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隻要說服了將軍,也就等於說服了他身後的眾多武將。
顯然,大皇子和二皇子也已經意識到了這點,紛紛向著將軍拋出自己的橄欖枝。眼看著隻差一步就能到達頂端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兩個人自然是各不相讓。
大皇子直接說道願意娶將軍的女兒為正妻,並承諾隻要自己能夠再進一步,到時候就會封將軍的女兒為皇後,並且一定會保證對將軍的女兒好的。聽著大皇子的承諾,將軍還著實有些動心,畢竟那可是皇後之位啊。不過這次,他說什麽也不會自己決定了,女兒這些年竟然已經默默忍受了這麽多痛苦了,這次他說什麽也要讓女兒自己決定。
眼見大皇子還要繼續說下去,二皇子直接開口打斷了大皇子的話,直接說道,“如果我能再進一步,我會尊重您女兒的選擇,把天下間的好男兒都放在您的女兒麵前,任她挑選。等她有了心儀的人選,我會下旨賜婚,還會封您的女兒為郡主,保她一世無憂,您看如何?
將軍聽著二皇子的這一番話,明顯是動心了,他這一輩子隻有這一個女兒,可是他又能陪在女兒身邊多久呢?如果真能求得女兒一世無憂,倒是真的可以考慮考慮。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將軍決定相信二皇子,眼看已經塵埃落定了。大皇子倒是沒有再做過多挽留,反而是帶頭跪下來,口中喊著,“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皇子也著實沒有想到,大皇子會這麽輕易就放棄了,不過龍椅就在眼前,他也沒有多想,隻以為大皇子這是識時務。二皇子欣然接受了大皇子的投誠,邁著輕鬆愉悅的步伐走向了象征著皇位的龍椅。一直到二皇子走到了龍椅的旁邊,他還是一臉的不可置信。他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竟然成真了,這擱誰身上,不激動啊!
二皇子迫不及待地坐到了龍椅之上,接受著朝臣們的跪拜,可是沒有人注意到,大皇子和三皇子妃的丫環默契的對視了一眼,嘴角帶著陰謀得逞的笑容。
帝堯注意到了這點,卻並沒有聲張,剛剛台上的鬧劇他看的清楚,這會迴過味來,卻發現剛剛的事情疑點頗多。首先,那三皇子娶的可是將軍的女兒,如果不是他蠢到極致,就不可能會在新婚之夜跑去找什麽歌姬。其次,三皇子妃肚子裏麵懷的可是他的親生骨肉,在皇室,子嗣有多重要,他不可能不清楚,再不濟他也不可能親手殺掉自己的孩子。最後,那個女的不過就是一個區區丫環,怎麽就能一刀就要了三皇子的命。
而且最可疑的是,明明將軍就在這裏,如果那個所謂的三皇子妃的貼身侍女,真的要為三皇子妃鳴不平,大可以告訴將軍,大可以直接在朝堂之上拆穿三皇子的真麵目。可是這些她都沒有做,反而是選擇了鋌而走險,選擇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接殺掉三皇子,然後再向眾人控訴他的所謂的薄情寡義。那個所謂的三皇子妃的貼身侍女,這麽急著殺掉三皇子,當真是很可疑,很難不讓人覺得她這是不是在殺人滅口,害怕三皇子說出不利於她的話,這才著急下死手。
不過,這會兒的眾人都還在打著自己心裏的小九九,又有誰會去為一個已經死了的皇子伸張正義呢?至於帝堯,這些本來就是帝堯所求得,就更不會去插手了。
經過各位大臣將近一個小時的討論商量,最終決定,全國上下為國王披麻戴孝三天。半個月後,二皇子舉行新皇登基大典,屆時,二皇子會封將軍的女兒為懷安郡主,並且會為懷安郡主招贅。
消息一經傳開,對於老百姓們,倒是沒有多大影響,畢竟不管誰當皇帝,對他們影響都不大,他們要求的不過就是吃飽穿暖而已。然後,官員們的心思卻都活絡了起來,在朝廷當中上下奔波,生怕自己受到牽連,不過也許是因為大皇子的爽快投誠,二皇子並沒有為難朝中的官員。
然而,登基大典開始的這天,卻是怪事連連。先是三皇子登基要用的衣服被惡意毀壞,接著是宴會上要用的食物被人下了巴豆,最後在叩拜先祖的時候,二皇子上的那柱香更是直接斷裂了。
這可把那些信奉鬼神的官員們給嚇壞了,畢竟他們都是封建迷信的,雖然這些事情都被強行壓下去了,可是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當天下午,民間就流行起了這樣一首歌謠,“國王下台新君即位,德不配位必有災禍。登基大典小懲大誡,災星不除天下不保。”
第二天,整個皇城都被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到了上朝時間,城中更是刮起了大風,說來也怪,這風竟然隻有城中有,出了京城,大風就立馬消失了。由於風太大,已經嚴重影響了老百姓正常的的日常生活,二皇子隻得發布了,讓老百姓們居家躲避大風的建議。可是老百姓們卻把這些個天災人禍都歸咎於他這個二皇子身上,覺得這些災難都是上天對二皇子德行有虧的懲罰。他們絲毫不覺得二皇子的這個建議是為他們的生命安全考慮,於是二皇子在老百姓的口中,口碑越來越差了。
這個風整整刮了一個星期,這也讓二皇子是災星的這件事越傳越離譜,直到兩天後,國家很多地方又發生了火災,洪災等。這下子,謠言愈演愈烈,所有人都認為二皇子是災星,一個隻會給這個國家帶來無盡的災難的災星。有人聲稱要讓二皇子退位,傳位於大皇子,並稱大皇子是福星轉世,隻要大皇子登基,所有的災難都會過去。
眼看二皇子的皇位岌岌可危,終於,眾位大臣裏麵有很多人偷偷倒戈到了大皇子那邊。直到一個月後,整個朝堂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朝中大臣表示支持大皇子。
顯然,大皇子和二皇子也已經意識到了這點,紛紛向著將軍拋出自己的橄欖枝。眼看著隻差一步就能到達頂端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兩個人自然是各不相讓。
大皇子直接說道願意娶將軍的女兒為正妻,並承諾隻要自己能夠再進一步,到時候就會封將軍的女兒為皇後,並且一定會保證對將軍的女兒好的。聽著大皇子的承諾,將軍還著實有些動心,畢竟那可是皇後之位啊。不過這次,他說什麽也不會自己決定了,女兒這些年竟然已經默默忍受了這麽多痛苦了,這次他說什麽也要讓女兒自己決定。
眼見大皇子還要繼續說下去,二皇子直接開口打斷了大皇子的話,直接說道,“如果我能再進一步,我會尊重您女兒的選擇,把天下間的好男兒都放在您的女兒麵前,任她挑選。等她有了心儀的人選,我會下旨賜婚,還會封您的女兒為郡主,保她一世無憂,您看如何?
將軍聽著二皇子的這一番話,明顯是動心了,他這一輩子隻有這一個女兒,可是他又能陪在女兒身邊多久呢?如果真能求得女兒一世無憂,倒是真的可以考慮考慮。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將軍決定相信二皇子,眼看已經塵埃落定了。大皇子倒是沒有再做過多挽留,反而是帶頭跪下來,口中喊著,“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皇子也著實沒有想到,大皇子會這麽輕易就放棄了,不過龍椅就在眼前,他也沒有多想,隻以為大皇子這是識時務。二皇子欣然接受了大皇子的投誠,邁著輕鬆愉悅的步伐走向了象征著皇位的龍椅。一直到二皇子走到了龍椅的旁邊,他還是一臉的不可置信。他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竟然成真了,這擱誰身上,不激動啊!
二皇子迫不及待地坐到了龍椅之上,接受著朝臣們的跪拜,可是沒有人注意到,大皇子和三皇子妃的丫環默契的對視了一眼,嘴角帶著陰謀得逞的笑容。
帝堯注意到了這點,卻並沒有聲張,剛剛台上的鬧劇他看的清楚,這會迴過味來,卻發現剛剛的事情疑點頗多。首先,那三皇子娶的可是將軍的女兒,如果不是他蠢到極致,就不可能會在新婚之夜跑去找什麽歌姬。其次,三皇子妃肚子裏麵懷的可是他的親生骨肉,在皇室,子嗣有多重要,他不可能不清楚,再不濟他也不可能親手殺掉自己的孩子。最後,那個女的不過就是一個區區丫環,怎麽就能一刀就要了三皇子的命。
而且最可疑的是,明明將軍就在這裏,如果那個所謂的三皇子妃的貼身侍女,真的要為三皇子妃鳴不平,大可以告訴將軍,大可以直接在朝堂之上拆穿三皇子的真麵目。可是這些她都沒有做,反而是選擇了鋌而走險,選擇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接殺掉三皇子,然後再向眾人控訴他的所謂的薄情寡義。那個所謂的三皇子妃的貼身侍女,這麽急著殺掉三皇子,當真是很可疑,很難不讓人覺得她這是不是在殺人滅口,害怕三皇子說出不利於她的話,這才著急下死手。
不過,這會兒的眾人都還在打著自己心裏的小九九,又有誰會去為一個已經死了的皇子伸張正義呢?至於帝堯,這些本來就是帝堯所求得,就更不會去插手了。
經過各位大臣將近一個小時的討論商量,最終決定,全國上下為國王披麻戴孝三天。半個月後,二皇子舉行新皇登基大典,屆時,二皇子會封將軍的女兒為懷安郡主,並且會為懷安郡主招贅。
消息一經傳開,對於老百姓們,倒是沒有多大影響,畢竟不管誰當皇帝,對他們影響都不大,他們要求的不過就是吃飽穿暖而已。然後,官員們的心思卻都活絡了起來,在朝廷當中上下奔波,生怕自己受到牽連,不過也許是因為大皇子的爽快投誠,二皇子並沒有為難朝中的官員。
然而,登基大典開始的這天,卻是怪事連連。先是三皇子登基要用的衣服被惡意毀壞,接著是宴會上要用的食物被人下了巴豆,最後在叩拜先祖的時候,二皇子上的那柱香更是直接斷裂了。
這可把那些信奉鬼神的官員們給嚇壞了,畢竟他們都是封建迷信的,雖然這些事情都被強行壓下去了,可是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當天下午,民間就流行起了這樣一首歌謠,“國王下台新君即位,德不配位必有災禍。登基大典小懲大誡,災星不除天下不保。”
第二天,整個皇城都被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到了上朝時間,城中更是刮起了大風,說來也怪,這風竟然隻有城中有,出了京城,大風就立馬消失了。由於風太大,已經嚴重影響了老百姓正常的的日常生活,二皇子隻得發布了,讓老百姓們居家躲避大風的建議。可是老百姓們卻把這些個天災人禍都歸咎於他這個二皇子身上,覺得這些災難都是上天對二皇子德行有虧的懲罰。他們絲毫不覺得二皇子的這個建議是為他們的生命安全考慮,於是二皇子在老百姓的口中,口碑越來越差了。
這個風整整刮了一個星期,這也讓二皇子是災星的這件事越傳越離譜,直到兩天後,國家很多地方又發生了火災,洪災等。這下子,謠言愈演愈烈,所有人都認為二皇子是災星,一個隻會給這個國家帶來無盡的災難的災星。有人聲稱要讓二皇子退位,傳位於大皇子,並稱大皇子是福星轉世,隻要大皇子登基,所有的災難都會過去。
眼看二皇子的皇位岌岌可危,終於,眾位大臣裏麵有很多人偷偷倒戈到了大皇子那邊。直到一個月後,整個朝堂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朝中大臣表示支持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