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基本上都到齊了。


    振康舅舅就找了一個高的地方站了上去。


    清清嗓子開口說道:“今天讓大家來到這裏。


    有兩個事要說,


    第一,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人。


    有的人也可能都認識”


    說著他招了招手,讓衛國站到他身邊。


    等為國站好後。


    振康舅舅介紹道:“這孩子是我們村黃秀玲的兒子。


    小王莊的,名叫衛國。


    我們今天分的糧食,就是衛國幫我們搞的。


    是我們的小救命恩人。


    第2個還是與衛國有關,衛國剛才來給他媽媽打水。


    發現這裏水量很高。


    建議我們把這個水引下去,澆灌我們的水田。


    這樣雖在大旱之年,


    我們的水稻照樣能高產。大家想不想把水引下去”


    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說:


    “想”


    振康舅舅說:


    “好”


    “那現在我就來告訴大家如何把水引下去”


    振康舅舅接著說:


    “衛國建議我們把毛竹的竹節打通, 用毛竹來澆水”


    一聽說用毛竹來澆水。老百姓立馬笑了起來,


    有的年紀大的說:


    “開玩笑的吧,我活了這麽久,


    還沒有見過用毛竹來澆水的。”


    那人的話引起人們哄堂大笑。


    振康舅舅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為了能有口吃的,我們才這樣做。


    誰有什麽好的辦法也可以提出來,


    如果沒有好的辦法,就按這種辦法來


    如果既沒有好辦法,又不想幹這個的,也可以不幹,


    不過秋收後沒有糧食可分”


    下麵沒有人再說什麽。


    振康舅舅又繼續說:“大家不再說什麽,


    說明都同意這個辦法。那我就往下繼續介紹這種灌溉方法


    為了能用毛竹灌溉水稻,就要先打通竹節。


    想快點兒打通竹節。


    就先把毛竹截成一丈長


    從這裏到我們水田,主幹道有三千丈。


    主幹道就需要3000個毛竹筒。


    再加上到稻田裏的毛竹筒。


    預計需要3500個毛竹筒。


    時間不等人,這麽久沒有下雨了。


    我們的稻田立馬需要澆水。


    為了能快一點。把竹筒製作好。


    我現在布置工作任務:


    青壯年由黃秀坤帶隊。


    趕緊去山上砍毛竹,砍下來了以後拖到這裏來”


    黃秀坤帶著一隊年輕人走後。


    振康舅舅又對木匠黃成三說:“成三叔,


    你和篾匠振選哥趕緊迴家,


    把你們家的鋸子和斧頭都拿來。”


    振康舅舅想了想,又補充道:“凡是能用到的家具都拿來吧”


    木匠和篾匠剛走一會, 秀坤帶領的年輕人,


    每一個人都扛一個長長的毛竹陸陸續續下來了。


    振康舅舅讓他們把毛竹堆了在一起,


    估計不太夠,就讓他們又去拉一趟。


    時間不長,黃成三和振選兩人也拿著工具迴來了,


    振康舅舅就讓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


    把毛竹截成一丈長一節,


    毛竹的根部和上麵的梢部都不要。


    然後有婦女和孩子,


    把竹節打通。


    因為已經截成一丈長,


    所以也好打通,秀坤媳婦挺聰明的。


    他用一根稍微細一點的木棒, 插到竹筒裏。


    再抱著竹筒連同木棒往石頭上一撞。


    一個結節就打通了,如法炮製。


    很快就把一丈長的竹筒的竹節都打通了


    振康舅舅也不吝嗇表揚,


    趕緊招唿另外一群人說:


    “大家都來過來看看秀坤媳婦是如何做,


    她的這個辦法又快又好”


    都是聰明人,大家一會兒都學會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最後有木匠成三叔和篾匠黃振選帶領一群人


    把竹筒的細的一端打磨圓潤一些,


    整個村600多人都在緊張有序的忙碌著。


    大概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振康舅舅讓會計數了數。


    做出來3500個毛竹筒。基本上夠了


    正康舅舅讓婦女和兒童。來擺放毛竹,


    毛竹的細端朝下粗端朝上


    一節挨一節往下排,一直排到水田裏,


    有木匠和篾匠帶頭。青壯勞力做幫手。


    把竹筒一個一個都接在一起。


    趕在天黑前,所有的竹筒都連在了一起。


    振康舅舅就把上麵的一端按在了水裏,


    不一會兒下麵的人就傳來好消息。


    水已經到田裏了。


    聽到這個消息,所有的人都向下奔去,


    衛國也跟著人群跑了下去。


    甘甜的泉水帶著竹子的清香。


    歡快的流到了稻田裏。咧著口子的稻田,


    就像孩子的小嘴一樣,不停地吞咽著水。


    不大一會兒的功夫一塊水田就澆好了。


    看這澆灌好的稻田,人們都非常高興,


    最起碼明年不會餓死了。


    振康舅舅又讓木匠和篾匠到下麵檢查檢查,


    如果哪個結節漏水就處理一下,


    就這樣困擾著黃岡人的難題。被衛國輕輕鬆鬆的解決了。


    衛國舅舅又安排了青壯勞力讓5個人一組,


    晝夜不停,一塊一塊水田來澆。


    衛國看著不停歡快的流動的泉水,


    和洋溢著開心笑容的鄉親們。


    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開心。


    他用自己所擁有的空間和前世所學的知識,


    幫助了這具身體的親人。


    衛國有點想自己的媽媽爸爸了。


    自己是獨生子。出事後不知道爸爸媽媽該有多難過。


    可是迴不去了。


    衛國甩甩頭,把這些思緒拋得遠遠的。


    ......


    衛國順著出泉水的地方向後山走去。


    邊走邊思考。雖然澆水能救活稻子,


    明年的口糧應該沒有問題。


    但眼下的問題必須解決。上次弄來的1500斤糧食。


    平均下來一個人就分了二斤多。


    也就是平均兩天的口糧。積分商城裏有的是糧食。


    但沒有個合適的理由是不能拿出來的,


    必須得教會他們自己掙錢。


    走著走著就聽見熟悉的機械聲音響起。


    [叮 發現無公害香菇],有香菇,衛國四下看看


    在左前方一堆腐朽的枯葉當中生長著一叢香菇。


    剛拔下來。就聽到機械聲音再次響起,


    [叮,無公害香菇二斤價值60積分可賣否]


    “賣”


    60積分折合人民幣12塊錢。


    衛國立馬想到了能解決這個村吃飯問題的方法了,


    衛國毫不遲疑的下山。去見振康舅舅,


    告訴他這個村支書,有辦法解決眼下糧食緊缺的方法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年代:係統每天帶我尋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枝垂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枝垂柳並收藏六零年代:係統每天帶我尋寶最新章節