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春風依舊料峭。


    京城的上空仿佛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


    崇禎皇帝懇請大臣捐款的鬧劇才剛剛落幕。


    那一幕幕的推諉與吝嗇,仍在他心頭縈繞,揮之不去。


    此時,崇禎皇帝再次召集文武百官。


    於莊嚴肅穆的金鑾殿舉行大朝會,共同商議如何應對即將兵臨城下,來勢洶洶的李自成大軍。


    結果文武大臣們卻全都不吭聲。


    崇禎實錄是這樣記載的:“上召廷臣,問禦寇方略;諸臣皆嚄唶不能對。上憤惋,斥廷臣「負國無狀」!皆頓首謝罪……”


    而就在這種沉默僵硬的氣氛下。


    突然,有一個渾身浴血的太監,跌跌撞撞地衝進了金鑾殿。


    他的衣衫襤褸,傷口處的鮮血不斷湧出,染紅了腳下的地麵。


    他聲嘶力竭地大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逼宮造反……人已殺到宮......”


    話猶未盡,便如同一截枯木般重重倒下,氣息瞬間消散。


    那瞪大的雙眼,仿佛還在訴說著未盡的驚恐與不甘。


    原本就比較安靜的金鑾殿,現在更是變得落針可聞。


    皇帝與眾文武大臣,望著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愣神了瞬間。


    緊接著,猶如熱油鍋裏濺進了冷水,瞬間炸開了鍋。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一片嘈雜混亂。


    紛紛開口議論起來:“我沒有聽錯吧?太子造反?就他?”


    有一位大臣滿臉的難以置信。


    “我也不信,這小太監定然是說錯人了吧?整整7年時間未曾露麵的太子,他哪來的兵馬造反?”另一位大臣使勁地搖著頭。


    “既不受陛下待見,又不受文武百官認可的太子,他拿什麽來造反?怕是當了某些人的傀儡了吧?”


    “不管如何,有人逼宮造反這是確鑿無疑的!這可如何是好?”有人驚慌失措,聲音都顫抖起來。


    “事發突然,我等現下仿若甕中之鱉,無處可逃!誰可有什麽應對良策?”有人焦急地來迴踱步。


    就在所有人都焦急的時候。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趕忙拱手道:“陛下莫驚慌,待微臣出去瞧瞧究竟是怎麽迴事?”


    直到這個時候。


    崇禎皇帝才如夢初醒般反應過來,微微點頭。


    神色凝重的說道:“那就辛苦愛卿了。”


    其實駱養性心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不過是想出去觀望一下風向。


    倘若這個造反的太子,真如眾人所想象的那般,是個一無是處的草包廢物。


    那麽這無疑是他駱養性立功的絕佳機會。


    隻要能夠將太子拿下,那麽這就是大功一件。


    反之的話,他就可以先一步投降,或者是見機不對趕緊溜走。


    這總比待在大殿裏麵,在這幹等著不知死活要好得多。


    於是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昂首挺胸,雄赳赳氣昂昂地邁著大步走到門口。


    在他看來,太子就是個毫無能力的草包,即便是真的帶人謀反,也不過是幾個親兵侍衛,不足為懼。


    心中還來了一句:豎子不足與謀。


    雖說如今的錦衣衛基本上處於半廢狀態。


    但是在大金鑾殿內外,還是有不少錦衣衛的人充當儀仗隊的。


    駱養性正要帶著人去查看情況。


    然而.......下一秒。


    “咻~”的一聲尖銳聲響。


    一支利箭破空而來,在他還沒來得及反應之際,瞬間射穿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胸口。


    駱養性滿臉的不可置信,低頭看向深深沒入胸口的那支利箭。


    這......怎麽可能?


    他隻是想趁機在眾人麵前裝個威風。


    結果就這麽稀裏糊塗地丟掉了小命,這也死得太草率了吧?


    駱養性身體不受控製地向後倒下。


    轉瞬之間就失去了意識。


    隻是到死都還睜大著眼睛,那模樣,顯然是死不瞑目。


    ——到死都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而朝堂內的文武大臣和崇禎皇帝,看著駱養性就倒在了金鑾殿的大門外邊。


    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讓所有人都真真切切地意識到,真的有人造反了!


    那些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或者是撈錢都很擅長的文武大臣。


    對於這種局麵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並且也沒有任何辦法去應對。


    所有人都被嚇得膽戰心驚,冷汗直冒。


    完了!


    眾人腦子裏同時浮現出這兩個絕望的字眼。


    吾命休矣......


    在這一瞬,眾人各個驚慌失措。


    如同無頭的蒼蠅般四處尋找逃生路線。


    有人瘋狂地砸破窗戶,不顧一切地爬窗而逃,有的膽小如鼠的則幹脆躲在桌底或角落,抱成一團瑟瑟發抖。


    此時大家都隻顧著逃命,沒人在意崇禎皇帝的安危。


    唯有王承恩緊緊護著崇禎皇帝。


    試圖帶著他逃離這是非之地......


    可他們還未走出金鑾殿,一陣沉重而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震得人心驚膽戰。


    大批身穿鋥亮盔甲,手持鋒利刀劍的將士快速映入眼簾,直至近前。


    這群士兵迅速地把金鑾殿包圍得水泄不通,仿若鐵桶一般。


    崇禎皇帝和文武大臣,又被嚇得屁滾尿流地退迴了大殿裏麵去。


    幸好那些士兵暫時沒對他們動手,隻是把金鑾殿給嚴密地包圍了起來。


    所以不論是皇帝還是文武大臣,現在他們對外麵的情況都是一無所知。


    隻能焦急地等待著造反的人主動現身。


    隻能被動地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因為這造反來得太過突然了,事先竟是一點風聲都沒有泄露。


    朝堂上的人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一個個如驚弓之鳥般惶恐不安。


    不過有很多大臣在心裏麵暗暗盤算著,待會兒看情況不對的話,那就趕緊投降吧!


    先保住老命再說……


    ……


    而在此時此刻。


    英武不凡、一身戎裝的穿越者朱慈烺。


    正身姿挺拔地站在金鑾殿南邊的皇好門,神情肅穆地聽取著手下的匯報。


    “稟報太子殿下,所有城門已經被我方牢牢控製,抄家的隊伍已經按照名單分頭出發了。”


    “啟稟太子殿下,皇宮大內已經完全落入我們的掌控之中,少數負隅頑抗之人已經被就地處決。”


    “稟報太子殿下,參與朝會的文武大臣,已經全都被困在了金鑾殿之內……”


    不斷地有手下前來匯報消息。


    朱慈烺隻是靜靜地聽著,麵容沉靜如水、仿若那不波古井。


    聽完之後微微點頭迴應一下。


    等到所有人都匯報完畢。


    朱慈烺才緩緩說道:“繼續按計劃行事。”


    “謹遵太子殿下之命……”


    接著朱慈烺的那些得力手下,又馬不停蹄地紛紛去辦事去了。


    朱慈烺帶著身邊的一幫精銳,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大步走向北麵的皇極殿。


    皇極殿就是通常所說的金鑾殿了……


    朱慈烺是一個沒有金手指的穿越者。


    唯一的穿越福利就是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逆天的悟性。


    但是,這隻是一個普通曆史世界,並不是什麽充滿奇幻色彩的高武世界。


    武功和武學也有,甚至還有內功。


    但是卻沒有武俠小說裏麵那麽神奇。


    加上明末的局勢已經徹底糜爛不堪,因而他的穿越福利,能夠發揮的作用就相當的有限。


    所以自從穿越過來之後。


    除了在開始時忍不住心底的衝動,去勸了崇禎皇帝一次。


    換來的卻是禁足的嚴厲懲罰,以及文武大臣的各種冷嘲熱諷和非議。


    後麵朱慈烺就選擇了低調隱忍。


    這一忍就是 7 年的漫長時間。


    朱慈烺利用 7 年的時間精心布局,周密謀劃,到了今天,他終於毅然決然地開始造反了。


    因為朱慈烺在心中反複計算推演了無數遍。


    想要在這種朝堂上下都腐爛不堪、無可救藥的情況下,去重新拯救大明王朝,去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天下百姓。


    想要在這種情況下,去改變原本朱慈烺那種悲慘的命運。


    那麽造反就是唯一可行,也是最好最直接的辦法。


    所以朱慈烺一直在為造反而精心準備著。


    雖然準備得還不是特別充分,但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等待了。


    所以他在今天毅然決然地。


    開始帶兵接手了京城和控製了皇宮大內。


    踏出了造反的第1步……


    ……


    金鑾殿裏麵的文武大臣和皇帝太監。


    正在驚慌無措,六神無主的時候。


    突然聽到金鑾殿外邊,傳來了整齊而沉重的腳步聲。


    崇禎皇帝和文武大臣,全部都驚慌地轉頭向外看去。


    接著就見到一個英武陽剛、氣宇軒昂,身穿鎧甲的年輕人,昂首闊步地帶著一幫充滿肅殺之氣的將士跨進了金鑾殿。


    隻是這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人能夠一眼認出這個年輕人。


    心想不是說太子造反嗎?


    那麽這個家夥又是誰?


    朝堂上的大臣和皇帝,還以為這是太子的手下。


    因此,無論是皇帝還是大殿裏麵的文武大臣,起初都沒把這個年輕小將當迴事。


    隻有崇禎皇帝身邊的王承恩,仔仔細細地端詳了年輕人好幾眼。


    才有些不太確定地開口問道:“太、太子殿下,您、真的是您嗎?您怎麽會來到了這裏?”


    年輕人聲音洪亮地說道:“王公公、難道本殿下不應該出現在這裏嗎?大明江山都已經危在旦夕了,搞不好轉眼之間就會滅國。


    孤身為大明皇朝的太子,理應為國分憂,自當為天下百姓而盡一份自己的力,孤出現在這裏,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文武百官聽到了年輕人的話。


    這才恍然發覺,七年未露麵的太子,已經由青澀少年長大成了朝氣蓬勃的青年人。


    知道了年輕人的身份之後。


    不少曾經見過太子朱慈烺的文武百官,仔細地打量了這個年輕人幾眼。


    確實發現了少年太子的一些痕跡。


    五官和樣貌上多少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


    但是這性格卻變化太大了,幾年沒露麵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


    王承恩顫聲說道:“太子殿下,你為何要做這、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位早晚都是你的啊!陛下從來沒有想過要廢太子……”


    朱慈烺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自嘲地說道:“我能不能順利登上皇位那另說,問題是現在時間不等人啊,大明就要亡國了,我再不出手還來得及嗎?”


    文武大臣聽得心裏有些茫然。


    竟然真的是太子起兵造反了。


    在這大明即將滅亡的時候造反,太子殿下是為了自救,還是腦子進水了?


    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太子哪來的兵馬?


    這肯定是有武勳行列當中的人,暗中支持了太子起兵造反。


    於是那些文臣全都目光不善地。


    看向了武勳行列……


    ……


    有了剛才對話的緩衝之後。


    崇禎皇帝終於反應過來了。


    從龍椅上憤怒地站起身來大聲怒喝道:“原來是你這個逆子,你竟然敢帶著兵將闖進大殿來,你為什麽要造反啊?這到底是為什麽?”


    朱慈烺先是仰天哈哈大笑。


    突然笑聲一頓、淡淡地說道:“大明江山都爛成什麽樣子了?再不造反就要亡國了呀!我隻是想要拯救大明江山,順便挽救自一下自己悲慘的命運。


    所以我這也是沒辦法呀!隻能通過造反這種方式,來接手你留下的爛攤子,順便看看大明皇朝還能不能搶救一下?”


    崇禎皇帝被氣得渾身直哆嗦:“你這個逆子,你、你怎麽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囉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囉說並收藏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