    後麵有人統計過,光是這一天的時間,京城被殺的官員和讀書人就有數千人之多。


    被抓起來關進大牢的人。


    那更是多不勝數啊!


    朱慈烺整天都在忙著處理各種事務。


    等到了天色將黑的時候。


    朱慈烺才去探望了一下崇禎皇帝。


    此時的崇禎皇帝已經緩過勁來了,同時他也明白皇位徹底與他無緣了。


    站在他眼前的這個兒子。


    竟然已經謀劃了多年,並且已經完全掌控了京城和皇宮。


    那麽朱慈烺就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


    所以崇禎皇帝冷哼一聲,把頭扭到一邊不看朱慈烺。


    然後讓王承恩取來一應物件,開始親自書寫退位禪讓的詔書。


    把退位禪讓的詔書寫好,並蓋上了大印之後。


    崇禎皇帝又躺迴床上去休息去了。


    這明顯是心裏憋著氣,以此來表達對於朱慈烺的不滿。


    朱慈烺對此根本毫不在乎。


    趕緊讓人叫來了英國公張世澤,錦衣衛批示同知李若璉,範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等人。


    讓他們見證一下傳位詔書的誕生,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崇禎皇帝自願寫下的傳位詔書。


    免得有人利用此事來惡意抹黑朱慈烺。


    就這麽把該走的流程走了一遍。


    接下來就讓人去籌備登基事宜。


    朱慈烺以國難當頭,事急從權為由,在第二天早上就舉行了登基大典。


    隻是登基大典的流程被精簡了許多。


    因為事情確實萬分緊急了,李自成的大軍,距離大明京師已經沒有幾天的路程。


    這個時候不必要的繁文縟節,那自然是能省則省。


    本來按照朱慈烺的想法。


    他想把年號定為無始——無始大帝的那個無始。


    結果所有人都不同意。


    其他人另外提出了各種年號,然後經過一番討論和妥協之後。


    最終把年號給定為了天武——天命之子、以武立國。


    古有漢武帝,今有明武帝。


    這個年號大家都能接受,所以就這麽定了下來……


    文武百官山唿萬歲之後。


    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天武皇帝朱慈烺,看著人數並不算多的文武大臣。


    立刻就下達了一道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囉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囉說並收藏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